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夜》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将夜- 第50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何不能慢一些?”
    徐迟沉声说道:“陛下还在贺兰城,难道你要我毫不理会?”
    华山岳说道:“陛下总有回到长安城的那天,长安城却禁不起一场动乱。”
    “真是幼稚的说词。”徐迟面无表情说道:“如果就是这些话,殿下很难说服我,相反,我却会开始怀疑殿下的用意到底是什么。”
    华山岳说道:“遗诏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公布,如果有问题,我相信长安城早就有人暗中通知叔父,但既然到现在为止,包括皇后娘娘一派都没有人暗中报知叔父,那么您的怀疑便没有任何意义。”
    将军府前忽然微乱,有紧急军情传来,华山岳说道:“军情要紧,叔父先行处理,稍后我们再继续谈这件事情。”
    过了一段时间,徐迟处理完军情,回到屋内,看着站在书架旁拿着本书在看、实际上神思不知飞到何处的华山岳,说道:“金帐王庭有些动静。”
    华山岳没有想到大将军会把紧急军情通报给自已知晓,皱眉说道:“我自固山郡疾驰而来,途中换了四批马,比谁都清楚,雨后的道路如何艰险,荒原上想来更是艰难,车队勉强能够通行其间,大批骑兵如何运动?草原骑兵相对轻盈,在这种气候环境里对我唐骑便有优势,既然如此,叔父应该愈发谨慎。”
    “总而言之,你就是想劝我接应贺兰城的动作更慢一些。”
    徐迟大将军盯着他的眼睛,说道:“你不要用金帐王庭可能会埋伏来影响我的判断,因为我的骑兵永远不会被人伏击。殿下是个聪明人,知道我只会听从陛下,依据唐律行事,想要说服我,你一定还有别的手段。”
    华山岳从怀里取出用油布紧紧包裹住的几本卷宗,轻轻搁在桌上。
    “按照殿下的本意,不用拿出这些东西便能说服叔父,那是最好的结果,因为这些东西一旦流传出去,对大唐和先帝的名誉来说,都是极大的玷污。”
    徐迟听他说的如此慎重,脸上的神情也变得慎重起来,走到书桌后,缓缓翻开那些卷宗,随着阅读,眼神变得越来越寒冷。
    (未完待续)


第八十六章 大幕缓缓开启
    徐迟读完书桌上这些卷宗后,最直接的反应便是不相信,他抬起头来,看着华山岳面若寒霜说道:“真是荒唐至极!这手段太下作了!”
    对于大将军的反应,华山岳并不意外,因为就连他这个公主派的重将,在第一次听闻这个秘辛时,也根本无法相信。
    大唐皇后娘娘居然是魔宗圣女,这本来就是一件无法令人相信的事情,他就像此时的大将军一样,以为是公主殿下的阴狠手段。
    “我一开始也不相信,但证据确凿,不得不信。”
    他神情黯然说道:“有国师李青山临终前的证词,最关键的是皇后与夏侯之间的关系,只要能够证明这一点,便可以证明其余的所有一切。”
    徐迟想着先前卷宗里,那些南门观从西陵神殿秘密取回的密档,再与那些宫中的旧年密档相对应所推导出的结果,双手忽然颤抖起来。
    “这些年来,叔父您曾几何时听说过皇后娘娘得过病受过伤?当年皇宫清承殿失火,皇后娘娘带着贴身的太监嬷嬷闯火场救人,一时引为美谈,天下皆赞其坚良仁善果敢,然而有谁注意到,那些太监嬷嬷都被烧伤,却唯独三入火场的皇后娘娘只是被烧了些头发,身上没有留下任何伤痕?”
    华山岳神情凝重说道:“叔父不要忘记,我们唐人也是昊天信徒,虽说帝国开明包容,但也没有听说过连魔宗的贼人也要包容。当年书院轲先生灭魔宗前后,魔宗余孽潜踪南下,构织如此大的阴谋,夏侯和皇后,便是这椿阴谋里最关键的两个人,难道您要眼睁睁看着魔宗的大阴谋成功?”
    徐迟脸上的神情变得异常严峻,忽然开口说道:“如今西陵神殿意欲趁院长与陛下辞世之机伐我大唐,值此危险时刻,我并不怎么在乎正魔之分,只要魔宗能让我大唐强大,那又如何?”
    华山岳闻言微惊,他毕竟还是太年轻,不像徐迟等大将军,有过与世间诸国征战厮杀,在黑夜里与道门强者周旋的历史,所以他根本无法理解徐迟此时面对西陵神殿的压力,宁肯与魔宗联手的强悍思维。
    他厉声问道:“难道叔父您要看着一名魔宗妖孽做我大唐的太后?”
    徐迟沉声说道:“陛下何等人物,和皇后做了近二十年时间夫妻,肯定早就知道她出身魔宗,既然陛下没有意见,那么我也没有意见。”
    华山岳忽然觉得疲惫到了极点,全然没有想到,自已代表殿下拿出的卷宗,居然无法起到意料中的结果,惘然说道:“哪怕她的儿子可能统治大唐?”
    徐迟沉默。
    华山岳忽然想到殿下在密信里着重提到的那句话,急步走到书桌前,愤怒说道:“哪怕陛下英年早逝,是因为当年中了皇后下的毒?”
    徐迟霍然抬首。
    华山岳盯着他的眼睛,说道:“所有的一切将来都会得到证明,殿下请求大将军您做的事情,只不过是慢一些,大唐能否千秋万秋,便在您一念之间。”
    …………长安皇宫内。
    当今的大唐皇帝陛下李珲圆,看着阴沉的天空,脸上的神情却毫不阴沉,微笑着说道:“皇姐说过,流言不重要,那些乱臣贼子对遗诏的怀疑不重要,谁支持朕也不重要,重要的就是军权和长安城的稳定。”
    何明池夹着黄油纸伞,静静地站在他的身旁,沉默片刻后说道:“殿下多年来熟悉政事,对于这些事情的看法自然值得倚重。”
    在某方面值得倚重,并不代表在任何方面都值得倚重,这句话如果再往深处推展,如果什么事情都要倚重对方,那么你还有什么用呢?
    李珲圆是个很聪明的人,听懂了何明池的意思,脸上的神情迅速变得阴沉声来,寒声说道:“不要试图挑拨朕与皇姐之间的关系,看在你最近立了大功的份上,今日朕就当是没有听见,如果还有下次,你知道会如何。”
    何明池微微皱眉,说道:“明白。”
    “皇姐前年把冼植朗送到了土阳城,如今东北边军便等若是朕的。舒成根基偏浅,大唐西军偏弱,他如果聪明,在局势未明之前,便不会开口说话。”
    李珲圆淡然说道:“按时间算,华山岳现在应该正在与徐迟谈话,有那件事情,北大营也不会再支持那个女人。”
    何明池很清楚陛下说的那件事情指的是什么事情,事实上,皇后娘娘隐密的来历身世,正是他告诉的李渔姐弟。
    “现在唯一的问题,便是在南方养老的许世。”李珲圆蹙眉说道。
    何明池说道:“这也是最棘手的问题。”
    李珲圆用沉默表示认同。
    何明池说道:“许世是镇国大将军,资历极老,权柄极重,就连羽林军都要听从他的调令,而且他威望极高,谁都动不了他。”
    李珲圆看着宫殿上方阴沉的天空,脸色阴沉说道:“这个老家伙养了多年老,却始终不肯真正归老,他在朝中,大唐的军队究竟是朕的还是他的?”
    何明池沉默片刻后说道:“陛下想如何劝说许世大将军?我愿替陛下分忧。”
    李珲圆微讽说道:“当年青山叔叔看着许世都要避让三分,朕就算现在封你为国师,你又能拿他如何?南门观如果有这本事,还用得着屈居西陵神殿之下?”
    何明池说道:“陛下所言甚是,但我相信,在陛下治下,将来南门观一定会发扬光大,压过西陵神殿,不至令大唐蒙羞。”
    “那终究是将来的事情。”
    李珲圆微微眯眼,忽然说道:“你们与西陵神殿毕竟是一脉所出,来往甚密……你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够联系到西陵神殿的人?”
    何明池微觉诧异,状若凝重反对道:“陛下,此事……”
    “朕知道这是在与虎谋皮,朕知道西陵神殿那些老神棍要什么,朕给得起,朕也很清楚自已要什么,朕却输不起。”
    李珲圆摆了摆手,阴沉说道:“正所谓攘外必先安内,我大唐太祖皇帝开国之初,也被迫与荒人签订城下之盟,受尽羞辱,但最终还是把荒人赶出了草原,像牛羊一样驱逐到极北寒域,受尽千年苦寒,朕将来必然也会率领大军踏平桃山!”
    …………夫子和唐帝先后辞世,在当时看来,唐人很平静地便接受了这个现实,因为唐人见惯了生死离别,他们的精神气质一直在强悍的道路上狂奔。但事实上,唐人尤其是唐国上层的大人物们的内心,都在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变化。
    那种变化甚至连他们自已都没有察觉到,他们不再像夫子和陛下还在人世时那般自信,那般直接,开始依赖于谋划,甚至开始寻求外部的力量。
    对于贺兰城里的数万唐军来说,这种影响则更多的是体现在情绪方面,尤其是当军粮开始管制供应之后,城中的气氛变得愈发低落。
    “雨停之前,已经派出三批传讯游骑,雨停后又派了几批,根据时间推算,应该最迟在后天,北大营的粮草车队便会抵达,娘娘不用太过担心。”
    汗青将军低声禀报道。
    皇后娘娘面无表情说道:“如果传讯游骑都被杀了呢?”
    汗青脸色铁青,想要开口说话,强行压抑住说脏话的冲动,他的愤怒自然不是针对皇后娘娘,而是针对长安城里的某些人。
    当那天夜里,贺兰城试图再次传迅,却发现长安城皇宫里的符阵被关闭后,贺兰城里的人们,便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
    汗青沉声说道:“明日便启程南归,娘娘请放心,没有任何人敢拦我们。”
    皇后说道:“没有人敢断贺兰城的粮,徐迟不敢,李渔也不敢,粮队没来,不代表北大营出了问题,问题也许就在荒原之上。”
    一直沉默的黄杨大师开口说道:“我绕东荒先回长安。”
    皇后疲惫说道:“院长辞世,陛下离开,一朝大动,便天下皆动,东荒此时想来也不太平,李渔是个很聪慧的丫头,她不会没有想到这些,她很清楚东荒那边正在发生什么,只是她有信心可以解决,然而我却担心她低估了敌人。”
    汗青皱眉说道:“皇后娘娘,您说有没有可能……是公主殿下勾结金帐王庭,才断绝了贺兰城的粮道?”
    皇后摇了摇头,说道:“李渔这孩子,虽然眼光格局稍嫌窄小了些,但她清楚自已是唐人,做不出来这种事情……金帐王庭的异动,依我看来,十有八九是西陵神殿的手段,不过相信她会很高兴看到这些。”
    …………无数草原骑兵出现在燕境边陲的原野上。
    被大雨浇了很多天的原野,很是湿润,任凭大风呼啸而过,也没有任何灰砾飞扬,然而此时,荒原上烟尘滚滚,直冲天穹,可以想见骑兵的数量是多么惊人。
    隆庆摸了摸脸上的银面具,望向南方燕国故土,眼眸里没有近乡的情怯,也没有游子归来的感动,也没有仇恨的火焰,只是漠然。
    (未完待续)


第八十七章 成京之战(上)
    这场战争的起因是荒人南下与左帐王庭争夺草场,其后像滚雪球般越滚越大,直至把世间所有国家都拖了进去。
    谁也没有想到,左帐王庭却反而渐渐置身事外,在荒原大战里的损失最少,又有西陵神殿暗中的支持,保存了足够强大的实力。
    左帐王庭数万骑兵挟烟尘南入燕境,打着奉天伐唐的旗号,但在很多人看来,这只是一个相当拙劣的借口。
    绝大部分人都认为,隆庆皇子在完全掌握左帐王庭之后,终于想要借势夺取燕国的皇位,夺回那些他认为本来应该属于自已的东西。
    知道又如何?燕国在大唐的打压侵袭下,穷敝积弱,根本无法应对这群如狼似虎的骑兵,再加上隆庆皇子在燕国内部本来就有很多支持者,各州郡无视京城的震怒,为了保存自已的实力,根本没有做什么认真地抵抗,于是数万草原骑兵轻而易举地不停南进,直到逼近成京城才遇到真正的战斗。
    燕军根本不是草原骑兵的对手,连战连败,再加上有隆庆皇子的族人与旧将从中联络,成京城北方的十余座城池,接连投降,随着京城北营的哗变,再也没有谁能够阻止隆庆皇子回到久别的京城。
    夜色深沉,燕国都城城墙上燃着无数火把,把城墙上照耀的有如白昼,戒备极为森严,根本没有人知道本应紧闭的南城门,此时已经悄然开启。
    数十名守城士兵对着夜色里的原野不停地挥舞着手臂。
    有蹄声在夜色中渐渐响起,穿出云层的月亮投下清光,显出黑压压一片的草原骑兵的画面,令人震撼异常。
    成京城破。
    …………草原骑兵的战马马蹄都裹着棉布,但进入南城门后,行驶在相对狭窄的街道上,骑兵的数量太多,蹄声渐密,终究不可能瞒过所有人的耳朵。
    街道两侧民宅房门紧闭,有胆大的燕人隔着门缝偷偷打量着这些异族的骑兵,数了很长时间,竟也没有看到骑兵队伍走完。
    燕人震惊并且恐惧,直到此时他们才真切地感受到传闻的真实性,原来隆庆皇子真的成为了左帐王庭的主人,今夜究竟有多少蛮人进入了京城?那些传说中残暴成性的蛮人,能够遵守皇子的军令不烧杀抢掠吗?
    银面具反耀着火把的光线,变得就像是黄金铸成一般。
    隆庆皇子看了一眼远处的皇宫,露在面具外的脸颊上没有任何情绪变化,然后取出一张地图,看着地图上绘制的布防措施以及计划沉默不语。
    草原骑兵能够极为顺利地一路南下,轻而易举地杀进成京城,自然要依赖于他的母族在燕国里的权势,还有他曾经的部属对燕国朝廷无孔不入的渗透力,但他此时看的这张图纸,却并不是那些部属送过来的成京布防图。
    这张图是他自已画的。在春天的时候,他带着左帐王庭的骑兵,去伏杀那辆黑色马车之前,他就已经画好了这张图,并且派人送回了成京,如今手上这一份图纸,是他后来按照记忆重新画的一份。
    想到当日伏击黑色马车,却反而被荒人伏击的画面,隆庆的眉头微微蹙起,如果不是当日损失了很多草原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