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之天朝降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基地之天朝降临- 第2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当然如今的蒙古亦或者说草原,并不需要大汉帝国担心,刘宇所制定的计划在稳步的进行,改土归流在整个草原一步步的进行。
  如果说是在几年前亦或者说两年前,有人说要让蒙古草原上的部族改土归流。设汉官用汉法。他一定会被当成说胡话的白痴,就如十年前伯颜雄兵百万下江南,襄樊、黄州、重庆相继陷落之时,有人说要北伐中原、直捣黄龙一样。
  可被故宋末代失陷敌手的临安,重新飘扬起了华夏子孙的旗帜,自靖康之变始。丢失一百五十年的古都开封回到了华夏的怀抱。
  自石敬瑭向契丹称儿皇帝,割让已达四百年的燕云之地,也沐浴着文明之光获得了新生,亘古不变的草原法则,为什么就不能改一改。
  如今的整个草原地带。诸部族内部仍许沿用蒙古旧法,草原上的蒙汉之间、汉人与汉人之间的纠纷则用汉法。若部族内自愿用汉法,也可;
  最后,等到三年期满,便要废除长老、族长、那颜贵族等部族职务,一律为大汉子民,受大汉所设州县官衙管辖,传统蒙古法全部作废,一律使用汉法。
  如今现在被大汉帝国所征服的领地,一些人,争先恐后的说自己祖宗,是几百年前从中原过去的,流着汉人的血脉,要求认祖归宗。
  又有高丽半岛上新分裂的三个国家,金日成自称箕子后代,乃殷商苗裔,朴成性说自己是齐国田横后裔,尽管古代朝鲜的确是商代跑过去的。
  可是如今是高丽却早就不是殷商后裔,甚至可以说和汉国汉人完全没有任何的关系只不过是一些土著而已,根本就不是华夏人。
  商朝遗臣箕子到朝鲜半岛与当地土著建立了“箕氏侯国”。公元前3世纪末,朝鲜历史上第一次有所记载。在中国汉代的历史学家司马迁的着作《史记》中记载,商朝末代国君纣王的叔叔箕子因与纣王政见不合,帅其封国臣民5000余人出走,后来到今朝鲜北部。武王伐纣成功后,将其封为诸侯国,史称“箕氏朝鲜”。
  根据韩国人的历史书《三国遗事》所载,檀君的后人在箕子来到朝鲜之后,带着人民南迁,以免和箕子带来的人做成冲突。这些人后来成为了三韩的始祖。
  箕子朝鲜在朝鲜半岛统治了近一千年。根据《太原鲜于氏世谱》,朝鲜的鲜于氏源自箕子朝鲜的后人。而他们从箕子开始,一共经历了41代君主,直到公元前1世纪才被灭。
  在后世,1443年,世宗大王创立朝鲜语字母“训民正音”,标志着朝鲜文字的诞生。朝鲜字属于阿尔泰语系,是拼音文字。
  可是,只要仔细看朝鲜字,我们会发现,它们和我们的汉字有相似之处,以前的《新华字典》中,附录上都会有老式的汉语拼音,这和朝鲜字极其相似。
  不过,在“训民正音”颁布了以后,,只有少数的贵族子女才有机会到学校里学习这种新式文字,而大部分朝鲜人还是没有学习的机会。以后的各时期,朝鲜人仍然是在或多或少的使用着汉字。朝鲜战争结束后的韩国,在小学里仍然教授汉字(这个我是听一个韩国学生告诉我的,具体的我也不太清楚。
  她说她的父母在小学时,学习过汉字,现在会写一手漂亮的汉字,中国的书籍他们看是没问题的,只是他们的发音就不是汉语了,也就是说,中国书籍是不用翻译他们就能看得懂,可是如果要让他们念给中国人听,就听不懂了)。
  此外,还有少数的老人只看的懂汉字,所以,在一些公共场合,标志牌都是用朝鲜文、英语、汉字表示的。后来到了80年代,由于韩国国内的民族情节,小学里逐渐取消了汉字的教授,并改用国际音标来标注读音。
  当然整个高丽人乱认祖宗这种事情,刘宇也没有丝毫的担心。
  而且高丽人乱认祖宗的法子在后世可是世界上第一等的,若干年后,在后世里的棒子,非但考证出蓝帽回回的祖宗、与耶和华缔约的那位约伯兰是高丽人,还有蚩尤啥子也是高丽人,这种事情正常的很。
  刘宇完全不担心这个事情,实际上他完全可以把这些地方变成大汉帝国的领土,但他没有这样做,而是让这些海外地区成为了大汉的殖民地。
  记住并不是直接成为疆域,尽管以如今大汉帝国想要让这些地方成为领土简直可以说是轻而易举,此时的大汉帝国可以说要威望有威望要实力又有实力。
  可是并没有,这不是没有原因大汉帝国短时间想统治者这里并不是什么问题,可是长时间那基本不可能,汉唐的领土何其之大,可最后的结果。
  汉朝一千多万的领土,唐朝两千万的领土最后还剩多少,五胡乱华,五代十国下领土直接萎缩了近七成,那根本没有用,在如今的时代一个国家,一个政权的疆域终究有限,当成领土还不如直接成为殖民地划得来,对于大汉帝国的利益更大些。
  殖民地,由宗主国统治,没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方面的独立权利,完全受宗主国控制的地区,广义的殖民地还包括虽然拥有行政机关、军队等国家机器,但经济、军事、外交等一方面或多方面被别国控制的半殖民地国家和保护国。


 第四百三十二章 面子工程

  当然华夏的历史上,没有殖民地的概念,无论班超取西域,还是郑和下西洋,都是宣扬国威为主,获取经济利益为辅,甚至根本就不获取经济利益,干脆赔本赚吆喝。
  为了皇帝一个人的面子,为了万国来朝的虚荣,就放弃实实在在的利益,这可不是刘宇的做法,他任何时侯都记得华夏千年的教训,自然不会在自己做了皇帝之后,还让人来捡便宜。
  刘宇要求的是重实利,一个国家需要的是利益,尽管面子也需要,可是面对利益那是这些玩意都可以完全抛弃,面子也得靠边站。
  在原本的历史之上哪怕是后世,帝王永远最在乎还是面子工程,为了那个所谓帝王尊严,当然是他们个人的尊严,可以抛弃所有的利益。
  在后世,一个北京奥运会似乎给予全世界的人唯一感觉,就是华夏有钱很有钱,而四年后的伦敦奥运会呢,那就坑啊只能用乡巴佬来形容了。
  难道才刚刚起步几十年的华夏,就比曾经霸主呢英国更加有钱了,你信还是我信,至少我是不信,也根本不可能,唯一的结果那就是我们的哪位统治者装逼。
  当然这也怪不了他们,华夏帝王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事情也不是从红色政权开始的,而是历代都有的事情,而红色政权只不过是刚刚继承了而已。
  当然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统治者。面子不可能不要,不然根本就成不了大国。可是面子那却只是次要的存在,并不是关键。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需要的还是里子而不是面子,相对于整个民族整个国家来说,那面子就不再是什么问题。
  甚至只要拥有足够的可能,亦或者说是可以的利益,面子这个玩意随时都可以抛弃,哪怕是帝王也要做好虽然抛弃的存在。可是华夏帝王似乎却往往做不到。
  华夏帝王的要面子,是天下闻名的。封建统治时期,贵为一国之君的皇帝在这方面表现尤盛,他们为了维持“天子威仪”、“天朝中心”的面子,简直到了病态偏执的地步。
  公元前200年,刘邦继位第三年,以长安为都。萧何极尽财力,为刘氏王室大治未央宫。
  刘邦征韩信回来,见宫室太过奢华,心有不安,问萧何道:“百战之后,民生凋敝。大乱虽平,隐患未止,何以耗费民力做这等规模?”汉初民生凋敝,史书上是有例证的。刘邦想用四匹颜色一样的马来拉车,举国上下都无法凑齐。丞相出门也只得用牛拉车。
  萧何巧妙地回答说:“天下方未定,故可因遂就宫室。且夫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且无令后世有以加也。”
  意思是说正因为万事草创,才是重建家园的好时机,您贵为天子四海为家,就要靠冠盖天下的巨宫显室来撑威,而且还要让后人再也无法超越。刘邦听了大悦。
  萧何摸准了皇帝老儿的心理,当年打进咸阳城,刘邦一屁股坐在皇宫里不出来,在后宫抱着戚夫人坐在腿上玩,张良硬请才肯出宫。叔孙通制朝仪,刘邦嘴皮子笑得合不拢。
  萧何知道这个亭长出身的流氓主子拎着脑袋打天下,骨子里最终是要坐天下享福的。我不惜民力,耗费巨资,建设如此奢华的宫殿,不就是为了体现你的权威和财富、尊贵和强大嘛。对萧何的逢迎,爱面子的刘邦一一笑纳。
  隋炀帝杨广,是历代皇帝中有名的会要面子、死要面子的主儿,在生活处事、内政外交出足了风头。他在大业元年、大业六年、大业十二年,12年间曾3次乘龙舟巡幸江都,乘坐的龙舟上下4层,高45尺,长200丈,最上一层有正殿、内殿、东西朝堂,中二层有120房,全部用金玉装饰,耀人眼目,而且规定拉船的80000多名民工都穿锦绣华丽的衣服。船舟连绵200余里,两岸骑兵夹岸护送。路过的州县500里以内都要献食,极尽水陆珍奇,吃不了的就地弃埋。
  大业六年元宵节,为了接待西域各国酋长和商人,充分展示大隋朝的盛威,
  “于(东都洛阳)端门街盛陈百戏,执丝竹者万八千人,声闻数十里,自昏至旦,灯火光烛天地,终月而罢,所费巨万。”
  又下令装点市容,要求檐宇统一,珍货充积,店设帏帐,人穿华服,卖菜的地方要铺上用龙须草编的席子,街道两边的树上也要披绸挂缎装扮得五彩缤纷。
  客人经过,酒店老板要邀入进餐,“酒饱而散,不取其值”。
  还要谎称:“中国丰饶,酒席例不取值!”史书上说,农历正月正值北方千里冰封的时节,隋炀帝便命人用绢帛缠树,给不明真相的客人说这是“仙晨帝所”。对此,有的西域人当面质疑:“中国亦有贫者,衣不盖形,何如以此物与之,缠树何为?”可见,摆阔的结果不仅没有让客人感激涕零,反遭质疑,“哂其矫饰”。
  在他的折腾下,隋王朝早已危机四伏,水旱蝗灾使百姓饥寒交迫,苛捐杂税又频频激起民变,天下大乱。公元618年的一天,宇文化带领禁卫军哗变,要砍死隋炀帝。自觉大势已去的隋炀帝依然没有忘记自己的“面子”,还厉声断喝:“天子自有死法,何得加以锋刃!拿鸩酒给我!”一生追求“面子”的隋炀帝,在面临国破家亡的情况下,他最后的努力竟是求得一个有“面子”的死法。
  这两位只是例子却不是唯一,整个古代史上皇帝爱面子爱的更加疯狂的有的是,比之这两位还坑爹那是比比皆是。
  遗憾最大的可以说郑和七下西洋,西元1405年(明永乐三年)到1433年(明宣德八年),郑和奉永乐皇帝之命七次出使西洋。船队经东南亚抵印度,又远达波斯湾、阿拉伯半岛及非洲东海岸。船队最大规模时,拥有军校、舵工、班碇手、通事、办事、书算手、医士、工匠、水手等2万7千余人,有大船63艘,最大船长44丈4尺,宽18丈,可容一千余人,是当时世界最巨大的船只。
  尼玛最大的船几乎就是航母了,以那时候的华夏别说其他的,开启大航海时代未必不可能,哪怕就是算不可能,如果不是单纯宣扬国威的,弄个千百万回来那也应该正常。
  可是结果呢,用现在的说法郑和下西洋得到的也只不过就是宣扬国威,在说下那就是和平使者,几乎就是一点实际用处都没有的坑爹货。
  整个郑和七下西洋都可以说只不过朱棣那个白痴想和历代帝王一样都是准备搞面子工程,基本可以说现实作用那是啥子都没有。
  当然华夏物品在那里很牛逼,可是郑和却不是卖东西的,而是送东西的,那是见一个送一个,一点实际意义都没有。
  当然刘宇也不可能做这种事情,从还不是大汉帝国只是汉国的时候,刘宇就已经规定了所有的一切都必须从实际出发。
  整个大汉帝国如今也保持所有的一切都必须从利益出发,尽管这样看起来似乎野蛮了一些,整个华夏在刘宇的手中也开始变了味。
  不过那些刘宇都不在乎,在如今这个世界之上,如果不学会改变,恐怕只能够等待毁灭,而且弄不好就是彻底毁灭,历史上消失的民族可不是一个两个。


 第四百三十三章 君士坦丁堡

  盛夏,印度洋上湿热的气流被强劲的西南风吹向次大陆。君士坦丁堡的气候变得闷热难当,整座城市成了口倒扣的蒸笼,无论穆斯林还是基督教徒,都祈求着各自的神明,快些让这该死的天气过去,快些降下清凉的雨滴,当然前提要是这个世界上有神明。
  如今时间已经悄无声息的闪过了三年,华夏已经进入炎黄历四千零二年,三年的时间足以改变很多,大汉帝国的发展不仅完全进入了正规。
  整个大汉帝国直接统领的疆域已经高达一千七八多平方千米,像高丽有些已经成型民族来说,汉国基本实行的是半殖民统治。
  当然这种统治并不是刘宇记忆中那种半殖民半封建,这里的半殖民是华夏对这里进行有规律的统治,这里的人却依旧把他们当作外族。
  刘宇这样做的原因也十分的简单那就是同化,作为外族亦或者说曾经伤害过华夏的他们来说,刘宇不可能毫无保留的就这样让他们融入华夏。
  作为已经觉醒了民族意识的他们来说,同化之难度可想而知称之不可能也不为过,就这样简简单单的融合,搞个不好可能就是五胡乱华的悲剧,刘宇可不想这个悲剧再度重演。
  从后世华夏的经验看来,刘宇很清楚只有逆差才是最好同化的武器,只要让这些高丽人越南人看到和华夏的差距,他们自然而然会主动进行同化。
  君不见后世。多少华夏人已经完全欧美文化同化,君不见美国不费一份力直接就做到了欧洲一个世纪也做不到的事情。同化华夏,在后世多少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向美国靠近。
  经济之上,以汉蒙两族为主的移民主要发展农业和畜牧业,收获的羊毛每年都比上一年成倍增长,尤为可喜的是。发现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