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燃烧的海洋- 第6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完成布鲁希洛夫安排的任务,与前线部队之间仍然有数公里宽的缝隙。

到了晚上,得知中国军队开始反击,布鲁希洛夫开始命令前线部队后撤。

当时,他下达的只是战术撤退命令,还没有打算放弃进攻,只是希望通过主动撤退来填补战线后方的空隙。

结果,第三十八集团军在全线发起反击,俄军前线部队无法顺利撤退。

由此可见,不是布鲁希洛夫指挥不力,而是俄军的战斗力太差了。

战后,很多人在评价布鲁希洛夫的时候,都提到了一点,即他有可能是第三次世界大战中最优秀的战略家,却是最糟糕的战术家,而且他总是希望素质低劣的俄军能够完成高难度的作战行动。换句话说,如果布鲁希洛夫是中国军队的指挥官,肯定能取得很高的成就,可是作为俄军总参谋长,他的价值就非常有限了。

仅仅一个晚上,俄军战略反击的美梦就彻底破灭了。

到了十五日清晨,战场局势变得对俄军极为不利。第十五空降集团军控制了俄军前线部队后方所有交通要道,还以垂直机动的方式延伸了战线,切断了俄军前线部队与后方预备队的联系。正面战场上,第三十八集团军在经过夜间的战斗后,集中起了精锐部队,开始分割歼灭俄军前线部队。

当时,西线的十二个俄军主力师中,有八个在前线作战

在第三十八集团军擂响总攻的战鼓时,中国空军也及时增强了支援力度,连一些部署在新疆北部阿尔泰地区的远程炮兵也加入进来。更重要的是,第三十八集团军的主要任务不是歼灭困兽犹斗的俄军,而是进行全面战术切割,以攻击俄军的指挥中心为主,即打散俄军的建制。

这也是迫不得已的办法,因为在前线作战的俄军大概有三十万,而第三十八集团军总共也就五万多人。如果与俄军正面战斗,以成建制的歼灭俄军作战部队为目的,不但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还要承受更大的伤亡。

事实上,歼灭敌人,不一定要消灭敌人,俘虏敌人也能达到同样的目的。

正是如此,第三十八集团军的突击部队都比较小,一般由两个营组成,在俄军战线上的突破口也不是很大,毕竟在没有后备兵力的情况下,也就没有必要扩大突破口。突击行动只有一个要点:速度。

这时候,戚凯威的一个独特安排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时,协助第三十八集团军作战的陆航联队没有参与垂直突击行动,而是全力以赴的为第三十八集团军提供后勤保障,即以垂直空运的方式,为分散突击的部队提供弹药、电池等必需物资。

这其中,地面战平台的电池最为重要。

当时,战场上的绝大部分电力设备都遭到了破坏,因此第三十八集团军的突击部队在深入敌人防区之后,补充电能成为最主要的问题。显然,把电力供应设备送上去很不现实,唯一的办法就是在战地上为地面战平台更换电池。所幸的是,地面战平台在设计的时候,就考虑到了这种情况,电池可以通过吊装的方式整体更换,所需的只是一台小型吊车,平台的乘员就能完成全部工作,不需要安排专门的工程人员。更重要的是,所有地面战平台都能临时安装小型吊车。

可以说,充足及时的后勤保障,是确保部队持续作战能力的关键因素。

当然,除此之外,官兵的精神状态也是决定部队持续作战能力的主要因素。

在高强度的突击作战中,官兵的精力消耗非常大,即便是训练有素的军人,也最多坚持两到三天。

所幸的是,这不仅仅是中国军队的问题,也是俄军的问题。

在防线被突破之后,俄军只有一个选择:撤退。

问题是,撤退的通道已经被堵死,因此俄军只能全力突围。这还不是最大的问题,因为俄军还得在突围的时候,时刻提防着第三十八集团军的小股突击部队。可以说,俄军片刻都不得安宁。

当然,这也有空军与远程炮兵的功劳。

在第三十八集团军与第十五空降集团军浴血奋战的时候,中国空军出动了上千架战斗机对俄军进行轮番轰炸,两个集团军的远程炮兵、以及部署在大后方的远程炮兵也在轮番炮击没有遭到攻击的俄军部队。

由此产生的结果就是,绝大部分俄军都得绷紧神经。

显然,最先崩溃的不是中国军队,而是俄军的前线部队。

激烈的战斗从十五日上午持续到十八日清晨,俄军在突围无望之后,开始向最近的中国军队投降。十七日夜间,托木斯克方向上的六个俄军师率先投降,近十万名俄军官兵向不到四千名中**人投降。十八日凌晨,巴尔瑙尔方向上的五个俄军师投降,五万俄军官兵向六千中**人投降。十八日清晨,新西伯利亚方向上的七个俄军师投降,十万俄军官兵向一万名中**人投降。

到此,已有二十五万俄军投降。

在这些投降的俄军官兵中,只有大约三万名伤员,其他二十二万人,都是在绝望的情况下放下的武器。

只是,战斗还没结束。

十八日上午,第三十八集团军的两支突击集群越过新西伯利亚,继续向西挺进。

因为在此之前,第三十八集团军从未越过新西伯利亚,所以这等于扩大战区,即按照戚凯威的意思,向鄂木斯克前进。

打到这个时候,布鲁希洛夫已经束手无策。

虽然布鲁希洛夫认为应该撤退到鄂木斯克,沿着额尔齐斯河部署防线,但是俄罗斯总统再次干预作战行动,要求布鲁希洛夫无论如何也要把中国军队挡在巴尔巴草原东面,不能让鄂木斯克受到威胁。

要知道,鄂木斯克是西伯利亚地区最重要的铁路枢纽中心,三条西伯利亚铁路都在这里交汇,然后分成两条干线铁路,一条通往俄罗斯第三大城市叶卡捷琳娜堡、一条通往有名的军事工业城市车里雅宾斯克。不管布鲁希洛夫有没有把握守住鄂木斯克,俄罗斯总统都没有太大的信心。

由此产生的结果就是:俄军在阵脚大乱的情况下,并没有进行战略性撤退。

对戚凯威来说,这绝对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要知道,在新西伯利亚西边,还有大约二十万俄军。如果能够消灭这批俄军,就能毫无阻拦的到达鄂木斯克。

接下来几天,第三十八集团军与第十五空降集团军全面出击,给这场战役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到三月二十二日,不但守卫巴尔巴草原的十七万俄军被全歼,第三十八集团军的前锋部队还到达了离鄂木斯克不到两百公里的鞑靼斯克。只是到这个时候,黄瀚林紧急叫停,第三十八集团军才不得不停下前进的步伐。

与前几次不同,戚凯威没有让第三十八集团军撤回来。

经过这场大决战,不但歼灭了俄军五十万部队(被俘的俄军官兵就有四十二万人,后来用了五天,才把这些战俘送走),还重创了俄军的主力部队,使俄军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之内别想再次发动反击。

显然,再过几个月,中国军队已经打到乌拉尔山了。

如此一来,戚凯威完全没有理由让部队撤下来。

第一百零九章 舰队出征

第一百零九章 舰队出征

新西伯利亚会战,彻底改变了大陆战场上的局面。

在三月二十五日,戚凯威又组织起第三十八集团军与第十五空降集团军,在西伯利亚东线发起了一场歼灭战,用三天时间,在阿巴坎围困了近五十万俄军,并且迫使这些俄军在四月四日缴械投降。

一般情况下,这也可以看成是新西伯利亚会战的一部分。

当然,也有人将两场战役分开,把后者称为阿巴坎会战。

不管怎么说,到四月初,俄军基本上丧失了战斗力。根据中国公布的战报,到四月初的时候,在西伯利亚与远东战场上,共计毙伤俘俄军三百五十万,其中被俘俄军官兵为二百八十万。

显然,这份战报有很大的水分,或者说并不翔实。

在被俘的俄军官兵中,绝大部分都是俄罗斯参战之后才武装起来的预备役军人,很多都是临时拿起武器的民兵。

只有一点不容否认,即俄罗斯的战争潜力遭到了严重打击。

在此情况下,中国要做的,就是尽可能的争取亲俄国家,比如中亚的哈萨克斯坦,扩大东方同盟阵营。

也正是如此,黄瀚林才会让紧急叫停,不让第三十八集团军攻打鄂木斯克。

虽然戚凯威对此充满怨恨,认为黄瀚林不应该干预前线作战行动,但是战后,戚凯威不得不承认,黄瀚林的干预行动,实际上帮了他、也拯救了成千上万的中国军人,因为当时中国军队的问题已经暴露了出来。

最严重的问题,就是严重缺乏寒带冬季作战服。

战争爆发前两年,也就是二零五零年,中国军队开始更换新式作战服,并且及时为常备部队采购了寒带冬季作战服。问题是,到战争爆发的时候,寒带作战服仅够装备五个常备集团军。事实上,这也是戚凯威听从了牧浩洋的建议,把部署在北方战线的兵力缩减到五个集团军的主要原因。要知道,俄罗斯参战的时候,正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没有合适的寒带冬季作战服,没有人能够在寒冷的俄罗斯战场上坚持一天,夜间零下三十度的严寒,能冻死所有人。

到三月份的时候,中国军队的寒带冬季作战服也只够装备八个集团军。

问题是,当时在前线作战的总共有十个集团军。也就是说,有两个集团军无法及时获得寒带冬季作战服。当时,这两个集团军的官兵,穿的是紧急采购的羽绒服,很多官兵甚至自己掏钱购买了羽绒保暖内衣。

从保暖性质上讲,羽绒服比任何一种用化纤制成的军装都要好。

问题是,羽绒有亲水性,遇水后就失去了保暖作用,而在战斗中,谁也无法避免让衣服沾上雨水、或者雪水。也就是说,羽绒服不是合格的军服,不然中国军方也不会花大力气研制具有防水性的寒带冬季作战服。

如此一来,这两个集团军就无法执行作战任务。

~5~所幸的是,当时没有领到寒带冬季作战服的是两个预备集团军,而且在远东战场上,本来就没有担负作战任务。

~1~由此产生的结果就是:在寒冷的冬季过去之前,戚凯威能够动用的只有八个集团军。

~7~显然,对于维持大陆战场来讲,八个集团军并不多,只能保持有限的进攻,还没到铺开打的地步。

~z~也就是说,如果戚凯威决意攻打鄂木斯克,将出现兵力严重不足的问题。

~小~如此一来,就算第三十八集团军能够渡过额尔齐斯河,占领鄂木斯克,也很难继续向东推进。

~说~更重要的是,戚凯威正准备把第三十八集团军与第十五空降集团军撤下来休整。

~网~如果他打下了鄂木斯克,至少第三十八集团军无法迅速撤下来,还得继续执行几个月的作战任务。

对于已经疲惫不堪的前线官兵来说,这显然不是什么好事情。

当然,最大的问题,还是兵力不足。

在远东战场上,向北推进的第六十五集团军已经停止前进,而且在冬季过去之前,也不会向前迈进一步。第五十四集团军在第三十九集团军后方,负责扫荡残余俄军,控制主要铁路线。新增的第一五四集团军部署在鞑靼海峡西岸,负责控制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的南部地区,并且计划在开春后登上库叶岛。第一三九集团军在第三十九集团军北面,从贝加尔湖北面向西前进。第一六五集团军在雅库茨克推进,准备在冬季过去之后,从萨哈共和国向西进入西伯利亚高原。

由此可见,中国军队在远东战场上的摊子铺得很开。

虽然绝大部分战场都很偏僻,俄军的守卫部队并不多,但是恶劣的气候,给进攻部队制造了巨大的麻烦。

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军队的最大敌人就是俄罗斯的冬天。

由此产生的结果就是,中国军队在冬季的进攻行动已经达到顶点,在春季到来,也就是四月底的时候,才有可能扩大进攻范围。

不管怎么想,戚凯威必须接受这个客观现实。

当然,戚凯威没有忘记最重要的事情:向牧浩洋索要三个集团军,以便让第三十八集团军与第十五空降集团军撤下来休整。

三月三十日,牧浩洋批准了军队调动报告,让第四十二集团军去替换第三十八集团军。

只是,第四十二集团军还没有领到寒带冬季作战服,所以换防工作安排在四月底,在此之前将前往新疆北部地区,进行适应性训练。虽然扶桑的冬天也很寒冷,但是与俄罗斯的冬天相比,就算不了什么了。

这次,牧浩洋非常爽快的兑现了诺言,与他正在策划的作战行动有很大的关系。

到三月底,进驻扶桑中国军队已经多达五十万,除掉第四十二集团军后,还有两个预备集团军、三个陆战师与两个扶桑警卫师,地面部队总兵力在二十万以上,足够牧浩洋发动一次大规模两栖登陆战役。

更重要的是,太平洋舰队已经恢复了作战能力。

四艘航母与十六艘反潜战舰在三月二十四日就完成了改装,并且在三月二十八日到达舟山港。两天后,也就是牧浩洋决定把第四十二集团军交给戚凯威指挥的那一天,四艘完成了改装的大型综合战舰、以及八艘新建成的大型综合战舰也先后到达舟山港,编入了太平洋舰队。

在此之前,周渝生已向那霸与大阪派遣了四十八艘全电动潜艇。

按照他的命令,这些潜艇将在三月三十日夜间离港,前往马里亚纳群岛,充当太平洋舰队的急先锋。

三月三十一日凌晨,太平洋舰队从舟山起锚。

当天清晨,在把总参谋部的工作交给周渝生之后,牧浩洋登上了专机,与他同行的还有马明涛。

战争爆发前,马明涛已是军事情报局实质上的主管,但是在战争爆发后,李明阳回到了军事情报局。之前的几个月里,马明涛主要负责协助李明阳,对谍报网络进行调整。在完成这件工作后,马明涛也解脱了出来,主动申请负责情报联络工作。虽然他在总参谋部更能发挥价值,但是在得知牧浩洋将去指挥舰队作战后,马明涛执意要求一同前往,以便为牧浩洋提供帮助。

牧浩洋没有拒绝,因为他确实需要一位才能出众的情报参谋。

第二次迪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