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苍穹》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帝国苍穹- 第16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林恩眼中,“避难所”基地的核心机密有二。其一是帝国元首的状况,答案如今已经自然揭晓;其二是碟形飞行器的真相,尤其是在经历了美国之行后,这已经成为他战略谋划的重要考量点。现如今,光看资料已经满足不了需求,于是,林恩将军大手一挥,让勤务军官安排自己前往位于上层机库之上的核心机密区——圆盘试验室。

特权的地位就是不一般,30分钟不到,林恩就从帝国大本营乘坐隧道专线抵达了蕴藏着帝国最高机密的洞库。

在这个主体呈椭圆状,集研究、组装、维修于一体的综合试验室内,没有机库式的跑道,也没有先进的机械手臂,绝大部分工作都由技术人员手工操作。

六只大小、直径略有不同的“圆盘飞行器”就静静停放在这里,从近处看,它们的躯体并没有想象中的饱满,体型最小的几架,外圈就像是超大号的风扇,体型更大的那些则拥有更具流线型的光洁外表,中间凸起的位置还有透明的观测窗。灯光下,它们银灰色的外表都散发着幽暗神秘的光泽。

无尽的遐想、无尽的揣测,有朝一日突然变得触手可及,林恩竟站在玻璃隔窗前久久无语。

“我们前后一共制造了十二架圆盘,分为四个批次,命名为飞轮I、垂直起降II、柏罗湟女战神III以及圆盘IV。有两架I型和两架II型在早期的试验中坠毁。我们以一部分III和IV型进行了载人改装试验,一架III型由潜艇载往北美参加突击行动,一架IV型由潜艇运往南极地区进行活动,目前仍有两架IV型在进行同型的载人改装,而根据元首的指令,其余的暂保留不载人原态。”

站在身后向林恩介绍情况的,是并没有任何博士头衔的航空动力专家、天才青年施特凡,他与米赫、什利维尔、哈伯莫尔等人共同负责这个超乎常人想象的飞行器工程。

想起后世的传闻,林恩转身问道:“它们真是用水作为燃料的?”

“水?”施特凡和他的助手相互一看,然后肆无忌惮地笑了起来。

林恩虽是纳闷,但还是好脾气地看着这些年纪并不大的日耳曼科学家们笑了一通。末了,这位天才科学家解释说:“真抱歉,这只是用来迷惑敌人的幌子,没想到把您也给唬住了!这个世界上哪有机器使用水作为燃料的,真是那样的话,大家还用得着去抢占石油资源?”

这话驳得林恩无言以对。

施特凡让助手拿来一个圆盘飞行器的模型,看它的外形,的确就是让全世界好奇并困惑了许多年的UFO。如此说来,在属于自己的那个历史时空,第三帝国的残党们战后数十年仍在活动,苦寻翻盘的机会却始终不能如愿?

可惜没人能够解答林恩的这个疑惑。

施特凡一边演示一边介绍说:“喏,它以喷气动力为主、火箭动力为辅,所不同的是,我们运用‘柯恩达效应’和磁螺旋飞行模式,以此获得充足的升力和矢量动力,而它的效果也远远超出了我们最初的预计,飞行速度远非已知的任何一种飞行器可及。无人飞行的试验高度曾达到过2。2万米,载人的飞行高度短时间内可达到1。8万米,当前各国的防空武器是不可能将它击落的!”

可怜的中学及大学常规物理知识已经不足以帮助林恩理解这些,他无奈地看着桌上的模型,又转头看了看那些直径达到二三十米的庞大圆盘,问道:“之前听说……正常飞行员最多只能驾驶它飞行两次?”

这个话题顿时让施特凡从自豪的山峰跌落懊恼的谷底,表情变化之快简直可以跟喜剧大师金·凯瑞相媲美了。

“相比于这个世界上的许多动物,人类的躯体实在太过脆弱,容克…87的一次高速俯冲拉起就能够让最好的飞行员不自觉地排便,磁螺旋飞行就更是超出了人体的极限。为此我们已经损失了4名飞行员,噢,应该说是5名。将军,派往北美执行任务的王牌飞行员萨洛少校前几天已经离开了我们,他完成四次飞行……训练一次,执行任务三次,这创造了人类极限的新记录……噢,愿上帝宽恕我们的罪恶!”

这群逆天的家伙居然也信上帝,林恩很是无语,而他也知道,那位萨洛少校就是驾驶碟形飞行器吸引萨斯阿莫斯原子弹试验基地周边美军防空炮火的帝国英雄。若不是他三度忍受生命之痛冒险飞行,自己也不可能带领突击队员们完成空前绝后的任务。

“这么说来,前往南极进行诱饵活动的那架圆盘,岂不是也只能飞行一到两次?”林恩顺着思路揣测。

“目前我们的无线电遥控最大有效距离是40到50公里,只要圆盘与操控者不超过这个距离,那就不必冒险采用载人方式。萨洛少校之所以要连续飞行,是因为出发点在位于墨西哥湾的潜艇上,到目的地的距离超过一千公里,根本没有办法实施无人遥控!因为这样的悲剧一而再的重复,我们实在不愿意将圆盘的载人飞行称之为‘成功’,并屡次向上级提出停止载人飞行,但……”施特凡无奈地摇了摇头,后话不说。

“理论上有办法克服吗?”林恩问。

“理论上是有的,但实际上我们的抗磁轴还远达不到理想水平,而且我们还无法确定磁螺旋究竟会对人体造成多大的影响,这些都需要时间和不断的试验。”施特凡显得非常遗憾。

林恩想了想,又问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若是性能达到成熟稳定的状态,它能装载炸弹实施轰炸吗?”

这位天才科学家苦笑:“每多一公斤负荷,对圆盘飞行性能的影响都是显而易见的,若是挂载一吨重的炸弹,我保证,它还不如一架喷火式战斗机!”

虽然得到的是并不乐观的答案,但林恩坚信,只要对手一日不了解它的真正奥秘所在,圆盘飞行器的存在仍然具有极大的战略意义。

带着对未来的谋算回到办公室,林恩屁股还没坐热,战略参谋部情报处就送来一份精简的信息资料,它摘录了最近一个星期美苏英法等主要国家的报刊媒体和广播内容、明码通讯电报以及能够破译出来的加密电报,当初在战略参谋部,林恩就干过这种看似枯燥其实十分有趣的工作。由于突击队成功袭击了美国的洛斯阿莫斯原子弹试验基地,圆盘飞行器也三度光临美利坚合众国的神圣领空,各方面的反响都十分强烈。美国的许多媒体和广播都在事发后的两三天内就进行了报道,有些分析和揣测十分接近事实,相较而言,美国政府的官方声明就显得滑稽可笑了,他们坚称军方在洛斯阿莫斯进行了防空演习,高射炮部队的一处弹药存放处不慎失火而引发了意外爆炸,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来解释那喧嚣一晚所发生的一切。之后,他们又宣布奥本海默博士在现场看高炮射击演练时因为这场糟糕的意外爆炸而受伤,因而短期之内无法再出现在公众的视线中。

美国的媒体报刊虽然多有猜测,但矛头并没有明确指向苏联,倒是英国人在获得消息后显得过分关注,他们担心是苏联人制造了这起事件并趁乱窃取了原子弹的核心机密,而为了应对潜在的军事危机,他们强烈要求政府以盟国姿态向美国索取全套的原子弹技术,从而帮助英国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掌握这种极具战略意义的超级武器。在一份破译了的、由伦敦发往美国的加密电报中,英国政府也明确指示自己派往美国的外交代表团,极尽可能地争取美国在原子弹方面的资料共享,毕竟在“曼哈顿工程”后期,英国官方派出了本国核专家协助研发,并且带去了英国自1939年底以来在原子弹研究方面的技术成果。

作为曾经的世界第一强国,日不落帝国的遗老遗少们不甘没落的心态林恩完全可以理解,然而以美国政府的风格,除非到了万不得已的地步,他们可不会将这极具战略意义的技术拱手与人分享。在原本的历史时空,英国专家们尽管参与了“曼哈顿工程”最核心内容,归国后也得到了英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但他们仍然直到1952年才试爆了自己的第一颗原子弹。以此推算,英国在建造核原料工厂、分离浓缩铀等环节上耗费了长达7年时间。帝国元首可不会有那样的耐心!

第98章 最遗憾的缺席

从温暖的北美回到了清寒的北欧,戴上标准的德式短檐军帽,穿着长款军外套,双脚间距一尺,腰脊挺直,双手置于背后,下巴微微昂起,以这种拉风而又酷劲十足的姿态,林恩矗立在潜艇洞库的码头,面色平静而又满怀骄傲地看着隐蔽航道上的铁闸缓缓升起。自从“叛逃事件”后,水路唯一的航道就装上了双重铁闸,必须开启设在基地司令部的总闸,船艇才能够从这里进出。

随着铁闸的打开,海风裹着浓浓的寒意涌入,站在码头上顿时感觉周围的温度有明显下降。此时虽才十月出头,根据气象站的报告,挪威海域却已狂风大作,近岸气温骤降到了零度左右。照往年的经验,这种天气基本上宣告了极地寒冬的到来,它也意味着“避难所”基地将在漫长的半年时间里笼罩在皑皑积雪之下,不会轻易受到外人的打扰。

须臾,一艘周身漆黑、抹去了所有标识的大型潜艇从航道处驶入,一旦穿过了低矮的洞廓,艇上人员就迫不及待地升起一面德意志海军旗,它迎风飘扬,彰显逆寒不屈的精神。

翻阅了基地最核心的资料库,林恩对这样一艘XXI级潜艇有了远比历史资料更为详尽的了解。作为第三帝国最后一级也是最好一级大型潜艇,它的水下航行能力和静音效果超过了以往任何一种潜艇。毫不夸张的说,若是这种潜艇早两年问世,即便以1945年时的建造速度,盟国的大西洋航线也将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现如今,锋利的宝刀暂时失去了开刃的机会,以“雅利安方舟计划”撤退到基地的同级9艘潜艇虽保留着武装,却大都用来执行运输任务。不论是返回本土袭击盟国首脑会议,还是远赴北美实施“约柜计划”,人员装备几乎皆由这些潜艇运送。当大多数其他型号的潜艇都留在基地洞库内等待使命召唤时,它们成了当之无愧的劳模。

潜艇运来的可不是普通货物,而是从遥远的大洋彼岸带回的第二批战利品。顶级的物理专家、经验丰富的物理研究员、高度机密的核武器资料,还有布拉兹少校为首的精锐突击队员们。因而除了忙碌接应潜艇靠岸的海兵人员,此时码头上还有还有整队的陆兵战士、佩戴“狗牌”的宪兵以及几辆随时候命的装甲车,一列挂载客运车厢的小火车也在码头旁等候。

潜艇一旦靠岸,艇上的口令声、说话声便此起彼伏。须臾,布拉兹少校从潜艇塔舱前部的舱口钻了出来,虽是尽可能整理了衣装,但这潜艇终究不是洗衣房,还会配备洗衣机、干燥器和熨斗这些专业设施,因而看起来仍是风尘仆仆。

按照军衔级别,“特别准将”相当于陆兵准将,前日一别,如今林恩已然成了“长官”,可他仍是笑盈盈地等着布拉兹上岸,相互敬礼后便又以他们特有的方式使力握手。

“少校!真高兴你们能赶上我的婚礼!”

布拉兹笑道:“啊哈,来之前已经听巴赫将军说了,这叫什么来着?好事成双嘛!看看,一转眼就迈入将官行列了!真是让人羡慕啊!”

“我只是个出主意的,真正的战斗还是靠大伙儿拼下来的!”

说到这里,林恩和布拉兹刚刚的喜悦都有所收敛,这虽是一次空前成功的突袭,但前后还是牺牲了7位突击队员,另有十多人不同程度负伤。若是再往前追溯,前往波茨坦突袭盟国首脑会议的50名帝国战士几乎全军覆没,其中“吸血鬼”突击队员也有20多人。

值或者不值,也只能留待后人去判断了。

在艇员的帮助下,弗兰克博士和另外六名技术人员带着好奇的目光走过甲板,而不是像林恩当初那样被蒙上黑布。倒也不是基地守卫方面的疏忽,而是因为“避难所”的相对封闭性远大于洛斯阿莫斯,即便熟悉了内部构造,想要逃离也是难以成行的。何况基地高层也有意让这些自命不凡的专家们好好看看这奇迹般的隐蔽基地。

“巴赫将军还让我将这个转交给你,顺祝你新婚幸福!”

布拉兹从口袋里掏出一个信封,以西式传统,这自然不会是随礼一类。随潜艇返回基地的突击队员们正好上岸,宪兵们的注意力又放在专家们身上,林恩迅速撕开信封。里面叠了两张纸,一张写着祝福新婚幸福的手信,另一张则是一首无名的短诗。

那天

上帝安排我们相遇

可记得星空下的宏伟梦想

那天

死神带来悲痛噩耗

可记得各赴征程前的真诚愿许

那天

你从炼狱归来

我持战旗在风中矗立

我们伤痕遍体

我们心如磐石

黑鸦在树梢窥视

孤狼在丛中龇牙

万般艰险

无尽坎坷

我们仍在战斗

无悔年华

终有一天

我们将重新崛起

让我们的旗帜在阳光下

纵情飘扬

字里行间,往事一幕幕在林恩眼前飞快的映过,有成长的骄傲,有胜利的豪迈,但更多是节节后退过程中的无奈、落寞和忧愁,是对阵亡同伴的哀思,是在沉重和没落中写给未来的希冀。

“终有一天,我们将再度崛起,重获在阳光下行走的权力!”

林恩默道。

※※※

1945年10月9日,“避难所”基地内唯一的教堂敲响了钟声。

元首站在上位,用他那深沉苍老的嗓音宣布了一对新人的结合。

德意志帝国鼎盛时期,他也曾为亲信部属主持过婚礼,在阿尔卑斯山空气清新的山麓,在吕根岛温暖如春的海滩,在柏林古老教堂的苍穹下……

这是“避难所”基地内成婚的第469对年轻夫妻,这其中军人和非军职女性的婚配占了绝大多数,且有超过一半的新婚妻子已经顺利怀孕。

在这幸福喜悦和欢庆的气氛中,帝国的命脉正悄然延续。

基地洞库就是天然的避风处,恶劣天气丝毫没有影响到内部的生活。璀璨的灯光下,香槟美酒唯缺碧草,欢声笑语仅少阳光,这一切似乎要印证一句东方古语:十全九美。

应林恩的特意要求,不仅刚刚从北美凯旋而归的布拉兹少校和突击队员们参加了婚礼,相继被押送到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