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 第1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哺苏怨桓隹谑担τ诖笠濉U酝蹙龆ǔ霰萄迪缕牍�
    对于出兵,赵国群臣是分为两个阵营的。保守派以为寒冬将至,补给不利;主战派以为兵贵神速,有意识的控制住战争的规模,让齐国收敛些就好。
    所以,在齐国罢战后的一个月,赵国的大军迅速集结起来,开赴赵、齐边界,领军者乃是名声不显的国尉赵奢。齐国对此的反应谨慎了许多。一方面。齐王派出田单为将,出兵五万死守河水(即黄河)防线,另一方面,齐王派使臣前去邯郸问诘。
    不过五日的功夫,齐国的使者就抵达邯郸。使者正是在齐国称得上是位高权重的上大夫貂勃。
    貂勃深知,每拖延一日的时间,齐国就多一份危险。最糟糕的是,齐国完全不知道。自己没有得罪赵国,赵国兴师动众地犯边。是抽了什么疯。对齐国来说,这完全就是一场无妄之灾。几个月前窃取楚国两个县邑的喜悦瞬间被冲没了。
    就国力而言,赵国甩出齐国好几条街。短短的十几年,齐国号令天下的霸主身份,和秦国并称东西二帝的光辉岁月依旧丢得完全不见踪影。貂勃最需要知道的,就是赵国为什么要给自己施加压力。自己才好在面见赵王的时候,对症下药。
    貂勃找到了最简单的一个办法,那就是找宦者令缪贤。如果是找上卿蔺相如的话,自己很有可能吃一个软钉子。至于平原君赵胜和信平君廉颇那里,指望更小些。缪贤则不同。身为宦官头目,他一定清楚其中的缘由。更关键的是,因为蔺相如的关系,他也成了赵王的心腹。请他为齐国说话的话,很有希望有用。
    唯一遗憾的是,缪贤因为久居宫中伺候赵王,实际上外出的时间不多。不过,这也难不倒貂勃,十金的厚利砸下去,身在宫中的缪贤终于同意出来和自己见面。
    邯郸的某处酒楼里,貂勃语气甚是恭维得说道:“大人日夜操劳,实乃为宫中之人的楷模!勃身为外臣,也很是钦佩。来,我敬你一杯!”
    缪贤脸上浮起了一抹笑意,回道:“上大夫你可真爱说笑。你等臣子,有安邦定国之才,行的是为国为民的大好事。老奴只会伺候人,只会伺候王上,和你们比,差得远啊!”
    貂勃摇了摇头,笑着反驳道:“蔺上卿可就是从你的府邸走出来的。我等即使是千里马,也需要你这样的伯乐才行。哈哈!”
    缪贤跟着一阵大笑,将蔺相如举荐给赵王,是自己一辈子最大的骄傲。谁也没想到,当初还是自己一个小小门客的人居然会身居高位,成为客卿。对于貂勃的恭维,缪贤欣然接受了。
    一听说是齐国的使者——上大夫貂勃来找自己,缪贤一下子就猜到对方的来意。如今国尉赵奢和田单大军隔河相望。虽然双方没有任何冲突,但谁也指不定赵军何时撤走。赵军的到来,可比燕军带来的大多了。对方一定是问询事件的起因。
    说起起因,宦者令缪贤还真是知道。但却并不意味着缪贤自己一定要告诉对方。只要对方够聪明,他应该懂得自己的意思。
    说了一番家常话后,貂勃的神色变得很是郑重,他言道:“大人,勃不远千里而来,所为何事,大人可清楚?”
    缪贤故作不知的摇了摇头。
    “贵国的赵奢带领三万大军驻扎在河水北岸,引得齐国人心惶惶。大人这件事莫说不知道。”
    缪贤居然叹了口气,有些沉重地说道:“这件事老奴还真是知道。”说完不再言语。
    貂勃气的牙痒痒,对方把话说了一半,突然不说了,这算怎么个意思!递上了白璧十双黄金百两后,缪贤这才神色满意地点了点头,言道:“上大夫何须如此破费!”
    貂勃心里暗暗鄙视对方,嘴上却很是谦恭,笑呵呵的劝道:“些许心意!勃来时,王上反复交代,齐国一直对赵国尊敬有加,从没有冒犯过。这次剑拔弩张的局势,一定是有所误会!若是有些许芥蒂,还请大人在赵王面前多多美言几句!”
    收了厚礼,缪贤言语间很是客气了。他笑吟吟地摆了摆手,回道:“前些日子,燕国大军也是屯扎在河水北岸,贵国也曾派大军对峙,可有此事?”
    貂勃心下一凛,回道:“却有此事!”难道说是燕国迫不得已之下退兵,让燕国失了面子。赵国这个当老大的看不下去,要为自己的盟友出头?貂勃心里暗暗思索道。这不应该啊!当初赵国可是一点动静都没有!何况,当初是燕国率先要挑起争端的。
    “那齐王难道不知道,当今的燕国王后乃是我王的女儿吗?”。缪贤佯装生气道。(未完待续……)
    ps:半个小时后后已经订阅的刷新下

第一百八十章 各国心思
    韩国,新郑。
    赵王的使者在新郑驻留了数日之后,得到了想要的回复,心满意足地离开了。
    赵王的使者前脚刚离开,后脚韩王然就将三公九卿聚集在一起,商讨政事。韩王然清楚,许多人对自己答应的这么迅速心存疑惑,而今天就是自己答疑解惑的日子。
    环顾了群臣一眼,韩王然平静地说道:“寡人知道,你们对寡人的决定心怀疑惑,是不是?”
    “臣等不敢!”包括主战派在内的大臣纷纷行礼。
    韩王然摆了摆手,笑道:“无妨,寡人不是那么不通情达理的人。有疑惑尽管问,寡人说就是了。人言可畏,若是你们连这个问题都不敢问,那寡人岂不是成了暴秦了!”
    眼见韩王然如此和颜悦色,一直疑惑不解的太常王方首先发言了,说道:“王上!臣心中困惑,请王上解答!”
    “说!”韩王然鼓励的语气显露无疑。
    “我韩国变法已经两年,虽然比不上秦国的富庶,但较之其余五国已经不遑多让。所谓富国强兵,今国家虽然富强,但新军编练还未完成。如今赵王提议六国发秦,看似声威浩荡,但秦国虎死威犹在,怕是不见得那么好打!秦国誓死反扑之下,我韩国首当其冲,难免伤亡过大!怕是会白白便宜了赵国!”
    韩王然点了点头,深以为然。韩国本来就比较富庶,经过这两年有意识地发展地方、补贴农户后,经济更是突飞猛进。虽然谈不上让每家每户天天吃肉,但至少韩国基本上已经没有饿肚子的……………除非他太懒。
    “太常,你刚才说的,寡人都赞成。表面上看,我韩国新军尚未完全编练完毕,但战事可不等人啊!寡人倒是认为,真正的强军铁军百战之师全都是一刀一枪地杀出来的。打出来的,闭门造车是万万不可。至于你刚才的担心,寡人也考虑了。赵国想让寡人的韩国当他的马前卒,赵王愿意。寡人还不愿意呢!”
    群臣发出善意的笑声,的确,一向明哲保身惯了的韩国,想占一下韩国的便宜,赵国还需要掂量掂量。
    气氛打开后,韩国宗正也开口了,说道:“王上,既然答应了赵国,我们韩国不出力的话,赵王会不会因此对我韩国心怀不满呢!”
    韩王然狡黠地笑了笑。言道:“宗正,这个话可不能乱说。赵王志在伐秦,想要削弱秦国来维持他的权威。秦国弱小了,我们西面就没了威胁。这样的好事我们韩国怎么会甘于人下呢!只不过,我韩国还是太弱小了啊!其他国家很积极。我们抢不过他们。”
    群臣恍然大悟,原来韩王然打的是这个注意。表面上第一个爽快地答应,背地里却是阳奉阴违,自行其是。六国大军聚集起来后,总有积极的消极的,韩国躲在其中,让赵国也挑不出毛病。毕竟赵王可是发起者。赵国不出力谁出力!
    太尉暴鸢这个时候开口了,问道:“王上,我们韩国派出多少大军为妙?”
    既然决定了出人不出力,形式就变得很是重要。韩国总不能派出几千老弱残兵打酱油吧!
    韩王然想了想,太多了耗费粮草,太少了又没有了话语权。这个度需要好好拿捏。“太尉以为出兵多少合适?”韩王然决定把这个皮球踢给军方第一人。
    “唔”,暴鸢在心里迅速盘算了下,说道:“臣以为,六万即可。”
    韩王然点了点头,却把目光瞄向将要担任主将的蒙骜。说道:“郎中令,你以为呢?”
    一向谨慎有礼的蒙骜略一沉吟,也是答道:“回禀王上,臣以为六七万即可。燕国、齐国偏远,国力弱小,出兵最多不过三四万。赵国是主力,我韩国出兵六七万的话,应当与魏国、出国持平。”
    韩王然笑了笑,言道:“那就依照太尉所言,出兵六万即可。郎中令,寡人把这六万大军交给你,你可不要辜负了寡人!”
    蒙骜万万没想到,韩王然会把这个优渥的机会给自己。当即勉强压抑住内心的喜悦,大声说道:“王上放心,臣一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韩王然笑意更浓,将暴鸢、李牧一闪而过的失望全都收在眼下。嘴上却是打趣道:“寡人可不用你鞠躬尽瘁,寡人还指着你和暴太尉,李卫尉一起为寡人征战天下呢,哈哈!”
    蒙骜情知自己失言,抱拳致歉。
    韩王然摆了摆手,说道:“不要以为这是个好差事!寡人可是有许多要求的。”
    “请王上吩咐!”
    “第一,低调。寡人希望这次伐秦既能起到练兵的作用,又不暴露我韩国的真正实力。过早的锋芒毕露会有什么样的后果,郎中令你应该比寡人更清楚!”
    蒙骜点了点头,这是应该的。刚不可久,这个道理很实用。如果在伐秦中大杀四方,出遍了风头,赵国首先是不悦,其他各国也会忌惮自己,无形中将自己孤立起来。
    “第二,谨慎。这次伐秦,六国的心究竟齐不齐,寡人不好过早的下结论。秦国的白起用兵匪夷所思,曾在数十万楚军的包围下游刃有余。如果寡人是秦军一方,一定会不择手段离间联军,各个击破。郎中令,你要在控制伤亡的情况下,周旋于各国势力间,任重而道远啊!”
    “喏!”
    韩王然满意地点了点头,正是考虑到蒙骜的性格,自己才把伐秦这件大事交给蒙骜。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自己会把暴鸢、李牧弃之不用,对他们,韩王然另有所用。
    蒙骜这个时候却是开了个口,说道:“王上!既然您任命我为主将,那臣可不可以挑选大军?”
    韩王然也是干脆,说道:“可以!除了羽林军,其他各营各将,任你挑选!”
    这次赵王虽然嘱咐大军在安邑集合,但考虑到韩国占据的地形,六国大军多半会兵分两路甚至三路,其中的一路肯定是武关!在崎岖的山道上。身为骑兵的羽林军优势真的不大!甚至会成为大军的拖累!
    蒙骜也是这样的考虑,因此他只要了虎贲营。至于副将,乃是新晋的骁将、颍川郡郡尉魏辙,手下大将则是朱亥。
    决定了出兵的将领后。韩王然对治粟内史说道:“刘内史,赵王建议的是来年四月出兵,在这个时间之前,你要准备好六万大军三个月的粮草用度。没问题吧?”
    刘光快速地计算了下,很快回道:“回禀王上,没有问题!”
    “那就好!太尉!”
    “臣在!”暴鸢出列行礼道。
    “如果寡人还没记错的话,如今就有一支军队在新郑附近集训吧!”
    “回禀王上,确实如此!”
    “嗯!那这样,待会下朝后,你陪寡人去走走!我们君臣二人好好商量下如何加快编练新军!”
    “臣。遵旨!”
    韩王然不过三言两语间,就向群臣透露了一个极为重要的信息………………那就是暴鸢还是非常受宠的,自己这次没有让暴鸢带兵出征,是有别的考虑。
    魏国,大梁。
    赵国使者在离开新郑后。就转道大梁,向魏王转达赵王的“期望”。在读了赵王的亲笔信后,魏王没有在第一时间下决定。而是让典客出面,好好款待远道而来的赵使,自己则是召集了群臣商讨这个大事。对这样的流程,赵国使者也是十分熟悉。当然也就装糊涂地去享用美酒佳肴去了。
    大殿里,魏王的脸色很是难看。四国会盟的时候。明明说好了魏国的主攻方向是往南,是楚国。可现在赵王又反悔了,想要先打压下秦国。秦国!秦国是那么好打压的吗!如今魏国的河东郡包围着函谷关,如果选择正面强攻的话,魏国的损失一定是不可计数。如果从上郡出发的话,需要连续越过两条大河。来回运送士兵很不方便还是其次。最关键的是,过河后的秦地都是和赵国挨得最近。这其中,获利最大的是哪个国家显而易见!
    信陵君也是看出了其中的关键,才跟着忧心起来。当初齐国拉拢魏国伐楚,现在齐国却是第一个反悔了。相比较软弱可欺的楚国1。秦国可是块难啃的骨头。一不小心就会隔坏魏国的牙。
    但拖延下去也不是一个办法,赵国使者赖在大梁不走,韩国、齐国又已经表态服从赵王的决定。魏国即使想要拒绝,没有合适理由的话怕是也不好拒绝。除非魏国想要彻底得罪赵国。
    大臣们何尝不知道这个道理!为了一个河东郡,魏国付出的代价不可谓不大。在左右为难之际,谁也不愿意先开这个头,给出好的建议。
    最终还是魏王开了口,言道:“诸位爱卿!赵国的使者就在驿馆!究竟答不答应赵王的提议,大家都说一下。信陵君,你乃百官之首,先说说看!”
    信陵君这个时候才发现,身为丞相也有不好的时候。单单是重大抉择时第一个表态,就是一个很有压力的活计。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信陵君稍微斟酌了下,就一脸坚定地说:“回禀王上,臣以为秦国这两年休养生息、兵强马壮,我们六国若是不联合打压一下秦国的话,不出三年,秦国又会频频出函谷关,骚扰我们河东郡!”
    “所以,信陵君你是支持赵王的提议喽?”魏王皱着眉头说道。
    信陵君哪里会这么回答,承认的话不就显得自己唯赵王马首是瞻了吗!因此,他只能摇了摇头,说道:“臣遵循王上的决定!只不过,我魏国虽然迫于形势不得不参与伐秦,但一定要控制住伤亡,不然就是得不偿失!”
    魏王笑着点了点头,心里却是暗骂道:“哪里有这么好的事情!寡人也想既不得罪赵国,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