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猎罗马》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围猎罗马- 第1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这个时期,翻砂法铸钱的工艺还没有出现,因此只能使用范铸法铸钱,这种方法自然要比翻砂法铸钱在技术上落后一些。(未完待续。。)


 第三百零一章 开始航海贸易

  在铸造货币样式的这段时间里,东罗马帝国将秦东索要的建造海船的技术和三千熟练工匠已经全部送了过来,这三千熟练工匠几乎是东罗马帝国能够建造船只的所有工匠中的一大半了。
  王六向他汇报:“大王,那三千造船工匠已经安顿完毕,大王准备让他们做什么?什么时候开始?”
  秦东思索道:“先让他们休息三天,给他们每人一套冬衣御寒,这几天将他们组织起来,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任命一个组长管理其他人,三天之后将他们分成两批,其中一批人派往布尔加斯港,另一批人派往康斯坦察,开始建造战船!”
  “是!”王六答应一声,又道:“大王,布尔加斯港的一百艘商船已经开始晒装了,再过一个月就可以出海试航,接下来我们是不是要组织商队通过海运将货物卖出去?”
  秦东摇头道:“不,王庭不能直接从事商业贸易活动,否则的话,商人们吃什么?零散商户怎么争得过王庭?王庭方面只造船卖给商人们和收取贸易税收,出海捕鱼、商业贸易等活动都由他们自己的组织,不过王庭方面的有关官署机构必须给出海的商人们制定出相关的规定,我提出几点意见,第一:出海所有商船,不论是前往何处都不准携带任何铁器等金属物资,包括各种武器和铠甲等等战略性物资在内,第二。卖出的每一艘商船都要做相关的记录,以便备案供日后查询,第三。所有私人造船厂只能建造渔船、小舢板和近海航行船只,不得建造具有远洋航行能力的大型商船和舰船,一旦发现有人私自建造具有远洋航行能力的大型商船和舰船,立刻逮捕,没收其全部财产!”
  王六很是不解:“大王,第一条和第二条倒是没什么问题,可是第三条。我觉得这样做是不是限制了民间的制造和创造空间?大王不是一直提倡要让民间具有自主创新的能力吗?这第三条好像与您以前提倡的相违背啊!”
  秦东看了王六一眼道:“这只是现阶段对这个行业的限制,并不是一直要限制民间的造船能力,现阶段我们连海军都没有。如果有人私自建造出大型商船或者舰船卖给黑海周边小国,那些小国家开着舰船过来打我们怎么办?”
  王六听得冷汗直流,慌忙下跪道:“大王恕罪,小人没有想到这上面去。请大王放心。小人回去就颁布相关规定,绝对不允许民间有人私自建造大型船只!”
  王六回去后就开始将各地的大商家请来,声明王庭方面在黑海边上的布尔加斯港已经建造完成了一百艘大型航海商船,按照摄政王的指示,这些船都可以卖给商人从事远洋航海贸易活动,财力雄厚的商家可以购买十艘二十艘,甚至可以购买三十艘,但是有一点。不得做出囤积商船再高价卖出的举动,否则相关的官署就要介入了。财力薄弱的也可以只买一艘两艘。
  消息一经发出之后,各地的大商家都往赛迪卡赶过来,就连许多小商人都组团而来,准备购买一两艘商船从事航海贸易活动,谁都知道这个时期从事航海贸易活动可以赚大钱,谁都不想放弃这个机会,以前他们想从事航海贸易活动,但苦于买不到船,而且以前匈奴帝国也没有相关的政策允许和鼓励商人们从事航海贸易活动,现在王庭方面卖商船,允许商人进行航海贸易活动对于他们来说简直是福音。
  北方邓直昔克控制的地盘上急缺许多商品物资,现在是冬季,走陆路不仅路途遥远,而且道路难行,商队要动南方抵达邓直昔克的领地耗时太长,商品的损耗也很大,可如果走海路则要快得多,沿岸走近海更加安全,耗时也很短,从南方运过去大量的葡萄酒、精美的布料、陶器和其他的日用品,将这些卖给邓直昔克领地上的牧民们之后再从他们的手上换回来大量的牛羊马匹和羊毛奶酪,以及许多动物的皮毛,完全可以大赚一笔。
  由于中间隔着一个东罗马帝国,从匈奴帝国这边想要去波斯帝国萨珊王朝非常困难,两国关系良好的时候,商人们还可以走陆路通过东罗马帝国的地盘前往波斯帝国萨珊王朝,但沿途要经过重重关卡,所要缴纳的税收就非常之多,一次行商能赚多少钱也不是固定的,有时候不仅赚不到钱,还会赔得血本无归。
  可如果可以走海路,从匈奴帝国的东部黑海沿岸可以直接乘船抵达波斯帝国在黑海的西部沿岸,不过这一路上必须要走对航线才能安全顺利地抵达,否则容易遇到风暴,这一点秦东早就想好了,波斯王子卑路斯来的时候已经摸准了一条安全航行的航线,过几天找他询问一番,然后找人将航海图画出来卖给商人们。
  买到商船的商人们很快便开始一方面招募水手和船员,另一方面筹措商品货物运往港口,现在布尔加斯港和康斯坦察港都还很简陋,码头上光秃秃的什么都没有,商人们将货物运到这里之后连存放的地方都没有,有时候下大雪或下大雨将很多商品都损坏,商人们损失很大,此时被秦东得知后,秦东当即下令港口方面在码头周围修建办公场所和商品货物存储仓库,待商品货物储存仓库建造完成之后就租给商人们使用。
  在匈奴帝国能招募的水手和船员非常有限,自由水手和船员几乎都被王庭方面招募去训练海军了,根本没有闲散的水手和船员,因此只能从其他地方寻找,有些商人竟然花大价钱从混乱的西罗马帝国雇佣来许多水手和船员,现在西罗马帝国一片混乱,许多行业都凋零,生意不好做,而沿海地带又有大量的汪达尔海盗抢劫,水手和船员们都不敢出海,只能另谋出路,赛迪卡这边有商人前来招募船员和水手,许多人都跑去应征。
  有些商人将水手和船员都招募完成,货物也准备完成之后就准备出海,不过这些商人以前都没有出海航行的经验,因此第一次不敢跑太远,大都只是从布尔加斯港北上航行到康斯坦察港,将货物卸下卖给当地人,然后从当地人的手中收购一些当地的特产再南下回到布尔加斯港,往返只需要几天时间,非常方便,沿着近海航行很安全,几乎没有什么危险。
  从布尔加斯港到康斯坦察港,这一趟赚的钱要比走陆路多得多,走陆路耗时长,道路难行,而且车队很容易出问题,各个物资的损耗也很大,但是走海路不同,只要不遇上大风暴就没有任何危险,沿途损耗很少,各种开销也少,两相比较之下就发现走海路要好一些。
  进过几次之后,商人们的胆子开始大了起来,有些商人开始不满足于只在布尔加斯港和康斯坦察港之间来回跑,有大胆的商人从布尔加斯港沿着海岸线北上抵达康斯坦察港之后,在康斯坦察港补充淡水和食物以及一些生活物资,然后继续北上,航行几天之后在邓直昔克控制的敖德萨海边停靠,将货物搬运到岸上和这里的匈奴部族们交换商品,邓直昔克领地上的牧民们的生活用品异常缺乏,这些大胆的商人们这一次就赚得盆满钵满,还有一些商人将商船航行到克里米亚半岛将货物卖给当地的凯尔特人、斯基泰人、希腊人和匈奴人。
  克里米亚半岛上最原始的居民是凯尔特人,也就是现如今英格兰人和爱尔兰人的祖先,作为欧洲最先使用铁器、精于经商且善战的民族,以金发白肤长颅、高大魁梧、性情暴烈著称的凯尔特人,曾分布于东及黑海、西抵英伦的广阔空间。后来,活动范围遍及中亚和南俄草原上的斯基泰人(又叫西徐亚人,即我国古代史书所称的西域“塞种”或“尖帽塞人”)取代了半岛上的凯尔特人。斯基泰人没有文字,因此未留下本民族的记录,不过,克里米亚的草原上至今还散布着许多斯基泰人的坟墓,成为这段历史的见证。希腊人随后抵达克里米亚,并陆续建立了一些城邦殖民国家。公元前438年,希腊化居民在黑海北部建立博斯普鲁斯王国,领土范围包括克里米亚半岛。王国盛产小麦,并因此与希腊本土商贸往来密切。公元前15年,罗马征服了克里米亚半岛,将此地纳入帝国的保护。克里米亚随后跟着罗马帝国一起皈依了基督教。3世纪时,罗马帝国经济与社会全面崩溃,帝国无力抵挡来自东方大草原一波接一波游牧蛮族的冲击,克里米亚也成为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交锋的拉锯场。
  因此在这片土地上存在着最为原始的凯尔特人,也有徐西亚人,还有希腊人,更有不少匈奴人,这块地盘现在依然控制在匈奴帝国的手上,也就是在邓直昔克的控制之中。(未完待续。。)


 第三百零二章 海水晒盐法制盐

  赛迪卡和帕札尔等地这两年有大量的作坊和工厂建立起来,每个月都有大量的羊毛纺织品成品出厂,也有大量的毛皮制革成品出厂,大量款式新颖,又精美的皮衣、皮裤和皮靴出厂,这些商品远销到东罗马帝国、西罗马帝国、汪达尔王国、西哥特王国、法兰克人和勃艮第人以及伦巴第人的居住地,甚至还卖到了大西洋上的英格兰。
  不过这些都是其他国家的商人前来买走的,并不是本国商人卖出去的,而且现在每天都有工厂和作坊建立起来并开始生产,这种生产羊毛纺织品和皮革制品的技术算不上多么高深,许多人一看就会了,因此技术上在本国内并不是保密的,学会之后就有人建立工厂招募工人开始生产,使得赛迪卡和帕札尔等地每天都有好多工厂和作坊建立起来。
  经过王庭工商贸易部的统计,在秦东控制的地盘上,已经有超过三千多家大小作坊和工厂了,每个月的数量都在翻新和增加,基本的轻工业体系已经建立起来。
  除了这些生产羊毛纺织品和皮革制品的工厂和作坊之外,另外还有大量的玻璃、琉璃厂、啤酒工厂和作坊,还有食品加工厂,铁器制造厂、马车制造厂、衣物和鞋帽制造厂等大量的工厂建立起来,这些工厂每天都生产出大量的成品,而这些成品的销路却成了问题,因为交通状况的原因,许多商队每一趟输运的数量有限。许多成品都挤压在一起运不出去。秦东只能想办法让商人们走海路,现在他能控制的区域也只有黑海西海岸一线,所以也只能走这里的航线将商品和货物卖出去。
  经过最初航海贸易的商人们尝到了甜头之后。他们的胆子越发大了起来,他们并不满足于在西海岸一线和克里米亚一线航行,他们开始自发组织起来组成大型船队向黑海东海岸出发,抵达波斯帝国格鲁吉亚和亚美尼亚的沿海,将货物从这里卸下,然后直接卖给当地的商人,或者将货物运输到波斯帝国的巴比伦等几个经济和文化繁荣的重要城市。
  在外交上。秦东先如今的外加政策是不得罪周边其他国家,保持商贸往来的同时,还可以进行军事上的交流。例如秦东就和波斯帝国萨珊王朝建立了外交关系,双方允许对方的商人来自己的国家经商贸易,而且还要为这些商人提供便利和保护。
  还有更大但的商人们组织船队南下君士坦丁堡,并不在这里贩卖货物。因为走陆路到君士坦丁堡要方便得多。这些走海路的商人们在君士坦丁堡根本赚不到什么钱,他们只是在君士坦丁堡略作停留,补充一些淡水和食物之后就从土耳其海峡继续南下到马尔马拉海和爱琴海,然后穿过地中海抵达亚历山大港,又或者是前往塞浦路斯和叙利亚以及耶路撒冷。
  在这个时代,路途越是遥远,道路越是难行,商品越是难以抵达的地方。越是奇缺货物,能卖出的价格越高。风险程度越高,利润就越大,只要有足够的利润,商人们都能冒险前往。
  轻工业的规模已经开始形成,以后要做就是在轻工业各个领域完善各个行业,只要是日用品,秦东决定都要能够在自己能控制的地盘上生产,只有在自己的地盘上能做到自行生产,不仅要满足内部的需求,而且还要远销海外。
  在轻工业的行业中有一种是秦东当前最需要却没有的,在匈奴帝国最缺的不是衣物和粮食,也不是金银钱财,而是食盐!
  在秦东在各地大力提倡、鼓励民众进行农耕生产,多生产作物粮食,以前匈奴人和其他游牧民族的牧民们还可以从动物肉类中摄取盐分,虽然缺,但并不是缺得特别严重,可是如果以粮食作物为主食的话,从粮食作物中摄取的盐分就不足以满足人体的需要,现在许多人都开始以小麦等为主要食物,这就必须要解决食盐的问题,否则就会出现许多人因为体内缺少盐分而生病。
  秦东在这一段时间里就接到不少报告,许多人因为缺盐而生病了,食盐中的钠离子是神经系统中传递信息的必备物质,肌肉收缩和心脏跳动都与钠离子有关。所以,人体缺盐的话,神经系统就会非常虚弱,人就显得没有劲,吃盐过少也会造成体内的含钠量过低,发生食欲不振,四肢无力,眩晕等现象;严重时还会出现厌食、恶心、呕吐、心率加速、脉搏细弱、肌肉痉挛、视力模糊、反射减弱等症状。如果盐分不足,就会从骨骼中汲取;夜晚感到肌肉抽筋往往是缺盐的征兆,在流汗和排泄的时候,一部分盐会随着汗液和尿液一起排出体外;眩晕和昏厥可能也是因为身体缺水少盐,所有秦东认为必须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吃盐的问题。
  而先进匈奴帝国所有盐的来源主要是西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西罗马帝国正处于混乱时期,各行业都出现民生凋敝的情况,别说食盐了,一些最简单的东西也很难运到匈奴的帝国境内,东罗马帝国倒是有盐卖过来,但太少,根本无法满足需要,因此秦东决定自己想办法解决食盐的问题。
  这个时期制造盐的主要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从地下盐井中挖,这是矿物盐,味道确实不敢恭维,而且颜色和品相也不怎么好,第二种方法就是煮盐,将海水倒入锅中,用木柴烧大火煮盐,这种方法主要是利用盐的溶解度,盐在水中的含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