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满皇后在当上皇后的初期还是个能持家理财的好女子,和完颜亶夫唱妇随,可以称得上个贤内助。但随着儿子早夭,丈夫因为酒精依赖症变成了间歇性精神病患者,使得裴满皇后觉得自己应该从后宫走向前台,帮助丈夫处理朝政管理国家,向内外一把手转变,希望有一日能成为吕后和武后那样名垂青史的女人。
但是裴满皇后刚刚生出这个念头,开始酝酿参与朝廷事务时,便赶上在内斗中取得胜利的兀术上台,使她的美好愿望落空了。可人一旦对权力产生**,便会像野草似的疯长,正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啊!裴满皇后也一样,对权力的追求让其野心极度膨胀,岂肯轻易放弃自己的追求。
不过裴满皇后还算清醒,知道自己的想法在兀术当政期间是不大可能实现的,因为其在金国的军界和政界都是权倾朝野,基本上没有人敢和兀术争权夺利,田钰等人的下场便是很好的证明。可是通往罗马的大路不止一条,明着斗不过,可以暗着来,于是她利用自己特殊的地位开始影响皇帝完颜亶,培养自己的班底。
让裴满看中的首先就是完颜亮,其与皇帝的关系自不必说,两人是堂兄弟又是发小,且深得兀术的信任,重点培养的目标之一。在两位大佬的提携下,完颜亮的政治仕途自然非常顺利,几乎是一年跳一级,两年跳四级,进入了尚书省逐渐接近了金国的最高领导机构。在朝中有了一定地位。
完颜亮这样前途光明的青年才俊自然是裴满皇后急需的人才,可以作为自己以后掌握朝政的储备干部。于是她除了利用皇帝满足其政治**外。还利用女人最大的本钱拉拢完颜亮,使两人的关系迅速升温。结成了同盟。而他们能一拍即合,除了那种不能明示的关系外,还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定律在起作用。
裴满皇后和完颜亮都是属于政治上具有极度野心、不惜一切追逐权力的狂人,双方的苟合都是为了获取自身的政治利益。裴满皇后的目的是结党营私,控制朝政,而完颜亮的目的则更为可怕,无法告人,裴满不过是其上位的垫脚石,是他掩饰自己目的的工具。
当然只有一个毛头小子是无法达成自己的目的。裴满还需德高望重的人为自己助阵、摇旗呐喊,于是大金国文学界的头号笔杆子完颜勖成了她的拉拢对象。完颜勖的出身高贵,他是穆宗完颜盈哥的儿子,达懒的弟弟,和阿骨打是同辈中人,在家族中享有崇高的威望。
更难得的是完颜勖和大哥走了完全不同两条政治路线,其积极支持完颜亶的汉化改革,在镇压宗罄的斗争中心狠手黑,口诛笔伐十分卖力。赢得了刚正寡言,敢于直谏的‘美名’,从而为自己的仕途铺平大路,现已官居平章政事。这么一位大人物能够被裴满皇后召入麾下。当然不是靠美色,而是应该感谢完颜亶的昏庸。
在完颜亶酗酒成性的混乱岁月中,完颜勖是少数几位敢于劝阻完颜亶的人。甚至曾经当面劝谏完颜亶戒酒。此后可能是对已经半精神失常的完颜亶失去了信心和希望,而兀术的擅权也让他反感。于是完颜勖在朝中开始寻找新的政治力量,裴满皇后的在金国政坛的及时出现。使的他看到了自己新的政治合作伙伴,于是他也加入了后党的行列之中。
此后在与兀术斗争中失利的宗翰家族的几位人物也投入了裴满的阵营,有刚刚进入中枢担任平章知事的宗翰孙子完颜秉德,官居尚书左丞的宗翰弟弟、大文豪完颜宗宪。还有原辽国降臣萧仲恭,此人极具外交天才,当年就是他忽悠了赵桓,促使金国发动了第二次南下侵宋的战争。
裴满皇后预定的班底老中青三结合,文臣武将都很齐全,就待兀术归天那一天了。但是风云突变,兀术抢先下手了。那日久未进宫的他求见了皇帝,两人说了半天的话,至于说了些什么无人知晓,就是在宫中安插了大量人手的裴满皇后也没有打听出一句,而明显感到皇帝的眼中多了些戒意。
次日,兀术亲自主持大朝,称南朝赵二北巡是‘庄公舞剑’,其意在犯我大金,为了防患于未然要加强军备,重新恢复左、右元帅府,分管辽东和辽西两个方向的战事。以完颜亮为左路元帅,撒离喝为左监军,在锦州开府防守南朝北进的通路;以仆散忠义为右路元帅,完颜秉德为监军,在长春州开府防备南朝西进通路。
于此同时对朝中的官员也做出了调整。以完颜彀英为内外副都统军,平章知事;以完颜雍为东京辽阳留守;以纥石烈志宁为兵部尚书,兼上京兵马司都统。完颜勖封赵王,皇帝念起岁数见老,令其致仕养老;完颜宗宪入国史馆,编撰修史。完颜宗贤则升为太保兼尚书左丞相,左副都帅;行台左丞相萧仲恭升为尚书左丞相;完颜宗本继任尚书右丞相。
兀术在一日间便对金国的重要管理成员进行了频繁而又复杂的变动,这些变动用两个成语来形容便是“纷繁复杂、眼花缭乱”。当然造成这一人事变动混乱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两个:
第一个原因是兀术已经发觉自己培养的接班人和朝中重臣已经和皇后相勾结的迹象,威胁到了帝位的安全,他必须在两党斗争还未到水火不容的地步时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不能让他们生根发芽。可兀术还是手下留情没有一棍子打死给他们留下了改过自新的机会,但也通过快刀斩乱麻之势将皇后的班底拆的七零八落。
第二个原因是兀术根据自己多年的斗争经验明白,如果要想朝中击败政治对手,那么自已就必须在朝中占据主导地位,也就是必须能够控朝中的军政大权。因此三师及行台尚书省的几个重要职务的争夺上是有权必争、寸土不让,不能给对手留下任何机会让其翻盘。
在一系列的人事调整完成后,兀术下令加快界壕的修建,加固城池,囤积粮草,打造兵器,积极备战。他的目标很明确,就是利用界壕阻挡宋军进攻的同时,消耗掉他们的大部兵力。然后趁机打一个防守反击,将宋军赶回长城内,为金国的进一步发展夺得人口和资源,赢得一个稳定的战略缓冲区,遏制大宋进一步的扩张……
…………
在金国进行大规模的人事变动,积极备战的同时,仿佛有心灵感应一般,赵柽也在对军队进行调整。如今大宋有七个镇抚司,四个水师管区及所属陆战旅,拥有禁军十二个将,直属近卫军及沙漠军、猎骑军和两个炮兵旅,兵力近三十万人。再加上各路所属十多万州军,计有兵力四十万人之众。赵柽在北方设置了五个镇抚司,兵力配置也呈北重南轻的形势,依然保持历代王朝对西北扩张或是防御的态势,不过现在显然是将金国作为主要战争对象。
如今随着漠北和高昌划入了大宋版图,西北的概念再次被刷新,因此有必要再做出新的调整,赵柽决定设置西北路管理漠北和高昌。基于这两地地广人稀,土地贫瘠,难以供养大量军队,他沿用陈东所奏沿用历代以屯垦军为主,禁军为辅的御边方式,只在镇州和高昌各置一军,兵力控制在两万人以内。
计议完毕,赵柽下诏设置西北路,以陈东为西北路制置使;成立西北镇抚司,在镇州置帅府,以西征军中龙翼军部分兵力和随同西征的部族军为主组建靖边军,兵力二万人,采用四四编制成军,以常超为靖边军统制。高宠和赵礼在组建完毕后即刻回京,另有任用。
由于在历次战争中炮兵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而随着炮兵队伍的壮大和装备的更新,有必要加强领导。随后赵柽决定对枢密院也进行改组,将炮兵从步军司独立出来,成立炮兵司,以赵孝为都统。现在铁炮试制成功,并可以成批量的生产,且形成体系,产量的瓶颈终于被突破,赵柽下令以讲武堂炮兵学校两届毕业生为基础,新组建两个直属炮兵旅。并把各军中直属机炮队扩编,分为机枪营和炮兵营,以加强基层火力。
接下来,赵柽开始对全军进行大调整,将近年参加西征和远征的部队换防到一线,大力提拔有实战经验的军官。未来的对金作战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将会以攻城和破障为主,野战的机会减少。因此在对龙骑加强攻城和防御作战的训练,也对步军兵力进行充实,研究新战法的同时,尤其是对工兵爆破训练和攻城器械的研发绝不能放松。而金军战法的改变同样对骠骑提出了挑战,他们也要做出新的改变……(未完待续。。)
第四百四十七章 忙乱
新的一年赵柽一改这几年出巡的习惯,老实的待在汴京,又过上了天天上朝听政,早晚给太上皇两口子请安的忙乱日子。三月,皇帝召见水军都统及四个水师统制,命他们进行远航训练、绘制海图。并交给了他们一个奇怪的任务,就是将战舰所达之处所遇到的无人或是无国家占领的岛屿都竖起大宋主权碑,标进海图,宣示主权。
大家觉得十分诧异,茫茫大海中大小岛屿无数,却罕有人迹,也不适合人类居住,更无法派兵戍守,不知道皇帝要这些荒岛有什么用?可赵柽明白现在各国由于科技、航海技术所限,不知道大海中蕴藏着丰厚的资源及军事价值,可几百年当世人都知道的时候,往往为块礁石都大打出手,斗得你死我活。
而赵柽来自未来知道这个道理,按照将来世界上公认的准则,岛屿是谁先发现并命名就是谁的。自己现在先下手为强,趁现在各国海权意识不强的机会,把大宋周边及更远的岛屿全部收入怀中,并留下铁证,省的‘后人’们还在为这些东西打嘴仗,为几个小岛折腾了几十年都相持不下,官司也打不赢,还得受鸟人们的腌臜气,将来说起来自己也算干了件正事儿,也算前世没白戴红领巾……
四月,马扩从大理传来消息大理事情以平,在‘全大理部族大会’上一致通过归宋的议案,持反对意见的高家和董家在宋军及各部族武装的打击下已经被除名,罪首伏诛。金赫法师大仇得报。但在随后对大理实施何种政策实施统治时,赵柽和几位宰执产生了分歧和争论。
按照大宋过去的惯例。对于少数民族地区往往实施羁縻政策,其实质是‘土官治土民’承认各民族的世袭首领地位。给予其官职和头衔,政府实施间接统治,朝廷中央的敕诏实际上并没有能够得到真正的贯彻。而赵柽则坚持一步到位,由政府派流管直接实施统治,与内地州县同样征收赋税,建城池,设学校;同时废除原来土司的赋役制度,与内地一样,按地亩征税。
两种观点一时争执不下。羁縻政策在在大宋建国后,对西北、西南各民族世居地皆是照此实施,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确实也收到良好的效果,使大宋领土增加,边防安定。赵柽主政西北的初期对于新收之地也曾照此办理。但其中也不是没有弊端,有些土官以世袭故,恣肆虐杀百姓,为患边境,屠杀汉民。侵占其土地。有些部族内部因为争夺土地或是继承权而发生械斗、战争,甚至投降敌国,反过来与大宋为敌。
其实大宋的历代统治者们不都是傻子,也意识到其中的弊端。此后也想将羁縻之地收归政府管理,但是往往会激起强烈的反对,甚至背叛。最后只有西北的麟州成功收为国有。反倒是赵柽主政西北时,让府州及河中诸州的部落放弃‘世袭’。诚心归宋。因为有了教训,大家担心大理刚刚归附。便削夺其权,会引起反叛,更会引起褎州路和广西南北两路部族的不安,从而引发动乱。
赵柽知道后世的明清两朝也曾遇到过类似的情况,他们却成功的进行了改土归流,将羁縻之地纳入了政府管理之下,当然其中也有些波折,可最终改革成功。现在大宋国力强盛,内部稳定,有些小的动乱也完全能压制,而现在大理国已经解体,最大的反对力量也被清除,正是实施改革的好时机,不能轻易放弃。且废除羁縻世袭制度,可以减少叛乱因素,加强了政府对边疆的统治,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应该予以推广。
几番争论后,大家都意识到时间不等人,大理那边还候着中央的意见呢,于是双方相互妥协,各让一步,先在大理试行,其余各路逐步推行。于是赵柽下旨、尚书省行文出台了对大理的政策:
保留大理国王段和誉王爵,并允许其一子袭爵,但不得开府并保留军队,这其实就等于剩下了个荣誉称号。在废除守官世袭制度时,对族长本人,根据他们的态度给以不同的处理。对自动交印者,酌加赏赐,或予世职,或给现任武职。对抗拒者加以惩处,没收财产,并将其迁徙到内地省份,另给田房安排生活。在设立府县,派遣官员的同时,添设军事机构。在改土归流地区清查户口,丈量土地,征收赋税,建城池,设学校;同时废除原来土司的赋役制度,与内地一样,按地亩征税,但可享受一定的优惠。
为了解决其它地区日久相沿的土司割据的积弊,采取两种办法:一是从上而下,先改府,后改州。二是抓住一切有利时机进行,如有的土官绝嗣,后继无人,或宗族争袭,就派流官接任;部族之间互相仇杀,被平定后,即派流官接任;有的土官犯罪,或反王朝被镇压后,以罪革职,改由流官充任。如果有的在蕃民向政府申请改土归流时,便从民之意,革除首领世袭,改为流官。总之旦有机会,立刻抓紧改流……
到了五月又有好消息传来,由‘艮园’负责研发的新型火药试制成功,并解决了批量生产的诸多问题。
赵柽亲自前往观看了试爆,嘉奖有功之余,命令工坊立刻派人学习接手生产。当初赵柽‘鼓捣’出黑火药的配方的时候,就知道这东西用于军事威力还是不足,但限于对其它品种的炸药所知有限根本无法制造,起码生产硝基火药的硝酸自己就知道实验室中如何弄出来的,没法用于大批量的生产。
赵柽却知道在八世纪西方的炼金术士们便能制造硝酸,远征阿拉伯时便将这些‘人才’都请到了大宋。同时结合自己所知,只要生产出硝铵再加入柴油和木屑就能造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