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草清- 第2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三百一十二章 你们这帮杂碎

三月春光再洒粤地,天王府正堂,面对济济一堂粤商,李肆也笑得如春风般灿烂。

“诸位该看得清楚。我英华一国,工商为根,诸位进湖南和福建不得,英华将士用炮火和热血给你们开道!诸位下南洋不得,英华战船护在你们身边!总而言之,从青浦商约到英华商宪,我李肆,就是要带着诸位,经营出一番盛世伟业!”

他以如此宣言,结束了对《英华商宪》的讲解,这一套许诺,是这十来天里彭先仲和安金枝发动粤商总会讨论出的原则性纲领,核心提炼自最初的《青浦商约》,那就是保障工商自由,许其自展拳脚,当然,这自由也是被迫的自由,之后的工商,除开依照英华国策的特定扶持,收成是好是坏,大家都得靠自己游泳了。

“好!——”

安金枝赶紧拍掌称贺,他是被彭先仲说服了,不再纠缠于他的“王商国丈”之梦。新政之下,他所从事的海贸和玻璃等行业都是扶持行业,有实惠而无虚名,由此也再度振作起雄心,将粤商总会拉回到李肆的身边。

数百商人啪啪拍掌,气氛正到最热烈处,却有人高声喊了起来。

“你免了灶户的课派,让他们随意煮盐,还要并我们的产,分我们的家,让我们盐商活不下去,你还好意思说卫护我们商人!?李肆,你不要太虚伪!”

这一声骂过,还有零星的附和,满堂顿时静寂。人潮分涌,片刻间,十来个满脸涨红,气急之至的商人被孤立出来。

“十一家,一个没少,这王十二是领头人。”

彭先仲对李肆低声附耳,脸上还满是惭意,他没能说服所有盐商接受新政。

“王十二,我沈世笙还在这里,你可不要拉着十来个人,就把我们广东数百盐商给代表了,天王盐政可是顺应天道的!多劳多得,像你们这些总想不劳而获的人,满肚子就装着攀附官府的各种花样,就该活不下去!”

沈世笙领着更多盐商凛然叱责。

“李肆的话就不能信!大家可记得,去年粤商总会成立的时候,他赌咒发誓说不当反贼?现在是怎样!?又是立国,又是继元,下一步就该是登基称帝了吧!?”

那王十二显然是气得失去了理智,竟然当面揭李肆的短。

“反贼……我什么时候当过反贼了?”

说到这事,李肆不能不站出来表态,当然,他的回应是耍赖皮。

“我反过华夏?我反过汉唐宋元明?我反过汉人?”

李肆不屑地嗤笑着。

“你……你现在在做什么?难道不是造朝廷的反?”

王十二也豁出去了,即便其他讨不了好,嘴舌上总要占个胜地。

“我是汉人!鞑子的朝廷,可不是我的朝廷。”

李肆拍着胸脯,目光炽热。

“我现在也不是在造反……”

他昂首挺胸,姿态昂扬。

“我只是在收拾河山!”

眼见那王十二脸色紫红,似乎还有话要说,一旁的于汉翼伸手一指:“拿下!”

可不能让这家伙继续嚣叫了,李肆可是鞑子朝廷的秀才,甚至还挂过南海县知县的官身……

李肆挥手止住:“赶出去!我英华一国,不以言治罪!任得宵小叫嚷,公道自在人心。”

一边大义凛然地说着,一边很不满地瞅了一眼于汉翼,干嘛打断,他早备着说辞呢。

粤商总会更名为英华工商总会的仪式上,这段小小插曲也被编成了段子,很快就在民间散播开,类似“天王本在汉,起兵复河山”的语句,顷刻间就在广东全境流传。

这已是袁铁板袁应纲的例行工作,李肆自然不会上心。仪式结束后的内部总结会上,彭先仲担忧地提到,激烈反对盐政变革的十一家盐商里,有四家估计会搞出大动作,李肆也只是不经意地哼了一声。

总商加上大一些的场商运商,百多家盐商里,就只有这点人跳出来,远远在李肆的预估之下。有彭先仲重新调理盐政变革,不仅说动了沈世笙,也安抚住了大多数盐商,剩下的就是这些顽冥不灵的家伙。

“早就盯牢他们了。”

一身黑制服的于汉翼冷冷说着。

“那为什么不当场就……”

彭先仲很诧异。

“刘兴纯忙乎这么久,也该看看他的成绩了。再说了,历代变革,总少不了流血,与其等着那血不知从何流下,还不如由我们决定该谁流血。”

李肆淡淡说着,彭先仲打了个冷噤,心说我还是就跟钱打交道吧。

“任他们作乱!?他们手下可有不少盐丁,三军都在外呢,哪里来的兵?”

安金枝有些坐不住了,他看出了李肆想让那几个盐商跳腾得更厉害,好把他们连根拔起的心思,可广东一省刚刚平定,百废待兴,在内部打起来的话,商路不通,可是麻烦。

“军?我们英华军,绝不对自己老百姓动手!”

李肆掷地有声,等了好半天,却没听到赞叹和感慨之声。

“自己老百姓!?那就是反贼!”

“养军不就是平乱么!?”

“调龙骧军回来!”

后堂议事厅里大乱,李肆无趣地摸鼻子,看来自己是表错情了。

“别担心,兵早就准备好了,那帮跳梁小丑我可不担心,担心的是康熙老儿,怎么还不动手,是又被谁气出痰病了?”→文·冇·人·冇·书·冇·屋←

盐政乃至工商之事,随着《英华商宪》的发布,工商总会的成立,以及盐政变革的顺利推行,已经步入正轨。工商总会认下了四百万两的工商税,先还是分摊,之后根据细化的税则,到下一个财政年度核算,多退少补,由此过渡到真正的工商税体制。

李肆一颗心放松一半,剩下一半就压在了英华之外的事务上,康熙和清廷好像一直蔫着,这让他很是疑惑。

他疑惑的这事,众人都不怎么疑惑,反正在他们看来,来多少清兵都是白搭。这么多仗打下来,英华军以一对十都稳操胜券,现在枪炮流水一般地从佛山产出,对清廷的忌惮之心早就消得七七八八。

他们反而担心那几家盐商在广东一地里捣乱,现在英华军是外重内轻,在内的除了训练营里的新兵,加上禁卫署的黑衣卫,根本没正军可用,到时候四面火起,总不成把还没走会正步的新兵蛋子,或者是那些巡街抓小偷的巡差弄过去干仗吧?

“我们可是禁卫军!听清楚了,禁卫军!虽然名字不叫禁卫军,但实质却是禁卫军!”

海丰县凤尾湾,一身灰蓝制服的周宁趾高气扬,朝部下再三再四拼命强调,部下们脸上凛然,肚子里却在嘀咕,什么禁卫军,咱们是内卫勇营,是民勇好不好?内卫一月才二两五钱银子,比最低级的兵丁还少一两……不过话又说回来,谁让他们不愿离乡血战呢。

在这群军官身后,是扛着样式纷杂,长短不一的火枪,拖着各式小炮的蓝衣兵丁,仔细看制服就是以前的青田司卫,大概四五百人,这就是英华内卫。跟着他们的二三百灰衣人藤牌腰刀,都是海丰巡差。

王十二从广州回了老家,就聚众“造反”了,先是冲击海丰县城,却被早已得了消息的海丰知县击退。逃回自家老宅后,周宁亲自带队的一营英华内卫就赶到了,会同海丰巡差一同捉拿他。

这英华内卫,其实就是以前绿营镇标改组而来,由刘兴纯和早早识趣,在李肆举旗后就投效而来的原韶州镇标中营游击周宁会同督领。之前的广州一省绿营兵有无数去处,一部分有胆气的已经投了英华军,一部分俘虏去了琼州建城挖矿。还有一部分沉到州县,当了驿卒和巡差,最后这一部分就编组成了内卫。

目前内卫在韶州、广州、肇庆、惠州、潮州、高州等地各设一营,替代以前的绿营镇标,充当稳定社会秩序的内部机动武力。每营比照伏波军编制,有大约六百人,武器全换为燧发枪,炮还只能用以前的小炮,训练也马马虎虎,没什么高标准,但对付贼匪该还是没问题。

“王十二聚盐丁灶户作乱,天王不忍大军踏苗扰民,我们禁卫军干的就是这种精细活!诸君,这是我们禁卫军初建的第一战,拿出你们的胆气来,让天王知道,咱们也是找回了汉人的脊梁!”

周宁拔剑前指,神姿勃发。

“目标,王家庄,前进!”

七八百人扬起杂乱烟尘,朝着王家庄卷涌而进,队伍后方,几个黑衣人面面相觑。

“全是以前的绿营,而且是窝在广东不愿挪窝的孬货,他们真能靠得住!?”

“王十二那边也不过三四百人,还没多少枪炮,这样都打不过,什么禁卫军,也就没必要存在了。”

“别管了,真出了岔子,还有两个翼的新兵可用。”

黑衣人嘀嘀咕咕间,前方已经传出零星的枪声。

“打个小庄子都死了几十号人,你这内卫兵也太孬了吧……”

几天后,李肆接到海丰战报,不客气地奚落着刘兴纯。

“都是以前绿营兵里最没用的一帮杂碎,能到这个程度已经很不错了。”

临时回天王府述职的萧胜为刘兴纯说好话。

“说起来咱们也是帮杂碎,立了国,却没皇帝,还用着永历年号,唉……”

原来李肆是另有愁怀,他正为段宏时定下的年号纠结,出于清晰而复杂的目的,段宏时建议沿用永历年号,今年正好是永历七十年。

李肆只称了王,现在拉扯上永历年号,就很像是化外藩国,他很不爽。但段宏时却说,经由新会一事,加上英华新朝的一系列善政,治下读书人已经开始转了心思。但他们大多只是回到华夏本源上,对英华新朝还不怎么认可。用上永历这个年号,可以收收他们的心。反正还没称帝,就算别扭,也只是过渡。

“四哥说话,等咱们拿下全境,你就称帝,我老萧还想弄个将军当当,对了,四嫂……”

萧胜知道自己这兄弟是故作愁肠,随口敷衍着,然后问严三娘的情形。

“她憋不住,总是要朝繁华地里跑,我把她丢回英德白城关起来了。”

李肆说得豪迈,却不知道是废了多少嘴舌功夫。

“英德啊,我真想回去转转。”

萧胜无比感慨。

“烦透了!让我死吧!”

英德白城一处宅院里,史贻直咬牙嘟哝着,眼珠子一直瞄着白花花的墙壁。

“别吵,这一期的报纸很是要紧。”

狱友汤右曾眼珠子则一直盯着手里的《越秀时报》。

“永历七十年?真是……真是一帮杂碎!”

不知道看到了什么消息,汤右曾愤慨地叱骂道。

第三百一十三章 天主道缥缈,真理学正好

汤右曾拉着史贻直奔进白城书院段宏时的院子,正见这老头翻着一本墨味飘香的新书,小茶壶滋滋抿着,眉飞色舞,像是完成了一桩什么伟业般的舒爽快意。

“段莫怀!你这头从九幽地府里爬出来的妖魔,到底要将天下陷到何等地步!?”

汤右曾怒发冲冠,唤着段宏时的字,厉声呵斥道。

“这不仅是反朝廷,更是割土裂鼎啊!”

史贻直一手挥着那份报纸,一手作鸡爪状,似乎想要扼断谁的脖颈,比汤右曾还要激动,监管着他们的兵丁赶紧拦在身前。

“把这小年轻叉到一边去,不懂事还瞎嚷嚷,倒是汤西崖……来来,咱们好好聊聊。”

段宏时心情好,只发落了史贻直,还招呼汤右曾落座。被唤作“不懂事的小年轻”,史贻直额头青筋乱跳,却是难以辩驳,在段宏时面前,他可不就是如此么?

“有什么好聊的!?你跟你那弟子鼓捣出来的这个英华,真是杂碎一堆!有胆造反,无胆称帝!现在还用上了永历年号,你们这是要自外于华夏么!”

汤右曾嘴上骂着,屁股却爽快地落下,之前还一直隐忍,今天他是准备豁了出来,痛痛快快骂死这“妖孽国师”段宏时。

他那话读深了书的士子该能明白,伪劣秀才李肆纠结的也是此事,英华有王无皇,再栽上个永历年号,就跟前明周边那些藩国,像是朝鲜、安南等国一般性质。在他们眼里,这是要将英华治下之地从华夏分割出去。

不过李肆也只是纠结,段宏时的解释他接受了。这是个坑,还是三层复合坑。第一层是哄住那些心念动摇,却还不愿视华夏为正朔的读书人。第二层是制造自居藩国的假象,给清廷放烟雾弹。第三层埋得比较深,准备着以后对付有异心的读书人。

能看破第三层的人应该没有,但看破前两层的人不少,汤右曾学问很深,自然是其中一个。

“唔,没错,我们是要当南夷……”

段宏时悠悠说着,还理了理脑袋上的帕头,这话让汤右曾心中的华夏之火熊熊高燃,这动作又像冷水,把那火扑哧一下浇作青烟。他下意识地就压了压自己的瓜皮帽,似乎这样就能遮好自己的辫子。

“堂堂华夏之人,竟怀变夷之心!”

他中气不足地将这个话题深入下去。

“舜,东夷也!文王,西夷也!”

段宏时笑了,早等着汤右曾这一骂呢,开口就是清廷应对华夷之辨的套话。

“夷狄入华夏则华夏之,既然满清能入得,我英华就入不得!?何况我英华奉永历之号,还不能算是夷狄。”

瞧着汤右曾瞬间煞白的面孔,段宏时怜悯地摇头。

“所以啊,我英华自居南夷,却是心怀华夏啊,待得时机成熟,就该有七大恨或者九大恨了……”

段宏时用着满清窃占华夏的一番道理压回来,汤右曾喘着粗气,也是无话可说,他能说什么?要辩驳段宏时的道理,那就是斥责满清的正朔。

心中骂着这段宏时毫无廉耻,就为跟朝廷掰腕子,干脆把自己变夷了,可就是这么一变,朝廷却还真是占不了大义。人家就堂而皇之地说,既然你满清要占住华夏,好,那我们就不以华夏自居,而是以夷狄自居,然后学着你满清,入了华夏,我们这夷狄也就是华夏了。

“若以为散此风声,自居藩国,朝廷就要罢兵至戈,你这伪国师的见识未免也太肤浅,连三岁小儿都不如了。”

汤右曾只好玩起挪移大法,不再纠缠什么华夷之辩。

“哈哈……罢兵至戈!?我那徒弟,兵不过两万,两广之地就尽入彀中,待到手握十万雄兵时,指望罢兵至戈,乃至自居藩国的,怕是汤兄的朝廷吧。”

段宏时满脸不屑,最初青浦之战,佛冈之战,到韶州、梧州之战,英华军百战百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