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国策- 第9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轮覆盖式炮击就干掉了一个机步营,对布吕歇尔的打击更大。要知道,他手里就2个旅、大概18个营的兵力,如果对手愿意,完全可以停止正面进攻,用持续不断的猛烈炮击彻底消灭盘踞在哈卡里的美军。

问题是,这么做了,也不见得能够起到作用。

在警告了布吕歇尔之后,杜奇威非常直接的提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有没有必要在伊朗军队合围哈卡里之前突围。

不管怎么说,这个问题本身就有问题。

作为最高指挥官,应该由杜奇威来决定是否突围,而不是把如此重要的问题抛给前线指挥官。

布吕歇尔不是笨蛋,杜奇威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他就想到,陆战队上将的主要目的是要他为后面的战斗承担责任。说直接一点,如果布吕歇尔放弃突围,2个陆军旅就耸全军覆没了,也与杜奇威没有太大的关系。如果布吕歇尔做出了相反的选择,就算仍然得由杜奇威来承担战败的直接结果,他也会想方设法的把部分责任推到布吕歇尔身上,从而让美国陆军、乃至五角大楼为布吕歇尔说情,也就是为他说情。

面对如此重要的问题,布吕歇尔没有半点含糊,在做出回答前,反问了几个问题。

一是欧洲军团的其他作战部队能在什么时候到达迪亚巴克尔,二是能从什么时候开始提供空中支援,三是能否在必要的时候空投补给作战物资,四是对手将在这场战斗中投入多少主力部队。

前三个问题,杜奇威回答得非常爽快,而在第四个问题上,他就没有那么直接了。

很明显,杜奇威也不知道裴承毅会投入多少主力部队。虽然他有足够的理由相信,裴承毅不会让布吕歇尔过上安稳日子,肯定会在加大突击力度的时候干掉布吕歇尔,解除后方的安全隐患,但是裴承毅的一系列部署都告诉杜奇威,他没有把布吕歇尔放在眼里,甚至不打算在布吕歇尔身上浪费共和国陆军的一兵一卒。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杜奇威没有任何保留,把他知道的都告诉了布吕歇尔。也就是说,杜奇威把是否固守哈卡里省、等待援军的决策权交给了布吕歇尔。

如果布吕歇尔是员猛将,他就不会退缩。

事实证明,他确实是员猛将。在杜奇威保证以最快的速度把欧洲军团的其他部队送到迪亚巴克尔,空中力量部署到位后优先提供空中掩护与空中支援,以空运与空投的方式提供作战物资之后,布吕歇尔做出了死守哈卡里省的决定,并且亲口保证,在增援部队到达前他们将战斗到最后一兵一卒。

不管怎么说,首先得承认布吕歇尔的勇猛。

换个角度,也得承认布吕歇尔是个有头脑的猛将。从他的保证来看,就算守不住哈卡里省,也可以用“增援部队没有及时到达”为由,把责任推给杜奇威。更重耍的是,如果能够守住哈卡里省,就能缓解整个北方战线的压力,到时候知道布吕歇尔的人,肯定比知道杜奇威的人多得多。

由此可见,布吕歇尔打算用1万美军博他的前程。

杜奇威也不是笨蛋,知道布吕歇尔在想什么,可是对他来说,在考虑会不会被布吕歇尔抢走风头之前,首先得考虑有没有办法出风头,或者说有没有办法取得这场战斗的最终胜利。

也就在他与布吕歇尔通电话的时候,参谋同时送来了两份情报。

第一份情报与南面的空中战斗有关,在布吕歇尔指挥的地面部队与伊朗陆军的装甲部队激战的时候,美国空军跟海军航空兵的战斗机也与共和国空军的战斗机打响了开战之后规模最大的空战。

按照参谋提供的情报,共和国海军的舰载战斗机也有可能参加了空战。

与地面战争之前的空战相比,7月1日的空战规模更大,而且分布得更加广泛。因为海军的舰载战斗机在之前的战斗中表现拙劣,所以在7月1日的战斗中,空军与海军航空兵按照战前的部署,重新分配了任务。空军的重型制空战斗机负责夺取制空权,海军的中型多用途战斗机则负责打击地面目标,到傍晚才参战的轻型多用途战斗机则协同制空战斗机,执行防空压制任务,专门打击敌人的防空系统。

不得不承认,美国的空中力量绝对是数一数二的。

当天上午的空战中,F…42C就为美国空军正名,在与共和国空军的J…16D进行的5场小规模空战中,F…42C机群取得了31比37的战果(共和国空军只承认损失26架J…16D,并且在战斗中击落了33架F…42C)。

因为共和国空军还公布了敌我双方被击落战斗机的残骸的准确位置,并且公布了部分录象资料,美国空军却没有拿出相关证据,所以共和国空军公布的战果的可信度更高)。当天下午,双安又进行了3场空战,仍然是F…42C对抗J…16D,只不过这次换成了共和国海军航空兵的J…16D。交战结果与上午的相差不大,F…42C与J…16D的性能在伯仲之间,很难分出高下,美国空军损失了21架战斗机,共和国海军航空兵则损失了24架战斗机。

白天的这几场空战有几个非常明显的结果。

一是交战规模并不大,每次空战最多投入20余架战斗机,最少也就几架。主要是双方重型战斗机的制空能力都非常突出,执行制空作战任务时能够覆盖更为广阔的区域,如果一次性投入太多的战斗机,反而会给对方使用远程空对空导弹提供便利,从而付出更加惨重的代价。事实也确实如此,在8场重型制空战斗机之间的空战之外,白天还进行了10多次重型战斗机对付中型与轻型战斗机的战斗,结果数量不占优势的重型战斗机取得了胜利,采用密集编队飞行的中型与轻型战斗机损失惨重。

二是交战空域非常广阔,东到伊朗的卡伦河流域、南至波斯湾西北部海域、西达叙利亚与塞浦路斯之间的东地中海海域、北抵土耳其的卡拉苏河上空,整个空战区域的面积超过200万平方公里。在如此广阔的范围内作战,也是导致交战双方不得不以小机群的方式投入战斗的主要原因之一。更重要的是,除了北方部分地区之外,大部分空战区域都在共和国的控制范围之内。也正是如此,共和国空军与海军在公布战果的时候,才能拿出那么多令人信服的录象资料,而美国空军却没有办法证实他们公布的战果。

三是空战多于远程交战的方式进行,除了对付中型与轻型战斗机的空战之外,双方重型战斗机之间的8场空战中,只有发生在土耳其中部地区上空的那场战斗从视距外一直打到了视距内,其他7场空战都在视距外结束。实际上,这也是交战双方投入的战斗机数量有限造成的直接后果。在采用1对1的拦截方式时,不管是F…42C还是J…16D,都有足够的导弹来攻击对手。因为都知道对手有足够的导弹,所以在发射导弹之后,双方的飞行员都会选择转向规避,不会继续逼近,也就很少进行空中格斗。

受这些因素的影响,白天的空战算不上激烈。

导致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也很简单,美国空军还在调整部署,到达前线的重型战斗机非常有限,而且都部署在距离战场2000公里外的空军基地上,能够支持战斗机前往战区作战的加油机等飞机非常有限,所以美国空军不得不分批投入。受战斗机作战半径影响,大部分美军飞行员都不愿意与对手格斗。而发生在土耳其上空的那场格斗空战,也是因为美军战斗机在用光燃油后可以到最近的土耳其机场降落,不需要考虑返航问题,不然也不会与共和国空军的J…16D进行格斗。

美国空军有问题,共和国空军也有问题。

进入战争的第二天,共和国空军的主要任务仍然是打击土耳其的重要军事目标,为即将到来的大规模地面进攻做准备。因为裴承毅要让杜奇威相信,他将用第五战斗单位与第八战斗单位强攻卡拉奇,所以前期轰炸行动中,需要重点打击纵深目标。受此影响,共和国空军能够投入的制空力量相当有限。受美国海军航母战斗群在东地中海与红海活动影响,共和国空军与海军航空兵不得不多次临时调整部署,时刻警惕美国舰队,防止遭到美国海军的突然打击。这也导致在执行制空作战任务的时候,共和国空军与海军不得不有所保留,不敢投入全部力量。

当然,两种世界上最先进的战斗机出现在同一个战场上,双方飞行员都有所保留。

不管俄罗斯与法国的战斗机工程师是否承认,J…16D与F…42C都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重型制空战斗机,也是最畅销的重型战斗机。前者的衍生型号出口到10多个国家,总出口量超过500架(不包括意向订单,后同);后者的衍生型号出口到数个国家,总出口量超过300架;俄罗斯与法国的重型战斗机(实际上都是与F…46类似的中型多用途战斗机、只是在改进的时候通过使用推力更大的发动机,将最大起飞重量提高到35吨以上,跨过了重型战斗机的门槛)至今都没有获得国外订单。

更重要的是,J…16D与F…42C都以对手为假想敌,战斗中,除了飞行员会格外小心警惕之外,后方的空战指挥人员也会非常谨慎。别的不说,至少有3场空战就是因为共和国空军与海军的空战指挥官担心出现不必要的损失,在视距外空战开始后就下达了撤退命令,没让飞行员追击逃跑的敌机。根据战后美国空军公布的相关信息,战斗中,美国空军的前线指挥官也数次下达撤退命令。可以说,在摸清对手的情况之前,双方都不愿意拿价值上百亿元的战斗机去冒险。

正是如此,8场空战,双方才各损失了50架左右的战斗机,平均每场空战损失6到7架。无论如何,这都是一个不太理想、或者说不那么激烈的结果。要知道,在以往的话,一场空战损失几十架战斗机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问题是,这种情况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

通过白天的几次交手,双方基本上摸澡了对方的情况,知道对手战斗机的性能有多厉害,也知道对方飞行员的能力有多厉害。试探性的战斗结束之后,不管双方国防部的采购官员是否愿意,随着夜色降临,两支世界上最强大的空中力量将用两种世界上最昂贵的战斗机为一片与两个超级大国没有直接关系的空域的控制权,展开一场自半岛战争之后,规模最大的空中决斗。

杜奇威阻止不了空中战斗,也改变不了局面。

万幸的是,五角大楼按照他的要求,优先部署了空军的重型制空战斗机。天黑前,第一支重型制空战斗机部队就到达了土耳其。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在安卡拉时间21点前,就将有数个联队的大约200架F…42C战斗机进驻土耳其,另外还有2个联队的100多架F…42C进驻以色列。毋庸置疑,这不是一支可以小觑的空中力量,也不是一支能被敌人轻易击败的空中力量。

事实上,杜奇威并不关注空中战斗。

对交战双方来说,在重型制空战斗机的决斗分出胜负之前,对地打击行动的规模都将非常有限。毕竟在没有制空权的情况下,对地打击就意味着拿轻型战斗机与中型战斗机去冒险。

杜奇威更加关心的,还是参谋送来的第二份情报,与第十战斗单位有关的情报。

第95章 陡增变数

半岛战争结束后不久,杜奇威还没有脱下军装,就想办法搞到了空降153旅的详细资料。对这支让2个陆战师近5万名官兵灰飞烟灭的部队有了深刻认识。印度战争期间,空降153旅在兰契阻击战中的精彩表现,更让杜奇威惊叹不已。也就在这时候,杜奇威记住了那个叫“李东石”的共和国陆军上校。

虽然不能把兰契阻击战的功劳全部归与李东石,但是没有他的正确指挥,空降153旅不可能在没有援助部队的情况下,挡住200倍以上的敌人。更重要的是,作为一名从农黑到五老、再到兰契的军人,李东石从基层一步一步的爬起来,最终成为旅长,并且在印度战争结束后的5年间连续晋升3次,成为指挥第十战斗单位的陆军中将,足以说明他不是一名普通军人。

事实上,第十战斗单位也不是一支普通军队。

不管是哪个国家的军队,都具有历史传承性,光荣的历史,不但是军队的骄傲,也是激励军人的最佳办法。

比如美军的“大红一师”(第1装甲师)、“呼啸山鹰”(第101空中突击师)、“巴顿师”(第2装甲师,原先被称为“车轮上的地狱”)、“魔鬼三师”(第3步兵师)与“美丽坚之剑”(第1陆战师)等等王牌部队都拥有非常光荣的历史,而正是这些历史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军人。

与美军一样,不管怎么改编,共和国陆军不会丢掉光荣的传统。

如果说第一战斗单位就是77军的延续,第九战斗单位继承了39军的光荣历史,那么第十战斗单位就是15军的缩影。因为空降17军的王学平在接受了培训之后才出任第八战斗单位的指挥官,所以第八战斗单位与17军基本上没有关系。10支战斗单位中,只有第十战斗单位是空降部队的延续。

这既是荣誉,又是责任。

大改编之前,空降部队在共和国陆军中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而且是其他军队无法替代的角色,即真正意义上的战略机动部队。因为共和国没有美国那么多的海外基地,也没有美国那么强大的陆战队,所以空降兵往往在战争中扮演急先锋的角色,从中南半岛到朝鲜半岛,再到藏南地区与南亚次大陆,空降兵一次又一次的冲在了其他部队的前面,总是第一个到达战场,并且坚守到最后。虽然大改编的初衷是让10支战斗单位都应该具备强大的战略机动能力,但是实际执行的时候,却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装备采用费用超标等等。与这些硬件上的问题相比,人员素质的问题更加重要。别的不说,让由39军改编而来的第九战斗单位像空降兵那样作战,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为了提高部队的快速反应能力,第九战斗单位成军后训练了足足3年,直到2040年中期才形成全面战斗力。不管怎么说,在陆军已经不是老大哥的时代,要想在短短数年之内拥有10支具有强大战略机动能力的战斗单位,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建设战斗单位的时候,陆军必须证明有没有必要让10支战斗单位都具有战略机动能力。

万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