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国策- 第12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0人提供永久性的生活空间,并且在五十年内不需要补充资源。

虽然共和国当局从未承认为“灭绝”做过准备,但是有一些事情却能证明,共和国当局确实做了准备,而且是非常充分的准备。比如在2049年之前,国家物理实验中心工作人员的男女比例在3左右,即4名工作人员中有3名男性。从2050年开始,女性工作人员的比例开始上升,到2052年的时候差不多占了一半,而到2055年的时候则占了七成,是男性成员的两倍多。暂且不说男女的工作能力,仅从极端情况下的生存繁衍来说,女性都要比男性重要得多。

总而言之,共和国当局肯定为“灭绝”做了准备,只是没有对外公布。

比起最糟糕的结果,其次就是某一方毁灭。当然,站在共和国的立场上,自然是指美国在战争中毁灭。

这里说的毁灭,是绝对性的毁灭。

从军事上讲,就是在共和国顶住了美国的战略打击之后,美国却没有能够顶住共和国的战略打击,本土遭到核弹头洗礼,几乎全面毁灭。

毫无疑问,这绝对不是什么好结果。

虽然从理论上讲,毁灭美国只需要200到500枚百万吨级的核弹头,而这种级别的能量扩散不会造成严重的核冬天,即便会对气候产生影响,也最多持续一年到两年,而这种程度的气候变化对人类文明影响不会太大,不会发展到灭绝的程度。但是美国不是日本,在大气层内爆炸的核弹头也不是被炸毁的核电站,美国遭到核打击,并且毁于核打击的话,共和国当局首先要考虑的将不是战争,而是战后救援。

毋庸置疑,毁灭性的核打击之后,美国将彻底战败。

因为有着较为广袤的国土,而且是大陆国家,所以美国不会像日本那样崩溃,而会将混乱与动荡输入周边国家,造成地区动荡,甚至让整个美洲大陆陷入战乱。

如果共和国不能制止这种动荡,西半球将变成地狱,取得的胜利也将失去意义。

改变结果的唯一办法,自然是迅速帮助美国走出困境,拯救那些绝望的美国人,让他们看到希望,也让他们恢复理智。

针对这种结果,共和国当局也做了相应的准备。

根据战后解密的一些资料,早在2050年,共和国就以为战争做准备的名义,以委托生产的方式,跟几家印度的粮食企业(当时印度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合成粮食”生产国,拥有全球十大粮食生产企业中的七家,每年工业生产的粮食养活了半数以上的印度人,还出口到数十个国家,特别是对生活品质要求不高,需要大量粮食来解决饥荒的非洲国家)签订了扩大生产规模的合同,而共和国当局承诺以协议价购买所有剩余粮食。因为这些合同的执行时间都被订在了2055年,即从这一年开始,印度粮食企业生产的粮食就将运往共和国,所以美国的情报机构一直认为共和国会在2055年发动战争。虽然这些额外生产出来的粮食用在了边远地区,比如在2060年之前,共和国当局就向非洲盟国提供了上亿吨粮食,帮助十多个非洲国家解决了饥荒问题,也为共和国在非洲大陆上的作战行动提供了帮助。随后共和国当局还为南美洲的哥伦比亚与玻利维亚提供了大笔粮食援助,而玻利维亚最终以盟国的身份参战,与这些粮食援助不无关系。但是以2050年的情况来看,共和国当局订购这么多的粮食,肯定不是为了援助非洲与拉美的贫穷国家,而是在为更大的计划做准备,其中就包括帮助美国的战争难民度过难关。

万幸的是,这种情况并没出现。

消除了核战争的威胁之后,第三种可能就是在胜利到来之前,在美国本土与美国军队打一场大规模地面战争。

毫无疑问,这不会是一场简单的战争。

因为前两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非常小,所以在制订战争计划的时候,共和国当局首先考虑到的就是这种情况。

根据战后公布的一些消息,在2049年制订的第一份战争计划中,共和国当局就把在美国本土打一场地面战争放到了首要位置上。袁晨皓也在其回忆录中提到,从一开始,共和国就做好了登陆美国本土的准备。

要在美国本土击败美国军队,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不说美国,就连登陆澳洲,也足以让共和国耸局打退堂鼓。根据战前的保守估计,如果必须在美国本土打一场地面战争的话,仅地面部队就需要500万,这还不包括空中力量与海上力量,以及更加庞大的保障部队。如果把所有兵力都算上,占领美国本土至少需要动用1500万人!

可以说,这个估计数据非常保守。

要知道,2057年的时候,美国人口即将突破8亿,是世界上人口第三多的国家,仅次于印度与共和国。为了攻占人口仅2亿多的俄罗斯,共和国出动的兵力超过1000万,其中前线作战部队的兵力超过500万。虽然俄罗斯有着更加广袤的国土,但是远东大部分地区人烟稀少,真正的作战区域仅为俄罗斯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左右。美国与俄罗斯不一样,除了中西部之外,美国大部分地区的人口分布都比较均衡。也就是说,美国本土战场的实际作战区域超过了俄罗斯,算上3倍多的人口,就算共和国军队的战斗力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也需要动用相当于攻占俄罗斯3倍的兵力。

也就是说,占领美国需要出动的兵力,至少为3000万,其中作战部队不低于1000万。

根据战后公布的资料,2060年初,共和国总参谋部根据最高统帅部的指示,着手制订攻打美国本土的战争计划时,就把兵力投入锁定为3000万。因为美国本土距离共和国本土非常遥远,即便海运比陆运更加便捷,后勤保障人员所占的比例也高于对俄作战,所以在作战部队增加2倍的情况下,兵力总投入只会比3000万多。

受此影响,从2060年下半年开始,共和国调整了战争计划。

不管怎么说,在美国本土打一场大规模地面战争,对共和国军队、特别是共和国陆军来说,绝对是一场灾难。根据未得到证实的消息,裴承毅在2062年底批准对美作战行动的时候,并没有否决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也就是说,如果战争打得过于惨烈,出于保护共和国军人,共和国军队很有可能在战场上使用包括战术核武器在内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以加速战争进程。

真要发展到这一步,这场战争不但是共和国军人的悲剧,也是美国人的悲剧。

作为次优选择,在不登陆美国本土的情况下,以战略轰炸的方式来结束战争,成为了第西种结局。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共和国当局主要的努力方向。

虽然以战略轰炸的方式打垮美国,存在很多问题,难度也不小,但是能让几百万官兵活着回家,再大的问题也得克服。

战略轰炸的最大问题就是美国过于庞大。

实战早已证明,对于国土面积过于广袤的国家,战略轰炸的意义并不明显,甚至会让轰炸方付出不可承受的损失。历史上,被轰炸炸垮的只是一些国土面积狭小的国家,而且主要是孤立无援的岛国。别说对付美国这种拥有完善的本土防空系统的国家,哪怕是在20多年前,共和国在占据了几乎所有优势的情况下,也没有通过一场大规模战略轰炸来打垮国土面积大约为美国三分之一的印度,而是出动百万大军,以一场规模宏大的地面战争击败了印度。当时共和国不是不打算用轰炸来打垮印度,也不是想让陆军官兵做出牺牲,而是权衡利弊之后,做出了打地面战争的决策。

对付美国这样的国家,战略轰炸的难度更大。

别的不说,要想炸垮美国,至少需要动员数万架轰炸机,消耗数以亿计的弹药。根据战后公布的资料,仅仅将阿拉帕契亚山脉以东的美国东部地区变成废墟,就需要出动千万架次的轰炸机,消耗2亿吨弹药物资。以出动1000万架次为准,按照战争期间轰炸机的平均损失率计算,这都意味着要损失大约3万架轰炸机(平均损失率为千分之三,即出动一千架次损失三架)。毫无疑问,如此巨大的损失让轰炸变得得不偿失。要知道,共和国在2061年生产的轰炸机也不过2万多架。相对而言,弹药消耗更加惊人。暂且不说生产2亿吨弹药物资需要多少资源,仅仅向前线运送这些弹药物资就需要载货量为10万吨的商船航行2000次,即一支由50艘商船组成的船队航行40个来回。因为在航运途中会有损耗,商船本身也需要消耗物资,加上其他部队消耗的物资,投向美国的弹药仅占实际消耗的40%左右,即需要运送的物资不是2亿吨,而是5亿吨。如此一来,就算共和国投入20支船队,也要保证每支船队在1年内跑5个来回。

组织、调运、分配与管理这么多的物资,绝对是一件能让人发疯的事情。

正是如此,在进军美国之前,共和国先后占领了迪戈加西亚、控制了塞舌尔群乌、让南非出让了福尔斯湾、扫荡西非地区、攻占佛得角群岛、进军小安德列斯群岛、强攻波多黎各。这一切,都是在为进军美国做准备。

问题是,从理想角度出发,进军美国的最佳前进基地是古巴,而不是波多黎各。

别的不说,如果能在古巴的西北地区部署射程在1500公里以上的大口径电磁炮,就能用炮火摧毁从弗吉尼亚州的诺福克到田纳西州的纳士维尔、再到阿肯色州的小石城、再到得克萨斯州的休斯顿,这条线以南的所有城镇,使美国最富庶的,也是人口最集中的地区变成无人区。

这绝对不是在吹牛,对澳轰炸的时候,共和国海军就用行动证明了远程炮兵的威力。

更重要的是,部署在古巴的战略轰炸机能以最大载弹量的方式起飞,轰炸除了阿拉斯加州与夏威夷州之外的美国所有州,并且保证以平均每天一个架次的速度出动,持续作战好几个月。

古巴还可以作为护航战斗机的基地,掩护部署在海上基地群上的战略轰炸机。

如果有必要,古巴甚至能的成为共和国地面部队的前进基地。

总而言之,不管是以战略轰炸、还是以地面战争的方式结束这场战争,共和国都得进军古巴,并且把古巴作为进军美国本土的跳板。

正是如此,古巴才是共和国军事行动的终极目的之一。

虽然还存在第五种情况,即在战略轰炸全面开始之前,只要共和国能够证明可以通过战略轰炸来取的胜利,美国当局就会在巨大的战争压力,特别是全面毁灭的压力下,接受共和国开出的投降条件,以美国投降的方式来结束战争。但是这种可能性也不是很大,毕竟一个拥有8亿人口的国家很难在尝到苦头之前投降。而且要让美国尝到苦头,要让美国人相信美国已经输掉了战争,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战略轰炸。说得直接一点,战略轰炸就是在教训美国,是在为避免地面战争而努力。

随着共和国军队进军波多黎各,美国没有投降的迹象,第五种可能基本上成为泡影。

在此情况下,共和国当局只能考虑第四种可能,即在不得不出动地面部队之前,让美国当局做出投降的决定。

为此,共和国必须进军古巴,而且越快越好。

2062年底,共和国海军率先经牙买加海峡进入古巴东南海域,并且在离开之前炮击了关塔那摩美军基地。

虽然此时波多黎各的战斗还没结束,但是美国当局已经认识到,古巴是必须守住的战略要地。受此影响,美国当局做出了一个极为大胆的决定,让成军不久的4支主力舰队南下与之前参与了佛得角群岛海战的2支主力舰队会合,在古巴北面的佛罗里达海峡待命,准备迎击北上的共和国海军舰队。

因为背靠本土,所以美国海军没有出动航空舰队,也没有向南部署海上基地。

面对美军的挑战,共和国海军别无选择,只能北上应战。说得简单一点,美国舰队的存在,挡住了共和国进军古巴的步伐,在美国舰队的威胁消除之前,共和国不可能冒险向古巴派遣军队,古巴也不会冒险参战。

只有夺取制海权,才能让进军古巴的行动变得有意义。

为此,共和国海军几乎出动了大西洋上的全部作战力量,即8支主力舰队、4支航空舰队与6座海上基地群。

最后的海上决战即将到来!

第119章 二次革命

这场被称为“古巴海战”的海上决战,可以说是一次承上启下的战斗。

从海上作战的战术范畴来看,第三次世界大战有两个重大转折点。

第一个转折点就是大口径电磁炮登上海战舞台,成为海战利器的“马尔代夫海战”。虽然在这场战斗中,受射程等次要因素限制,配备了大口径电磁炮的水面舰艇的表现并没不是完全令人满意,但是实战结果已经证明,以大口径电磁炮为代表的超远程火力打击的时代已经到来,海战将进入一个由火力投送决定胜负,而不是由航空兵决定胜负的时代。接下来的几场海战中,主力舰登上了海战舞台,并且以“五分钟表演”征服了海洋,让称霸海洋一百多年的航母沦为配角。

短短几年,惊人的技术进步就让主力舰的战斗力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不得不承认,战争对科技发展有着无与伦比的推动效果。说得不客气一点,很多在平时想都不敢想的技术,在战争期间不但可以想,而且很快就会变成现实。举个最为简单的例子,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诞生的核武器,如果没有第二次世界大战,没有交战双方对胜利的疯狂追求,以和平时期正常发展速度为准,即便再过一百年,也不见得能够制造出可以实战使用的原子弹。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第二次世界大战,恐怕没有任何一个政治家会相信能够制造出可以摧毁一座城市、甚至毁灭整个人类的炸弹。与原子弹相似的还有其他很多对人类文明产生了重大影响的技术,比如抗生素、比如电子技术、比如计算机等等,这些都与战争有关,而且最初都是为战争服务的。

从某种意义上讲,电力革命也与战争有关。

第三次世界大战实际上是由电力革命引发的人类社会生产结构大调整的直接结果,是老牌帝国与新兴大国为了争夺人类文明主导权所产生的直接对抗。

这种影响,深入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