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兴汉- 第20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去前线?”孙绍随即明白,这母亲和张昭是想将自己支开。

“是啊,曹操大军在淮南一带一直对我军保持高压。公子熟读兵书,如今各自也不输给成人,是时候去军营锻炼锻炼了!”

“不行!待我将此事调查清楚再说!”

第三百六十八章 再行离间

“调查?调查什么?老夫告诉你,这个乱世拳头就是真相。你是公子没错,但是如果惹怒了你叔叔,顷刻之间便会灰飞烟灭!到时候谁来替你调查?你不替自己着想,也要想想夫人。主公已经仙逝,若是你再出点什么意外,让她如何面对将来的生活?”

看到孙绍不听劝,张昭也是有点怒了。孙绍的动静已经有点大了,如果孙权真的出手,那就不是小事。

孙绍涨红着脸,心有不甘。但在张昭面前还是不敢太放肆,但显然十分委屈!

“公子,坐下,老夫有话说。”看到孙绍默不作声,张昭知道也不能太说重了,不过有些话不说清楚,他肯定会闯祸!孙绍比刚才稍微冷静了些。他从小就听母亲说起过,这张昭可是父亲的最得力助手,一文一武,相得益彰。既然老先生有话要说,他便坐了下来。

看到孙绍如此,张昭也是缓缓坐下,压低了声音说道:“你还年轻,还有很多路要走,有很多事情要经历。你且仔细想想,这时候你如果配合敌人的奸细捣乱。如果将来事情查清楚了,主公就是死于剑伤,那江东的士子们如何看你?

再说,事情过了这么多年,你叔叔主政江东已经十余年。就连老夫都被边缘化了。你去哪里调查?找谁调查?主公在九泉之下也只是希望你能健康成长吧。

就算退一万,就算主公是被许昌门客意外的人谋害的。那你想过没,这个人如果知道你执意要调查事情的真相,他会放过你吗?”说道这里,张昭警惕的看了看四周,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孙绍。其实他早已身处漩涡中心,处境十分凶险,这个时候,如果你还要上蹿下跳,那就是等于找死!

听张昭这么一说,孙绍也是心头一紧。他是个聪明人,张昭有些话不方便直说,但他已经明白。张昭没说的话里就是告诉孙绍。如果真是你叔叔或者他身旁的人害死你父亲,那么他们照样能够将你干掉。而且他们或许就在等待一个时机!孙绍再胡闹就等于将脖子伸过去给人砍!

“那……怎么办?”孙绍显然心有不甘!他也听出来了,张昭是完全站在自己这一边的,只是出于经验,在教导自己行事。

“忍!在公子你未成年之前,不会有人过度关注你。你可以利用这段时间提高自己的修为……”

对于孙绍,张昭也没什么保留的,这孩子是主公孙策的骨肉,而且又十分聪明。但考虑到孙权的为人,他实在不敢让孙绍锋芒毕露!那样早晚会招来横祸。

孙绍在张照的劝阻下,总算冷静下来。他知道在自己没有足够的实力之前,是不能够无知的去跟叔叔叫板。不过心里却埋下了一颗种子!

……

刘琮当然不会天真到,一封书信就能说服张昭。当然他也不会完全指望歩流铭搅乱江东。他给张昭写信,就是要告诉张昭,自己志在华夏一统,如果你走投无路,可以考虑下襄阳。

而散步谣言,江东谋士也不少,鲁肃、诸葛瑾等人肯定会在第一时间识破。不过只要谣言传开,刘琮的目的就达到了。将来也会给刘琮出征提供一个借口。同时随着谣言的传播也能在江东百姓中引起轰动。

当然最终解决问题的还是军队。很快刘琮就收到了张昭的回信,张昭在心中感谢刘琮的褒奖,同时指出,江东人杰地灵,带甲数十万……反正那意思就是,谢谢老板赏识,不过我在这里一切都好。我们江东地盘虽小,但兵强马壮,想要吞并江东并非易事!

能够收到张昭的回信,刘琮已是十分满意。诸葛亮此前就提醒过他,张昭此人十分高傲。现在看来至少自己没有被他轻看。不然像当初陶谦那样,辟用他,他却跑了,多尴尬!

而锦衣卫传递回来关于孙权和孙绍等人的举动,更是让刘琮相信,歩流铭的行动收到了效果。现在刘琮要考虑的是,如何更加直白的抓住这些人的痛处,如何扩大影响。

要扩大影响,就必须有点狠招!这一次,刘琮将目标锁定为江东支柱之一的鲁肃。初一提出这个计划时,法正和诸葛亮等人都不明白刘琮葫芦里要卖什么药。

如果说,张昭是主张统一的,而且不受孙权待见,倒是还可以争取。这鲁肃虽然主张孙刘联盟。但却是和周瑜一脉相承,坚决怂恿孙权独立,儿不接受朝廷限制的。

他们那里知道刘琮是个穿越者,对于三国这段历史可是研究得不能再研究了。就是这个鲁肃,江东的支柱,在投靠江东孙氏之前,可是与江北的曹操势力中诸多人有来往!这一点就可以利用下!

根据刘琮的了解,历史上的鲁肃曾经两次投靠江东孙氏。第一次是建安三年孙策在世时。“周瑜为居巢长,将数百人故过候肃,并求资粮。肃家有两囷米,各三千斛,肃乃指一囷与周瑜,瑜益知其奇也,遂相亲结,定侨、札之分。

袁术闻其名,就署东城长。肃见术无纲纪,不足与立事,乃携老弱将轻侠少年百馀人,南到居巢就瑜。瑜之东渡,因与同行。”

不久之后,鲁肃就以还葬祖母为由,辞别孙策回到家乡东城。或许当时的鲁肃并不看好,或许鲁肃真的是个孝子,总之,鲁肃是离开了!

第二次是孙策死后。而且鲁肃投江东前,曾出现过刘晔劝鲁肃投奔巢湖郑宝的小插曲。

三国志中曾经有记载:刘子扬与肃友善,遗肃书曰:“方今天下豪杰并起,吾子姿才,尤宜今日。急还迎老母,无事滞於东城。近郑宝者,今在巢湖,拥众万馀,处地肥饶,庐江间人多依就之,况吾徒乎?观其形势,又可博集,时不可失,足下速之。”

肃答然其计。葬毕还曲阿,欲北行。会瑜已徙肃母到吴、肃具以状语瑜。时孙策已薨,权尚住吴,瑜谓肃曰:“昔马援答光武云‘当今之世,非但君择臣,臣亦择君’。

今主人亲贤贵士,纳奇录异,且吾闻先哲秘论,承运代刘氏者,必兴于东南,推步事势,当其历数。终构帝基,以协天符,是烈士攀龙附凤驰骛之秋。吾方达此,足下不须以子扬之言介意也。”肃从其言。瑜因荐肃才宜佐时,当广求其比,以成功业,不可令去也。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来,当初鲁肃已经答应刘子扬投奔郑宝,而周瑜抢先“徙肃母到吴”,力劝之下,鲁肃这才答应事孙。这就值得玩味了,说得难听一点,这鲁肃是被周瑜绑架,不得已而事孙!

当然,这些只能说明鲁肃可能事吴是迫于无奈,但并不会影响孙权对其信任。而鲁肃也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对江东政权的忠心。但刘琮可是知道,鲁肃除了跟曹操集团的红人刘晔交往甚密之外,还跟其他人有来往。

鲁肃生长在淮南江北的士夫交游之乡,看够了周围曹操、袁术、吕布、孙策多股势力纷争横夺,加上鲁肃家财丰厚,喜爱结交豪杰,又志向远大,很想借乱世之机成就功名。所以他很容易交上不少类似刘晔的朋友。

而其中两个人也很有名气,一个是下邳名士陈登,一个是陈登任广陵太守时的攻曹陈矫。而无论陈登、陈矫还是刘晔,都是反对孙氏政权、支持曹操的人士。

陈登,江东孙氏的死对头,曹操任命他为广陵太守,他的任备除了“阴合众以图吕布”,便是为监视江东,这可以从广陵的地理位置看出来。孙策遇刺,陈登很可能是参与者之一!

如果说,鲁肃与陈登交往属于过去的话,再加上陈登可能参与刺杀孙策……刘琮在内心的得意的笑了。孙绍,张昭,但愿你们能够憋得住!还有孙权,希望不要怀疑鲁肃啊!

陈矫,从“辞孙策、袁术之命”看,足见此人反对孙氏。

刘晔,从其暗杀郑宝、打着曹操旗号辖领郑宝兵众的行为看,此人可谓人在江淮而心已许都。而刘晔将郑宝人马赠给刘勋,除因两人都是汉室宗亲外,恐怕刘勋此时也早倾向曹操了。

刘勋是后来被孙策打败后投奔的曹操,但当时袁术新死,刘勋驻在皖县,害怕孙策来攻,很可能已先与曹操联络。刘晔现在可是曹操集团的重臣啊!

而联系到鲁肃第一次投江东后,又借故返回东城,足可断定:鲁肃当时并不看好江东政权,并与亲曹反孙的江淮人士有来往。可现在居然又是江东的重臣,诶过说鲁肃心仪曹操,是卧底,孙权会怎么想?

最重要的是,可能孙权对于鲁肃的过去都不甚了解吧。刘琮觉得是时候让孙权对于自己所依仗的重臣应该有个详细的了解。当然更要让孙绍知道鲁肃与陈登交往的那段往事!

第三百六十九章 鲁肃蒙冤

“先生,你看这书信……”张昭的书房中,孙绍拿着一份刘晔写给鲁肃的信。在信中。

张昭接过书信,他只是看了看抬头便大吃一惊,上面赫然写着:子敬吾弟!张昭急忙翻到最后,落款竟然是:愚兄子扬!

子敬便是鲁肃,子扬是刘晔。孙绍或许不清楚刘晔是谁,但肯定也是看出来了这是写给鲁肃的信。

“这封信你怎么得到的?”张昭并没有继续往下看,而是先问孙绍信的来历。

“是我的一名门客在城外抓住一个鬼鬼祟祟的外地人。从他身上搜出来的,听他的口音像是江北的。莫不是……”正是因为送信人的北方口音引起了孙绍门客的注意。

信到了孙绍手中,孙绍自然不敢怠慢,因为涉及到鲁肃。虽然信中叙旧的成分,但如果涉及到广陵太守陈登。孙绍就不得不警觉了。

“这书信时假的!是敌人伪造的。和前段时间的谣言如出一辙,他人若是问起这封信的来历,公子切不可说出来!”在仔细看了看书信的内容之后。立即将书信扣下,并且将孙绍撵了出去!

倒不是张昭怀疑这封信的真实性,更不是要包庇鲁肃。张昭知道兹事体大,万万不可再将孙绍牵涉进来。自己出面,孙权还好接受些,若是孙绍出头,孙权必定会迁怒孙绍,不管事实的真相如何,孙绍度不会得到孙权的信任。

在看到孙绍悻悻的离去之后,张昭立即带着书信去见孙权。

在张昭看来,如果这封信是真的,那么便可以让孙权疏远鲁肃,自己重新得到信任。而就算不是真的,孙权也不能将张昭怎么样,最多是更加厌恶,疏远自己。

自己衡量了轻重之后,张昭还是决定向孙权禀告。

“主公,昭今日偶尔得到一封书信……昭知道子敬乃我江东柱石,昭绝对没有污蔑重臣的意思。

只是此事牵涉极大,昭思来想去,哪怕这事只有百分之一的可能性也应该如实禀告主公。请主公明察!”

“哦,什么事情这么严重?”孙权本来就不怎么待见张昭,听闻张昭是禀告有关鲁肃的事情,很自然的将张昭当做了小人。

“主公,请过目。”张昭也是小心翼翼的将书信递给孙权,表情十分复杂。

孙权很是不屑的接过书信,一边看,还一边望了几眼张昭。等书信看完之后更是鄙夷的瞪了一眼张昭:“子布先生可是真有闲心啊,这分明就是捏造的假信嘛,你还煞有其事拿来给我看?”

孙权当然不相信鲁肃会通敌,何况这封信落到张昭手里!

“主公,此事昭也不相信!”看到孙权震怒,张昭只好给自己找台阶下“昭来找主公,也是为了替子敬正名。

今日昭能收到这样的书信,明日他人也同样会收到……”

“嗯,刚才是我态度不好。不过你看此事……”看到张昭并非是为了来针对鲁肃,孙权态度有所改变。如果张昭一进来就诽谤、弹劾鲁肃,孙权必定不会搭理张昭。

但现在张昭所言确实有理,无论如何,他至少还是将军府军师。不管孙权怎么看他,事关江东安危,事关江东重臣的声誉,张昭拿着信没有到处张扬,而是来见孙权并没有做错!

张昭越是替鲁肃说话,孙权的狐疑病就越重,看了看书信,又问道:“先生你怎么看?”

“主公,此事必定是敌人的离间计,昭这就下去缉拿奸细,请主公全力支持昭!”

“别急,是真是假,让子布前来一辨认便知。”孙权当然不相信鲁肃会通敌,他如此说不过是为了让张昭口服心服。

“不可,主公。这对子敬不公平!”

张昭虽然对孙权亲鲁肃,远自己有想法。但事关鲁肃声名,如果孙权如此,那岂不是正好中了敌人的离间计?张昭是谋臣,绝对不是那种落井下石的小人。

如果鲁肃确实通敌,张昭自然不会包庇,但事情没调查清楚之前,就让孙权怀疑鲁肃,这是很危险的。将来事情澄清了,不但鲁肃会责怪自己搬弄是非。

而孙权也不会反省自己,只会迁怒于张昭。这显然不是张昭想要的结果!

“有何不可?你不是说子敬绝不能做出此等事情,这封信是敌人的奸细的离间计吗?那么子敬看了此信,便一切真相大白了。”孙权当然相信鲁肃。

倒是张昭,孙权认为张昭虽然嘴上这么替鲁肃掩护,但内心说不定怎么想呢,这一次孙权也是为了保护鲁肃,不想让张昭抓住什么把柄。

“这……”看到孙权态度坚决,张昭也不好阻拦。毕竟在内心深处,张昭还是那么一丝想法。希望这封信是假的没错,但万一是真的呢?而且孙权明显是为了让自己死心,自己如果再阻拦反而会被孙权猜疑……

不一会鲁肃便被请来,孙权等鲁肃坐下便问道:“子敬,江北刘子扬你认识吗?”

鲁肃一愣,看向张昭,想要捕捉一些信息。但张昭面无表情,平静如水。鲁肃只好又看向孙权,很明显孙权很期待太回到。

“认识,年少时曾经有过交往……主公为何突然问起他来?”

“哦,这里有一封他的书信,你看看是他的笔迹吗?”孙权挥了挥手手中的书信,十分复杂的看着鲁肃。

鲁肃连忙起身,来打孙权旁边接过书信,仔细看起来。看着看着,鲁肃的脸色变化不定,由惊讶变成了愤怒,到最后甚至有一丝的失落。看完信后,鲁肃这才明白为什么孙权匆匆找来自己。

而现场却只有张昭和孙权二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