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国策- 第108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总而言之,除了希腊、罗马尼亚等几个东南欧地区的“穷国”之外,在传统西欧强国中,意大利与共和国的关系最为密切,也最依赖共和国。用NBC的评论来说,如果共和国将大萧条时期的贸易保护政策加在意大利身上,不出半年,意大利经济就将崩盘,三分之二的银行将倒闭,半数以上的企业将破产,两成以上的意大利人将失去工作,意大利政府也将彻底垮台。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帮助意大利走出困境的,恐怕只有120年前将意大利拖入深渊的法西斯主义。

搞清楚这些本质性的东西,也就不难明白意大利当局为什么会对裴承毅礼遇有加了。

站在共和国的立场上,意大利肯定是共和国当局宣扬“新欧州政策”的最佳平台。

一些经验丰富的新闻记者早就看出了这一点,所以不辞辛苦的来到罗马,并且准备好了新闻通稿,只要有重大消息就能在第一时间发出报道。

当然,大多数来到罗马的记者都意识到,前两天肯定不会发生什么大事。

不管怎么说,裴承毅的欧洲之行是正式国事访问,按照正规的外交礼仪,在做正式之前需要参加很多象征性的活动,比如会晤意大利总统、前往梵蒂网拜访教皇、会见共和国驻意使领馆工作人员与旅意侨民、参加意大利当局安排的重大活动等等,这些事情,怎么也要花上两三天,而裴承毅的意大利之行只有三天,所以很有可能在第三天,也就是在离开罗马的前一天发布重大消息。

因为裴承毅的下一站将是东南欧的希腊,考虑到共和国与希腊的特殊关系、以及希腊在欧盟中的地位,所以裴承毅不大可能在雅典有惊世之作。希腊之后,裴承毅还将访问罗马尼亚、波兰、捷克、奥地利、荷兰与西班牙,最终从马德里启程回国,而在这些国家中,只有西班牙的实力稍微强大一点,其他都是欧洲小国。也就是说,除非裴承毅打算把最重要的事情放到最后来做,不然就得在罗马有所表示。如果这是演戏,那还可以理解,问题是,在外交领域,“压轴戏”的意义并不明显,甚至没有好处可言。

不得不承认,某些西方资深新闻记者的能力确实非常惊人。

当然,首先行动的肯定不是西方新闻媒体。

26日夜间,在裴承毅参加意大利总理为其举行的正式宴会时,共和国的新闻媒体就对元首欧洲之行前4站的收获做了总结,并且对当前的国际形势做了分析。这些还没什么,重要的是,在分析国际形势的时候,共和国的新闻媒体都提到了非常关键的一点,即地处欧亚大陆两端的共和国与欧盟具有相似的国家利益,也具有相近的战略目的,完全能够在维护世界和平与推动国际秩序大变革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毋庸置疑,这就是共和国向欧盟发出的同盟信号。

准确的说,是共和国新闻媒体在为即将发生的事情造势。

当天晚上,意大利当局打破沉默,由总理府新闻发言人在非正式场合向记者透露,意大利代表欧洲集体安全组织与共和国在安全领域进行更加积极与广泛的磋商,有望在近期取得共识。

这下,全球舆论顿时炸锅了。

别的不说,当天夜间与次日凌晨,飞往罗马等意大利主要城市的航班全部爆满,那些之前没有赶往罗马、退掉了机票和旅馆房间,又没有能够买到机票的记者恐怕连肠子都悔青了。

当然,该来的早晚要来,共和国与意大利的领导人也不会等记看到齐了才发布消息。

罗马时间9月27日上午8点30分,在位于市中心的国泰宾馆,共和国国家元首与意大利总理,以及专程赶来的法国总统、德国总理、希腊总理、罗马尼亚总统、波兰总统、荷兰首相、比利时首相、卢森堡大公等13个欧州集体安全组织成员国的首脑共同宣布,共和国与欧州集体安全组织正式缔结《安全事务合作条约》。

毫无疑问,这绝对是2057年度最具有爆炸性的新闻之一。

虽然这份条约换了个名字,之前被称为《中欧安全同盟条约》,但是具体内容没有太大的变化。即双方在非传统安全领域全面合作的基础之上,开展与加强在传统安全领域的全面合作。换个名字的主要目的不是更好听,而是降低受关注的程度,毕竟“合作”比“同盟”温和得多,而且在“安全”后面加个“事务”等于缩小了“安全”的词意,也就缩小了条约的涵盖范围。

总而言之,这绝对是一部意义非同凡响的准同盟条约。

即便按照欧洲集体安全组织的规定,该条约要想生效,还要经过13个成员国立法机构审议批准,因为法德意三国的立场早已明确,而在接下来的20多天内,裴承毅将陆续访问其他10个欧安组成员国,而这些欧安组成员国与共和国的关系并不差,所以很多国际局势评论专家都认为,该条约肯定能生效,而且很快就会生效。

到此,裴承毅的欧洲之行达到了新的高潮。

第24章 风暴来临

《中欧安全事务合作条约》(因为在罗马签署,所以又被称为《罗马条约》)充其量只算得上是一份准同盟条约,并不具备军事政治同盟的基础性条款,即没有对缔约双方在共同安全中所承担的责任与义务做明确规定。

与条约本身的意义相比,由条约引申而来的意义更为重大。

消息发布当天的当天下午,俄罗斯总统契力亚科夫就在克里姆林宫对外宣布,鉴于日益恶化的西部战略环境,俄罗斯将向加里宁格勒地区增派1个装甲师与1个步兵师,并且部署更多配备了新式弹头的“伊斯德林”型战术弹道导弹。随后,俄罗斯陆军司令切尔温斯基上将公开表示,将为驻扎在加里宁格勒地区的俄军配备刚刚研制成功的9S52型重型电磁炮系统,以加强俄军的远程打击能力。

当然,这还没有完结。3天之后,克里姆林宫新闻发言人正式对外宣布,受严峻的战略安全形势影响,俄罗斯将加强战略部队的巡逻强度。当天稍晚些时候,2架俄罗斯空军的战略轰炸机越过冰岛东部的警戒线,从设得兰群岛东面进入北海上空,在进入德国本土防空识别区、与前来跟踪监视的德国空军战斗机纠缠了近2个时之后才转向离去,并且在返航途中进入英国本土防空识别区,搞得英国皇家空军也跟着流了一身冷汗。

次日,一家德国电视台就对外宣称,那2架俄罗斯的战略轰炸机正在执行战略巡逻任务,也就是说,2架轰炸机肯定携带了核武器。没等德国当局做出反应,另外一家德国电视台也在报道中提到,部署在加里宁格勒的俄军战术弹道导弹很有可能配备了核弹头,而且瞄准了柏林等德国大中城市。该电视台在报道中还提到,从技术角度讲,俄罗斯完全有能力为其电磁炮提供核弹头,而9S52的最大射程高达750公里,所以汉堡…汉诺威…爱尔福特…开姆尼茨以东的德国东北部地区均在俄军远程炮兵的战略威胁之下。拦截弹道导弹容易,拦截成百上千的炮弹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只不过,这次最先炸锅的不是德国,而是波兰。

如果说德国暂时只需要担心俄罗斯的战略威胁,那么波兰就得重点盯住部署在加里宁格勒地区的俄军地面部队。

要知道,二战后的波兰与二战前的波兰几乎完全不同。

暂且不说波兰政治形态的变迁,仅从国土来看,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波兰的疆土东起普里皮亚季河上游,西到普罗斯纳河,而二战后的波兰国境线整体向西移动了数十到上百公里。也就是说,现在波兰西部地区是二战前的德国东部地区,而白俄罗斯与乌克兰西部的部分地区以前属于波兰。

很明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前苏联通过侵吞波兰领土、再将责任转嫁给德国的方式,又获得了大片土地。事实上,俄罗斯的飞地,即加里宁格勒地区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东普鲁士的一部分。

不管波兰人是否记得这些历史,也不会不把数万俄军当回事。

要知道,就在1年多前,武装到牙齿的俄军装甲部队就开进阿斯塔纳,推翻了哈萨克斯坦的合法政权。虽然波兰是欧盟成员国、北约成员国、还是欧洲集体安全组织成员国,受到多个安全组织保护,法德意等国也早就承诺捍卫波兰,就连美国也做出过保证,但是没有哪个波兰人会忘记,就在100多年前,同样口口声声要保护与捍卫波兰的英法就在静坐中看着波兰沦陷。

100多年前,悍勇无畏的波兰人为保卫家园流尽了鲜血。

再次面对强敌,波兰军民并没丧失勇气与血性。

10月2日,也就是德国电视台大肆宣扬“俄罗斯威胁论”的第二天,也是裴承毅到访华沙前的第三天,波兰各地民众自发举行了抗议示威行动,在强烈谴责俄罗斯当局赤裸裸的武力威胁的同时,强烈要求波兰当局以切实行动保护国家与民众安全。示威活动中,一些情绪激动的年轻人还冲击了华沙等地的俄罗斯使领馆,并且向使领馆内投掷了鸡蛋、石头,导致数名俄罗斯外交人员负伤。

对于一个国土面积仅有31万平方公里,人口不到5000万、综合国力在全球50名之外的国家来说,敢于挑战国土面积大出近60倍、人口多了3倍、综合国国力更是排名全球前十的强大邻国,绝对需要了不起的勇气。

当天,波兰政府在劝解民众不要做出损害国家利益的过激行为时就明确提到,支持欧洲集体安全组织与共和国签订的安全条约是捍卫国家安全、维护国家利益、保护民众的有效手段,更是必要手段。

在政府的劝解下,波兰民众渐渐恢复理性,并且在2天之后结束了示威游行。

10月5日,裴承毅到达华沙,对波兰进行正式访问。

这时候,再回过头来看这几天发生的事情就不难发现,从共和国与欧洲集体安全组织缔结条约,到俄罗斯的过激反应,再到德国电视台推波助澜,最后在波兰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反俄示威游行,完全就是一部早就编排好了的闹剧。当然,在这场闹剧中,主角就是共和国与法德意等国,波兰只算得上是配角,而俄罗斯则是客串演员,其他有份的国家则是群众演员。而整场闹剧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波兰议会支持安全条约。

可以说,在欧州集体安全组织中,最有可能否决该条约的就是波兰。

虽然在很多人看来,法德意之外的其他几个西欧国家与美国的关系更为密切,比如荷兰与比利时就一直是美国的坚定盟国,而且长期将国家安全建立在与美同盟的基础之上,所以这两个国家最有可能否决欧洲集体安全组织与共和国签订的安全条约,但是客观的讲,荷兰与比利时当局不会笨到舍近求远的地步,因为不管怎么讲,德国与法国对其国家安全产生的影响都要比美国大的多。更重要的是,在欧洲大一统的背景下,能够对荷兰与比利时构成威胁的国家都在万里之外,而且任何欧州以外的国家都要首先打垮法国与德国,才有可能对荷兰与比利时构成威胁,所以法国与德国才是荷比两国的安全基石。由此可见,只要法德意坚决支持与共和国的安全条约,荷兰与比利时就不会拖后腿。

与之相比,波兰的情况就要复杂得多了。

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的东欧剧变之后,波兰成为第一批加入北约集团的前华约成员国,因此波兰将国家安全建立在了与美同盟的基础之上。虽然进入21世纪、特别是在大萧条爆发之后,北约集团迅速沦丧,最终名存实亡,波兰不得不改变国家战略,将安全寄托在欧盟与后来成立的欧洲集体安全组织身上。但是在“三架马车”还不具备为整个欧洲提供坚实安全保障的情况下,美国在波兰的安全战略中仍然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比如美国仍然承诺为波兰提供战略安全保障,并且在波兰部署了弹道导弹拦截系统。如此一来,除非法德意能够证明能够为波兰提供同样的战略安全保障,不然就得在别的方面想办法,才能让波兰死心塌地的支持集体安全组织的战略选择。暂且不说法德意有没有这个能力,在如此短的时间之内,就算法德意三国做出承诺,也很难让波兰议会的议员相信。如此一来,法德意三国就只能另寻他策,而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抹黑美国。因为美国与俄罗斯缔结秘密同盟条约已经不是什么秘密,所以利用俄罗斯来抹黑美国,就是再自然不过的了。

由此可见,这不是阴谋,而是阳谋。

可惜的是,再对如此粗浅的阳谋,美国当局却束手无策。

站在美国的立场上,在共和国与欧洲集体安全组织签署安全协议之后,确实很难用一个明确的立场来表达自身观点。说直接一点,如果美国表达抗议或者担忧,肯定会让欧州民众认识到,美国在欧洲有利可图。更重要的是,这份安全条约并不是货真价实的军事政治同盟条约,不但没有做细则约束,还没有多少强制性,要是美国当局拿这份没有直接针对第三方的准同盟条约做文章,自然会让人怀疑美国的动机,从而越摸越黑。换个角度,美国当局肯定不能公开接受这种明显对美国不利,而且带有明显排美性质的条约。如此一来,对美国当局来说,最好的选择就是保持沉默,等事态冷却下来之后,再发表意见,表明美国在此事上的立场。

事实上,美国当局确实是这么做的。

问题是,美国当局的决定,对俄罗斯没有任何约束力。

正如前面提到的,俄罗斯只是个客串演员。

如果说俄罗斯当局看不透这个局,那绝对是不可能的事情。不管怎么说,契力亚科夫是个头脑精明、斗争经验丰富的政治家,不可能不明白其中的厉害关系。问题是,在如此紧要的问题上,如果契力亚科夫保持沉默,受损的就只有他的政治声望。

说直接一点,以俄罗斯的基本国情,面对中欧同盟的巨大威胁,不管谁住在克里姆林宫,都得立即站出来表明强硬立场,而且得拿出点实际行动来,不然愤怒的选民、失望的杜马议员与居心叵测的反对派领导人就会联手将总统拉下马,让俄罗斯政局改头换面。真要走到这一步,俄罗斯的国内局势肯定会失去控制,从而做出更加愚蠢的事情来。

当然,再把目光放长远一点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