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荒年
汉兴平元年岁末,汉献帝刘协移驾颍川许县。
次年,经随驾大臣商议,刘协改元建安。时值公元一九五年,比历史上的建安年号提前了一年时间。
三月,袁尚带着青州大小官吏参加迎春和主持了春播。
去年末,袁尚跟文丑所部回到邺城复命,说明朝廷跟皇帝的情况。袁绍对于迎接皇帝这件事本来就出于犹豫之中,袁尚虽然没能带回皇帝,但带来了刘协的嘉奖诏书跟封赏。冀州高层间或惋惜或庆幸,但他们对刘协移驾许县这已定事实只能接受。
袁尚使用郭嘉的妙招,将孔融调到刘协身边,换来了钟繇这个干才。钟繇一旦出任北海太守,过不多久袁尚就将他调到身边。经过岁末年初这段时间,袁尚将青州的军务政务都重新统合整编。
其中田丰还是出任别驾从事,国渊出任治中从事,郭嘉出任兵曹从事,王修出任部郡国从事。其实这时州长官的从事所管理的事物,大都是由州牧分派,他们是州长官的助手,受重用程度也由州牧喜恶决定。孙乾、田豫分担簿曹、主簿、假佐等袁尚私人书佐和助手的职务。
军务方面,经过几次大战,袁尚等人精选出六万青州常备兵,除去分守各地的兵卒,袁尚可以应急调动的有三万青州兵。剩下十多万预备兵都归地方军户管治,也就是分到青州各地实施屯田和服劳役。
骑兵方面,在洛阳收降了近两千西凉铁骑,除去不愿归降的和残弱,剩下了一千骑。洛阳之战损失的骑兵也各自在预备兵中补充,原先三千乌桓突骑,两千近卫骑,两千青州精骑的编制没有改变。如此袁尚就拥有了八千多骑兵,在这时除了鲜卑乌桓和西凉地方军阀,袁尚的骑兵数量可谓仅次于袁绍。
乌桓突骑和凉州铁骑被编制在一起,独立成建制,只听从袁尚调度,张辽、弥力担任正副统帅。太史慈统领两千青州精骑,不再独立成建制,而是被调去配合步卒的军阵作战。
两千近卫骑还是由赵云统领,补充进各支骑兵中的精锐,命名为骁骑营。骁骑营中兵卒有西凉兵、乌桓兵、鲜卑兵、冀州兵、青州兵,都是袁尚军中最精锐者,其战力更居各支骑兵之首。
在三万可以应急调动的青州军步卒中,袁尚也挑出精锐者扩充自己的近卫。总共有八千多的兵卒被编成近卫军,分成四营,由许褚、典韦、徐晃、田豫四人各领一营。他们平时领兵拱卫袁尚,遇到战事又可以分去出作战。
剩下虎卫、狼卫也被固定为各自四百的编制。经袁尚不遗余力地配合,史阿的暗卫“承影”也初具规模。如此青州军的编制更加完善和成熟。
军务方面进展得十分顺利,但在政务方面却不容乐观。开春来各州郡皆出奇地降雨稀少,如此春播之后的灌溉成了大问题。更有甚者说这是刘协迁都移驾触犯禁忌,是天降灾祸来警示世人。赵温也受不住压力,被迫辞去司徒一职,希望天灾就此终止。
袁尚知道今年各地都将大旱,去年秋收后除了拖欠甄家的钱粮,向冀州其他家族借的钱粮都还清。但是青州的库存也仅够供养兵卒一年多之用,要是民间出现饥荒,那么对于各项事务初有起色的青州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袁尚、田丰、郭嘉、钟繇、国渊、王修等青州高层都亲自到地方督促农务,几人集思众议,都在为农耕之事出谋献策。
袁尚指着农田说道:“这两年来在元皓先生主持下修了不少沟渠,但是这还不够,今年全年都将有旱灾,这个月内让兵卒和军户们都抢挖沟渠引水灌溉,挖井的事也要立马着手去做。”
“少将军,这春旱往时也有过,到四五月时就会降大雨,这大肆调用军力民力挖井修渠是否会扰乱地方军务民务。”王修说道。
“去岁我就请教过管辂、刘良两位大师,他们皆说今年将会大旱。再说不抢修沟渠深井怎么确保春播。”袁尚坚持道,他假托筮卜是由于这时的人多会相信这套说辞,不然他也说不出个缘由。
“少将军说的是,就是没有春旱各地也要兴修水利,此乃有利于农耕的大事。”国渊也赞同道。
“属下不是那个意思,只是担心大肆调集军民会牵涉到地方的治安问题。”王修急忙辩解道。
“让那些将军们都带兵监督,各自领下任务,要是出了乱子分担到个人去!”袁尚说道。
几个文吏都答应下来,表示一定督促好修渠挖井的事。
“叔治先生,你亲自去一趟东莱,督促那里多组织人手熬盐和捕鱼,公祐你去一趟徐州,跟陶使君和糜竺商议大量买粮的事。”袁尚吩咐道。
王修、孙乾两人各自领命。今年是不能再有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了,袁尚他们所要做的就是确保度过荒年。
将任务分配下去后袁尚反倒清闲起来,底下这么多将才政才,他除了决断大事,执行就交由那些部下去做。
他来到了刺史府屯驻卫兵的一个小院落,这里关押着让袁尚也颇为忌惮的“毒士”贾诩。
“我说早上为何喜鹊飞临枝头,敢情是有贵客光临。”贾诩笑道。
袁尚进到小屋里,在贾诩对面坐下,“文和先生住的可习惯?政务军务繁忙,一直都没能看望先生,我这个主人实在是过意不去。”
“这里衣食无忧当然不错,只是那些兵卒凶悍得很,不愧是临淄侯手下的强兵。”贾诩讥讽道。
“哈哈!”袁尚轻声笑道,“文和先生是位重要的人物,他们当然不敢放任你四处走动了。”
“临淄侯你可知道如此监禁一个朝廷命官,依照我大汉律例可是犯了死罪的!”贾诩冷然道。
“那可有廷尉衙门来治我的罪吗?先生你可莫要忘记此处乃青州。”袁尚提醒道。“我惜先生之才,想让先生为臂膀,不知先生意下如何?”袁尚直接言明意图。
“若是在下不愿应召出仕呢?”贾诩问道。
“先生是明白人,不会跟我过意不去的。”袁尚笑道,他目光坚定而深邃。
“在下实在不如公子期望的那样有干才,不过既然来到青州不妨在公子身旁谋个悠闲的文职,也好糊口。”贾诩无奈道。要是他正面抗拒肯定会被继续监禁,他也想在这里考究民满天下的袁尚到底有几斤几两。
“哈哈,文和先生答应就好,今晚我就设宴给先生洗尘。”袁尚笑道,他打定主意要将贾诩绑在身旁。
“不过在下可是只会动动嘴皮子,并不会做其他大事。公子怕是要养个闲人了。”贾诩黠促道。
“反正我已将养了个游手好闲的郭奉孝,不妨再养个贾文和。”袁尚笑道。
接下来三个月中,大汉各州郡的旱情日复日地严重,春季播下的种子还没长成就大多旱死。而北方几个州郡的冬麦因为春天少雨也是收成不好。眼看秋季将至,那时的粮食问题将更加突出,到冬季时更是会出现大规模地饥荒。
兖州、青州因为实施了全部或部分军屯民屯,加上双方统帅重视,所以在北方各州中受的影响最小。而像冀州、幽州这种大士族地主把持的州郡农事生产效率不高,民间出现的饥荒变得严重。袁绍不得不下令裁撤部分兵员,冀州军在并州北部的行动也被取消。从年初至此,冀州军占领了并州北部的雁门郡,还有河西、太原的一部。
此外暗卫“承影”和柳贵、徐厚还有甄家不断传来豪强间的动向。其中最让袁尚在意的是张扬军跟冀州军在并州的对恃。还有孙坚在吴郡立足后,迅速扩张至会稽、丹阳、豫章三郡。孙坚和袁术彻底决裂,双方也在丹阳郡对恃。
除了头痛的政务,袁尚在青州过得还算惬意,闲来有貂蝉、蔡琰可以叙叙温情,还有甘恬细心的侍候。温香软玉下也缓解了他不少压力。但他殊不知此时有人筹谋已久,开始发动起新一轮的伐谋。
这天早晨,袁尚迷迷糊糊睁开双眼,他伸手摸去,发现佳人温软曼妙的娇躯已经不在。
“公子,夫人正在准备糕点,她让婢子来侍候公子起身。”甘恬柔和的声音传来。
袁尚嗯了一声,他在甘恬的服侍下穿衣洗漱。不一会,艳光逼人的貂蝉亲自端上几小碟精制的糕点。
“秀儿,现今旱情严重,府上的饭食也不要弄那么复杂了,省下的食材让仆人到门前分给那些流民吧。”袁尚说道。
“如此倒是个好主意,不但可以接济一些难民,还能增长显甫你的声望。”貂蝉答应道,“我自小也是吃过苦的,要不是义父义母收养,恐怕也早就跟生身爹娘一齐去了。”
袁尚知道她又想起王允一家的遭遇,“秀儿,郭汜、李傕等逆贼已经伏诛,我算是为王大人报了仇,你也不要再伤心难过了。”
貂蝉点点头,“我在这世上只有你一个贴心的人了,你跟公主姐姐成亲后也不要负我才是。”
“秀儿……”袁尚理解貂蝉的小儿女心态,这要是妻妾多了起来,有时还当真是件麻烦事。
“公子,郭先生求见!”一名婢女禀报道。
袁尚知道郭嘉不会无事一大早地跑来他这里,所以他辞别貂蝉,在主室见到郭嘉。
“公子,大事不妙啊,曹操对徐州动手了。孙坚也跟袁术动手了!”郭嘉说道。
第140章 偷袭
清晨,郭嘉急匆匆来到刺史府求见袁尚。
“公子,大事不妙啊,曹操终于对徐州动手了!”郭嘉说道。
“什么!如此饥荒之年他曹操还敢大动兵戈?”袁尚惊疑道,兵粮缺少的情况下,一旦战事僵持,那么纵使有百万雄兵也会顷刻土崩瓦解。
“这是‘承影’跟在兖州商号传来的消息。”郭嘉将两张字条传给袁尚,“昨晚夜间送到的,我今早整理文案立时发现了。”
袁尚低头仔细看起那消息。这时青州的情报网逐渐成熟,各方传来的情报首先经过郭嘉的筛选,然后由郭嘉将最重要的消息汇报给袁尚,此外再无第三人经手消息的分析整理。
“‘承影’的人说,一个月前曹操军就向北边的泰山,南边的沛国调动。徐厚的商铺那边也说,一月前曹操军就开始秘密收购征集市面上的物资。”郭嘉说道。
“这就是曹操对徐州动武的判断?可是粮秣匮乏,孙坚、袁术又都虎视一旁,曹操就不怕像上次那样无果而终么?”袁尚疑惑道,他倒不是不相信曹操会出兵,只是惊讶于曹操的大胆和冒险。
郭嘉眯眯眼,说道:“曹操身旁荀文若、荀公达、程昱仲德等人皆是深谋远虑的谋士,此举看似冒险,实则万无一失。要是我没有猜错,曹操已经在三方面下手了。”
“曹操筹谋已久、那他会从哪里下手?他做好跟咱们彻底翻脸的准备了?”
“曹操知道他最大的对手是袁家,此时袁家势力急剧扩张,他再不加紧平定中原,不出三年就将陷入极被动的境地。年初时袁公出兵并州北部,但因旱灾只占据了部分州县。以曹操张扬的关系不难让河内和并州南部出现乱子,如此冀州军都将牵制在黄河以北。”郭嘉分析道。
“那么说来屯兵泰山就是防备我了?”袁尚喃喃道。
“泰山郡乃是一处要地,其北接齐国可威胁我临淄,使我军不能轻易出兵。其向东又可遏制我军从北海南下徐州。曹操屯兵此处实乃掐住咱们咽喉!”郭嘉严肃道。
“孙坚、袁术之间的决裂,曹操恐怕也在其中掺和了一手,如此豫州南面的威胁解除了,他更可以放手一搏!”袁尚说道。
“曹操在南边使的是驱虎吞狼之策,用江东猛虎驱逐袁公路这贪得无厌的豺狼。就不怕养虎为患?不过还真佩服他的胆略。”郭嘉挥了挥羽扇,他是越来越习惯于用袁尚送的这柄羽扇了。
“别忘了孙坚跟荆州刘表又是有大仇的,驱逐了袁公路还有个刘表牵制,曹操算准了在中原决战前他的南方会比较太平。”袁尚无奈道,这豪强间的恩怨纠纷错综复杂,今天是盟友明天就是敌人,合纵连横远交近攻的手段已经不新鲜。
“就是不知道曹操能出动多少兵马,咱们又该如何自处。”袁尚问道。
“兖州本就是人口稠密之地,加上豫州的汝南、颍川这两个富庶人多之地,经过一年多的整合,曹操可以调动的兵马恐怕不下十万!其中屯驻泰山的肯定是其中的精锐!”郭嘉断言道。
“那咱们该不该出兵救援?”
“公子应该问何时,如何救援才是,不对吗?”郭嘉笑道。
“按理说应当曹操刚发动战事时,迅速出兵跟徐州军汇合,如此可以抢占先机抗拒曹操。可是如此一来我军必须担当极大的风险跟损失,而击退曹操后也得不到任何好处,实在不是划算的做法。”袁尚苦闷道。
“历来我军皆是当两虎相争到乏力之时才出兵捞取好处,曹操也看准了这一点,料想我军不会迅速出兵徐州。如此他大可先占据了琅琊,修缮好城防抗拒我军!”郭嘉说道。
“徐州虽然富庶,但咱们得罪了那里的大士族门阀,也没有那么多兵力把守这易攻难守的四战之地,还真是一块鸡肋啊!”袁尚叹道。
“公子是想放弃徐州,这可不像您往日的行事风格呀!”
“即便是要暂时放弃徐州,也不能让曹操轻易地拿去!”袁尚神色变冷,“不过此事还要询问过父亲,得其首肯方能行事,毕竟曹操明面上是袁家的盟友。”
半月后,泰山莱芜。
一支两万多人马的军队急行军至此,他们行动迅速,队伍严谨整齐,从中可以看出他们是一支训练有素的精锐之师。
为首一个大将不过二十多岁,他表情严整不苟言笑,颇具大将风度,正是曹操的从弟,在豫州屡建奇功的曹仁!
曹仁身后跟着两个副将,其中一个是新近才从军的曹休,另一个是在豫州时跟随曹仁的部将史涣。而在曹仁身旁还有一个文士打扮的中年,却是曹操心腹谋士程昱。
“仲德先生,到了莱芜后为何立即故意暴露行踪,要是隐蔽起来待开战后打青州军一个措手不及岂不好?”曹仁不解道。
程昱笑了笑,“子孝将军,青州军可不比袁公路还有徐州军。他们必然会先探查清楚形势才介入徐州战事。夏侯将军他们已经开始进攻琅琊了,如此我军大张声势乃是为了震慑青州军,让其不敢轻举妄动。”
“那要是青州军南下,我等是否真的直击临淄?”曹仁问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