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曰,司马遹让内阁抽调部分精干力量分赴各地指导秋收工作,同时司马遹在太极殿召开了内阁行政会议,要求各州各郡的行政人员抓好秋收工作。
此时司马遹方面的发展虽说看起来很快速,但实际上他的实力并没有什么突破姓的发展,就工业上来说,基础工业根本没有建设完全。或者说晋朝这还称不上是工业,仅仅是大手工业而已。
当前晋朝改变最大的就是基础设施,关中的道路就不说了,单单中原各郡的道路今年年底之内基本上能够畅通。
现在朝廷对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可谓是进退维谷,限于财政方面的问题,朝廷既想保持对军事方面的大投入,又不想因此耽搁基础设施建设,因此在制定政策方面有点犹豫。但想想近在咫尺的威胁,觉得军事建设方面兵不抓紧重视又不行。
最后,经过多方讨论研究,朝廷上下才算是统一了思想,决定在保证现有军事力量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继续改善民生。
司马遹登基后,朝廷上下推行的是农工商并举的政策,商业的繁荣对交通设施要求很高。为了加快各地道路建设,司马遹决定从皇家内库拿出两百万贯投入基础建设上。这样一来今年就够修好多条路了。
此时连同民间的建设力量,西晋已经有了八支大型建筑工程队,中原、蜀地的基础设施基本上算是一穷二白,这八支大型工程队无时无刻都有工程道路要修,差点忙活不过来。
不过对于司马遹本人来说,目前他最看重的不是道路的问题,而是港口的问题。
9月底,经过一年半时间的扩建,青岛港正式建成启用。青岛港是个优良的深水港口,是北方贸易的中心港口,大晋与倭国、三韩等地的贸易都是在此地交易完成的。前往海外的远洋船队多数也是从此地出发。
司马遹有时候也曾幻想过搞什么集装箱码头,但考虑到现实方面的技术条件,这东西貌似根本建不了。既然集装箱码头没有建造的前提条件,司马遹只能建造一个散装码头。
散装码头不用什么成本,五万贯钱就可以修一个很豪华的码头了,在司马遹的建议下,朝廷在青岛港修了五个散装码头。
经过两年的发展,眼下崂山造船厂和黄县造船厂已经逐步走上正轨,各种类型的船都能建设。各地从事海外贸易的世家必须从这些船厂购买船只。
“父王,这里就是青岛港吗?好繁华啊,一点也不比京师差!”
一个年轻人透过马车的窗户兴奋地朝着里面喊道,外人自是看不到车里面的情形,只听从里面传出一个深厚的声音,“郁儿,不要大呼小叫没个正形,注意自己的身份。还有别忘了之前嘱咐的话,这次咱们是来办正事的,可不是来找麻烦了,你可不要事事不知轻重,一旦闯下大祸就是为父也救不了你!”
“哎呀,父王,这话您都说多少遍了,孩儿记住啦!再说圣天子在位,谁还敢找麻烦?不想活啦吧?!”年轻人有些不耐烦的回道。
“唉!你呀还小懂个什么。你要是有当今陛下一半有出息,父王也不至于**心至此啊!”中年人话语中透着浓浓的担忧之色,知子莫若父啊,中年人非常了解自己儿子佻脱的姓格。
随即马车里一阵沉寂,不知过了多久,一个年轻的声音透着一丝无奈说道:“父王,您说得这些孩儿都懂,孩儿虽然有时莽撞无知,但也不是什么都不懂。所谓天家无亲情,再加上当今圣上乾纲独断,任何敢挑战皇权的人都不会有好下场!”
“孩儿没什么大志,只希望快快乐乐、舒舒服服过完这一生就行!这次既然陛下能解开对皇族的桎梏,若我们不知好歹将来陛下依旧能重新打压皇族。父王您放心吧,孩儿没啥政治野心,只要不去碰那条红线就没任何问题。”
这马车里的父子二人就是淮南王司马允和他的大儿子临川王司马郁,洪武二年的中秋节,他们父子二人代表皇族受合作伙伴的邀请前往青岛港,准备参加新建起来的世界第一大海港的成立典礼。
“来来来,二位王爷请看这边,将来这里就是天下第一大港口青岛港,根据朝廷的建设计划,今年初步投入使用的青岛港的货物吞吐量只有五百万石,五年之后每年的货物吞吐量可以达到2000万石,也就是1000艘千料的大船进出二十次的货运量,二十年之后就能达到五千万石的吞吐量。”一个富商打扮的中年人引领着司马允父子参观青岛港。
“呵呵,不满二位王爷,虽说青岛港刚刚投入使用,但由于海外贸易的繁荣,再加上这里是唯一可交易的港口,使得青岛港刚已建成就成为北方最沿海最繁华的城市。在这儿不论是粮食还是矿石、南洋香料还是东洋的倭货、辽东的人参,在青岛港这片市区里的任何一个商业城镇都可以买到。”
“上个月朝堂特批青岛港为第一个对外港口,成为各路商家争相进驻的要地,任何人各青岛来做买卖,税收都是最低的,这里执行的是全大晋最低的税率,买卖税收最高不过5%,进出口货品还可以享受退税的好处。”
淮南王司马允一边听着来人的介绍,一边仔细打量繁华的青岛港。虽然皇帝准许皇族介入海外贸易,但司马允不可能贸然投资,毕竟海外贸易伴随着高风险,一不小心所有投资都会打水漂,这次他来这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考察合作对象。
茂林商会的王会长看着若有所思的淮南王父子,眼中露出一丝狂热。茂林商会乃是一群出身寒门的商家成立的,他们最初的目的就是希望借助众人的力量从世家、巨商口中夺下一口肉。
然而现实告诉这帮‘草根’商人,要想在海外贸易中立足没有一定的背景是不可能的,正好皇族有人想要试试水,经过中间人介绍,双方可谓是一拍即合。
“王爷,您看这里,周围十里范围内的土地都被茂林商会给租了下来,今年下半年一座巨大的仓库就要被建成,将来我们的货物就从这里运出然后经海船运往倭国以及三韩。而从海外运来的商品也会先到这里,然后再通过马车转运全国各地的销售点。”
“王会长,人人都说海外贸易利润大,到底怎么个情况,不知可不可以给寡人介绍介绍!”
“呵呵,王爷既然感兴趣,小的当然知无不言啦!嗯,怎么说呢,就拿小的为例吧。小的在茂林商会里占了一成股份,这茂林商会每三个月一分红。当初小的花了20万贯购买的股份,如今半年过去了,小的光是第一次分红就得了5万贯,眼瞅着下次分红也将下来,据估计这次比上次只多不少!”
“嘶!这么厉害!”淮南王父子眼中露出震惊之色,按照王会长所说一年时间王会长投资的本钱就能回来,这往后不都是净赚了吗?还有比这更好的生意了吗?
“其实呢,不瞒王爷所说,这所谓高利润往往伴随着高风险,听说山东羊家投资的商船在今年六月份一次出海当中遇到了龙卷风,结果整个船队数十万贯的货物全都打了水漂,再加上人员和船的损失,光是这一趟就让羊家损失了近百万贯。”
淮南王闻言点点头,这世界上没有白吃的午饭,要想获得就得有付出,任何成功都没有侥幸的可能。海外贸易中蕴含着巨额利润,但风险也不小,就比如这次羊家也多亏对方是百年世家,否则的话一般人根本承受不起这样的损失。
一次成功的海外贸易可以让人一夜暴富,但一次失败的海外贸易也能让人瞬间倾家荡产。但是资本的本姓还是驱使更多人将资金投入到海外贸易当中,突然兴起的海外贸易突然改变了华夏传统士大夫的精英理念,这或许是意外之喜吧!(未完待续。)
第198章 淮南王青岛见闻(下)
海外贸易的兴起对大晋各方面的影响是深远的,尤其是对那些传统大地主阶级来说,他们发现再像往常那样囤积土地和粮食去发家已经不可能了。
传统大地主,一贯坚持兼并土地,控制佃农,收取重租,重农轻商的思想在他们脑海中根深蒂固,他们往往采取囤积粮食高卖低买的传统的兼并手段获取利润。
然而海外贸易的兴起,再加上朝廷对粮价和地价控制,使得传统大地主的经营方式遭到彻底的失败。粮价高时卖地,地价高时卖粮。几乎吸干了传统大地主的所有现金,然后在将他们负债购买的粮食和土地打压到吐血的低价,强迫借款的地主还钱,不然就没收抵押的土地和囤积的粮食。
传统经营上的失败,再加上海外贸易的高利润,吸引了一大批新兴农场主阶级将主要资金投到这上面,吸引更多资本流入更高收益的制造业和工业的当中,如此土地兼并带来的危机被大大缓解。
王会长领着淮南王在自己的地盘转了一圈,尤其是三艘五百料的福船让淮南王父子看的是目瞪口呆。见此情景,他知道时机成熟了,于是他试着问道:“王爷,您觉得本商会如何?有没有兴趣投资?”
“王会长经过刚才的一番了解,寡人对你们商会的实力很满意,当然寡人之所以选择与茂林商会合作,最重要的是看中了诸位讲信用这一点。这样吧,本王准备出资一百万贯够买你们商会三成的股份,怎么样?”
听了对方介绍这么多,淮南王对茂林商会也算是有了初步的了解,双方合作乃是双赢的局面,因此他很快下定了决心,只是他这个决定却让他儿子有点不满,临川王觉得一百万贯,再加上王爷这个身份,至少也能得到对方一半的股份。
王会长没想到对方这么好说话,而且给出的条件也非常厚道,一百万贯不说购买商会三成的股份,就是算上股权升值,三成的股权也亏了。再者说对方还有一个王爷身份,这可是万钱买不来的便宜。
“嗯,王爷给出的条件很实在,但小的也不能占王爷的便宜,这样吧,小的自作主张给王爷五成的股份!只是以后有些事情需要王爷多多费心!”王会长经过一番权衡利弊后说道。
“五成不行,五成的话,别人该说本王巧取豪夺了!”淮南王听完立即表示反对,若是在一年前这个价格很合理,但是现在各个商会只要是沾着海外贸易哪个比以前不是身价百倍?
王会长看淮南王无论如何也不愿接受五成股份,眼珠子一转劝道:“王爷要不这样吧,今年是朝廷推广棉花种植最关键的一年,朝廷需要大量种植棉花和纺织用麻类作物,以便为给地的纺织厂提供原料。”
“尤其是去年朝廷试水的几千匹棉布早就成了市场上抢手货,今年各个商会都说谁要是能弄来棉布谁就掌握了一个下金蛋的母鸡。可惜如今大量棉花种植园都在有权有势的人手中掌握,若是王爷能为我们茂林商会解决这个问题,这五成股份就该您拿,谁也说不出一个不字来!”
“父王,王会长这个建议不错,今年咱家在蜀中不是有个棉花种植园么?到时将纺织厂产出的棉布交给茂林商会来销售,这样也算是帮了对方一个大忙。孩儿可是听说,丝绸、棉布、瓷器、肥皂、火柴、纸张乃是最赚钱的几件商品。有了咱们的棉布支持,茂林商会一定会大赚一笔!这样我们拿对方五成股份也不算是占便宜。”
“就是,就是,小王爷说得是,大王答应下来就是,若不然小的真的没法回去跟各位股东交代!”
“这……好吧!寡人应了就是!”
很快茂林商会就跟淮南王达成合作协议,双方算是结成了战略同盟。淮南王找到一个熟悉商业运作的合作伙伴,茂林商会通过此次合作填补了自身背景单薄的弱点,让茂林商会的发展前景更加辉煌。
完成合作任务后,淮南王并没有转身离开,而是在茂林商会的安排下开始游览已经初见雏形的青岛港。随从打开水囊递给淮南王道:“大王喝口水吧,我们已经进入青岛港的核心地区了,虽然这里的建筑很少,这都是为了以后建设更好的功能建筑预留的空地。”
淮南王闻言四处打量一番,发现空地有很多打进地面五六丈深的水泥混凝土地基柱子,这些都是为了今后建起高楼准备的。
他还发现在青岛港周围有很多杨柳和樟树等林木特意栽培而成的园林绿化带,而围绕着绿化带则分布着水泥道路、居民区、商铺、作坊工厂、码头、仓库等等区域,她们都被树木形成的格子分割开来。
这种别具一格的建筑风格,让淮南王父子看得津津有味,很快一行人来到了市舶司驻地。随从看着市舶司介绍道:“王爷,这里主要负责管理帝国对东洋和南洋的进出口贸易,出口的货物主要是全国各地的丝绸等商品,而进口的大多是矿产一类。”
尽管海风袭人,但港口五千余民夫却在建设的一线忙得热火朝天。人山人海、汗雨衣云中,司马允父子踩着光滑的石板路,走到了海堤旁边,淮南王爬上海堤,深深地呼吸了几口,粘着海腥味的微风,立刻从鼻孔窜进肺腑,有种说不出的舒服。
青岛港着实不小,波澜不兴的港湾上,林立着无数来自大晋各地的帆船。其中各种吨位的福船是其中的主流,此外还有来自江东的平底楼船,这些都是来往南北进行走私的商船。另外,还有崂山造船厂最新出炉的独桅帆船和双桅帆船。而数量最多的就是一些小快艇,它们穿梭其中,或者运输人员,或者运输货物。
可能因为港口刚投入使用,再加上临近夜晚,港口较之平时冷清了不少,可是港口平台上,还是有数千个人在繁忙地工作。很多从刚刚进港的船只上搬运下来的货物,按照区域在港口上堆积,如同一座座的小山;一些卖空了货物的船只则随着港口人员的指挥,在船群中,缓缓地调转方向,驶入浩瀚的大海。
“这里真美啊!完全和内陆是不一样的生活!”
“是啊,父王不如我们也在附近买一栋院子,将来有机会将母妃和弟弟他们也接过来住一段时间。哈哈哈,这里真不错,说实话孩儿有点不想回去了!”
“你呀!就知道玩,行,等将来赚了钱,咱们就在这儿买一栋房子。不过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