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铁血抗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穿越之铁血抗战- 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国民政府首都广州的西部防线只怕就有些不稳了。很显然,这是一次非常冒险的军事行动。 
帝国军方面,由于皇帝本人的注意力重点还是放在东线上,或许在他看来,帝国军打过长江,重新出现在江南的地面上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这个意义甚至超越战场上的胜利本身,因此对于国民军在豫南的动向,他并没有在第一时间给与足够的重视,只是提拔了一个贵族为帝国元帅,命令他和他的部队对“叛军”可能出现的攻势作弹性防御。 
该贵族因为祖上的功绩而赐姓端木,世袭二等公爵位,令有封地南阳,豫南是其家族的传统势力范围。其部队在帝国军中名义上属于禁卫军系统,实际上也是自成体系的一方诸侯,号称拥有兵力60万。抛开数字上的泡沫不说,该部在人员和武器装备上和真正的禁卫军相差甚远,甚至连条件较好的“上官系”或者是“参谋系”的部队都比不上。战士的基本装备是老旧的帝国自产“洪熙”式步枪,而且基本上一个连队最多只有一挺轻机枪,火炮及装甲力量等现代兵器更是稀少,甚至很多士兵手里拿的还是冷兵器。当然他的近卫部队皇家陆军第10军在各方面还算一支精锐部队,但这样的部队在他的整个体系中只占很小的比例。皇帝随后又将从襄阳方面退过来的18军划归他的豫南战区指挥,信阳、潢川方面上官系、参谋系的部队各有两个军,也划归该战区。在皇帝看来,该部即使不能击退来犯之敌,但守住几个要害城市,总是能办到的。 
后世的史学家们认为,皇帝对豫南战场的轻视,是一个致命的战略性失误。而国民军为了掩饰真实意图,在当时制造了大量第五战区东移,企图沿江而下,夺回落入帝国军手中的重镇安庆的假象。这也对皇帝的判断起到了很大的误导作用。 
安庆是此次帝国军南征兵锋到达的最南端,往前一步就是长江,而皇帝最根本的目的就是打过长江。实际上帝国军此时对安庆的占领并没有什么真正的战略价值,毕竟双方的主力还在苏皖厮杀,帝国军目前也根本分不出兵力来渡江南犯。而且在安庆附近国民军占有局部优势,安庆随时可能会得而复失。但是皇帝还是固执的在那里派驻了一个军,并且在得到“叛军”第五战区的部队可能会东移的情报后,又再度加强了安庆的兵力。 
不管皇帝心里是怎么想的,国民军的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部还是很愿意看到他对豫南战场的忽视。1930年新年刚过,国民军先头部队新11师就率先向桐柏山和大别山之间交通要冲信阳发起了攻击。 
新11师师长孙中兴少将国民军少壮派军官的代表人物之一,新11师德作战风格不像新7师和新1师那样疯狂凶猛,而是非常讲究冷静和合理的战术运用。孙中兴少将本人的外形显得有些瘦弱,乍一看并不像一个军人,不过他非常善于通过精确的计算和大胆的推断来布置战术,赢取胜利。信阳之战,新11师的任务只是佯攻,以此吸引帝国军的注意力,混淆地方判断。除了新11师外,长官部还给他配置了一个独立旅。新11师以有限的兵力,面对从鄂北退到信阳的帝国军“上官系”两个军,并没有急于进攻,而是摆出了一幅大军将至,逐步推进的架势。迫使对方闭门不出,两个军竟都挤在信阳城中。 
新11师一边用炮火给与精确打击,一边以师主力有限但持续不断的对信阳守军保持压力,又派独立旅切断了信阳至潢川方向的公路,掐断了信阳守军的粮食弹药补给。上官系的部队在鄂中鄂北几次会战中对参谋系的部队见死不救,此时以己度人,料想对方也不会出兵相救,在没有弄清正面敌人的真实情况下,竟然主动放弃信阳,往驻马店方向退去。虽然随后遭皇帝圣电痛斥,并严令他们收复信阳,但为时已晚。 
帝国军犯下的低级失误使国民军假戏真做,随着后继部队的跟进,新11师在信阳、潢川方向展开了一场来回拉锯的搅局之战,将上官系、参谋系的部队总共4个军死死的拖在了豫东南。而战区主力,则向南阳地区发动了大规模的攻势。 
1930年1月10日,国民军71军进攻新野。 
当古地随着部队打到新野古城的时候,他想起了自己过去常常玩的游戏《三国群英传》。因为不喜欢刘备,他在使用自设角色时,往往都会选择《赤壁之战》作为开始剧本,将自己的根据地选在新野附近,然后逐步诱捕刘备帐下的名将,特别是关张赵云和诸葛亮这几个人。一旦抓捕成功,他就连根拔起跑到别的地方发展,然后幸灾乐祸的看着刘备被曹操灭掉。 
这里没有刘备,这里没有曹操。有的只是帝国军几万装备落后,斗志也不怎么样的部队。 



第三十九章 拉锯局面

       古地在中央军校读战史的时候知道,国民军二次北伐的时候分东西两路并进,东路军最远打到了山东和河北的交界,西路军则几乎收复整个河南。当时国民军在豫南似乎就没受到什么像样的抵抗。 
这一次,在古地看来,帝国军的抵抗也不怎么样。 
71军打下新野并没有费太大的力气,其实也不是对手没有认真抵抗,而是他们的对手在装备训练和战术思想上都显得有些落伍,在人数上虽然占着优势,可是战斗力确实不行。这一次71军代军长李宗凌少将倒是没有让新7师继续发挥那种穷追猛打得势不让人的暴徒作风,而是打打停停,不断地做对方的策反工作。 
根据长官部的意图,打新野是为了引南阳方面的帝国军主力出来。可是71军围城一周,南阳方面才有一支规模不大的部队试探性的出来救援。被国民军打援的部队一挡,很快又缩回去了。新野县城里很快断水断粮,守军又坚持了一周,撑不下去,纷纷成建制的出城投降。整个战斗并不激烈,这让打惯了硬仗的新7师官兵感到很不过瘾。 
不过在直接攻打南阳的时候,负责攻坚的甲种野战军第38军倒是也很是吃了一番苦头,毕竟这是守窝的战斗,帝国军打得也还是卖力。而71军和69军负责打援,其中71军在唐河与驻马店过来的帝国军打得最为激烈。南阳一时没有打下来,帝国军从洛阳、许昌方向又调了两个集团军南下增援。国民军前出部队全部奉命后撤。南阳守军没有跟进追击,倒是洛阳来的皇家陆军第3集团军由一位公爵率领,一路追击后撤的国民军,结果在邓州一带遭到国民军主力第7军、38军的伏击,几乎是全军覆没。而后第7军撇开南阳守军不顾,来了个千里大迂回,直接攻击古都洛阳。 
皇帝得到战报后大为震怒,三令五申,迫令南阳守军出击。南阳战区的帝国军总指挥,帝国元帅端木信深知自己的部队依靠经营多年的防御体系固守,尚可与“叛军”打成一个僵持局面,但是出城野战,则明显不是“叛军”的对手。无奈圣命难违,他本着忠臣死节,杀身成仁的心态率部出击,遭到国民军的重重包围。其实当时国民军的补给线过长,南阳的局面迟迟打不开,第7军也只是虚晃一枪,根本没有打算要真的进攻洛阳,帝国军只要继续坚守下去,并不断排除小股部队破坏国民军的补给线的话,国民军的南阳会战恐怕只能是无疾而终。那样的话,也不知道历史是不是会改写。 
不过自古以来历史上就常有上位者胡乱指挥而导致战局最后崩坏的先例,皇帝远在千里之外对南阳战局的指挥,最终还是帮了他切齿痛恨的“叛军”的大忙。 
1930年2月26日,南阳帝国军主力皇家陆军第10军被歼,帝国元帅端木信自杀殉国,南阳落入国民军手中。而随着南阳、信阳、潢川等要地相继落入国民军手中,帝国军中原腹地门户大开。国民军先头部队进逼许昌,皇帝端木中兴不得不火速调集苏皖战场的3个集团军增援豫中防线。虽然增援过去的部队最终将战线稳定在了许昌至周口一线,但依靠其现有兵力,已经无法对豫南的国民军进行反击。 
4月初,国民军第五战区所辖部队改编为中原方面军,继续保持对中原战场的压力,使皇帝的渡江作战计划因兵力不足而不得不一推再推。 
但是,在东线,帝国军南征的主战场,也就是国民军的第一战区,帝国军仍然处于较大的优势之中。帝国军陈兵数十万,试图一举突破长江天堑,占领帝国的“龙兴之地”南京,并进一步占据富庶的长三角沪宁杭地区,进一步给与国民政府最沉重的打击。而国民军在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廖克强元帅的指挥下,依靠坚固的江防要塞和海军,一次次的将帝国军的攻势打了回去。 
廖克强元帅是国民军的元老,也是国民军五大元帅中如今仍然健在的两位之一。第一战区也云集了近30万国民军的精锐部队。已经年逾花甲的元帅从一开始就没有依靠长江天险死守的打算,在顶住了帝国军一波又一波的攻势的同时,第一战区也派出部队从海上迂回。这一战略迂回得到了保持中立的英美等国的暗地支持,在3月下旬,也就是第五战区取得南阳会战的胜利之后,第一战区的部队终于在苏北的连云港取得了东线战场的第一场反击战的胜利,并建立了反攻的桥头阵地。 
帝国军立刻停止渡江作战,把东线主力东调,准备将国民军的反攻扼杀在摇篮之中。为此,皇帝端木中兴亲自飞到徐州,遥控指挥这场规模不大,但是非常具有战略意义的“3月会战”。帝国军调集了禁卫军十大主力师里面的第1、第2和第7三个整编师,以及皇家陆军序列的第14军、第16军以及第21军总共近20万人的部队直扑连云港。而国民军方面则只有一个军3万多人。这个军是国民军十大主力军当中的老牌劲旅第5军。在近7倍于己的敌人强攻之下,硬是坚守了半个月,才撤出连云港。不过,撤出的部队只是极少数,这半个月的战斗使国民军这支革命首义之后就成立的部队险些被从国民军的作战序列里抹去。 
而在这场会战中,帝国军的禁卫1师,也就是大多数人嘴里的“皇妃师”,表现得非常抢眼。这支皇帝的亲卫队最多时将兵达到4万人,全部装备德式轻重武器,还有双方都没有使用过的战车部队。虽然比起正宗的德国装甲力量而言这样的战车部队显得非常的单薄,但是在这个古老的东方国度,这样的轻战车部队已经是威力十足了。自去年底皇帝钦命木兰妃司徒灵慧担任这支部队的部队长以来,“皇妃师”经历大小战斗数十次,号称从无败绩。这一次在攻克叛军桥头堡城市的战役中,又一次拔得头筹,成为最先突破叛军最后阵地的部队。而那位19岁的皇妃师长,也被皇帝提升为帝国中将。 
不过,人在徐州的皇帝还来不及召见他册封之后还没有完婚的木兰妃庆祝胜利,前线就发生了新的变化。原来国民军抢占连云港只是声东击西之计,在帝国军20万精锐转战苏东北的时候,国民军第四战区主力一路由皖南过江,一路由大别山游击区出击,并一举拿下帝国军兵力薄弱的合肥,出现在苏皖交界,极大地威胁了帝国军的侧后。 
皇帝调动东线集群的主力,北面主力由徐州南下,南面主力由扬州、泰州西向滁州,企图将这支突进的部队包围歼灭在苏皖边界。尽管其间皇帝的幕僚群建议东部集群按兵不动,调中原的两个集团军南下,以防叛军再次使用声东击西之计。但是皇帝认为无论如何不能把侧后暴露给叛军,而且中原部队也不可能调动,没有采纳幕僚的建议。国民军第四战区主力乘机配合第一战区打响了渡江反击战。 
在皇帝亲自指挥以前,帝国军东部集群始终处于优势,但是皇帝的几个败招,葬送了这一局面。他没有接受参谋本部先稳住现有阵地,再逐渐图谋江南的稳健战法,寄希望于一场主力会战解决问题。可是又缺乏足够的经验和战术指挥才能,使得东部集群不知所以的陷入了混乱无序之中。国民军抓住这个机会,一举渡过长江,在从滁州到海安一线巩固了前进阵地。一、四两个战区又密切配合,先后击败了帝国军东部集群的两个主力集团军,使帝国军的优势逐渐化为了泡影。 
失去了渡江作战的良机之后,皇帝丝毫没有觉得自己在军事指挥上所犯的一而再,再而三的低级错误,反而把失败的责任完全的推卸到了前线指挥作战的一些将领身上,并且撤换了原本很有指挥才能的一些将领。由于这些将领大多是地方派系的骨干,那些地方派系的头领认为这是皇帝故意借机消弱他们实力的借口,在随后的战斗中,积极性远远不如在战争爆发之初,出工不出力也就成了这些数量庞大的部队的司空见惯的行为。这也直接导致了帝国军刚刚“收复”不到一年的苏北大部分地区以皇帝以及帝国军参谋总部想象不到的速度重新被“叛军”夺了回去。气急败坏的皇帝调集了东线集群的全部主力以及中原部队的大部,以徐州为中心,准备和国民军展开一场战略决战。 



第四十章 今夕何夕

       1929年的春夏之交,路晓飞从禁卫第8师的驻地昌平回到了京城,他没有住在那个其实与他不相干的凌亲王府,而是来到了君恩路江忆住过的别墅。 
江忆离开他已经有几个月了,这几个月来,路晓飞几乎每一个夜晚都会梦见她。梦见自己穿越时空来爱上的这个女孩。这场离奇的经历像一个悲剧电影,只可惜他不幸成了这个电影的男主角。这是这个男孩的初恋,绚丽的忧伤的惨烈的暴雨一般流星一般的初恋。 
几个月来,路晓飞在驻地所能做的事情就只有一样——训练。训练部队,也是训练自己。只有把自己的身体累到极致,他才能睡得着觉。南边的战争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这场他亲身经历过的战争此时却离他很远。而他手里的部队,他并不是想打造成一支强悍的帝国禁卫军,他的训练除了麻醉自己以外,就是想切实地掌握一支武装力量。 
禁卫第8师和别的禁卫军差不多,军官大部分都是贵族或者富商子弟,除去序列在1至4的四大主力师以外,其余的禁卫师状况堪忧。路晓飞一到任,就发现禁卫8师基本上就是一个贵族子弟们来镀金之后谋求高任的跳板,因为当今的皇帝倚重军人,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