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诸葛亮,刘琮难免有点激动,还好自己不是207年才穿越过来,要是诸葛亮被刘备撬走了,他向谁哭去。这诸葛亮也是,他早年丧父,还是刘表收留了他们叔侄,他自己又娶了自己的亲表姐(黄月英可是刘表前妻姐姐之女),按说这一家人再亲不过了。
可这小子似乎有点持才傲物,不为刘表效力,又像是在待价而沽,最终还跟了刘备。也许这里面也有刘表的责任。
自己既然来了绝对不鞥让这种事情发生!
当然刘琮也深知,高人都是有架子的,有脾气的。说得好听点是有理想有抱负的。或许诸葛亮是看准了刘表时日无多,两个儿子又没甚前途,只要隐居起来。直到刘备三顾茅庐。只是刘琮也奇怪,这诸葛亮今年也二十四了,黄承彦不顾面子亲自上门推销自己的女儿,庞德公为了结好诸葛亮,让自己的儿子娶了诸葛亮姐姐。
那么诸葛亮的才华应该是有目共睹的,刘表为何不辟用他呢?
看来还得先从姻亲关系上下手,先搞定自己那个表姐黄硕黄月英再说。
刘琮回到家中,几个女眷早已到了,诸葛亮果然没来!刘琮略微有点失望,不过转念一想,这才刚刚开始,看你小子往哪里逃。
表姐黄硕见到刘琮回来便起身相迎,其实刘琮不知道这黄硕和自己年纪相仿,小的时候经常和二公子玩在一起,感情倒是不错,大公子刘琦因为大二人十来岁,因而有点生疏。听闻表弟打了胜仗归来,又是弟媳妇蔡琳亲自去请,黄月英自然就来了。
一同起身的还有诸葛亮的二姐,庞山民之妻。刘琮粗略看了一眼,二女都是上乘美女,想来也是诸葛亮就长得不错,他姐姐自然也不会差,。而黄月英和自己是亲表,说到底还是同一个外公外婆呢,除非基因突变才会难看。看来世人传说诸葛亮的老婆奇丑无比肯定是襄阳女子出于妒忌而以讹传讹。见到刘琮回来,蔡琳便招呼丫鬟们准备吃的。
第三十九章 外围造势
“表姐,嫂嫂近来可好?”面对两位美妇,刘琮不敢唐突,小心翼翼的上前打招呼。
倒是黄月英比刘琮热情,走过来拉住刘琮的手,上下仔细打量一番,然后笑道:“表弟,以前可真没看出来,你啥时候练了一身好武艺?听琳儿说第一天上战场就杀了七八个山匪?”
“那都是匹夫之勇,和表姐之才相比不值一提。”刘琮自然知道,黄月英也算是名门之后,打小就与黄祖之子黄射齐名,算得上这个时代的才女之一。
“嗯,你倒是学会谦虚了,不过我听说你可是文武双全,平秭归,攻江陵锋芒毕露,表姐这点小才在你面前才是不值一提呢。你且跟表姐说说当日情形。”
“是啊,快点说说。”诸葛亮二姐也附和道。
“好,不过都是些雕虫小技,两位姐姐可不能笑话我……”刘琮只好又简要的将当日之事讲述了一遍,尽管可坊间传闻差不多,二女还是听得很认真。
在黄月英看来,坊间传闻终归是传闻,当刘琮真的亲口告诉她时,她还是有点不相信,自己的这个表弟她太了解了。一直碌碌无为十分平庸,什么时候变得这么杀伐果断了。
“表弟,你跟姐说实话,你诛杀吴巨是不是为了太守之位?”这话问的刘琮有点尴尬,不过随即刘琮也明白了,这表姐可不见外,完全当自己人,这也好,至少关系上亲近了。
“也不全是……”
“你来看你,这里又没外人,还不说实话?我刚才可是听琳儿说了,你这几日忙得很,想必是在襄阳城中与各位大人联络感情吧。这是好事啊,你若当了太守,我们也跟着沾光啊,这有什么好隐瞒的。”
“那吴巨谋反,其罪当诛,和谁来当南郡太守无关,不过……其实,其实父亲上午已经任命我为南郡太守。”
“真的?”三女当中蔡琳声音最高,明显有点激动。
“看你激动得,我这表弟本是都尉,现在立了大功升任太守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黄月英心里也为刘琮高兴,只是看蔡琳那么激动便又顿了顿:“不过,表弟你确实让人意外,你太深藏不露了。”
“表姐谬赞了,琮只不过得父亲宠爱,城中诸位大人关怀才有今日,要论才干,我可不及姐夫十分之一啊。”
“是啊,都说表姐夫与庞士元并称卧龙凤雏,个个有襄理天下之才,表姐也是一代才女……”蔡琳见刘琮提到诸葛亮,便很快抓过话题。
“唉,要说你表姐夫,也算是有点才华,只不过他好静,不愿意在人前张扬而已……。”
“兴许表姐夫是在等待时机吧;表姐往日里琮人微言轻也不好意思请姐夫屈就;如今琮为一郡太守;手下正缺擅长料理政务之人。以姐夫之才;郡丞之位可能有点屈才。但能够看到表姐的份上;请姐夫出山帮我一把;待到一切走上正轨……“
“表弟啊,表姐虽有心帮你,但此事也只能代为转告,成与不成还得你亲自和他去说。”
“那还请表姐多多替琮美言,琮得空便去拜访你和姐夫。”
几人又唠了寻常家常,刘琮卖力的展现自己的才华,为的就是增加印象分。随后蔡琳带着二女去挑礼物,在蔡琳的坚持之下,二女各自挑了两件,对刘琮一再表示感谢,刘琮也不见外,坚持留下二人吃过晚饭。
诸葛亮家在隆中,黄月英当然便留宿刘府。刘琮又将山民妻子送到将军府门外,嘱咐下人亲自送回,委婉向诸葛亮二姐表示想请庞山民和庞统出山。
第二天临行前,黄月英将刘琮叫到一旁小声说道:“表姐知道你的心思,只是相公他似乎暂无出仕之意,我也不好相劝。”
“我明白,还望表姐多多替琮美言便是,其他的我来想办法。”刘琮知道问题出在哪,就有信心解决问题,归根到底还是诸葛亮看不起刘表,觉得他太平庸。
但是黄月英不会看不起自己,只要她能从中帮着自己说话,给诸葛亮一个先入为主的概念,自己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机会还是蛮大的。如今自己横空出世一定要尽快让他改变这种看法,再有表姐在一旁推波助澜,事情总会有转机。
刘琮知道这诸葛亮和庞统非自己亲自上门去请不可,而且还需要在襄阳城内造势。
第二日,刘琮并没有急于拜访两位,而是骑马与黄权等人在襄阳城内尽情溜达,为的就是改变世人以往对刘琮的看法。
现在的刘琮在马背上也算英姿飒爽,有黄权等一干亲卫相拥倒也显得气派。尤其是刘琮即将出任南郡太守的消息传出之后,襄阳城内关心刘琮的人陡然之间便多了起来。
接连两日,刘琮都带着亲卫在襄阳城内拉风耍帅,直到第三天才接连拜访了庞德公和黄承彦。
两位德高望重的襄阳名仕对于刘琮的改变也颇感意外,不过很快就为刘琮的言行打动,结合刘琮在南郡的所作所为,两位对刘琮也进行了重新定位,当然这个定位也好,评价也好很快就会传到诸葛亮和庞统耳朵里,这才是刘琮的目的。
为了让诸葛亮等人有时间消化,刘琮第四日选择留在家中,当然最主要的还是临行前拜见刘表和后母蔡氏。蔡氏是满心欢喜,刘琮出任南郡太守是她希望的。刘表的三个儿子当中,她是一心要支持刘琮继承刘表的大位。
刘表对于刘琮这段时间的变现也颇为满意。尤其是当日在朝会上,刘琮一言不发,却顺利的拿下了太守之位。
让伊籍、蒯良等人也无话可说,而后又点将文聘,刘表虽然不明白刘琮为何点文聘,但从文聘以及文官官吏随后的反应来看,刘琮再次展现了自己对大局的掌控能力。每一个做老爸的都喜欢看到子女的成长,尤其是刘琮,才二十一岁。
刘琮携蔡琳拜见父母时,并没有喜形于色,本来这南郡太守就是他的囊中之物。他还有一个更大的目的就是如何说服刘表接受自己在江陵练兵。
“琮儿啊,你虽然有些小聪明,但这太守之位不比其他,你到任之后还需谦虚谨慎,勤劳治政,安抚民心。切不可恣意妄为!”
“父亲教训得是,孩儿有一事要禀告父亲。孩儿前日要求文聘将军同行并非一时冲动,而是想请文聘将军在江陵练兵。”
“练兵?如今南郡叛乱已然平定,何须再行练兵?”刘表似乎有点明白,却又颇感意外。
“孩儿练兵不是为平匪之用,而是为保我荆州全境,如今汉室衰微,天下大乱,群雄并起。自父亲单骑入宜城而后平定荆州以来已经有有十余年未经历大战乱。荆州在他人眼里如今成了一块大肥肉,各路诸侯蠢蠢欲动,就连江东小儿孙权都敢屡次上门劫掠。
江东屑小尚不可怕,但那汉贼曹操却是不得不防。一旦他平定河北,必定率军南下,倘若我荆州再不加强军备,到时候只能束手就擒。”
“曹操吗……”
“是的,曹操此人志向远大,且手下能臣良将如云,绝不会甘心寄身汉室,倘若他废汉自立,必定会对荆扬动武,所以孩儿以为不得不防?”
“这是文聘跟你说的?”
“不是,这是孩儿领兵出征时便想到了,试想若是我荆州有一支相当强大实力的军队,别说那秭归山匪,就是吴巨等人也不敢有异心。
第四十章 说服刘表
“那你是以为为父这些年轻视了军备才导致南郡之乱?”刘表略带不满的问道。无论如何这次刘琮有点自作主张了!
“孩儿不敢这么想,也绝无此意。但如今时局不同了,当初父亲平定荆州时,河北有袁绍。公孙瓒互为制肘。中原地带更是诸侯林立,无论袁绍还是曹操都无心无力进攻荆州。父亲在荆州奉行修生养息的政策是完全正确的。
但是短短数年,曹操便成功的驱逐了袁术,又擒获吕布,击败刘备先后占据司隶、兖州、青州、徐州等地。而后又击败强敌袁绍,平定河北只是时间问题。剩下的凉州和益州都是偏远难攻之地。曹操的下一个目标不是扬州便是我荆州。”
“如此看来,是为父错了……”刘表的话有点低沉,还带着点呢喃,恰似一个垂暮老人。
“夫君,琮儿也是为保卫荆州着想,何不就让琮儿放手去做,只要不犯大错,有夫君在一旁指点便是。你又何须自责?”
“是啊,父亲,孩儿绝无质问父亲的意思,只是曹操此人不得不防。”
“为父何尝不知道,只是这些年坐看群雄逐鹿中原,奈何我荆州地处偏远,人口稀少,比不得河南、河北啊。你既有心,有先行去做吧,不过切记不可动静太大,也不能劳命伤财动摇了民之根本。南郡人口本来就不多,切不可造成无人耕地之局面。”
“孩儿明白,孩儿一定谨慎行事。”刘琮本以为会遭受刘表的一顿训斥,没想到练兵之事还算顺利,或许刘表以为刘琮只是想在江陵城内招募四五千兵卒吧。
“还有一事,你堂兄刘磐闲居攸县多时,想来也是为父不好。当初他带领黄忠等人屡次抵抗太史慈等人的侵犯,使得孙权没讨到半点便宜。
后来太史慈死后,刘磐想要出任长沙太守,为父当初已经任命了韩玄,不得已驳回其请求。他便辞官闲居。你此次前往南郡,若有空职便请他回南郡吧。为父年事已高,但你们兄弟还年轻。再说你不是要练兵吗,刘磐之才不输给文聘。”
〃孩儿明白;父亲心中其实一直挂念着刘磐大哥;孩儿一定将他请回来。”其实不用刘表特别嘱咐,刘琮心中早就惦记着这位堂兄了。开玩笑,太史慈何许人也,能够让孙权太史慈头痛的人绝非泛泛之辈。要紧的他是自己的堂兄,还是黄忠的上司。得到他说不定还能一箭双雕。三国时代,什么最宝贵?人才!不说三国;随便那个时代都是。
刘磐之勇武在冷兵器时代绝对有用武之地;刘琮于是连连点头满口答应刘表。
“你还有什么要求吗?”刘表心疼自己的儿子,但为了能让自己后继有人,适时的外方锻炼也是必须的,因而只要刘琮要求不过分,刘表多半会答应。
目前为止刘琮只要了文聘一人,提出练兵,并无其他要求,刘表到觉得小看自己的这个儿子。
“孩儿想请表姐夫共同治理南郡。”
“你是说孔明吗?此人倒是有点才华,只是不知道这几年何故却与为父疏远了。兴许你们年轻人能合得来,若是他肯出仕助你,为父也不过问。你转告他,为父并不计较他兄长在江东做事。”
“孩儿替表姐夫谢过父亲。只是孩儿也没把握请得动他……”刘琮也如实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这个孔明也是,都是一家人,而且是至亲,难不成他想助曹操不成?”蔡氏也是多次听人提起诸葛亮,此番刘表父子再次提起此人,蔡氏便顺口发泄自己心中的不满。
刘琮苦笑了下,助曹操不一定,助刘备的可能性太大了。兴许是诸葛亮觉得蔡氏一族在襄阳权势熏天,自己会像刘磐那样被弃之不顾才不敢投效也不一定。当然这话只能在心里嘀咕嘀咕,是万万不能说出来的。刘琮一直不明白,刘表也算是个开明之人,纳贤取士是一个为长者必定要行之事。
偏偏这自己的亲外甥女婿却是隐居山林,这人还曾经跟着叔叔诸葛玄投靠自己,撇开亲戚关系,单单这份危难之际接济之情,诸葛亮也应该相助刘表。可事实就是刘表眼里似乎没诸葛亮这个人,诸葛亮眼中也没这么个高官亲戚一般。
除了诸葛亮看不起刘表父子无能外,刘琮实在想不出别的更好的理由。但刘表好像也没那么差啊,比起曹操来,是要逊色点,但比那吴巨、刘璋之辈,刘琮还是觉得刘表要强出许多,只是尅下年事已高。六十三在这个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年代真的算是很高了。
而那刘备却只有四十二岁,年龄优势有时候是天注定的。如果让刘表和刘备一年年轻,说不定此刻正雄心万丈的准备攻陷许都营救献帝呢。
说到年龄,刘琮觉得自己比曹操也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历史上曹操再有十多年就差不多了,如果自己发展顺利,大可等到曹操去世之后再与北方势力决战,一举问鼎中原。
请表姐来府做客的第三天,刘琮终究还是憋不住去拜访诸葛亮,不怪刘琮不稳重,而是诸葛亮对刘琮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
吃过早饭,刘琮便带黄权、张博与刘巴三人一同前往隆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