俘投降,那寡妇妹子后来被刘备娶了做夫人,也算是应了那相士之言。只是刘琮对于吴懿的孀居的妹妹并无兴趣,他要的是吴懿的归降。
解开绳索之后,吴懿有些愣怔的望着刘琮。
在吴懿想来,自己乃是刘璋亲信,此番落入荆州军手中,恐怕凶多吉少,谁知道被押入帐中便立即松绑,莫非……
吴懿知道面前的年轻人便是刘琮,不过这会儿即便松了绑,他也毫无反抗之心。毕竟他本身不以武力见长,所依仗的无非是刘璋的信任罢了。然而现在被俘,还能依仗什么呢?
见吴懿神色怔忡,刘琮率先在案几后坐下,对吴懿说道:“吴将军,请坐!”
吴懿这才反应过来,拱手道:“败军之将,被俘之身,安敢落坐?”他此时心中忐忑不安,不知刘琮此举有何意图,怎能安心坐下?
“胜败寻常事,吴将军不必执念。不过吴将军可曾想过,此战为何而败?”刘琮也不勉强,含笑对吴懿问道。
怎能没有想过呢?吴懿苦笑道:“我军人马虽众,却彼此未能配合,且军无斗志,士无战心,故此招致惨败。”
刘琮微微颔首,又道:“为何军无斗志,士无战心,吴将军可曾想过?”
吴懿低头,皱眉不语。何以至此,他又怎能不知?别说旁人,他所领的绵阳军中,又有几个部将真心服从自己呢?他们不过是名义上的部将,各自还有背后的势力。想到此处,吴懿不由长叹一声。
他现在彻底明白了,以这样的益州军,绝对是抵挡不住众志成城的荆州军的,那么自己又当如何呢?设若不为自己考虑,那也要为家人考虑啊。难道千里迢迢跑到益州来,没过几年安稳日子,便又要遭受战乱之苦了吗?
刘璋对自己如何,吴懿心里是清楚的。可这其中有多少是看在亡故的刘瑁面上,又有多少是因为自己无可攀附的原因?即便刘璋信任亲近,到头来还不是被调往绵阳,直到成都吃紧,才又调回来的吗?说到底,刘璋并非英主,所能提供的庇护也仅仅是在无事时保得自己平安罢了。这乱世之中,还得投效刘琮这样的主公,才能有机会富贵啊。
念及此处,吴懿便不再犹豫,当下单膝跪地对刘琮拱手说道:“末将愿降!”
对此刘琮并不意外,起身将吴懿扶起,笑道:“吴将军愿弃暗投明,最好不过!这些日子已有不少益州将士归顺,奈何却无大将统帅,吴将军可愿意统带?”
“末将岂敢不从?”吴懿先是愣怔了一下,难道刘琮就不怕自己是诈降吗?还将益州降卒都归自己指挥……
消息传到城内之后,刘璋起初还不相信,然而第二天城外吴懿立于阵前,却由不得他不相信了。
吴懿投降对于城内守军的打击,不可谓不大。许多人都知道,他是刘璋的亲信,连他都投降了,那咱们还拼个什么劲?原本就因两次战败而低落的士气,愈发沮丧。
城内百姓纷纷出逃,刘璋下令不许阻拦,然而城门值守的将校很快就发现,有不少士卒混在百姓中逃出城外。于是又严加盘查,这样一来顿时减缓了出城的速度,使得百姓怨声载道。
在黄权等人想来,百姓出城也未必是件坏事,毕竟各路援军正在陆续抵达,城内百姓减少也好安置援军,至于粮草更是不必担心了。
然而粮草不成问题,士气却是个严重问题。对此刘璋也拿不出什么好办法来,只能寄希望于即将到来的援军。好在昨日之战后,或许是荆州军的霹雳车使用太过频繁,以至损坏,或许是荆州军忙于安置俘虏,今日竟然未曾以霹雳车轰击城墙。使得城内守军顿时觉得安心了不少。
八千益州战俘和降卒被释放了大半,其中有一部分回城,更多的则四散而去。回城的将士经过盘查,各自归于旧部,不过这一次便松散了许多,并未如上次那样严格。
城内特卫营的各处据点,也迎来了更多潜入城中的荆州精锐。
两战皆败,说实话刘璋都已有请降之意,可是就这么投降,似乎又有些不甘心。刘璋的摇摆不定,多少影响了周围的人。其实即便他未曾表露出软弱的一面,这些人也是要为自己打算的。
当天夜里便有人潜出城外,往荆州军大营而去。
至于如何能在这种时候潜行出城,那就不足为外人道了。
新月如钩,月光自淡淡的云层中透出,使得这个夜晚并不是漆黑得伸手不见五指。那人鬼鬼祟祟的行走在道路一侧,远远看到荆州军大营中的灯火,方松了口气,却听身后悉悉索索的一片响动,忙伏地回首看去。
另一人摸至近前,这人定睛一看却是熟人,悄悄现身,低声问道:“足下怎么也来了?”
后来这人被他吓了一跳,亮出手中短剑,尚未出手,却被先前那人按住胳膊:“是我!快收起来!”
“原来是你?你怎么……”话未说完,先前那人便连忙拉着他避入草丛之中。
此时此地,意外相逢,除了去荆州军大营,还能做什么勾当?两人心照不宣的看看周围,见并没有被潜伏的益州斥候发现,这才略有些安心。
其实他们也不是受主人吩咐前来请降,只是来探探口风罢了。毕竟这仗打下去会是个怎样的结果,他们的主人还不好断言。否则也不会派人前来先行示好。
对这样的人,刘琮压根是不会出面接待的。当然人家也不敢直接来找刘琮,反正现在吴懿已经成了荆州军将领,找他不是更好吗?
中军帐内,灯光摇曳,秋风不觉其寒,只是颇为潮湿。虽然帐帘高悬,刘琮却还是觉得帐内颇为气闷。不过他耐着性子,将荆州送来的加急军情细细看完。
这份军情上所呈内容,便是陌刀营血战夏侯渊所率前锋骑兵,并大破之。目前曹操亲率大军数万,正围攻叶城。
“数年心血,总算没有白费啊。”刘琮放下竹简,转头对贾诩皱眉说道:“叶城难克,曹军却以重兵进攻,莫非只是个障眼法?”
贾诩睁开微微眯着的双眼,神色有些忧虑的对刘琮说道:“曹军若攻舞阴,绕过新野等地,亦可直扑襄阳。另外从鲁山绕行,出伏牛山之后或击宛城,或合围叶城,都甚为可虑也。”
即便不用看地图,刘琮也瞬间在脑海中勾勒出了这两条可能的进攻路线。思忖片刻之后,刘琮说道:“张文远性情稳重,当不至于被曹军所迷惑,想来南阳应不该能够守住。只要南阳不失,即便曹军从舞阴南下,也要顾忌宛城驻军,否则张辽遣一路人马断其后路,大军若攻不下襄阳,岂不是进退失据?曹操当不会如此冒险。”
“即便荆州无事,此间亦当早日了结。”贾诩看向刘琮,轻声说道:“主公久在外,恐荆州不稳。”
这个问题刘琮自然也考虑过,但他认为应该不会出现贾诩所担心的情况,不过贾诩说的也没错,无论荆州那边如何,攻取成都之事,必须越快越好。
刘琮现在所等的,不过是个能够一举成功的机会而已。
第354章 暂不攻城待何时
欲速则不达。尤其是以荆州军目前的人马,若想攻破数倍于己的敌军所据守的坚城,就必须做好充足的准备。
投降的三千余益州军将士单独成军,由吴懿统帅。不过这支军队却不用参战,而是每日往城外山中伐木采石,有了他们的加入,又解放出一批荆州军将士。随着木材和石料增加,霹雳车对于成都城东门的攻击,又陆续展开。
经过这几天的不懈努力,如今城外的霹雳车已经增加到了二十余架。当这些庞然大物在城外耸立起来,城头上的守军感到越发绝望。
叛逃的士卒越来越多,开始只是零星的个别人,到昨日竟然听说有个校尉率领三百余人逃出城外,也不知是去投了荆州军,还是去往了别处。
城内紧靠城墙附近,搭建着许多帐篷,各部混杂其中,不时传来争吵大骂声,然而却很少有将校去管束。军纪一天比一天败坏,士气一边比一天低落。
东门附近那处很不起眼的宅院内,杨校尉皱眉对王普说道:“计划可能要变了。”
“变?”王普奇怪的看了眼杨校尉,迟疑道:“各处都已吩咐过了,现在变动,是不是不妥?”
杨校尉苦笑道:“那就只能辛苦兄弟们,再去各处告知,暂时按兵不动,等城外下令之后再动手。”
王普点了点头说道:“辛苦倒是不辛苦,就怕夜长梦多啊。毕竟这些日子虽然盘查并不严密,但兄弟们潜入城中已经好几天,万一被有心人发现,总是件麻烦事。”
话虽如此,他还是很快离开了小院,去往联络点进行安排。虽然不知为何要延期,但他们必须要配合城外大军,绝不能擅作主张。对于特卫营的人来说,尤其如此。
王普并不知道,这是刘琮为了毕其功于一役而不得不暂缓攻城。
东门城楼已经千疮百孔,三楼和二楼都已垮塌,残墙断壁之间,瓦砾遍地。因这两天霹雳车增加,轰击的力度更大,黄权等人也不敢冒险在城头观战了。最主要的是己方一直在被动挨打,还观个什么战呢?
唯有张任,还在城头坚守。
自从那日领兵出城战败之后,虽然最终并未受到责罚,但张任却感到了沉重的压力。吴懿投降对他并未造成什么影响,反倒让张任更加坚定了死守下去的决心。
残破的城头上,只有寥寥数人,反正荆州军未曾打算蚁附登城,只留下数人观察敌情即可,免得被敌军霹雳车大量杀伤。
“难道荆州军打算用霹雳车将城墙毁坏,然后再以步军攻城?”张任总觉得这不可能。旁的不说,便是这道城墙被毁坏砸倒,还有第二道内城。彼时荆州军还要故技重施?莫非传闻中曹军南下的消息,是黄权为了鼓舞士气而编造的谎言?现在看来,荆州军完全是不慌不忙,并没有着急要进攻的迹象啊。
种种念头在张任脑海中盘旋不去,直到近卫端来饭食招呼他进食之后,张任才回过神来。
刚吃了几口,就见高沛率领数十扈从大步而来。张任起身,尚未说话,就见高沛趾高气昂的问道:“今日敌军可有什么动向?”
看着被扈从用大盾护得严严实实的高沛,张任并未动怒,而是淡然说道:“一如昨日而已。”
其实这会儿荆州军也在休息,稀稀落落的几枚石弹很久才会落上一发,不过高沛匆匆看了几眼之后,便带着扈从们急急忙忙的下了城头。仿佛在城头上多待一刻,都会被石弹砸成肉泥似的。
说起来高沛也算是蜀中名将了,总不至于如此胆小。然而霹雳车的凶残名声早已在城内传开,他岂能不多加个小心?反正黄权吩咐不许出城搦战,守城之事便交给张任好了。他此来不过是例行公事而已,不过真若是荆州军蚁附登城,高沛也绝不会坐视不理。
望着高沛等人的背影,张任微微摇头,叹了口气。
大战在即,将领却不能同心协力,这仗还怎么打?然而张任知道有些话自己却不能说,说了反倒会让牧守更加难做。只希望各路援军抵达之后,刘琮能够知难而退吧。张任现在毫不怀疑,只要刘琮肯退兵回荆州,这城内的将领绝不会愿意追击。
不过是为了各自保存实力罢了。
想到这里,张任心中觉得颇为悲凉,难道就只有自己一心死战吗?
城下的荆州军大营中,刘琮将近日斥候传来的消息汇总放到一旁,揉着额角眯眼沉思。半晌之后起身出了大帐,见营内到处都堆积着木料石料,不由苦笑着摇了摇头。
吴懿对于自己给他安排的任务,完成的相当圆满。每日里早出晚归,甚至还和益州军的斥候几次交手,不但砍伐了大量木材,采回许多石块,还顺势招揽了不少溃散的益州士卒。如今他那三千人马,已经四千出头了。
“将军!”见刘琮出了大帐,正往此处而来的法正便停下脚步,这些天城内的那些人不仅通过吴懿,还有些人派来的密使找上了法正。
刘琮见法正似乎有事要说,便站住身子,对法正说道:“孝直来此,可是有事?”
“正是。”法正转身望向城头说道:“如今城内人心涣散,但若仍旧不攻城,只怕随着援军日益增多,将不利于将来。”说着,他扭头看向刘琮,又道:“将军本意,是想让援军都入城之后,再行攻城吧?若是援军太多,又将如何?”
这个问题刘琮早就考虑过,他微笑着看了看法正,说道:“以当下之形势,援军越多,则人心愈乱。我军才好在乱中行事啊。”
“可是,城内已有大族表示,愿助将军夺城。”法正稍一迟疑,还是对刘琮说道。那家大族并非法正所熟悉之人,所以法正并不敢保证那人的可信程度,因此便有些迟疑。不过法正还是希望能够尽快夺取成都,只要刘璋一死,还怕那些大族不投向刘琮吗?
刘琮摇头道:“现在还不是时候,再等等。”
至于在等什么,法正隐约也猜到几分,只是这样做,值得吗?
第355章 一意孤行向敌阵
秋日的清晨,山林中弥漫着白色的薄雾,远远望去,为并不险峻的山峰,更添加了几分秀美之气。然而这样的美景很快便被喧嚣声破坏殆尽,骑兵们催动战马,步军们踩踏着崎岖的山路,铿锵声混在杂乱的脚步声中,惊飞了早起觅食的鸟儿。
为首的一员将领年约四十许,身材颇为魁梧,宽脸膛,络腮胡,浓眉大眼很是威严,笔挺的鼻子上有一道不怎么显眼的伤疤。此人正是白水关都督杨怀。前些日子接到刘璋军令之后,他便先派了部将高沛领五千兵往成都而来,紧接着又传来消息,张鲁下令攻入巴郡的汉中军收兵。杨怀虽不知何故,但在确认汉中兵退走后他便立即领七千白水军南下,往成都驰援。
杨怀是蜀人,当初马相之乱时他便是益州军中的偏将,这些年积累军功升为白水关都督,麾下健儿一万五千余,算得上兵强马壮了。只是他甚少参与政事,一直在白水关抵御汉中兵。
此次荆州军入蜀,杨怀本还以为刘琮会领兵来白水关会合,谁知道却在成都打了起来。对此杨怀颇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