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这样啊,这可难办了……”
曾非庸有些失望,但又不甘心:
“我们绍兴众士绅的确是诚心诚意请二位公子参加赏灯会,还有,绍兴四大美女也会前来捧场。是不是请两位公子再考虑考虑?”
“四大美女也会来吗?”
一直没做声的林正海听到这句话,忽然开口问道。
“一定来!”曾非庸听他的语气,看到了希望,忙说,“而且四大美女还会举行猜灯谜登楼活动,凡猜中三个谜语者,均可登楼与四大美女一同赏灯。”
“呵呵……”
林正海笑了起来,不知是因为又可以看到那个人了,还是为他们这样安排活动而感到有趣。
“正海,你看怎么样?”
王少勋转头问林正海。他已经明白了老友的心意,所以听听他的意见。
“去,当然要去!第一回来浙江,第一回来文化名邦绍兴,怎能错过如此良机去领略一番古会稽的风采呢?家里我自会解释的。”
林正海坚定地说道。
“好、好,届时我们将恭候二位大驾!”曾非庸高兴地站起身,生怕过一会儿他们会改变主意,“在下先行告辞了,二位留步、留步!”
二人把曾非庸送出门外,回到房里,相视会心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
古城新风,喜庆时候更是生机勃勃,热闹非凡。
白墙黑瓦绿檐,构成了古城的整体基调。红春联红灯笼红布幔,把一个古老的绍兴城装扮得喜气洋洋,飘溢着浓浓的节日气息。南来北往,人流如梭,街道上摩肩接踵,男女老少脸上都是一片喜气。还未入夜,人们已经开始出来过元宵节了。
元宵夜观灯、放灯,绍兴城自古就有这些风俗,在大清的太平盛世里,这种种风俗更是隆重热闹。看家家户户的檐下,都挂着一盏盏各式各样的花灯,大小形状不一。按照习俗,谁家门前人越多,越热闹,就预示着这家将在一年里兴旺吉祥。所以各家都把精心准备的彩灯早早挂出来了,供走过的人观赏、品评。有的还设置一些灯谜,更引得路人驻足,猜得出的猜不出的,笑闹成一团。
平时很少上街的小媳妇大姑娘们也都出来了,羞答答地边走边看着四处的景物。一些油滑的男子看到机会来了,几人挤作一团,直往这些小媳妇大姑娘身边蹭,趁机摸一把,揩上一点便宜油,弄得她们连连躲避,现场引起了一片不大不小的混乱。
得月楼一楼门窗洞开,里面的士子们看着外面的情景,不少人都哈哈笑着,指点着,也是一片热闹景象。笑着的人有的已经上了二楼,三楼不是不能去,就要看他们有没有这个才能了。得月楼早就放出了消息,元宵节晚上绍兴城的大小官绅将齐聚得月楼,四大美女设灯谜与士子同乐,凡猜中三个规定的灯谜者,四大美女将盛情邀请登上三楼,并敬茶一杯,以示对优胜者的奖励。据说,对于特别优异者,美女们还有特别礼物赠送。会是什么特别礼物呢?各方真才子假才子们先猜起了这个哑谜,纷纷往得月楼赶,为的是借机一睹芳颜,也看看这个神秘的礼物到底是什么。
得月楼今天装点得也是独具特色。
黑色古朴的整体楼身,窗棂、栏杆被漆成了朱红色,每层的檐下都挂着六盏大红灯笼,取六六大顺之意。一楼还是摆着桌凳,早已座无虚席,人头攒动了。二楼的布置大异于平常。四角是通明的灯烛,顶上是一盏盏小巧的灯笼,把室内照得没有一处不清楚。原先的桌凳已经撤去,只在中间放了三张大号的八仙桌,呈品字形排开,每张桌旁各摆八把红木高椅。除此之外,再无其它可坐之处。很显然,除了有资格坐下的,其他人都只能站着。
别的地方也没空闲,横竖拉着多条长长的细绳,绳子上挂着一张张花花绿绿的纸条,都是一个个事先写好了的灯谜。猜谜的规则大家都知道,能猜出的就摘下纸条,到负责的店小二那里对谜底。猜对了,小二收起纸条,给你一样小奖品;猜不对,还有人再把纸条挂回去。
二楼的人还不是很多,来的人大都站在外面的走廊上,中间的桌椅旁更是没有一个人,宽敞的大厅里有些空旷。曾家的几个下人守在楼梯口,验看来者的请柬,给重要的来宾引路,还有人负责倒茶招呼,样样都做得有条不紊。一楼里的喧闹与二楼里的安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至于三楼,更是没有多少动静,没人知道四大美女来了没有。很少有人看到美女们是怎样上楼的。一些好事者曾守在一楼,想要一睹四大美女进楼时的艳影,可惜从早晨等到太阳落山也未曾见到。后来一打听,原来酒楼后面另有玄机,当初酒楼在修建时暗中建了一条上下楼的暗道,以备应急之用,一般人不知道在哪里。四大美女就是从那里上下楼的。
就在一楼的士子们正在议论四大美女是否已经登楼的时候,楼外鞭炮“噼里啪啦”响起来了,马蹄得得,几辆马车在楼前停了下来。一阵迎接的客套声之后,一群人大摇大摆地走进楼里,坐着的士子很多站起来拱手问候:
“哎呀,这不是吴先生吗?失敬、失敬!”
“通判大人您来了!小生给您请安了!”
“国彪兄,许久不见了,你还是威风不减啊!”
“……”
热闹之后,这群人都上了二楼。陆陆续续地,又有一些绍兴城里的头面人物或乘车或坐轿来了,得月楼里外热闹更甚。
三楼,中间的暖阁里,四大美女有的站有的坐,各具情态。
老大曾璧儿和老四吴钰正站在窗口朝下望,还不时小声议论几句,“嘻嘻”笑着,像看到了什么极开心的事。
老三王琦真正有一搭没一搭地跟丫鬟慧儿说着话,丰腴的身上穿着一套得体的衣裙,比平常艳丽了许多。她的眼神看着屋中间的炭火,又好像没看,不知她的心里在想些什么。
老二夏婉婷还是在钻研棋艺,一只手捻着一颗白子,久久没有放下。其实她的心思根本不在棋盘上,盘旋在她脑子里的只有一个声音:
“今天,他真的会来吗?”
(实在不好意思,昨天太忙,下午来不及更新了。今天补上,四章一万七八千字肯定有。请求支持啦!)
第60章 谜不迷人人自迷
“小姐,小姐,楼下的灯会开始了!”
曾璧儿的丫鬟灵儿兴冲冲地跑进门来叫着,小脸涨得通红,她也被楼下的热闹景象感染了。
“灵儿,林公子和王公子也来了吗?”
大家都望着灵儿,夏婉婷刚要开口,王琦真已经抢先问开了。她只好抿了抿小巧的嘴唇,耸耳听着,眼里流露出一丝复杂的光芒。
“还没呢!”灵儿理了一下飘到脸上的一缕鬓发,憨态可掬的样子,“这两位公子的架子可真大呀,咱们绍兴城里的大小官绅都来了,连知府梅大人都来了,他们却还不来!”
“你知道什么哩,这叫架势越大,地位越崇!”
王琦真的丫鬟慧儿顾不得跟自家小姐说话了,卖弄起自己的能耐来。平常在通判府里接触了各色人等,她的见识比之于一般的商人家的丫鬟着实要丰富些。
“慧儿,就你知道!”
灵儿不满了,白了慧儿一眼。她最看不惯慧儿老是仗着自己是官老爷家里的丫鬟,对别的丫鬟指手画脚,自己却懒得动动手跑跑腿。
“当然啦!知道这些有什么了不起的,我还……”
“好了好了,又要争了!灵儿你快下去看着,两位公子来了马上告诉我们。”
看她们又要争执起来了,曾璧儿打断慧儿,催促着灵儿。灵儿的眼睛朝慧儿一瞟,故意耸了一下小巧的鼻子,噔噔噔跑出去了,气得慧儿嘟起了小嘴巴。
屋里的气氛随着这个小插曲变得热闹起来了。
“二姐,你说林公子他们到底会不会来啊?”
吴钰走过来问夏婉婷,后者已经没下棋了,双手托着一杯热茶在品着。
“我怎么会知道……”
夏婉婷说着,看了一眼王琦真,王琦真也正看着她,好看的丹凤眼忽闪忽闪。
“扑哧……”
两人都笑了起来,像寒夜里盛开了两朵并蒂莲,一时满室生香。
得月楼的二楼,绍兴府通判王佐铨正在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
“众位士绅,今日乃是元宵佳节,本官特邀知府大人来到这得月楼,与民同乐,共赏花灯,实乃太平盛世之景象也!祈愿新年里我绍兴府民丰库足,百业兴旺,诸般事业更上层楼,大清江山稳固万年,创不世之伟业也!”
他刚说完,吴德鑫带头鼓起掌来,其他士绅也拍着手,气氛很是热烈。
接下来,是高高瘦瘦的绍兴知府梅大人讲话。梅大人看上去文文弱弱的,四十有余,短短的胡须,说话内容也不外乎“官民一心”“河清海晏”“必将大治”之类,讲完了,下面自然是热烈响应,把现场气氛再推上一个高潮。
随着王佐铨一声“赏灯、猜谜开始!”早就等不及的士子们有的走到细绳子下面去看谜语,有的跟着知府大人走到二楼的檐下,观赏外面街上的花灯。
元宵节赏灯的习俗始于汉朝,隋唐时发展成为盛大的灯市。到宋元时期,京都灯市常常绵延数十里。灯会的时间,汉朝只限于正月十五一夜,唐玄宗延长到三夜,到明朝规定从正月初八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七。唐朝灯会中出现了杂耍技艺,明朝又增加了戏曲表演。灯市所用的彩灯,也演绎出“橘灯”、“绢灯”、“五彩羊皮灯”、“无骨麦秸灯”、“走马灯”、“孔明灯”等多种形式。
“林正海公子、王少勋公子到了!”
一声高叫,把正在指点着楼下各式彩灯的人们的目光吸引到了二楼的登楼口。都是一袭月白棉布长衫,头戴毛皮帽子,林、王二人走上楼来。正在与几名城里的富商说着话的曾府二老爷连忙迎上前去:
“哎呀,两位公子大驾光临,我们绍兴府增辉不少啊!请坐、请坐!来呀,上茶!”
二人在上首的椅子上坐下,接过下人端上来的热茶,捂热一下冻得发冷的双手。
曾非庸一边坐下,一边叫人快去知会外面观灯的各位大人物。
不一会儿,一群人走了进来,打头的是知府梅大人。梅知府远远就拱手迎道:
“不知二位公子驾到,梅某有失远迎,实在失礼,请二位恕罪!”
林、王二人忙站起来与一众官绅见礼,众人一团和气,经久方罢。
重新落座之后,王少勋赶紧向知府及众人致歉:
“我们二人本来想早点赶到,怎奈一路上花灯纷繁,甚是诱人,不知不觉就引得我们驻步停留,直想看遍看够才肯罢休,待到醒悟过来,已然是迟到了,请各位海涵!不过,如果要怪,那只能怪你们绍兴府的花灯太好看,令我们不得不迟到啊!”
他的话音一落,众人都“哈哈”大笑起来,因二人迟到带来的一丝不快也消弭于无形。
“公子过奖了,呵呵!”
“王公子言语诙谐,真是妙人!”
众人又是一番客气,纷纷称赞起来。在座的都是绍兴城里的头面人物,早就知道了二人的身份,这么好的一个结交机会,自然不会错过。
梅知府和王通判等绍兴府的重要官员陪着二人叙话,话题很自然地说到了今晚的主题,说到了厅里正在进行的猜谜游戏。因为有这些大人物在场,尽管四周猜谜的士子很多,却无一人大声说话,更没人敢喧闹,与外面街头的景象截然不同。
“二位公子可有雅兴猜猜谜吗?”
梅知府向二人发出了邀请,顺势站了起来,其他人也跟着站起来。
“梅大人你先请!”
林正海作出一个请的手势,让梅知府走在了前面。梅知府谦让了一番,与二人并排走向旁边的灯谜。
当灵儿兴冲冲地走进暖阁的时候,四个姐妹也正在玩猜谜的游戏。
游戏首先是老四吴钰提出来的。好动的她不喜欢老是坐着,就提议四个人一起来玩猜谜,得到了大家的响应。
“简单些,先猜字谜吧!”吴钰说道,她歪着脑袋想了想,“我先出一个,三姐你来猜:炭,火炭的炭字,再猜另一个字。”她指着屋中的那盆红红的炭火。
“炭者,焦木也,谜底是樵字,樵夫的樵字!”
王琦真的反应很快,马上说出来答案。
“四妹,你的谜语太简单了!”
老二夏婉婷笑着说。
“简单?三姐,你出一个难的给她猜,难倒她!”
吴钰不服气了,嘟着小嘴巴对王琦真说。
“好,我这就出个难的!”王琦真沉吟了一下,“有了!二姐,你听清了,我也是一个字谜,叫做‘画前画后费心思’,我上回作画时想到的一个谜。”
“谜底已经在谜面里了!”夏婉婷“咭”地笑出来,“不就是一个田字嘛!”
“不算不算,太简单了!”吴钰连连摇手,“三姐你再出一个,一定要难倒二姐才行!”
“不行,现在该我出题了!大姐,你来猜。”夏婉婷说着,面向曾璧儿,“我的谜语跟下棋有关,猜的却是一味中药名。大姐你听清了,谜面是‘满盘棋’,猜一中药名。”
“满盘棋,满盘棋。”
听到她的谜语,几个姐妹都猜开了,眼睛不约而同地都瞄向一旁桌案上的棋盘,那里正摆着夏婉婷打过谱的一副残局。
“我猜到了!”曾璧儿眉头一抖,脸有喜色,“满盘棋,不就是无漏子么?谜底是‘无漏子’,二妹,对了吗?”
夏婉婷颔首默认,吴钰拍着小手直叫好。
“四妹,别这么高兴,现在轮到你了!”曾璧儿笑嘻嘻地看着吴钰,脸上现出促狭的神情。
“大姐,简单些哦,小妹难的猜不出来哟!”
吴钰赶紧讨饶,拖着又柔又糯的话音求道。曾璧儿却不买账,抿着嘴想了想,说出了她的谜语:
“‘金钩吊银圈,姐妹隔座山。若要来相会,需到天色晚。’猜一个日常用品,四妹,是什么?把答案告诉我。”
吴钰蹙着眉头轻声念叨着,久久说不出答案,就耍起了小无赖:
“大姐,你故意要我出丑啊!什么金银,姐妹,相会,谁知道是什么呀!这个我不猜,换一个,换一个!”
正当她说着的时候,灵儿快步走了进来。
“小姐小姐,两位公子来了!”
“啊,公子来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