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因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穿越因缘- 第7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是不是因为我们太笨了呢?恰恰相反,现在我们开始变得聪明了!没有的东西,当然拿不出来!对存在的事物一无所知,才叫愚笨;对不存在的事物能如实地认识,这叫作智慧,而非愚笨。此前,把没有的当作有,才是最愚昧的。在中观里,还有很多推理的方法,这里暂时不讲。这是七种因的第一个:抉择“我”和“五蕴”非一体。 

第二个因,是抉择“我”和“五蕴”非异体。异体就是单独存在的意思,这显然不合理。“我”是不可能像这个桌子一样地在精神和肉体以外单独存在的。如果在精神和肉体上没有“我”的话,我们更不认为在其他地方有“我”的存在。 

第三个因,是抉择“我”并非依止于“五蕴”。“我”是否象人坐在车里一样地依止“五蕴”呢?经书里将这种依止比作“狮子坐在森林当中”,“我”是否就坐在“五蕴”当中呢?也不是。因为除了精神和肉体以外根本就找不到一个我,这是实实在在的。还有,所谓五蕴或者所谓的肉体和精神是可以分解的,在分解后的每一个成分里都找不到“我”。所以,“我”并不依止于“五蕴”。 

第四个因,是抉择“五蕴”并非依止于“我”。佛经中将这种依止喻为“山上生长的树木依靠山而存在”。那么,“五蕴”是否依止“我”而存在呢?也不是。因为,依照前面的思维方法,根本找不到“我”的存在,也不知道“我”在哪里!所以,“五蕴”并不依止于“我”。 

第五个因,是抉择“五蕴”与“我”相互并不具备。 

所谓具备,就如同现在我具备这本书(我手里拿着的这本书)一样,是不是“我”具备“五蕴”,或者“五蕴”具备“我”呢?不是。如果“我”能够成立,则可以这样认为,但是,因为我们根本无法找到“我”的存在,那又怎能相互具备呢? 

所以,“我”与“五蕴”既不是一体,也不是异体;既不是相互依止的关系,也不是相互具备的关系。最后,月称菩萨又加了两个因:即第六个因和第七个因。 

第六个因,是抉择人体的总形不是“我”。例如,虽然汽车在所有的零件都拆下后就不叫汽车了,但如果各个零件处在一些特殊的位置,如轮子在下面,车框在外面,里面的所有零件也各就其位,就产生了一个新的总形。人也是这样,虽然分解后的每一个部分都不是“我”,但是,如果头在最上面,两侧是双手,胸部腹部在中间、最下面是双脚,就产生了一个身体的总形。这个形状应该是“我”,有人这样认为。下面破斥: 

什么是所谓的总形呢?头有头的形状,手有手的形状,你说这些肢体的形状是“我”?还是所有器官组合起来的新总形是“我”呢?我们会否认头的形状是“我”,而认为所有器官组成的一个共同总形状是“我”。那么,什么是所谓的“共同总形状”呢?除了头、手、脚……的形状以外,还存在一个共同总形状吗?还是头的形状+手的形状+脚的形状+……叫做“共同总形状”?这样观察后发现,除了每个器官的形状外,再没有别的总形状了。比如说,汽车的车轮是圆的,它组装前是圆的,组装后也是圆的。所有的零件以前是什么样子,组装后还是什么样子,这上面没有产生任何新的东西。所以,从这个总形状上也找不出汽车或“我”。 

第七个因,是抉择它们的组合体(综合体)不是“我”。 

月称菩萨对此驳斥道:如果组合体是“我”,那就把车上的所有零件都拆下来堆积在一起,这个是不是“车”呢?当然不是,只是一大堆零件、一大堆铁,而不叫“汽车”!同样,我们人的肉体或精神在分解后,也仅是一堆肉或者骨骼,就不叫人了。 

第六十九章 无我空性(下)

(三)观修的次第 

这样观察以后,不知道你们怎么认为?我虽然是没有修行、有烦恼的人,但作为专门学习佛法的出家人,多少年来,我在这个问题上,曾不止一次、两次地听闻、思考和辩论……,通过种种方法去寻找,却从来没有找到过“我”的存在,而且很清楚地看到:在五蕴上,从来是不存在我的。不过,这只是书面上的理解,而不是修行的证悟。现在,你们回去找一找,不知道会如何回答? 

在刚刚开始思维的时候,可能会有找到的希望,但是越观察越失望,越找不出来!这时,我们该怎么办呢? 

打坐前后的方法,在以前的开示里讲过,我们静下来开始修“人无我”的时候,不是依照禅宗所讲的什么都不执着,我们还没有达到这个境界,而是要通过语言最后到达“不可言”的境界,要通过思维,最后到达“不可思”的境界。如果刚刚开始修行,就抱着“不执着”这句话不放,那就不要修行了。 

现在汉地有些出家人或居士认为,放生等善行都是执着,所以不能做。虽然从最高境界的角度来看,他们说的没错,但在凡夫的境界当中,一切都是执着,哪有不执着的呢?若凡是执着的都不能做,那么学佛、皈依、发菩提心、念咒、六度、四摄、五戒统统都是执着,难道都要放下吗?世间不学佛的人就更执着。作为凡夫,即使是“一了百了”,也无法做到“不执着”。所以这些都是不对的,修行是非常讲究次第的,这些次第千万不能乱了。 

对初学者而言,首先要执着,特别要执着出离心和菩提心等善法,因为有了这些执着,就可以成功地走上解脱道并推翻我执。就像用香皂洗脸一样,虽然最后连香皂也要冲洗干净,但首先必须要用它来洗净污垢。同样的,首先可以有执着,以执着去推翻执着!若一开始就不执着,那就是大错误。所以,静下来修“人无我”时,不是象禅宗讲的什么都不想,而是要观察思维。(我这样说不是反对禅宗,禅宗不可思议的境界,不是我们现在可以企及的,而是以后要达到的目标。) 

该如何思维呢?静下来后,就观察“我”在哪里,方法是七相木车因。这样反复地观察、思维,最后深深体会到“无我”。就像我们在屋里没有灯光的时候去寻找一件东西,却没有找到,这时谁也不敢说屋内没有这件东西;若在灯光下仍然没有找到,我们就敢说屋里根本不存在这件东西一样。我们以智慧之光去寻找“我”,反反复复地思维,最后不但不能找到“我”,而且会发现原来根本就不存在“我”。 

当深深体会到“我”不存在的时候,就不再继续思维,把心放下来,安住在这个无我的信念或感受当中,持续一分钟、三分钟、五分钟……越长越好。在早期,它不会延续很长时间,只有几秒钟而已。在这个体会消失后,又从头开始思维,再一次深深体会到“我”是不存在的。这如同在有光线的地方看书,书上有的和没有的都会看得一清二楚一样。这种“不存在我”的深刻感受,就叫证悟无我,这是一个初步的证悟。 

有时思维累了不想思维,就既不思善也不思恶,让心平静下来,这叫休息。然后再去观察,最后得到的,是“不存在我”的体会,让心再次专注在这个空性当中,这叫作修无我。 

你们是不是认为这太简单了?是不是认为修空性还有更好的方法?有,那就是大圆满等密法。但是,现在修大圆满的机缘还不一定成熟。我们还是要先修出离心和菩提心,然后暂时修此“人无我”的修法,修得差不多了,再将范围扩大,或者换成更有力的修法。这样,就可以逐渐靠近密宗了。以上所讲是人无我的修法,这些修法全部是显宗中观的方法,没有涉及到密宗修法。希望大家能刻苦精进! 

三、法无我的具体修法 

(一)什么是法我 

要精通“法无我”,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法我”。“法”是何意呢?本来,轮回和涅槃的一切所知都叫作“法”,但在“人我”和“法我”分开以后,“法”的范围就缩小了一点。除了“自我”和“我所有见”(执着属于我的东西)以外的所有的有为法和无为法叫作“法”。“我”是什么意思呢?“人我”的“我”可解释为“自我”或“自己”。而“法我”的“我”不是此意,而是“实在”、“实有”的意思。 

在中观里有纷繁复杂的断除“法我”的具体方法,这里就舍去复杂的,而只讲最具体的。 

(二)证悟法无我(空性)的方法 

所谓“最具体的”,是指从三个角度进行的推理:第一是观察“因”(指因果的“因”),抉择不生;第二是观察物质的本体,抉择不住;第三是观察“果”,抉择“不灭”。这样从三个角度进行观察以后,得到什么结论呢?就是“不生、不住、不灭”,这是三个关键的问题。 

佛陀的《般若波罗密多经》和龙树菩萨的中观六论等告诉我们,诸法“不生”、“不住”、“不灭”。而我们却认为万事万物,包括人或者外界的山河大地,都是首先有产生的阶段,之后有存在的阶段,最终有消亡的阶段,即“有生”、“有住”、“有灭”,因此认为一切法都是存在的、实有的。 

这是常人的观点,极其简单。他的证据来自于自身的眼耳鼻舌身,对于自己的眼耳鼻舌身所看到的、听到的、嗅到的……就判断它存在。比如,当眼睛看到“蝉”的诞生、生长变化直至死亡的时候,我们就说:“蝉有生、有住、有灭。”又如,当敲击或吹奏某一乐器时,耳识就感觉到一种声音的产生;这种声音持续一分钟也好、一小时也好,都认为它仍然存在,这是住的阶段;最后它停止的时候,又认为这种声音消失了。实际上,外面存不存在这样一种声音呢?我们凡夫认为存在。因为我们听见了或者通过仪器看到了声波,这就是证据,除此之外再没有其他的证据。而这些证据都来自于耳识和眼识。因为我们相信自己的耳朵和眼睛,认为它们是不会有幻觉的,一切都是它们说了算:它们听到、看到,就认为有;它们没有听到、看到,就认为没有。这是常人的逻辑,也就是我们的基本逻辑,也就是全人类、全部生命的简单逻辑。如果眼耳鼻舌身有错,要用怎样的办法来挽救呢?没法挽救。这时,即便使用最精密、最先进的仪器,还是需要用眼睛去观察。没有了眼耳鼻舌身,就没有办法认识事物。因为,一切的证据都来自于眼耳鼻舌身,假如它们有错的话,我们就毫无办法了。这就是常人的观点。 

佛的般若波罗密多的观点是什么呢?虽然佛理解常人的观点,但是佛的观点已经超越了常人。佛说过:我不与世俗人争论,但世俗人会与我争论。这句话的意思是:世俗人看到的,佛也不说他们没有看到,他们是看到了,从世俗人眼睛的角度,佛可以理解这些存在的东西。但是,他们所看到的,并不一定存在;他们觉得不存在的,也不一定不存在。 

如前所讲,我们认为一切有为法都是有生有灭的,而证据则来自于我们自己的眼耳鼻舌身,即使是上师或佛陀的教言,也要通过耳朵才能听闻,不然如何闻法呢?总而言之,如果不靠眼耳鼻舌身,我们是没有办法辨别事物存在或不存在的。而现在,我们却要通过佛的推理方法来推理观察。 

(三)抉择法无我的逻辑 

1、从因的角度去观察,抉择不生。从因的角度推理,叫作“破自他生因”。“破自他生”是指破除“自生”和“他生”,这种推理的逻辑叫作“因”。破自他生因也叫作金刚屑因。这种逻辑是如何推理的呢? 

首先,要观察有无“自生”的可能。这是不可能的!平时,我们也不认为诸法是“自生”的。在外道中,有“自生”的观点,他们的依据是一个比喻:从太阳落山到第二天天明之前,虽然看不见太阳,但是,不是太阳不存在,太阳是存在的。他们认为:同样,在稻芽没有产生之前,仅仅是看不见稻芽而已,实际上它也是存在的。这是部分外道的观点,常人不这么认为,故也无须特别去破,这里主要是破“他生”。 

很多人认为:“他生”是正确的。例如,我们认为稻种和稻芽是两种不同的物质,所以,稻芽是他生的。下面我们来仔细地观察一下,观察时同样没有教条可循。前面曾经讲过,佛教里没有教条。所谓教条,是指对于一个教派的观点和教义,不管是对是错,都要去相信。但佛教并不是这样的,那我们该如何观察呢? 

如果诸法是“他生”的,就有一个明显的漏洞。例如,稻芽如果是因稻种而生的,那么它们的存在是同时的,还是有先有后呢? 

如果是同时存在,就不对了。因为,这意味着因、果同时存在,即因存在时果也存在,果存在时因也存在。既然因存在的时候果(自己)已经成立了,因还须对果起什么作用吗?实际上,这个因是没有用的,即稻芽不因稻种而生。这种逻辑,我想大家都能够理解。 

“同时存在”的概念是什么?即是指两个事物不是相互观待的,而是各各独自成立。若因和果是同时存在的,它们之间就根本不可能有因果的联系。“因”根本没有给“果”带来什么影响,怎么会是它的因呢?我们从小到大一直认为,有因有缘才有果。所以,因果同时存在是不对的。 

不过,很少有人觉得因果是同时存在的,大多数人的观点是“明年长出来的稻芽,在今年的稻种上是不存在的,只有当温度、湿度等所有的条件具备以后,才会产生一个以前不存在的新稻芽。”这是宏观世界中常人很粗陋的观点,而微观世界已经超越了常人的概念。当我们在最微观的世界中去观察时,会发现微观世界中的所有物质都是一刹那一刹那地生灭,第二刹那时,第一刹那已经不存在了;而第一刹那时,第二刹那还没有诞生,那么,所有的物质的存在都仅仅是一个刹那而已。 

这一点,很多学物理的人都知道。量子物理中的测不准原理就是来自于此。测不准原理是指:对于一个非常小的粒子来说,它的速度和位置是无法同时测量的。如果它的位置可以确定,它的速度就无法测量;如果它的速度能够测量,它的位置又无法确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