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事实或客套的方式,林恩难以判断,他将杯子送到口边,小小地抿了一口,醇厚浓烈。
安德里走到沙发旁坐下,展开双臂,仰头看着天花板:“有些事情在下午的茶座上并没有谈及,其实……我个人主张派遣尽可能多的情报人员前往美国,毕竟那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而我们前一阶段的工作成果几乎荒废,如今对那里的了解太有限了,可……我们最终只获得了50人的名额。经费本来只有每人5千美元,经过争取才勉强提高了一倍。”
50万美元原来是这样定出来的,林恩不无感慨,想要办大事就得肯有大投入,以戈培尔以往的宣传手笔,似乎也不是那种吝啬之人,那么严格控制经费的理由就只剩下一个:信不过这些即将派往美国的情报人员,唯恐他们拿钱开溜。
抿了第二口酒,林恩道出了自己的意见:“初期在那里立足并探察情报,这笔经费也够用了,但若想要买通关系掌握内情,恐怕是远远不足的。”
“这我知道,所以你们到了美国之后,务必尽快查明情况,最好有照片、文件或是报刊之类的确凿证据,这样我才好进一步争取经费。”安德里这话说的很无奈,跟两天前他与林恩勾勒宏图简直有天壤之别——这就是理想和现实的差距。
林恩想了想,问道:“长官,这50人中,能够由我挑选的有多少?”
安德里没有给出答案,而是反问:“你的想法是几个?”
说多了容易让对方起疑,说少了又不顶事,林恩思量了一下:“虽说这次只是执行基础的情报探察任务,但我觉得应该提前考虑后期动用武力进行破坏的可能性,因而带上战斗经验丰富、在狙击爆破等方面有特长的人员进行这方面的专业勘探筹划是很有必要的。”
安德里小口抿酒,思虑了片刻,算道:“宪兵部的2个名额是无法削减的,伯特莱姆的小队有16人,他们长期共事、配合默契,另加2名无线电专家,这里已经是20人了。我们原本计划从南美调遣20至25名能够说流利英语、在北美活动过的情报人员,现在……既然这件事我还是能够说上话,林恩,你去选人吧!选好了将名单交给我,我会尽量安排。”
尽管话里没有明说,但林恩不难判断对方留给自己的空间是5至10人左右,要求固然是得到了满足,只是最后这句话明摆着是要让自己欠他一个人情,林恩偏不言谢,而是举杯致敬:“我会尽量把人员控制在8人左右,这些不仅是战斗精英,也都是忠心耿耿的日耳曼勇士。保密方面您也不必担心,我知道该怎么做。”
林恩一口干掉了杯中的威士忌,安德里也没有保留,他最后说道:“需要提醒一点,出发前所有的人员都必须接受极为严格的审查。初步确定是一周后启程。这次行动,部长和参谋长都很支持,专门从基地调拨了一艘高速潜艇作为运载工具,通常情况下,它穿越大西洋只需要5到6天时间。”
第49章 精英计划
一个计划有了目标、时间、人员以及必要的供给就能够顺利实施么?
稍稍揣摩就会发现,一个真正具有可行性的计划远不止是这么简单,然而在战争时期,因为时间、空间以及信息限制,这样的情况倒是屡见不鲜,其中一些倒也能够获得成功,英国的发电机计划和德军的威塞演习、马丽塔计划等等都是仓促入手的经典,但运气并不能帮助人们赢得整场战争,从十字军、火炬计划到诺曼底登陆,这些决定性的战役无不经过了精心筹划和准备。正是抱着这样的想法,从安德里的办公室出来后,林恩并不急于前往兵营宿舍召集旧部,而是冷静地回到了自己的办公位置,开始用最普通的铅笔和笔勾勒出此次美国之行的轮廓。
这份尚未定名的计划,重中之重自然是美国的核弹研究机构和工厂基地。后世人皆知美国的第一枚原子弹在新墨西哥州沙漠试验,然而试验场通常只是一片荒芜、偏僻且只建有部分试验设施的区域。一个处于研发阶段的高尖端项目,真正的核心所在是它的科研人员和研究机构。凭着自己的记忆,林恩在纸上写下了只有自己才看得懂的潦草汉字:奥本海姆→橡树岭→新墨西哥州。
从抽屉里取出德文版的世界地图册,北美版图位于相对靠后的位置,这并不意味着它在当今世界格局中无足轻重,而是因为德国人习惯性地将欧洲和欧洲国家放在了理所当然的老大位置,尽管6年的战争已经让它伤痕累累,经济和工业发展的速度、潜力都已远远落后于北美……
新墨西哥州的位置很好找,浩瀚的沙漠看似苍茫,其实只要弄一架飞机“意外”飞过这片区域,不难从空中寻觅到试验场的踪迹。橡树岭,林恩记得它只是因为这个名字很特别,跟著名游戏系列《寂静岭》有些类似。至于奥本海姆,找到橡树岭应该就能顺藤摸瓜地找到这位“曼哈顿工程”的技术负责人——想要尽可能彻底地破坏美国核项目,主要的技术人员和成形的技术资料一样重要。
按照这些思路搭建了计划的主体框架,凭着自己在战略参谋部工作这段时间学习到的参谋基础技能,林恩迅速绘制出美国的地形简图,用铅笔虚线标注了自己设想的行动路线以及情报中转站的设立位置,并在旁边写了些简单的英文备注。一旦抵达美国,查找橡树岭的位置或许不会太难,若是这个地名并不广为人知,那也可以从港口的特殊货物运输入手,想方设法查找出核武器研发资源的蛛丝马迹。
头脑中的思维飞快地运转,唯恐灵感转瞬即逝,林恩手中的铅笔也在纸上留下了大量图样和字迹,等到自己觉得暂时所能够想到的都已经梳理出来的时候,他才惊讶地发现已经是午夜时分了,整个计划处的办公区只有两个极其敬业的参谋军官还在工作。一个叫做哈蒂·考特瓦瑟,陆兵上尉,之前在党卫队全国总部任职,按说见过不少大世面,但他似乎永远都是一副埋头干活的劳模姿态;一个名叫布施曼·汉德马克,陆兵少校,来“避难所”前曾在大德意志装甲师的是参谋部担任参谋官,并以全优的成绩从第一期高级军官班毕业,在这里也算是个小小的传奇了。
自己来战略参谋部的时间不长,对身边同僚的情况主要是通过攀谈闲聊获得的,并不能用来判断一个人真正的能力和品行。基于自己获得晋升后也还只是陆兵中尉军官,以常理来看,要让军阶更高的同僚跟在自己屁股后面实在有些滑稽,林恩小心地收起资料准备离开,偏巧汉德马克少校站起来活动四肢,见林恩这么晚也还在岗位上,他礼貌地笑了笑——人长得本来就挺端正,笑容也很有亲和力,更重要的是全优生的声名响亮,这一切综合起来,让林恩“胆大妄为”地做出了一次空前的尝试。
一边若无其事地舒展双臂,一边以闲谈的姿态说道:“长官,这么晚还在工作?”
虽然之前两人没怎么说过话,也不在一个工作小组,可终究在一个办公区,每天少不了打照面,汉德马克少侠客气地说:“你不也是?”
林恩在距离少校办公桌一尺之处停住脚步,能够看到他桌上的图纸文件,但不至于看清细节和文字,然后感慨地说:
“为了实现梦想,苦点累点也不算什么。”
“呵,是啊,梦想……”汉德马克少校脸上流露出的笑意带着苦涩。
“长官您是哪里人?”林恩问。
“汉堡。”少校答道,旋即有些思维定势地解释:“虽然大多数汉堡青年都参加了海军,但我从小就渴望成为一名骑士,所以……后来参加了党卫队。”
林恩并不想纠缠骑士和党卫队的关系,他又问:“您估计也就25岁左右吧,在这个年龄就能当上少校,真是令人敬佩!”
对方笑了:“哈,再有四个月就满29岁了!相比之下,少尉你的经历才真的让人敬佩呢!”
林恩耸肩一笑,不多解释,他有意瞟了眼少侠桌上的那些东西,问说:“参谋工作还真是费心费力,在我看来是比拿枪战斗复杂多了!您不觉得?”
少校回头看了看桌上的图纸文件,苦笑。
见对方不愿明言,林恩转换话题道:“长官,您的家人还留在德国吗?”
汉德马克少校对此显然没有戒心,他随口回答说:“是啊,年迈的父母和妹妹都留在了汉堡,还有个在‘霍亨斯陶芬’装甲师开坦克的弟弟暂时不知下落。”
林恩注意到少校左手无名指戴了戒指,因而问:“夫人是跟着来了基地?”
汉德马克当即愣了一下,神色迅速黯淡下来,尔后叹道:“在敌人的一次空袭中丧生了。”
圈子绕来绕去,终于绕到了一个楔子,林恩表示了沉重的遗憾,又说:“这些万恶的敌人……是美国人干的吧!”
也许是被时间消磨了意志,也许只是将仇恨埋在了心底,少校冷冷地说道:“西线敌军的轰炸,不是英国就是美国!”
尽管少校的反应并没有想象中的强烈,林恩仍是抓住这个话题透露道:“我会替你报这个仇的!”
少校果然听出林恩话里有话,他瞬时瞪大眼睛,紧接着又迅速恢复了常态,低声说:“这次你会去?”
林恩瞟了眼坐在不远处的考特瓦瑟上尉,他虽然没有起身或发出任何动静,却并不代表他耳朵不在倾听。
到了关键内容,林恩很隐晦地朝少校摇了摇头。
既然不是旨在攻击盟国首脑的行动,必然是有其他任务——这是顺理成章的理解。
少校目光停留在林恩脸上,同时在心里琢磨了一番,竟然猜到了林恩的意思,他抓起铅笔在纸上写了几个字,给林恩看完后即用橡皮将它们擦拭干净。
纸上写着“若为报仇,可抛弃一切”。
得到了想要的答案,却不透露自己的秘密,林恩假装深沉地点了点头,就此转身离开了。
※※※
3号餐厅“茶话会”召开两天后,林恩敲开安德里上校的办公室门,将一份“8+8”的名单放在了他的面前。
前8人作为第一选择,后8人是替补候选。除了完整的姓名,林恩还在这份手写的名单上依次标注了每个人的特长、语言能力、年龄、军衔、头发颜色和身高,这些资料看似非常专业,却不过是他自创的迷魂招数。
对于这样一份名单,大多数人都会将候选人员的特长作为第一要素,再参考其他条件综合权衡,而在之前的两次谈话和一次“茶话会”中,安德里给他留下了心思细腻、行事果决的印象,正因如此,林恩有意在年龄和头发颜色上作了着重的标记符号,好分散他在候选人身份上的注意力。
一分钟、两分钟……在琢磨了快有三分钟的情况下,安德里才放下名单,抬头对林恩说:“虽然这其中可能有选入‘龙舌兰行动’的人员,但我会跟作战部协调,尽量以我们此次远赴美国的情报行动作为优先。”
这样的托辞林恩事先也猜到了,如果真是有心,凭情报长官的地位以及戈培尔、巴赫的支持,别说是入选袭击盟国首脑会议100人预备大名单的作战人员,就算进入了最后50人,只要还没出发前往欧洲大陆,安德里也完全有能力将他们捞过来。
“那好,我就不打扰您工作了!”林恩识趣地告辞。
安德里全然没有挽留他进一步详谈的意思:“我争取在最短时间内给你答复!”
临出门之前,林恩不动声色地瞟了一眼,安德里果然又从桌子上拿起了他手写的那份名单。
回到自己的办公位置,从上锁的抽屉里取出两天来反复修改、完善的图纸,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将它们印刻在脑海中,然后收成一叠,起身走向专门用来销毁机密文件的碎件房。除了厨房和特殊工厂,基地内是严禁明火的,再说室内烧纸容易搞得乌烟瘴气,德国人想出的办法是装配一台工作原理类似碎纸机的器械,它使用电力驱动,粗陋的外表和狰狞的齿轮就像是一头怪兽,但只要将纸张甚至硬壳封皮丢入其中,便会在一阵刺耳的杂响声中变成难以重新拼贴的细碎片。
第50章 林恩的智谋
在安德里上校酝酿名单的两天时间里,林恩可没有闲着,他先是利用午休时间前去探望了自己的老下属,得知诺亚入选了突击队百人大名单,已经接到命令前去进行封闭式的集中训练了。无妨,他交待沃夫鲁姆、坦泽、特奇梅尔以及弗雷德里克秘密地跟着布鲁尔学习英语——这位老兄自说是因为早年跟随父辈经商的关系,英语、荷兰语、丹麦语、挪威语都会说一些,只是先前一直在东线作战,还不如只会俄语这一门外语的沃夫鲁姆“吃香”。
老部下们招之则来,对林恩的安排没有人任何质疑。接下来,林恩开始给名单上的其余人员打预防针了。博斯曼,同期普通军官班的格斗强人,毕业后一直在基地参谋部任职,此次未被列入突击队百人大名单,林恩私下里找他谈了一次,这位年轻军官斗志、闯劲、勇气一样都不缺,隐约中也对低级参谋官的琐碎工作表现出厌倦之意。落选突击队大名单,据他自己揣测是因为基地参谋部方面对这次行动并不看好。听说隆美尔和他的参谋长都认为此时干掉美、英、苏的国家首脑并不能制造大规模的混乱,反而可能暴露基地的秘密,并不利于帝国积蓄力量等待东山再起的机会,所以拒绝了战略参谋部方面提出的任何调人要求。霍特姆·威瑟,射术精准、自信饱满的小矮个军官,任职于宪兵部,但完全不懂英语,被宪兵部派去参加美国情报行动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因为不算太熟,林恩只是稍稍探了他的口风,这位身材与拿破仑有些相似的德国军官对帝国的耿耿衷心是毋庸置疑的,他有着强烈的上进心,只是在基地尤其是在宪兵部,晋升的空间和潜力都非常有限。
此外,林恩还“故地重游”,利用休息时间去4楼的兵营宿舍探望了沃尔里希,这位金发少尉和以前总是对林恩冷嘲热讽的舒泽少尉一同被分在了陆兵第1团。作为心态非常正常的年轻军官,沃尔里希对呆在陆兵团后勤连队的安排感到深深的遗憾和沮丧,并且埋怨自己在军官班不够努力,以至于综合成绩处于班级的中下游水平。虽说特点并不鲜明,但林恩看中了他的踏实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