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总指挥,当然由我承担责任。”
袁晨皓点了点头,说道:“这样的话,我尽力而为。”
“如果有什么要求的话,尽快提出来,我好想办法解决。”
“大问题没有,就是参谋不够,特别缺乏有经验、有才能的高级参谋。”
“这个可不好办。”裴承毅叹了口气,说道,“你也知道,我现在只是特别顾问,直接向老李负责,与总参谋部的关系并不大。”
“有老李在那,还有办不到的事?”
“我回去后就找他谈,让他去头痛。”
袁晨皓呵呵一笑,说道:“这么说,你过几天就要走?”
“最多呆三天,我想到下面去看看。”裴承毅笑着说道,“你也知道,我这人比较喜欢从基层了解部队的情况。虽然南亚战区的大部分作战部队都参加过印度战争,有的还参加过在索马里与也门的维和行动,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当年的老兵走的走,升官的升官,真正留在基层的并不多,部队的战斗力肯定受到了影响。如果说印度战争是摧枯拉朽,那我们这次要面对的就是一场货真价实的恶战了。不到下面去看看,了解一些最基本的信息,我连觉都睡不好。”
“与六年前相比,现在的部队完全不一样了。”袁晨皓叹了口气,说道,“这样吧,我陪你下去,反正那些新来的参谋也不想见到我,这几天也没别的事情,我也好久没有到基层去过了,我们一起去转转。”
袁晨皓都这么说了,裴承毅也没什么好说的。
接下来的两天,在袁晨皓的陪伴下,裴承毅先后视察了驻扎在附近的几支部队,包括常驻瓜达尔港的巡防舰队(主力是几艘大型海事警备舰,也就是专门用来对付海盗的准军用舰艇)、驻扎在吉吉的海军航空兵(常驻力量只有30多架大型飞机,其中半数是配合海事警备舰对付海盗的远程巡逻机,其他的都是隶属于空军的支援航空兵,却由军情局、以及国防部的国防安全局控制的大型电子飞机,也就是所谓的间谍飞机)、驻扎在伯斯尼的海军陆战队(常驻兵力只有一个步兵营与一个军事情报连,但是该基地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容纳三个陆战旅)。
这次视察,给裴承毅最大的印象就是,新面孔太多了。
印度战争后期,也就是攻占了海得巴拉,在向班加罗尔推进之前,裴承毅到基层部队走访了一圈,认识了很多基层军官。6年过去了,南亚战区内的部队没有更换,军人却全都变了样。拿基层军官与士官来说,参加过印度战争的不到一成,其余的要么退役、要么升为中高级军官。另外,第三次军事改革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因为部队大量裁员,大批基层军官趁着还比较年轻、能够融入社会,选择了主动退役,而具有这种魄力与想法的,往往是优秀军人。
这种变化,带来的最大影响就是部队战斗力下降。
要知道,为了准备印度战争,藏南冲突之后,共和国不但没有裁军,还想方设法的把参加过战斗的老兵留了下来,并且提拔了一大批拥有实战经验的基层军官。到印度战争爆发的时候,共和国军队的战斗力达到了巅峰状态,不然也不可能在短短半年之内,将第一人口大国修理的服服帖帖。印度战争之后,王元庆把重点放在了国内政治改革上,并且一再强调和平发展的重要性。虽然有理由相信,王元庆早就料到中东地区不会太平静,不然不会在离任前做那么多的事情,但是放在几年前,王元庆也不大可能相信中东危机会演化成一场由两个超级大国直接参与的地区战争。说简单点,如果王元庆料到共和国会卷入中东战争,而且很有可能在战场上面对美国,不管他是否愿意,都不会在2036年发起第三次军事改革,甚至不会让顾卫民接班。
虽然一次考察得不出结论,但是裴承毅有理由相信,现在的共和国军队绝对不是6年前的那支虎狼之师。
万幸的是,中东地区不是南亚地区,共和国不需要为之拼命。
4月22日下午,裴承毅离开瓜达尔港,动身返回北京。
临行前,他在袁晨皓的面前给李存勋打了电话,希望李存勋能够想办法尽快为南亚战区补充一批经验丰富的高级参谋。虽然这件事情应该找总参谋部,但是李存勋知道裴承毅与林啸雷的关系,也就一口答应了下来。正是如此,在裴承毅乘坐的ECC…1专机从吉吉航空兵基地一起飞的时候,第一批参谋已经到战区司令部报道了。
回国途中,裴承毅写好了视察报告。
虽然把制订战争计划的工作交给了袁晨皓,但是裴承毅并没因此放松下来,作为联合司令官,他必须为这场战争负责。更重要的是,按照李存勋透露的消息,因为中东地区的局势格外复杂,不管是裴承毅、还是袁晨皓,一个人肯定玩不转。就算仿照印度战争时采用的方法,即设置两位指挥官,两人也得分头行动,所以裴承毅不但要把握好大局,还得负责具体的战术指挥。如此一来,裴承毅必须对部队的情况有所了解,并且在制订战争计划的时候把这些因素考虑进去。
落实到细处,裴承毅的问题就暴露了出来。
与袁晨皓比起来,在物理实验中心呆了几年的裴承毅对军队的了解就差远了。更重要的是,印度战争之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裴承毅一度产生过离开军队的想法,并且在马岛冲突后开始转型,为摆脱军人身份而努力。事实上,他的努力收到了不错的成果,特别是在他的老对手杜奇威一步一步迈入美国政坛核心圈的时候,在很多人看来,裴承毅不向政界发展简直就是浪费人才。如此一来,裴承毅想与军队接触,也不会有多少机会。从某种意义上讲,王元庆在离任前让裴承毅加入“炎黄计划”,并且以此为名派他去物理实验中心,乃至在决定总参谋长人选的时候把裴承毅排斥在外、没让他当上南亚战区司令,都是希望裴承毅能够尽快摆脱军人身份的影响,在政界做出贡献。由此可见,王元庆当时肯定没有料到中东局势会在短短几年内恶化到必然爆发战争的程度,不然就算他认定裴承毅的政治才能,也会让裴承毅在军队多干几年,等到中东战争打完了,也就是50多岁的时候借助无人可以企及的卓越战功进军政界,到时候,就算裴承毅成不了格兰特那样的将军,也能成为艾森豪威尔那样的政治家。
不管怎么说,裴承毅必须想办法弥补这些问题。
发现问题的不止是裴承毅,让他到南亚战区考察就是李存勋的安排,也就是说,李存勋知道裴承毅欠缺什么,需要什么。
问题是,一次考察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对裴承毅来说,不幸中的万幸是,他原本就不是从基层爬起来的将领,而且也不是靠战术才华领军打仗的将领。从他当上指挥官的那一天开始,就是靠战略才华,依靠对战争整体局势的准确判断能力克敌制胜,是那种非常难得的天才型高级指挥官。对他来说,掌握基层部队情况只是克敌制胜的条件之一,而且算不上是最重要的条件。
当然,这次考察行动让裴承毅认识到了一个更加重要的问题。
袁晨皓不再是当初那个上校参谋,而是即将与他平起平坐的陆军一级中将,是堂堂的南亚战区司令。
不管两人以前的关系怎么样,从今往后,他们是伙伴、是朋友,而不是上下级。
第33章 亮底牌
回到北京,裴承毅得到的第一条消息就是库尔德人问题第一轮秘密谈判已经结束了。
结果并不理想,双方花费了好几天的宝贵时间,连一项实质性协议都没达成。谈判期间,共和国的谈判代表按照计划提出了“大库尔德自治区”的设想,即在库尔德人的民族基础之上,在土耳其、伊朗与伊拉克交界地带成立一个跨越国界的库尔德人自治区,在不排斥国家主权的情况下,通过分国界治理的方式给予库尔德人最大限度的自治权。提出这个提议的时候,共和国的代表明确提到,在现有情况下,既要保证各国的利益、又要保证库尔德人的利益,这是唯一、而且有效的解决办法。美国代表并不赞同这一提议,并且认为共和国想借此机会制造一个库尔德人国家。谈判中,美国代表提到,因为中东局势已经非常混乱,再制造一个独立国家不但无助于解决中东问题,反而会使中东问题更加复杂,所以美国不可能接受这样的提议。
正是如此,谈判破裂,双方回到了起点。
准确的说,双方一直在起点原地踏步。
不管怎么说,针对库尔德人问题的秘密谈判破裂早就在双方的预料之中,所以并没引起双方当局太大关注。
在第一轮谈判结束前,双方讨论的最后一个问题不是有没有必要进行第二轮谈判,而是有没有必要继续以不公开的方式进行谈判。因为美国当局没有在库尔德人问题上做出实质性的让步、也没有提出任何可行性的解决方案,所以共和国的谈判代表提议让涉及到库尔德人问题的几个国家加入谈判,至少应该让三个主要当事国加入谈判。美国代表并没立即做出答复,只是答应在第二轮谈判准备阶段给予回答。
事情闹到这个地步,对于谈判结果,共和国与美国当局已经心照不宣了。
因为秘密谈判不涉及当事方,而且没有对谈判进度提出要求,所以压根就不可能取得实质性的成果,双方举行秘密谈判,只是为了在事情扩大之前互换信息,为接下来的战争做好准备。说简单点,不管是共和国还是美国,都不想为了中东地区在战场上见真章,或者说都想从心理上打压对手,以最小的代价迫使对方让步,不想把事情闹大;如此一来,双方不但要有所克制,还得防备一切有可能让中东战争演变成两个超级大国全面战争的因素。要做到防范于未然,首先就得相互通气,搞清楚对方的底线,制订相应的对策,同时尽量隐藏自己的真实意图,让对手犯错误。
这种大国间的博弈,在冷战时代非常常见。比如20世纪60年代的古巴导弹危机爆发前,美国与前苏联就通过联合国、情报机构、第三国等途径交换了信息,正是掌握了对手的底线,即前苏联能够打到美国的战略核弹头不到50枚(当时美国能够打到前苏联的战略核弹头多达上千枚,拥有绝对战略优势),肯尼迪总统才做出了用舰队全面封锁古巴、搜查运载导弹的前苏联货船的决定,并且迫使骄横狂妄的赫鲁晓夫在美国海军面前退缩,答应撤走部署在古巴的中程弹道导弹与轰炸机,美国用最小的代价取得了胜利。
问题是,此时的共和国与美国保持着战略均势,恐吓很难产生作用。
虽然从实际情况来看,美国在中东地区拥有非常明显的战略优势,除了以色列是中东地区头号军事强国之外,土耳其的军事实力不可低估,而作为中东地区第二大军事强国的埃及并不是美国的敌人,与共和国关系良好的叙利亚最多只是老三,而伊朗自身的问题都没得到解决,所能发挥的作用并不是很显著。更重要的是,美国在中东地区拥有完整的军事基地网络,或者说在必要的时候,能够拥有足够的军事基地。与之相比,共和国在中东地区的军事基地就少得可怜了,甚至可以说没有军事基地。因为瓜达尔港就是共和国控制的距离中东地区最近的军事基地,如果考虑到共和国海军与美国海军的差距,就算叙利亚与伊朗会向共和国提供军事基地,也很难加以利用。但是决定战略态势的不仅仅有现实情况,还有对未来的预期。因为以色列签署了《伦敦条约》,并且承诺不在任何情况下首先使用核武器,所以以色列的军事实力很难得到实质性的提升。土耳其的情况好不到哪里去,在自身发展潜力相当有限的情况下,很难在国防建设上有所作为。相对而言,不管是奋发自强的叙利亚、还是励精图治的伊朗、乃至正在争取独立的伊拉克,都有可能得到长足发展,军事实力也会出现突飞猛进般的提高。从长远来看,共和国在中东地区的战略实力只会增加,而美国在中东地区的战略实力只会减弱。综合这两点,共和国与美国在中东地区的战略均势已经形成,不可能出现古巴导弹危机那种一面倒的局面。
对双方来说,谈下去的意义并不明显。
问题是,现在不是单极世界,同时存在两个超级大国,意味着任何一个超级大国都不可能随心所欲的发动战争。就算共和国与美国当局都认为中东局势已经到了只有战争才能解决的地步,也必须为战争提供一个具有充分说服力的理由。
这个时候,共和国主动提出邀请三个当事国加入谈判,就是在为战争找借口。
美国谈判代表不可能不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没有立即答应下来。
到此,共和国已经摆明态度,把美国逼到了死胡同里。对美国当局来说,不管是否愿意通过战争来解决问题,如果不立即采取行动,任由局势发展下去,最后肯定会在共和国步步紧逼的情况下,毫无悬念的退出中东地区,让共和国用最小的代价取得胜利。而且这一天不会太远,最快数年、最长数十年。
了解到这些情况,裴承毅就知道,他对局势的估计太乐观了。
很明显,也许要不了3个月,中东战争就会爆发。对双方来说,当前最重要的事情不是在谈判桌上占便宜,而是尽快做好战争准备。
4月23日,也就是回到北京的第二天,裴承毅把东方闻叫了回来。
这段时间下来,身边没个得力的助手,让裴承毅感到做什么事情都不方便。虽然他早就应该让东方闻独自发展,用俗话来说,东方闻跟了他这么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在裴承毅飞黄腾达的时候,东方也应该鸡犬升天了。问题是东方闻不是袁晨皓那样的将才,就算不是扶不起的阿斗,也很难走出自己的道路。裴承毅不是不想让东方闻当上将军,而是东方闻确实不是当将军的料。作为文职军人,东方闻能够获得上校军衔已经非常不错了,如果哪天不用继续跟在裴承毅身边,说不定还能晋升为准将。不管怎么说,在裴承毅身边,除了老婆儿女之外,东方闻算得上是跟他最亲近的一个了。
当天晚上,裴承毅就带着东方闻去了军情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