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天》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变天- 第19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单就士兵的身体条件来看,亚洲人明显要吃点亏,这一点我们通过艰苦的训练可以弥补一些。从部队的装备上来看,欧洲列强的陆军除了大口径的重炮比我军装备的多一些以外,其他的火炮数量个自动武器装备上,都远远不及我军。就战术上而言,除了德军之外,其他国家还在沿用拿破仑时期的战术。我军已经开始尝试空军的火力支持下,高度步炮协同的进攻战术,从战术上来说,我军已经遥遥领先。”沈一阳说到这里停了下来,意思已经很明显了,他的判断是中国陆军的战斗力已经站在了世界的最高点。

杨志的看法就没有那么乐观了,接过沈一阳的话说道:“我们的士兵虽然军事素质是第一流的,但是未来的欧洲战争一旦爆发,只能是大规模的成百万军队之间的厮杀。如果我军参战,必须进行总动员,由于历史的原因,国民的教育程度还远远无法赶上欧美国家,这样一来我军的素质优势就被冲淡了。我的想法是,假如我军要加入到未来的战争中去,必须做到在短时间内迫使俄国投降。做不到这一点,我国将陷入一个长期的战争状态,这对我国的军事工业能力将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杨志无疑是从战术的角度出发来谈自己的感受,同时也表明了自身对未来加入哪一方阵营的态度。

第六部

第十四章 … 远景

“你这小混蛋居然想套老子的口风,哼哼,什么时候学的这么狡猾了?是不是沈一阳这家伙教你的?”沈从云哼哼两声道,脸上一副别想骗我的表情。

军队自成体系,决不干政,这是沈从云建军之初的铁律。杨志和沈一阳绕着弯子打听沈从云最后的决断,也不能算干政,只能算耍点小聪明。

“嘿嘿,现如今全军上下,谁不关心这个?眼看着出兵印尼的活都让海军干完了,放眼世界也只有欧洲那边将来能有点活干,这不大家都惦记着么。您老总不能老把我们蒙在鼓里吧?”沈一阳仗着曾经在沈从云的侍从室干过,了解沈从云对待手下一贯宽厚秉性,壮胆笑着说。

想到目前欧洲的局势,以及一年以后注定要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沈从云的脑子里又开始犹豫起来。风险和利益是并存的,如果只是个人举动,赌一把也就赌一把了,可是这关乎一个民族的未来的,沈从云不能不一再的慎重。

“既然你们问了,我倒先问问你们,换成你们坐在我这个位置上,你们会作出怎样的决断?”沈从云来个反攻倒算,反问两人。

这么大一个问题摆在面前,杨志反倒不敢乱说了,犹豫了一下扭头看看沈一阳这个比较阴险的家伙,今天就是这家伙撺掇着杨志扯出这个话题的。

沈从云这时候显出一份从容来,抿了抿嘴巴思索一番笑道:“这些年来。校长一直在全权灌输一个概念,自大航海时代以来,欧洲对世界的瓜分,已经基本定型。随着欧洲列强经济、军事力量发生地变化,德国作为后起之秀中的强国,注定要挑战传统强国的地位,要求重新瓜分势力范围。从目前欧洲对峙的紧张局势来看。正如校长所言一场大战在所难免。校长还说过,世界大战比的不是单纯的军事力量,而是综合实力。从这个出发点来看,欧战只能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作为一名军人,学生时刻铭记校长训示,加紧练兵,时刻准备打一场世界大战。从个人感情角度上出发,属下相对倾向于加入同盟国地阵营。从理性上来看。英国拥有当今世界第一强大的海军。我军想加入同盟国作战,就只能从远东出兵,打败俄国后一路往西杀过去,这条路实在是太长了。如果我们加入的是协约国一方,这事情就简单了。英国强大的海军完全可以封锁住德国海军,我军可以从容的登陆法国,投入战场。海运的便捷可以大大的缓解后勤压力。总之决断权在校长您的手上,您指向哪里。我们就打向哪里。”

沈从云听到最后地表决心时,不由地微微笑了笑,如今的沈一阳,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年轻气盛口无遮拦的小伙子了。

中指在桌子上一下一下的敲着。沈从云一番沉思后笑道:“前些日子,唐副总统就目前欧洲的局势,召开了一次谈论会。接着议会针对欧洲局势,也展开了一次辩论会议。政界的主要论调是,欧洲距离遥远。我国政府参与到列强的纠纷中。明显是不明智的举动。年初以来,我国政府利用欧洲列强之间地矛盾。趁机收回了包括英国人掌握了几十年的海关在内的许多利益,废除了众多不平等条约的束缚。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我国政府应该一直保持中立,这样才能进退自如游刃有余。”

“哼!目光短浅地政客论调。”杨志不满的哼道,接着沉声道:“年初与英法谈判的时候,议会不是有人持反对论调么?说什么以一国之力,对抗英法实为不智也。当年中俄战争之初,政府和议会不是大多数人持反对的态度么?事实上怎么样?照我看这些人就是想舒服的呆在自己地位置上,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典型地旧官僚的暮气沉沉地做派。这么多年来,我国的国际地位,哪一次不是军人用铁血手段打出来的?”

杨志说的一点都没错,二十年来尽管沈从云致力于国家的发展,但是中国刚刚从旧的封建帝国中走出来,传统势力庞大,中国的官场上旧官僚的烙印还很深。

“好了,别说这些了。”沈从云咳嗽了一声,打断了杨志的话。

两人闭上嘴巴,挺直了腰板,按照习惯沈从云肯定是有任务要交代了。

“你们两个,连夜出发去一趟沈阳重型拖拉机场,接手一批新装备,回到部队以后好好的演练一下新装备如何投入到实战中去。”

“校长,能问一下是什么新装备么?”沈一阳心中猛的一喜,预感到可能有好处落到头上了。

“坦克!五十辆坦克。记住,你们的人物是配合相关的技术人员,通过实战演练来提升坦克的作战能力。”沈从云郑重的回答道,沈一阳心中微微一怔道:“水柜?”

“英语不错嘛!这次对新装备的实战检测,由卫戍第一师和独立骑兵一师联合进行。独立骑兵一师一年前就装备了一些履带式装甲车,坦克也是采用的履带驱动的方式,独立骑兵一师有这方面的经验。去吧,好好干。”

沈从云说罢,杨志和沈一阳站起敬礼道:“是!”

送走两位军中的年轻俊彦,沈从云慢慢的站起,走到窗前看着外面的新上海城。历史上的旧上海,总能让人联想到租界、洋人、大亨这些字眼,如今随着年初的《联合公报》的出台,中国政府收回了租借,历史又一次给涂改的面目全非。

中国的崛起,改变的不仅仅是一个中国,整个世界格局也发生了重大地变化。就军事上而言。这些年中国军队从单方面学习德国,到现在相互学习交流。德国人以其务实的心态,在中德军队的交流过程中,引进了中国军队全新的战术思想以及作战方式。从这一点上来说,德军的战斗力已经不是历史上一战的那只德军了,陆军在装备和战术思想上,已经大大的领先于相对保守地英法俄三国。海军方面。德军如同历史上那样,对潜艇战的研究一直非常重视,与中国方面联合研制的新式潜艇已经大量的装备德国海军。一旦开战,英法的海上运输线,一开始就会受到德国潜艇疯狂的攻击,而不是像历史上那样逐步升级。

中德之间的军事交流,在提高中国军队的战斗力地同时,德军也同样获得了长足地进步。沈从云甚至还想过。是不是在战争的初期提醒一下德国人,别犯历史上那样的错误,给了法国人一个喘息的机会。这个想法很快被沈从云给否定了,因为不符合中国的利益。欧洲列强不打个两败俱伤,中国如何在世界舞台上领一时风骚?

还有一个有趣的问题,沈从云在穿越之前的《新全球史》上,曾看见过一个有趣的说法。1917年春,俄国在一战中经济崩溃。导致了俄国革命地爆发,最终罗曼诺夫王朝覆灭,这一时期俄国曾一度并存两个政府。一个是沙皇下野后的临时政府,一个则是苏维埃政府。新的临时政府。试图延续与协约国之间的盟约,将一战进行到底。就在这个微妙地历史时刻,德国最高指挥部用一辆密封的火车,将列宁和其他革命者送回了俄国,目的是希望这些激进的反战分子给临时政府捣乱。最终使得俄国退出一战。

从事后的结果来看。这一招果然奏效,在列宁地领导下。布尔什维克党占领了东宫,俄国无产阶级革命成功。最终衍生出一个庞大地苏联。

从这件事情上,沈从云想到的是,能不能在其中扮演一点催化剂地作用,加入能让俄国的革命提前个一年半载的,然后从中渔利,这似乎也是一个不错的想法。想到这里,沈从云的嘴角不由挂起了微笑,因为这个时候,远在的瑞士的某位姓赵的老特务,现在不知道找到要找的目标没有。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沈从云希望能在1917年的春天,一次性解决问题,被拖到1918年。这样的话,德国人从列宁手上得到的利益,就会转嫁到中国的身上,远东很自然的就会落到口袋中。同时,中国军队也可以友好的从俄国接道,不管是打德国,还是帮德国,一切都会显得那么的美妙。

沈从云不是德国皇帝,在这个俄国革命的问题上,要不就不插手,要不就狠狠的插一杠子,德国那样放羊式的插手力度,很大程度是受当时国力衰退的影响。而沈从云则完全没有这样的顾虑,战争的初期先发一笔横财,然后等沙皇俄国打的倾家荡产的时候,伟大的列宁同志要钱给钱,要枪给枪,要军队咱帮着训练。

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妙,关键点是赵星龙这个家伙,能找到流放在瑞士,现在有点孤苦伶仃的列宁同志么?找到之后,能说服他接受中国的条件么?

这两点关键还是第一点,从历史上列宁同志大手笔的让出了俄国三分之一的土地和四分之一的人口给德国,第二点就不会是什么大问题。最重要的一点是,沈从云总是要从俄国借道往西去的,顺便动员个一百来万军队,帮助列宁同志打击一下敌对势力,更是顺手牵羊狮子大开口的好机会。

沈从云有点陶醉在心目中描绘的美好远景中了,假如只有一战而没有二战,那还有小胡子什么事情?这个世界怎么着也轮不到失去了大量土地和人口的苏联指手画脚的吧?

还有一点,如果不是太贪心,这个计划实现后,从俄国手里敲回来的好处,也很能让人满足了。总的来说,这叫手握现金不慌张,悠哉悠哉的做一个骑墙派,时机到了再伸手,把好处最大化。

想到这些,沈从云突然有点不好意思了。穿越这个金手指,是不是开的过分大了一点呢?不管了,这些事情还都是几年后地事情,暂时还是把心思放在印尼问题上好了。

“荷兰海军,荷兰有海军么?这次就看海军陆战队的了。”沈从云自言自语的笑了笑,慢慢的踱回沙发上,好好的伸了一个懒腰后。身子深深的陷入到柔软的沙发中,舒服地一声哼哼。

这次南巡,并不仅仅的是欢送联合舰队出征那么简单。距离一战不过一年了,距离中国动手的最佳时机,也不过三年。沈从云在未来的五年内,也许只有这一次南巡的机会了。昔日的两江,如今的苏皖赣,不仅仅是沈从云最在乎的发家所在地。还是中国重要地产粮基地、轻工业基地以及军事工业地发源地。

联合舰队还在海上。沈从云匆忙的行程还在延续。次日一早来到上海造船厂,这里是中国完全靠引进德国和美国的技术,兴建的第一家大规模的造船厂。中国目前三分之二的民用船舶,都是从这里制造出来的。

在上海市长王钟的陪同下,沈从云迈步在海风拂面地码头上,看着一派忙碌的景象,听着上海船坞集团总裁刘斌的介绍,二十年的发展历程恍如隔世。又如在昨日一般。

“当年您以建设一个世界上最大地船舶基地为蓝图,一手构建的基础如今已经开花结果了。如今上海造船厂的设备是世界第一流的,能够建造当今最大最快的船只。二十年来我们拉起了一支完全属于自己地技术团队,这支技术团队地百分之六十以上的技术骨干。都是从美国、英国、德国留学归来地。他们带回来了世界上最间断的造船技术和理念。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假以时日,中国造船工业将走在世界的最前列。”

刘斌这话,多少有点拍马屁和放卫星的成分。沈从云并没有太叫真,至少有一点刘斌没有瞎说。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战列舰。只要中国想造,就能够造出来。

离开造船厂。沈从云马不停蹄的来到上海汽车制造厂,这是一个已经完全实现国产化,技术指标完全与世界接轨的合资企业。年产卡车一万辆,轿车三千辆。沈从云来到汽车制造厂的时候,周围正在新建新的厂房。按照上海市政府的要求,新的厂区建设投产后,每年将增加两万辆卡车的产量。

一周的巡视后,沈从云离开上海前往江苏、安徽各地。

站在“潜龙号”无畏舰的飞桥上,李准怎么看陈国栋这家伙都有点刺眼,堂堂的海军陆战队中将师长,脖子两边挂着两个新式甜瓜手雷,也不怕不小心走火了。沈从云要是看见陈国栋这幅打扮,肯定会想起一个叫李奇微的人来。朝鲜战争中,正是这个美国将领,接任第八集团军司令后,敏锐的利用志愿军后勤补充的特点,稳定了联合国军的阵脚,收拾好了麦克阿瑟留下的烂摊子。

陈国栋这个打扮,不是想显示自己如何如何,就是想显得一副杀气腾腾的样子,搞搞气氛,给士兵们一点压力。出发前沈从云亲自签署了一份命令电告陈国栋,对于泗水这个地方的土著,要做到“鸡犬不留”四个字。想到这四个字,陈国栋不由的眉头微微的皱了皱,心道这一次沈大总统真的是怒了。

中国海军陆战队的装备,好的实在有点离谱了,比沈从云的羽林军卫戍军还要牛。三十辆履带式装甲车,105毫米牵引自行火炮旅。单兵武器一半都是华夏一型冲锋枪,新式的甜瓜手雷才批量生产几天啊,全部紧急调配给了陆战一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