《三国之问鼎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问鼎天下- 第19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随着一道道军令,各部将校和士卒便开始向江陵集结,而大量粮草辎重,也分别从各条水陆向江陵汇集……
    
   

第314章 偏师主将赵子龙
    若觉得本站不错请分享给您的朋友:。。
    甘宁自得知将随刘琮一同往益州之后,便立即赶往襄阳,待见到刘琮之后,才知道此次出兵,正是要借机吞并益州。对此甘宁在来时路上便已有所预测,不过听了刘琮亲口所言,他愈发感到振奋。
    当初沈弥、娄发、甘宁起兵反对刘璋,被赵韪打败后投奔荆州,若非如此,也就遇不到刘琮。这些年甘宁虽然未曾对人提及,但却常常有打回益州之念。如今心愿得偿,他怎能不感到激动?
    所以当刘琮命其为前锋将军时,甘宁毫不犹豫的便接受了,甚至看他的表情还颇为兴奋,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前锋营由山越营和陷阵营组成,高顺、阳范二人为前锋偏将军。如今山越营已先行往江陵而去,你和高将军近日也先南下,抵达之后不用等其余各部,即日便往巫县。”刘琮自木榻上起身,指向身后悬挂的益州地图,对甘宁说道:“入蜀之后,可继续沿江往羊渠转向西北,进占宣汉,亦可继续逆流而上,至临江往江阳。”
    甘宁神态严肃地起身走到地图前,认真看了片刻,对刘琮说道:“宣汉已是巴西郡内,然往阆中并无直通之路,夺之无益。若沿巴水往汉昌,又恐道路难行,反倒误事。”
    见甘宁能够如此认真的考虑,刘琮心中颇感欣慰。甘宁虽然脾气火爆了点,但大局观还是不错的。原本历史上他投效孙权之后就立即提出攻略江夏之计,可见他胸中还是有些韬略的。若非如此刘琮也不会放心将前锋重任交给甘宁,这可是全军之锋锐,关系重大。
    “具体如何,还需根据入蜀之后的形势来决断。吾方才所言,只是两种可能的方向。兴霸不必拘泥于吾拟定之方略,前锋之务,皆可由你自专。”刘琮含笑道:“这几年一直统帅水军,兴霸不会忘记怎么指挥步军了吧?”
    甘宁昂然道:“水军步军,亦有相通之处,宁断不会令将军失望!”
    “此番出兵益州,兴霸可多与蜀中旧友多加联系。谁反对,谁支持,要做到心中有数。”刘琮回到案几后坐下,对甘宁说道:“有些人能够争取过来的,便极力争取。至于那些冥顽不灵者,要多加戒备。毕竟我军深入益州,各方面支持都有限,切不可大意!”
    甘宁大声应诺,两人又就出兵益州所需注意之事,商议半晌,直到晌午时分刘琮留甘宁一同用了午饭,才放他离去。
    六月中正是天气最热的时候,好在书房内颇为清凉,屋外绿树成荫,亭亭如盖,微风徐徐便带了几分凉意。
    午后刘琮小憩片刻便请来贾诩,商议偏师之事。
    “如今入蜀各部大多已往江陵而去,再过几日咱们就也要去江陵,偏师主将及所调用人马,也当确定下来了。”刘琮因洗了把凉水脸,显得精神奕奕,倒是贾诩有些倦怠,闻言眯着双眼沉吟道:“老夫思来想去,这偏师主将的人选的确很不好定啊。”
    之所以很不好定,还是因为这路偏师其实是很重要的,如果能够从西北方向攻入汉中,则会对汉中造成很大震动,甚至顺利的话,还有可能以奇兵之姿攻克南乡、城固等汉中重要城池,给南郑城造成极大的威胁。可以说打的好就会势如破竹,建功立业唾手可得。
    然而这路偏师也同样面临巨大的风险。且不说从哪条路进攻——走汉水还是走山路——只要稍有差池,很可能就会陷入汉中,这是因为地形实在险要,很难辗转腾挪,对于主将来说,把握局势的能力,攻坚的能力,甚至撤退的能力要求都非常高。
    纵观刘琮麾下诸将,符合这样要求的将领有没有?魏延也许能够胜任,但他去率领偏师,谁来坐镇襄阳?张辽呢?镇守南阳同样不可轻离。张绣?似乎感觉差点意思。文聘是要在江陵坐镇,组建第二梯队的,那么还能有谁,能担此重任?
    刘琮蹙眉思忖了半晌,抬起头对贾诩说道:“既然先生没有合适人选,琮以为赵将军应能胜任。”
    “子龙?”贾诩下意识的反问道,不过他很快又接着说道:“若子龙为偏师主将,则谁人护卫将军?此番入蜀,必然危机重重,稍有不慎,悔之无及啊!以老夫之见,还是让赵将军统带明光骑护卫中军为好。”
    他这么考虑也没错,毕竟赵云的武艺尤在刘琮、张绣之上,万一战事不顺,有什么不测的话,刘琮的安危也多一份保障。
    不过刘琮却有自己的想法。也许之前是受了演义的影响,他总是下意识的将赵云与那个白面白马,一身银盔的赵子龙联想到一起,但实际上赵云按照后世的审美观念,可算不上什么帅哥。国字脸、双下巴,肤色说不上多白,倒是比当年初次相见之时更黑了几分。最关键的是现在赵云膀大腰圆,说威武雄壮是没问题,英俊挺拔就算了……
    而在原来的历史上赵云也经常担任刘备的侍卫队长,再加上演义中长坂坡七进七出,截江救阿斗之类的演绎,更让人心神往之。不过实际上赵云一生中,无论是担任侍卫队长还是一军之将,赵云都表现出了非凡的才干和胆识。
    赵云在三国中,非袁、曹、诸葛等世家子弟,亦非关、张等刘备起兵时的核心成员,连周瑜、陆逊这样的地方豪强氏族也算不上,他全靠自身禀赋和努力,默默地效忠于自己的职责,而他的光芒却让大多数同时代的豪门子弟相形见绌。在他的身上,从来没有围绕着亲朋的推荐和吹嘘,也没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高调喧哗。多少次都是险境求生,而赵云凭着自己的智勇双全,一次次出生入死,化险为夷,在他身上,绽放着历史大潮之中平凡人们不凡的光辉。
    他有过汉中之战的精彩表现,哪怕他唯一的箕谷兵败,也是以弱抗强,亲自断后,军资什物,略无所弃,兵将无缘相失。
    自从赵云跟随刘琮以来,从未就官职兵权等事与刘琮计较,可以说任劳任怨,在平江东之战中,也表现得非常抢眼,证明他完全有能力担任一军统帅。即便抛开与刘琮的师兄弟关系不谈,他也应该有更大的舞台,以施展他的才华,书写属于他的精彩。
    见刘琮坚持,贾诩便不再多言,以他的谨慎,还是能够避免出现危险的局面的,不过他想了想,又对刘琮说道:“既然要以子龙将军为主将,或可由庞士元辅之。”
    这意思就是要让庞统当这路偏师的军师了,刘琮想了想,觉得颇为可行,便颔首道:“如此也好。至于所调人马,当用何部为主?”
    贾诩掩口打了个哈欠,眨巴眨巴双眼,苦笑道:“以老夫看,当以轻骑为主,辅以两千飞熊军。所行路线,宜走陆路为好。”
    关于偏师进军汉中的两条路,刘琮觉得各有利弊,但如果用骑兵加上飞熊军步卒,那么陆路便成了最佳选择。至于为何选用轻骑,贾诩不说,刘琮也明白这是为了最大限度的提高偏师的机动能力。对于这支偏师而言,杀伤敌军有生力量甚至攻城略地,都不是他们的主要任务。他们的存在,本就是为了策应在益州的正面战场。
    刘琮对于这支奇兵的安排,便是希望他们在需要的时候出现在需要的地方,其意义远比攻占城池,杀敌无算重要的多。
    做出这个决定之后,刘琮便派人将赵云请来,对他言明此事。
    攻取益州这个战略赵云自然是知道的。本来要担任侍卫队长随同刘琮出征益州,赵云也是知道的,和往常一样他并没有对此有任何怨言,然而赵云内心中,又怎能没有建功立业的想法呢?所以当刘琮一说自己改主意了,要让赵云单独领兵北上汉中之后,赵云心中立即隐隐激动起来。
    之前在平定江东之战中,赵云也曾做为一军主将,率领明光骑突袭虎林、鏖战沙场,那种感觉一度让赵云更加自信,没想到此次出兵益州,刘琮却只带三百明光骑,而让赵云担任中军护卫之职。虽然他没有表示过不满,但心里还是有几分失落的。
    现在刘琮改让自己担任偏师主将,赵云之前的小小失落全都烟消云散,慨然应道:“云必不负将军所托!”
    “此次北上艰难险阻困难重重,人马不多,总计五千余。另外给你找了个军师,庞统庞士元,子龙觉得如何?”刘琮见状,心里也暗中埋怨自己,之前怎么就没想过用赵云呢?
    赵云听了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反倒高兴的说道:“如此最好!有士元相助,云就更有信心了!”
    他们在江东之战中就有过默契配合,彼此关系虽然并不十分亲热,但也算不错。不过庞统在得知自己为偏师军师祭酒之后,便向刘琮提出,应走水路,直取魏兴郡西城。
    
   

第315章 北方战乱风云起
    对于为何要选择水路,庞统是如此向刘琮解释的:“自汉水逆流而上,虽多耗舟车之力,却能省战兵之苦。且自陆路走武关,等若先绕行入关中,如此大费周章,既不利于我军运送粮草辎重,又使得将士多有劳顿之累。是以统以为,当由汉水进军为好。”
    见庞统考虑的如此细致周到,刘琮颇为高兴,望着庞统笑道:“如此一来,水军便要多出力气了。你倒是打的好主意。”话虽这么说,刘琮现在也认为,选择水路比较合适。
    “既然走水路,是否应该多增加水军战船,以用于作战需要?”想及此处,刘琮便对庞统问道。
    庞统却摇头道:“战船倒不用太多,毕竟我军要便于机动,不可能总沿着汉水而行。至于西城、南乡及城固等地,还需根据具体情形再做打算。”
    旁边赵云一直沉默不语,此时也说道:“既然我军的主要目的,在于牵制袭扰,那么便不能让敌军轻易知晓我军的具体所在。因此入汉中之后,对于水军便无可依赖,故此战船多寡,也便不重要了。”
    刘琮颔首笑道:“正是如此,不过汉中情形特殊,你们进军汉中之前,就要多做准备。”说着,从案几上翻出一叠装订成册的纸页,递给庞统:“这是近年来搜集到的关于汉中的各方面情况,士元先好生了解一番,以做到心中有数。”
    如果仅仅从地图上来看,汉中远不如益州地盘广阔,人口也不如益州多,但为何张鲁却能将其发展到户口十万之众,张鲁的兵马、赋税、钱粮也不会比刘璋多,那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张鲁强大到了让刘璋不得不请外援来相助的地步?
    除了庞羲玩寇自重以及法正向刘璋进言的原因之外,汉中本身的实力也不可小觑。最为关键的是,汉中所行的制度与其他各地都不相同。
    张鲁在汉中所行的是政教合一的宗教统治。所谓“五斗米”是指入道者须交五斗米而得名,张鲁在因袭张修教法的同时增饰之。自称“师君”。来学道者,初称“鬼卒”,受本道已信,则号称“祭酒”,各领部众;领众多者为“治头大祭酒”。不置长吏,以祭酒管理地方政务。继承其祖的教法,教民诚信不欺诈,令病人自首其过;对犯法者宽宥三次,如果再犯,然后才加惩处;若为小过,则当修道路百步以赎罪。又依照《月令》,春夏两季万物生长之时禁止屠杀,又禁酗酒。他还创立义舍,置义米肉于内,免费供行路人量腹取食,并宣称,取得过多,将得罪鬼神而患病。
    所有这些政策,都使得张鲁在汉中的凝聚力空前高涨。不难想象不仅当地少数民族以及百姓拥护他,还有许多关中流入的百姓依附他,直接将大量入川的流民堵住了。
    要知道在关中大乱,又屡次遭受天灾的同时,能够让人吃上饭是多么难得的事情。张鲁这种宽松的政策很好的解决了老百姓吃饭的问题,不但使他在汉中威望日隆,而且还吸引了更多流民到汉中。
    因此赵云和庞统领兵进攻汉中,必然会遭遇到强烈的抵抗,身处充满敌意的敌境之中。这可和当初平定江东不同,毕竟江东百姓对于孙权的忠诚度还不够高,掌握军权和政权的世家大族,也多有自己的想法。
    后世曾有人将张鲁在汉中的统治,评价为是在政治、思想、军事等方面实践着农民阶级渴望的理想王国,说什么在国历史上是一种进步的尝试。
    对此刘琮并不认同,张鲁在汉中的所作所为,有其现实考量和背景,虽然看上去老百姓有了一方乐土,但这只是表面而言。他从来不相信政教合一的宗教统治能够造就乐土,那仅仅是出于宣传目的而撒的弥天大谎罢了。
    赵云这支偏师组建起来应该很快,但他们的出发时间,却不宜太早。对此庞统也是这么认为,唯有在益州战场打起来,他们这支偏师的作用才能凸显出来。如今入蜀各部尚在江陵,看样子最快也要到月底才能进入益州,所以赵云和庞统二人,还有许多时间可以用来准备。
    原本刘琮是向让庞统过一段时间去南阳,给张辽当军师的,现在看来,必须再找一个人来代替他才行。这倒不是刘琮对张辽不放心,而是多一个在战略上有大局观的军师,对于张辽来说也是非常有益的。
    对此贾诩的建议是将鲁肃调来,其实说起来陈宫也能够胜任,但陈宫和张辽的关系一向不怎么样,将两人硬放在一起也不合适。
    张辽和鲁肃搭档?这个提议让刘琮心中一动,稍一思忖,便同意了。
    虽然在演义中鲁肃被塑造成了一个老实厚道的中年男,但刘琮却知道,鲁肃当得其豪杰之称。非但箭法不错,论谋略也不输于诸葛孔明和周瑜。在刘琮的构想中,将来鲁肃是要和周瑜等人北上攻略徐州的,现在看来可以先将其调至南阳,毕竟南阳的重要性,怎么说都不为过。
    这些事情定下来之后,刘琮便和贾诩等人登上了南下的大船,虽然再有两个月不到,甄宓就要临盆生产,所以他心中很有些不舍和愧疚,但刘琮却只能将这种情绪埋藏在心里。
    顺流而下船速甚快,数日之后刘琮等人便到了江陵。自当初游历途径江陵,率领那些少年部曲消灭水匪之后,刘琮这些年还是头一次来。如今军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