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振大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振大明- 第4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时候都只是与大明进行最平常的互市,也可以算是天下太平了。

想到现在的太平景象,崇祯就不由得想起了被自己一直冷淡对待的唐枫。这三年来,自己已经没有再与之见面了,虽然他因大功被封为了国公,但是两君臣之间的隔阂已经无法消除。从三年前他所做的种种事情来看,当时他的确有了其他想法。不过最后他还是妥协了,不但交出了手里的兵权,而且从此闭门在家,不参与朝事,这也是崇祯最终没有再为难他的问题所在。

想到这个曾是自己的左膀右臂,帮了自己处理了太多问题的人,崇祯又是一声轻叹。其实他们两人之间根本不必如此的,但是双方在一些理念上发生了冲突,朝中官员对他的忌惮,以及为君者与为臣者之间天然的距离,使得两个原来可以成为朋友的人最终形同陌路。

现在想来,或许当初唐枫的想法才是正确的。如果那时候借着局势危急的关头开了数处海港,又或是清洗朝中官员的话,现在的朝政也不会到积重难返的境地。但当时这么做所需要付出的代价太大,也太过凶险,所以最终他也没能同意唐枫的意思。正是因为这一层,才使得两君臣越走越远,最终到了今天的地步。

但是崇祯并不后悔,唐枫是臣,他只有为自己尽忠的责任,根本无权让自己这个皇帝为此而后悔。不过现在,崇祯倒是有意让福建、两广等地的沿海所在也开海,这样一来朝廷的收入才能多上一些。可是这也有一个难处,那就是这么一来,当地官员就会上下其手,到时候肥了他们,朝廷倒未必能得多少好处。而且朝中还有着大批的守旧臣子,他们对这种破坏祖宗定制的行为还是很反对的,即便是皇帝的意思,他们也不会买帐。

“唉,国事艰难哪!”崇祯沉重地叹了口气,他感觉着自己所掌握的大明朝就象是眼下的秋天一般,已经没了多少生气,若是再有什么暴乱的话,不知道还有没有人能为国平乱了。唐枫他是不准备再用了,一次不忠百次不用,这个人还是养在身边比较妥当。

活动了身体,使久坐的感觉消失之后,崇祯再次回身,他还有着大量的奏章需要批复,这也是他每天最重要的事情了。就当崇祯重新端坐回了龙案前,开始审视下一本奏章的时候,一个内侍急匆匆地奔了进来:“圣上,有甘肃的八百里加急!”

“嗯?呈上来!”崇祯立刻将手中的奏章放下,伸手接过了那份急报。他的心里顿时就生出了不好的预感,似乎自己所担心的事情又要发生了。果然,在看了这份急报之后,崇祯的面色就变得铁青了,他好半天才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吩咐道:“去将几位阁老都叫进宫来吧。”甘肃再次出现了叛乱,而这一次的叛乱不是普通的百姓,而是官兵。这显然比之前陕西等地的乱事更加的严重,官军可不是那些拿锄头的农民所能比的。

内侍不敢怠慢,道了一声领旨后,就急忙往外而去。在有了魏忠贤的前车之鉴后,崇祯对宫里的这些太监还是很严厉的,虽然有些事情需要他们来做,甚至还重开了东厂,但一旦有人说错话,做错事,那惩罚也是极重的,非残即死。所以现在宫中的太监可以说时刻都夹(紧了尾巴做人,不敢得罪任何一人。

不过一会儿,几名内阁成员就陆续地赶来了。此时尚是办公时刻,所以这几位朝中重臣尚在值房,被人一叫就赶来了。“陛下,不知道出了什么大事?”那温体仁作为内阁首辅,当仁不让地首先问道。

“你们自己看吧。”皇帝将手中的急报递了过去,众人一看之下,面色都是一紧。

“陛下,此事可不能小视啊,必须尽快派出了大军前往平乱,不然……”

“朕自然知道此事不容再拖,但是问题却是该派什么人去平乱呢?这次举事的可是当地的官军哪,若不是善战的军队,根本就很难压下了他们。一旦平乱失败,朝廷的面子有失事小,助长了他们的气焰,使更多人投入其中就事大了。几位都是朝中的重臣,想必能给朕一个适当的人选吧?”崇祯忧心地道

“陛下,臣举荐陕西巡抚洪承畴,他虽然是文官出身,但却曾于陕西乱事时以寡破众,打出了我们朝廷的威风,显然是个知兵的人。而且他对皇上一直忠心耿耿,正是可用之人。”周延儒第一个说道,他显然想要抢一抢温体仁的风头。

“陛下,臣以为此人不妥。当初陕西的乱事起事者不过是一些寻常的农民,如何能与眼下的这些反贼相比?他虽然读过一些兵书,但终究不是将领,所以臣以为他并不合适。臣建议再次令辽东的精兵去平乱吧,那里不但兵精,而且将领也个个不凡。”温体仁立马道。

周延儒听他这么一说还想反驳,但是他的话却被皇帝给打断了:“朕也觉得该是派辽东军去平乱比较好。当初那些农民起事,陕西、山西乃至河南的卫所官军都抵敌不过,眼下甘肃那边就更不要说了。要是带去的兵马无用,即便他洪承畴再行,也是无可奈何的。”

“陛下圣明!”见自己又胜了一筹,温体仁得意地笑了一下,落在周延儒的眼里格外的刺眼。所以他又说道:“那却不知温大人打算让什么人挂帅啊?”

“这个……臣以为当初平息陕西乱事的吴三桂乃是将门之后,为人干练,可为主帅。”一时间他也想不出什么适当的人选,最终拿出了一个最有印象的人来。现在唐枫的名字在朝中成了一个禁忌,没有人敢在皇帝面前提及,所以他只说吴三桂。

“准了。”崇祯点头道,他也记得这个人,他能被唐枫推崇,显然很不简单。

“这次的乱事绝对不能等闲视之,所以后勤方面还望几位爱卿多多费心了。”崇祯又吩咐道。

“臣遵旨!”众人连忙一声答应,随后便出宫去准备一切了。看着他们退下,崇祯的心才稍安,他不觉又想起了唐枫,以往一有这种大事,自己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唐枫,但这三年来,自己已经不再找他商议大事了。“哼,朕倒要看看,我大明朝廷人才济济,是不是不用你了,这天下就真的没人能帮着朕一道治理了。”

若说现在朝中臣子在北京的府邸中谁家最是冷清,那就非安国公府莫数了。这三年来,安国公唐枫从炙手可热的皇帝肱骨之臣成为了朝廷的边缘人氏,可以说是看尽了人间冷暖。那些朝里的大人们,没有一个再登门相见,就连锦衣卫方面的人也不见了,这就是在传达着一个信号,唐枫的前途已经彻底完了。虽然他有着国公的身份,但是只要他做出一点违法的事情来,想必官府就会拿他开刀了。

显然,安国公府上下人等也很明白这个道理,所有人都很安分,少有外出的,更不要说生什么事端了。如此一来,当年为百姓津津乐道的唐枫就更难为人所记住了,不过似乎这也是唐枫希望看到的。他已经知道皇帝对自己的心意,只要自己不再生事,那朝廷会看在自己曾立下过的无数功劳而养着自己和家人,可要是真出了事情,不单是自己,自己的妻儿也不能得保。

不过这一切都只是表象,在平静和冷清的表象之内,唐枫依然有着让人不能忽视的力量,那就是长久以来看似已经与他没有了任何交集的锦衣卫。

崇祯当初为了监视唐枫,让人重新开出了东厂,这让一直就与东厂争夺大权的锦衣卫生出了戒备之心。他们可没有忘记几年前的事情,那时候的东厂全面压倒了锦衣卫,使他们沦为东厂的走狗,这一幕所有锦衣卫的人都不想再现。

可他们也知道,论起和皇帝关系的远近,自己这些外臣怎么都比不过宫里的近侍们,所以他们必须要有一个强硬的领导人物。这个人很快就被他们定为了唐枫,以前正因为有他,锦衣卫才能从东厂的压迫下走出来,虽然现在他已经成了朝中的边缘人物,但大家却还是相信着他,肯以他为首。不过应唐枫的要求,这一点并没有为外人所觉,就是锦衣卫中地位较低的百户以下的人,也全不知情。

正因为有着锦衣卫的帮助,唐枫虽然一直闭门在家,对外面的局势依然有着一个清楚的认识,对朝内外的大事也能掌握。就像现在,虽然已经到了两更天了,但唐枫的书房里依然亮着灯光,在他的对面,一人正仔细地叙述着甘肃的事情。此人正是如今锦衣卫的指挥使白亮峰。

听完了事情的叙述之后,唐枫面带忧虑之色:“没想到这才不过三年,天下又不得安宁了。不过若是朝廷肯用吴三桂和辽东军出手,应该能平息乱事。对了,此番我们锦衣卫在甘肃等地的兄弟可以借机做些事情,只要立了功劳,朝廷就会对锦衣卫有所看重,到时候我们与东厂之间的争斗也会有利一些。另外也可以与辽东军之间有所关联,有了他们相助,我们的实力也能得到增强。”

“这一点卑职也想到了,但是辽东军向来自成体系,所以我们的人很难与他们有联系啊。这一点……”说着白亮峰看了唐枫一眼。唐枫立刻就知道了他话里的意思,很明显这是想要自己为之牵线搭桥了。的确,整个北京城中,还有谁比自己与辽东军的关系更密切呢?

对这个请求,唐枫没有太多犹豫就一口答应了下来:“这样吧,我就给你们写一封信,到时候叫兄弟们拿此去与辽东的将士们相见。想必我这点面子总还是有的。”

“多谢国公!”白亮峰感激地道:“最近东厂的势力越发的大了,我真怕旧事重演啊。”

“这一点你不必太过担心,皇上的心思我很了解,对这些阉宦,他也不敢太过放纵的,毕竟有魏忠贤这个欺君妄上的人在前,皇上总要留上一手的。”唐枫安慰完了对方,这才将话题引到了自己所关心的事情上来:“最近朝中的收支如何?各位大人之间的关系如何?”

“国库的情况我们虽不能太过了解,但是有一点却还是可以打听到的。朝廷能动用的银两已经越来越少了,要不是苏州开了港口,只怕朝廷更难负担。至于朝中大人之间的关系,还是那样,周、温两位阁老总是要争个胜负,在朝为官的人不是温党就是周党,这导致许多的政令都无法顺利完成。”白亮峰面带忧虑地道:“若长此下去,我大明朝廷真的会有难哪。”

唐枫微一点头,他知道眼下的局面是必然的,在崇祯不肯听从自己的意思开海通商,又不肯削减宗室支出后,国家的日益贫困就无可避免了。好在因为之前自己的介入,使得金国没有变成满清,内部也出现了大的问题,使他们无力南下,否则情况将更加的不堪。但是唐枫却也不希望这样的情况继续下去,因为他知道这只能够拖延一些时间,使大明的灭亡延迟数年而已,对整个汉民族来说并不能治本。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真正地改变这一切,从根子上来改变。

不过这一切,只要崇祯还在,就无法改变。在家里待着的这三年间,唐枫已经想通了这一层,这不是崇祯的本事不够或是不够勤勉,而是他的本心决定的。作为大明的天下之主,他虽然明白这么下去不好,可也不敢真的去打破眼下的局势,不然很有可能酿成巨祸。现在他只求能太平地过下去,至于国家的发展完全不在他的考虑之下了。而这样下去的结果,只会出现更大的灾祸,到时候即便没有金人的崛起,中国也必然无法长足进步。

想不到原来自己指望着崇祯能振兴大明,现在看来他反倒成了振兴大明最大的一块绊脚石了。当初自己为了除阉党而间接地将天启杀死,现在又要走同样的路了。不过为了将来,也为了自己不被害,唐枫对此是不会有任何的犹豫的。

当然,这一点暂时他是不会与其他人说起的,无论这人与自己之间的关系有多么密切,毕竟这太也惊世骇俗了,除了解惑或许肯有一心帮着自己,其他人就算是妻子柳慧只怕也不会明白自己的心意的。

在写完了一封给吴三桂等人的书信之后,唐枫便打发了白亮峰离开,此时才刚到三更。每次锦衣卫的人来他这里,都是夜深人静的时候,这是为了不被人发觉原来唐枫尚有一定的力量,这也是保护自己的一种有效的手段。

走出书房,唐枫便看到了解惑轻巧地从房顶上翻了下来,为了以防万一,每当他和外人见面的时候,解惑总会在外照应的。现在的他已经成了婚,早没了当初那个冲动小子的模样,但他对唐枫的忠心却始终没变。

在拍了拍他的肩膀以为嘉许之后,唐枫又道:“解惑,我有一件事情让你去帮我做了,这或许会有危险。”

“公子你就说吧,让我做什么。”解惑当即道。

“这段时间,你多去几次大内,将现在宫里太监的情况做个了解,很快地我们就要有所行动了。”

“我这就去。”解惑没有多问什么,点头之后就离开了。在他心里没有人比公子重要,无论那个人是不是九五之尊的天子,

第631章    骄兵败

此番被皇帝钦点带兵平乱,让吴三桂很是兴奋,虽然他在辽东也为将不少日子了,但能得皇帝的亲自任命也是莫大的荣誉。所以在接到旨意之后,他立刻就从辽东的十万精兵中挑选出了最精干能战的,随即就起程前往甘肃平乱。

在他临走之前,其父吴襄语重心长地提醒他道:“用兵之道,不光是一个勇字。虽然我们所面对的敌人无法和剽悍的建奴相比,你也不能掉以轻心。”

在父亲的当面,吴三桂自然不敢放肆,连忙应承了下来,可是在他的心里,对此却很不以为然。他与金人作过战,跟随着唐枫也屡次轻易将兵力远胜己方的反军杀得溃不成军或是弃械投降,所以在他年轻的心里认为,这些造反作乱的人根本就是不堪一击的,只要自己到了甘肃,就能以最快的速度平息乱事。

他的这种想法也很快传染到了每个军士的心里,在长时间的未尝败绩之后,全军从上到下都弥漫了一种骄悍的气息。但是因为这一次是皇帝亲自点的吴三桂,并没有稳重的将领随他一道前去平乱,所以也就没有人在旁进行规劝了。

经过半个月的跋涉,三万人马终于开进了甘肃地界。虽然对敌人有所轻视,但是长久以来的作战习惯还是让吴三桂立刻就乱了章法,在到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