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只有一个选项的选择题。
本杜太小了,根本容纳不下几个师的作战部队。随着后面的部队蜂拥而至,不管古吉拉德愿不愿意,第三集团军都得向兰契进军。
第115章 废墟中的战斗
裴承毅一觉醒来的时候,战局已经变得面目全非。
经过1个晚上的急行军,36军与37军的先头部队已经到达豪拉北面。按照袁晨皓在夜间下达的作战命令,77军的第771装甲突击旅在空突162旅的掩护下,完成了对豪拉的战术包围行动,控制了恒河西岸、豪拉与加登里奇之间的铁路线与公路线,为36军与37军打开了南下通道。
在裴承毅吃早饭的时候,36军与37军的先头部队已经绕过豪拉。
按照袁晨皓的意思,为了确保36军与37军大后方的安全,在攻打加尔各答之前,由77军与空突162旅首先攻打加登里奇,再攻打豪拉。打完这两场战斗,让77军与空突162旅担任战役预备队,在前线休整。
裴承毅没有调整作战部署,把围攻加尔各答的任务丢给了袁晨皓。
在能够十拿十稳的打下加尔台答的情况下,裴承毅不会把太多的精力放在不会出现多大变数的战斗上,真正值得他关注的还是兰契方向上的战斗。
第57装甲师被击溃之后,印军第三集团军没有驻足不前。
利用共和国空军与陆军航空兵不得不休整的机会,跟在第57装甲师后面的第58装甲师、第48步兵师与第49步兵师在天亮后离开本杜,向兰契推进。
另然袁晨皓安排舰队为空降153旅提供支援,舰载航空兵已经到达战场,补充了弹药的战舰也再次抵近印度海岸线,用舰炮打击印军地面部队,但是3个师都是印军主力师,本土距离兰契又不到30公里,在火力打击形成封锁效果之前,印军已经把战线推进到了兰契城外。为了避免误伤友军,袁晨皓不得不让舰队把炮火转向本杜附近的印军,执行战场遮断任务。在舰载航空兵的出动能力有限的情况下,根本无法有效阻止印军攻打兰契。更要命的是,空降153旅的防御阵地设在兰契北面,而印军从东南方向发起进攻。
10点30分,印军突破了空降153旅的外围防线,进入兰契市区。
印军没有绕过已经被空降153旅炸成废墟的市区,放弃了更加平坦的大路,心甘情愿的在市区内与空降153旅打城市战,不是印军有很强大的城市战能力,而是担心在野外作战遭到空中打击与炮火打击。
毫无疑问,印军的选择没有错。
只要进入市区,与空降153旅缠在一起,支援部队就会畏首畏尾,很多支援手段都派不上用场。失去了支援火力,空降153旅只能与印军拼刺刀。
此时,李东石在兰契城内的部署发挥了效果。
依靠建筑物废墟,李东石只派了第1536营去阻击印军。准确的说,是利用之前埋设在市区内的各种遥控炸弹对付印军。
按照李东石的吩咐,只要没有退过市区中心线,第1536营就不用与印军正面交火,只需要充分利用早已部署好的炸弹陷阱,就能大量杀伤印军的生力量,迟滞印军进攻速度。印军在市区内花的时间越多,遭到的打击越猛烈。就算火力打击无法指向印军进攻部队,也能消灭远离战线的敌人。只要印军的锋线部队得不到补充与增援,印军的进攻行动迟早都得停下来,最终被空降153旅赶出兰契市区。
毫无疑问,李东石选择了最正确的战术。
实际上,这也不是什么创新,早在五老阻击战中,空降153旅就用同样的战术,故意放弃部分防御阵地,利用阵地下的坑道把兵力集中在美军锋线后方,故意放过美军的先头部队,集中力量打击后面的增援部队。
与五老相比,兰契城区大得多,可以利用的有利地形也多得多。
只要搞得好,在不需要付出太大伤亡代价的情况下,空降153旅能在现有的物资基础上坚持好几天。
为了保险其见,在印军突破了外围防线之后,李东石亲自赶往第1536营。
不是他不相信手下的战斗力,而是当年参加过五老战役的老兵要么退役,要么去了别的单位,空降153旅只有李东石有相关的实战经验。
李东石去了前线,问题就出来了。
发现3个印军主力师开始攻打兰契后,裴承毅除了安排更多的支援力量之外,首先做的就是设法联系上空降153旅的旅长,询问最新的战斗情况。
结果,兰契市区内的战斗打起来的时候,裴承毅没能联系上李东石。
这也不能怪李东石,而是印军在进攻前,对空降153旅进行了电磁压制。
别认为印军不懂得制电磁权的重要性,虽然印军的装备水平并不高,但是在美军的精心扶持下,印军很重视制电磁权,主力部队都有全频段压制式电磁干扰设备。虽然这些电磁压制设备的作用范围只有几公里,最多算得上是战术级别的电磁压制设备,但是足以用来阻断兰契市区内的防御部队与外界的无线电联络。
找不到李东石,裴承毅只能让空军向兰契派遣1架大型无人侦察机,用无人侦察机上的摄像设备去了解战斗情况。
直到11点30分,无人侦察机才部署到位。
此时,兰契市区内舟战斗已经进行了1个小时。
看到“实况直播”之后,裴承毅才松了口气。
可以说,无人侦察机到达的时间非常恰当,当时李东石亲自指挥的第1536营刚刚完成了对印军的阻击行动,正在向印军进攻部队的后方包抄。担任突击任务的步兵用黄色烟雾弹标出了守军与印军的战线,担任战场支援任务的DW…26B机群发现有机可趁之后,立即开始轰炸没有与守军接触的印军。遭到空中打击,除了被第1536营拖住死缠烂打的印军锋线部队之外,跟在后面的印军进攻部队主动撤出了兰契市区。
很快,前线指挥部的参谋就向裴承毅递交了一份战斗评估报告。
仅仅一场战斗,就有40多辆主战坦克与30多辆步兵战车被摧毁,印军的伤亡数字不会低于1500,还有部分印军缴械投降,总歼敌量在2000人左右。因为联系不上李东石,所以暂时不清楚空降153旅的战斗伤亡情况,但是从无人侦察机发回来的战场情况来看,空降153旅最多投入了1个战斗营,而且很少与印军正面交火,伤亡人数不会太多,估计不会超过100人。
实际情况是,第1536营仅有8名官兵阵亡,31人负伤。
空降兵,不愧为最擅长防御作战的步兵。
既然空降153旅打得如此出色,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让参谋尽快联系上李东石,询问具体战斗情况之后,裴承毅找到了袁晨皓,把精力转向了加尔各答方向。
裴承毅并不知道,空降153旅在第一场战斗中打得好,是因为准备充分。
虽然印军损失了数十辆装甲战车与近2000名官兵,但是李东石也失去了防御作战的重要筹码,即设置在兰契市区东南的炸弹陷阱。
印军再次发起进攻的时候,李东石只能选择收缩防线,向北撤退。
按照李东石的估计,最多顶住印军3次进攻,就得退出市区。也就是说,最多在市区防御战中打残1个印军主力师,然后在防御阵地上对付另外2个印军主力师。只要退到防御阵地上,空降153旅就得与印军拼命。
情况很不乐观。
巨大的损失与伤亡没有让印军停止进攻,反而让印军更加疯狂。
不管怎么说,3个印军主力师的5万名印军不是笨蛋。
打完第一场战斗后,印军就意识到,阻挡他们的不是地面防御部队,也不是空中的攻击机,而是那些提前埋设在街道两旁的建筑物废墟内的爆炸装置。虽然印军没有多少用来对付“路边炸弹”的装备,但是印军指挥官相信空降153旅在兵力有限的情况下,不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重新埋设爆炸装置。也就是说,只要沿着同一条路线持续不断的进攻,终究能够把空降153旅赶出市区。
有了这个想法之后,印军立即发起了第二次进攻。
只不过,这次从在前面的不是第58装甲师,而是第48步兵师。
不得不承认,印军主力部队的指挥官确实比二线部队与预备部队的指挥官厉害得多。
虽然装甲师的综合战斗力在机械化步兵师之上,但是在攻打城市的战斗中,机械化步兵师更能适应复杂的战斗环境。与野战一样,在城市战中,只有装甲兵与步兵配合作战,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两个兵种的特长、相互弥补缺点。如果装甲兵单独进攻城市,哪怕是最先进的主战坦克都会将脆弱的侧面与背部暴露在敌人的面前,遭到埋伏在街道两侧建筑物内的步兵的打击。如果让步兵单独进攻城市,则无法获得装甲兵的支撑与支持,很难突破敌人的火力封锁线。
进攻再次开始后,第48步兵怖摆出了循规蹈矩的进攻战术。
冲在前面的仍然是主战坦克,步兵战车则尾随其后。
到达第一次进攻的终点前,搭乘战车作战的步兵下车行动,逐一搜索街道两侧的建筑物废墟,消灭埋伏在里面的敌人。
见到这个阵式,李东石立即让第1536营与印军脱离接触。
这一幕,让李东石想到了五老阻击战。
当时,美军正是在吃够苦头之后,摆出最基本的战术,让装甲兵与步兵配合,才攻破了空降153旅的阵地。因为无法靠近美军坦克,甚至找不到机会使用反坦克武器,所以很多空降153旅的战士以自杀式的袭击方式与敌人同归于尽。如果不是增援力量及时到达,空降153旅很有可能在那场战斗中拼得精光。当时,李东石都做好了必死的心理准备,而且为自己留下了一枚手榴弹。
李东石不想让悲剧重演,更不想让手下的官兵去送死。
只是,他面临的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
虽然在印军越过前一次进攻的终点后,可以利用埋设在街道两旁的炸弹干掉那些徒步作战的印军步兵,但是对付坦克,仍然得让携带反坦克武器的步兵接近敌人的坦克。在印军步兵与步兵战车炽烈火力的封锁下,反坦克手根本无法靠近印军的进攻部队,再先进的反坦克武器都派不上用场。
该怎么办?
12点过,李东石把第1536营撤了下来,让张志骐带着第1533营上了阵地。
之前的战术没用了,只能用定点阻击的方式拖住印军。
与五老阻击战时相比,空降153旅的最大变化就是拥有了战斗力强大的KZ…24C空降战车。虽然KZ…24C很难在正面战斗中与M4A2抗衡,但是只要充分对防御一方有利的城市环境,合理部署防御阵地,KZ…24C就能与M4A2一较高。六别的不说,KZ…24C的30毫米电磁炮绝对能够打穿M4A2的侧面装甲,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甚至能够打穿M4A2的正面装甲。
定点阻击战术的要领仍然是步坦协同。
担任反装甲任务的KZ…24C不但要隐蔽部署在敌人的必经之路上,而且最好形成交叉火力,不给敌人躲避的机会。更重要的是,必须在附近设置步兵防线,阻止敌人的步兵对隐蔽在建筑物内的KZ…24C构成威胁。
这不再是“遥控”战斗,而是血淋淋的战斗,伤亡在所难免。
张志骐带着部队出发前,李东石明确无误的告诉他,不要与印军死拼,尽量降低印军的推进速度,拉长印军的战线。
只要印军变成长蛇阵,空中打击就能发挥效果。即便印军把主力集中到前面,也不是没有办法对付。
让张志骐上,不是张志骐比其他营长厉害,而是他会一字不差的执行李东石的命令。
第1533营出发后,李东石把第1531营与第1532营的营长叫了过来,让他们带着部队从其他街道绕到印军的侧面。
可以说,这是非常关键的部署。
按照李东石的判断,印军为了避免遭到空中打击,很有可能把主力集中在前面,并且尽量贴近空降153旅的阻击部队,从而使攻击机不敢在没有地面部队指引的情况下,轰炸城区内的印军。
如此一来,空中支援是指望不上了。
把两个战斗力保存得比较完好的营放在侧翼,李东石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当张志骐拖住了印军的进攻速度,挫败了印军的锐气之后,打一场战术反击战。准确的说,是打一场战术包围战,消灭聚集在一起的印军进攻部队,顶住印军的第二次进攻。
因为反击战更注重灵活使用战术,所以李东石把两个不太听话的营长派了上去。
李东石心里很清楚,就算能够打退印军的第二次进攻,伤亡也不会小到哪里去。更重要的是,印军不顾伤亡,连续发起了两次进攻,肯定会发起第三次进攻。因为印军的作战部队更多,所以印军不需要考虑进攻部队的精神状态,李东石却不得不考虑这个问题,让各个战斗营轮番上去防御,也最多顶住印军的三次进攻。
打到这个地步,李东石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利用兰契市区,尽可能多的消灭印军的有生力量,减轻阵的防御战的压力。
12点25分,第1533营打响了第一枪。
战斗打得很惨烈,虽然担任伏击任务的KZ…24C迅速摧毁了印军的数辆坦克,但是印军立即发起反击,让担任外围掩护任务的步兵不得不拼死阻击。
打到12点35分,第1533营退了第一步。
虽然印军的损失比第1533营大得多,至少有6辆坦克与5辆步兵战车被摧毁,而印军只击毁了2辆KZ…24C,但是在第1533营不得不退到下一个路口的时候,印军的士气明显提高了不少。
打到13点过,第1533营已经退到了第四个路口处。
虽然没有站在最前沿,但是李东石知道,第1533营的伤亡肯定很大。
再退下去,不但会有更大的伤亡,第1533营官兵的士气与斗志也会受到影响。
士气崩溃了,再厉害的部队也守不住防线。
13点05分,李东石让第1531营与第1532营投入了战斗。
2个营要对付的是第48机械化步兵师的6个战斗营。
当KZ…24C空降战车从印军侧翼杀出来的时候,双方立即纠缠在了一起。受城市环境的限制,双方都只能在极近的距离内开火,毫无疑问,在这种情况下,穿甲威力已经成为了衡量战斗力的次要因素,谁开火的速度更快,谁运动的速度更快,谁就最有希望干掉对手,活到最后。
显然,KZ…24C占了优势。
只不过,KZ…24C的性能优势弥补不了数量劣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