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凌总果然快人快语,”得到凌辰的许诺,王浩满意地离开了,在他想来,凌辰肯定会使用这个鼎,无论怎么看这个鼎也不会有问题。这个鼎的确有缺陷,但就算是宝来看了,也看不出来,只有同时接触过九鼎的人,才能知道,他就是接触了九鼎后才发现,不过那隐藏任务难度太高了,他拼命也只弄到一个,不过他已经知道方法了,以后还有机会再弄到手。
…………
“看样子,这个古鼎倒是没问题,我的权限是九级探索者,也没有得到任何缺陷提示,难道它不仅仅只能提升三级的权限?”宝来,此时用手摸着这个古鼎,纳闷地说着。
“王浩不是傻子,他既然知道我们有可能接触,就不会犯下这个错误,我想这九鼎是一套,会不会它们一共能提升九次权限,每次都是三级,这样的话,也需要更高阶级的权限,才能得到文明之舟的提示?”凌辰问道,他自己之前的推测错误,但他仍然不相信王浩真得好心,而是提出了新的怀疑。
由此可见,一旦在他人那里留下坏印象,就算没有把柄,也会被人从其他地方怀疑。
“也有可能,我只知道文明之舟的权限有三个阶级,分别是探索者,发现者,还有管理者,其中前两个阶级没有人数限制,管理者只能有12个,我认为管理者就是最终的阶级了,如果基于这个来推测,九鼎每个都能提升三级权限的话,聚齐九鼎,就能提升到九级管理者,从这一点上来讲,的确文明之舟不用给出匈奴狼王旗的缺陷提示”
“哦,那我明白王浩的用意了,他手里至少还有一个剩余的九鼎,如果我用了这个东西,再想要提升权限,就必须受制于他,为了提升权限,只能不停地为他效力,”凌辰很容易猜测到了这点,这才应该是这个九鼎的真正缺陷,也符合王浩的为人。
“嗯,应该是这样了,不过这个东西,的确也是好东西,现在可以不用,但聚齐了,就能提前预定一个管理者的名额,那王浩肯定也没有聚齐,而且也会很难聚齐,否则他不会拿出来交易”宝来分析道。
“算了,这件事情先不谈了,我借给宝兄弟的那五百人,已经在庙外聚齐了,待会宝兄弟离开时,就可以把他们带走,他们随身的马匹和武器,我也附送了一套,当然比不得王浩的精锐,还望宝兄弟不要嫌弃”
“哪里哪里,我感激还来不及,又怎会嫌弃,凌兄,夜色很晚,我也不多停留了,这就告辞,注意,你的阵营任务,恐怕不是那么简单,要多提防王浩这个人,他虽然只是个小人,但却不得不防”宝来拱手就要和凌辰告辞。
“宝兄弟且慢,我还有一些事想问,宝兄弟第一次完成阵营任务的情况,能否告知一二?”凌辰问了这个重要的问题,这种前人的经验,对他很有帮助,前世他虽然经过了无数次战役世界,但都是被人领导,根本没有接到阵营任务,充当的只是下属的角色。
“我第一个战役世界是一个西欧小国的内部统一之战,身份是一个重骑士,任务虽然也有些困难,但场面毕竟不大,用了三个月的现实世界就完成了,伤亡很少,得到了优的评价,这个评价过后,就被文明之舟联系上了,它给了我许多提示,并且和我建立了一个通讯渠道,我从那里获得诸如游戏个人面板之类的信息提示工具,以及任务管理工具,里面的东西实在太多,你听我慢慢讲来…………”宝来听到凌辰询问,也觉得自己匆匆离开,太过不近人情,便奈住性子,将那些琐碎的事情,给凌辰讲了一遍。
“我第一个世界完成的有些匆匆,不过现在想来,也不可能得到更高的评价了,我也没什么好后悔的。评价共有五级,失败,合格,中,良,优,我得到了优的评价,就有提示,说我可以提升到管理者的权限,管理者最多十二个。所以凌兄这第一次任务一定要重视再重视,影响评价的地方,主要是己方伤亡,取得的战果,战役总消耗,对最后目标的完成情况”
凌辰听了,略一沉吟,有了前来人的经验,就是方便,否则他不知道要吃多少亏,不久之后,宝来就要离开,因此就算有些过分消耗人情,他也要拉下脸来,继续询问。
凌辰这次是通过巧妙的局面,才能获得这些宝贵的信息,否则就算宝来再看重他,也得他签订了团队契约《十二圆桌骑士》,才能将这些宝贵信息,不厌其烦地亲自讲给他听。失去了这个机会,那他就很难再碰到现在的局面了。
第一百三十五章 凌辰的阵营任务(上)
当晚,凌辰从宝来那里扒拉到足够的信息,才放对方离开,对与宝来透漏的信息,他综合考虑,认为可靠性还是比较高的,毕竟对方在这个战役世界中,还要依靠他借出去的五百人,去完成隐藏任务,来弥补放弃阵营任务的损失。
他目送宝来在黎明的晨晖中带人离开,便回去研究该如何将自己的阵营任务弄到最高的评价。
王浩也在第二天离开他的寺庙,他没去管,两人现在势均力敌,都不可能奈何对方,宝来自保无忧,王浩在见到不能奈何对方后,一定明白他的用意,不过凌辰料定王浩也不敢在这个世界中发作,否则借给他的那五百人,完全不会再听从他的命令,那样的话,王浩就算将凌辰击败,也只是便宜了宝来。
凌辰早就将这些算计得清清楚楚,事实也是如此发展的。
当王浩发现宝来多了五百人后,虽然大怒,但想了想,没有追击下去,也没有去找凌辰的麻烦,就这样回返草原了,他还要去和另外一百人带领的汉军回合,完成扫荡草原的重要任务。
宝来在王浩撤退后,也没有回去草原,而是一路向西,向西域方向奔去,他发现的隐藏任务,就在西方。
凌辰当然没有精力去管两人做什么,经过这一波收益后,他要把所有精力放到如何完成自己的阵营任务上去。
他的身份是僧侣,他的阵营任务是“消弭游牧文明对农耕文明的威胁”,他不清楚王浩的阵营任务,但宝来的阵营任务告诉他了。“建立横跨亚欧非的游牧民族帝国,占据的版图和富庶程度,影响最后评价系数”
而且宝来还明确告诉他,他还有两次完成阵营任务的机会,这就能让他猜出王浩之前为何那么急迫,不惜告诉他进入文明之门的方法,关于这个方法,他得到了宝来的验证,对方倒是没有撒谎,当然凌辰相信这是因为对方没有办法做手脚的缘故。
他可以很轻易的猜出,一直是一个人进入这战役世界的王浩,一直比较顺利,故而不清楚三次的任务完成上限,而宝来手下还有其他人进入,他们人多,肯定是有人在失败了几次后,提前得到了这个提示。
这也能让他明白,王浩不愿意节外生枝的缘故,两人是一个阵营,同属于农耕民族,如果对他动手,就会影响最后的任务完成情况。
结合宝来和他的阵营任务,他不难推测出王浩的阵营任务,就是将拓展大汉王朝的版图,消除游牧文明的威胁,和他在本质上有一致性。
考虑清楚这些东西,凌辰就能够放心地去实行自己的计划,而不必时刻顾虑王浩会来打扰他的行动。
他现在奉行的宗教是佛教,显然推广得越远,越有助于最后的计划,不过佛教虽然不错,但和所有宗教一样,都有局限。虽然和尚们说是乞食,但实际上穷庙里靠自己劳作吃饭的也是不少,至少庙宇里种菜种粮的不在少数。
只不过这没有在经义中体现出来,导致给统治者一种印象,那就是佛门空耗青壮劳动力,却不缴纳税负,还要普通老百姓供养,这是古代王朝屡次灭佛运动的根源,也是一旦佛教盛行,就会造成国力损耗的根本原因,任何一个正统王朝,都要严格控制庙宇僧人数目,度碟可不是好获取的,合法的和尚身份不是电视里一句“我要出家”就能拿到的。你可以信,但想要成和尚,先经过几次审核再说。
所以他下手就要先从这上面下手,世界上的宗教,都很难带来物质财富的兴盛,佛教也往往给人一种安于贫困,期待来生,看淡物质财富的印象,这些固然能够维持社会稳定,却也带来了极大的消极作用,也许有佛教徒会辩论真正的教义不是这样,但事实上众多无知百姓,得到的第一印象就是这样。当然其他宗教,也在这点上没有什么优越,毕竟宗教是管理心灵的,在物质财富的创造上就是短板。
很多修士也是科学家,也是探索自然者,这一点上,佛教也能做到,宗教和科学并非简单的表面冲突,而是有灵和无灵的区别,很多人研究科学的同时,还有着信仰,在很长的道路上,都没有冲突。
凌辰不准备彻底改头换面,佛教有很好的地方,也有长久以来积累的固有缺陷,他准备逐渐修正佛教经义,事实上,佛教出现了无数流派,显然可见并非是一成不变的东西,变革才是正道,僵化只是死路一条。
他要改革的第一条,就是要求僧人抛弃乞食,放弃凡俗供养,虽然化缘一说本义是让僧人以此体验世间疾苦,来修行内心,来与人结缘,有种种高大上的说法,但事实就是白吃饭,这样反而导致历代开明王朝严格控制和尚的数量。嘴皮上的功夫再好,精明的统治者也知道,吃白饭的人多了,粮食和布帛再多也不够用的。
他在**中如此说,“欲度他人,先度自己,欲度己心,先度己身,唯衣能蔽体,食能果腹,药能自医,居可保暖,一切能自足者,方算度得己身”
支持他这样改革的,当然是他带进来的一万智能复制体,他们是完全听从他的命令,在战场上是无敌的勇士,披上僧袍,又会是辩论无双的大师。
这第一条改革,是一切的核心,只有这样,他才能切实让宗门有财富自生的能力,有推行其他改革的物质基础,否则只是依靠世俗政权的捐献,靠善信的供奉,看似能不劳而获,但却失掉了根本,没有根基。
可想而知,当他在自己的崇明寺中,推行这种改革时,会遇到多少阻力,好在他有武力支撑,佛家虽然讲究慈悲,但也是有金刚护法,上万的匈奴精骑都能被他驱赶,何况那些普通的土著僧人。
不到一月,僧人就开始亲自劳作。其实对普通僧人来说,这种劳作他们并不陌生,寺庙的各种工作,其实也很繁重,挑水砍柴,打扫庭院,只有很少的人才能单纯念经拜佛。
现在不过是挑选僧人轮流耕种作物,寺庙中有自己的私有土地,还有很多没有开垦,以往是租给附近的村民就不再管了,只是按年收取租税,至于他们自己怎么开荒,都是他们自己的事情。
现在这些僧人,在凌辰派人组织下,开始进行土地的开垦,当然凌辰的真实意图不仅限于此,僧人毕竟数量稀少,就算自食其力,也不能为社会创造太多财富,他只是通过这条,来逐渐引导僧人学会该如何真正的度人。
第一百三十六章 凌辰的阵营任务(中)
凌辰将自己**的经义,择其精要,撰写成佛法新论三卷,分别阐述他这些主张,并设立了僧人具体修持之法,核心有三,一是僧人要自力更生,亲自劳作;二是要在讲经说法的同时,还要格物致知,研究万物万事,探寻其中蕴含之佛性,并且归纳记录;三是要定期倾听疾苦,解决信众实际困难,尽力寻求真正的解决办法,而不是和以往一样,只是口头开解,空放嘴炮,只能让信众一时心里平静,但却解决不了长远问题。
然后这三条,他便命人在四大寺庙中施行。
这些东西,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历来人们都能抛出一个个看似完美的社会理论方案,但真正落到实处的少之又少,落实的也往往走样。
但凌辰这次进入战役世界,带入了一万绝对服从他命令的智能复制体,只借给宝来五百人,大部还在他掌握之中。这些人自然就是落实凌辰理论的最好人选。
信众烧香拜佛,多的是求丰衣足食,求平安度日,他就要求僧人找到这些办法,寻求实际,来给信众解决困难,而不是只是空口告诉信众多吃斋念佛,多供奉三宝就能解决。
如何让信众丰衣足食,他先在僧侣中挑选曾经有农事背景的几人,命他们整理农学典籍,整理农具,种子,肥料等一应农业技巧,命他们晚上讲经之余,传授信众,又命这些人白天带领民众垦荒,整修水利。
于是僧人们照他所说,身体力行,白日帮助信众开垦荒地,带领他们兴修水利,晚上带领信众祷念经文,平静心灵,顺便传授耕织技巧。当然要为此付出一些烛火的消耗,但也是值得的。
官府向来不下乡,除非是催缴租税和征发民夫,这些民众日常事情,想来是宗族管理,现在凌辰就在做实验,这附属的数十村庄,都种得他寺庙的产业,他有权力这样做。
兴修水利,振兴农业,是根本,在这里凌辰并未拿出什么高科技来,因为他明白,所谓技术只能用于一时,真要长久,还得改变人心。
有位游方僧人不解,私下问难于他,说这样行事,和其他农家杂家等流何异,岂非丢了佛门威严,丢了我们高大上的神秘传统?
凌辰是这样回复:“佛说要度尽众生,那么是吃饱肚子的人好度,还是饿着肚子的好度?舌绽莲花,比不得一碗白米;大德之言,比不得立锥之地。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唯有众生不再为衣食担忧,方有心力明心见性,方能众生成佛,除此之外,皆是岔路歧途”
饿着肚子**念经,一日两日可,三日五日蔫,十日八日亡,这个道理僧人都懂。
他又说,“若是你的佛,只去度富人权贵,自不必管他们衣食饱暖;我的佛,要度尽苍生万民,自要先度他们的口腹,方能再度他们的心灵”
一番话下来,那些游方僧人尽管觉得不妥,但也难以找出坚实论据来妨碍凌辰。
这三条看似简单,但实行起来困难重重,但凌辰有最好的执行人手,那一万智能复制体,就不顾劳累,认真贯彻履行他的新修持之法。
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