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将血- 第5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甩手将手中横刀扔在地上,脚蹬着地,手也巴拉着,满脸惊恐的向后退缩着,喉头呃呃作响,看那模样就知道,头一次手上沾了人血,又是这么一副惨烈的样子,着实是被吓的不轻,就像头一次经历战阵的新兵,过后准保的吐了昏天黑地不可,哪里还有半点领兵大将的威严可言?

但已经没人去注意他这丑态,说起来麻烦,其实这一幕只发生在电光火石之间,根本不容帐内众人反应,就已到了这个地步。

两个和董冠向来交好的啊啊叫唤着冲上来,七手八脚将董冠翻过来,用手死命捂住其脖间的伤口,挺大的老爷们,也不知是惊吓过度,还是伤心所致,眼泪止也止不住,拼命的摇晃着董冠一动不动的身子,大哭出声。

而王虎的亲卫也被惊的目瞪口呆,手足无措间,却只能先将自家主将扶起来,六神无主的围在犹自拳打脚踢,一副受惊过度的模样的王虎身边。

这一下子,帐内的人酒化为了冷汗,从背后拼命的冒了出来,几乎所有人脑海中都只浮现出一个念头,坏了,事情闹大了……

事情可不是闹大了怎么的,主将一怒之下,错手杀了军中偏将,这要是在两军阵前,说不定也不算什么大事,军中诸将生死,几乎都在主将一念之间,事急从权,只要有那个理由,别说和主将殴斗了,就算你只说错了一句话,主将拔刀阵前斩将,过后给你扣一个军前抗命,或是乱我军心的帽子,谁也说不出什么来的。

但那事只能也只会发生在两军阵前,军情紧急之时,一旦离了那个场景,别说像董冠这样从五品将官了,就算七品校尉,也不是主将想杀就能杀的了的,必定还要讲究一个证据确凿,才能来个明正典刑的。

更何况,依秦军军律,六品上的将官若犯了军法,除非大军出征在外,主将才可先斩后奏,不过一旦将官上了五品,除非犯下不赦之罪,或是实在事急之时,不然任谁也不能轻易就将军中偏将给宰了,主将那是要吃官司的。

而现在,董冠虽然无礼,公然殴打上官,罪名一定不会轻了,只要狠得一狠,杀头也是有的,但断没有主将操刀,一刀杀却的道理,所以只能是一怒之下,错手杀人的说法,想到这个,帐内只要心思还清明着的,头皮就都发麻,完了,姓王的完了,眼睁睁瞅着这事发生在眼前的大家伙可也断逃不了干系……怎么办?

……

魏文志三个人也在吃酒,但没赌钱,魏文志是羽林左卫的一个旅帅,下首坐着的,是两个队正,就他们三个人,不过到也没忘了手下一帅官兵,大冷天的,又是正月里,能照顾到的都照顾到了,这点小事,也不用主营里几位上官操心,三个人忙了一天,这才坐下歇着……

三个人都是老兄弟了,说话也亲近,谈谈说说,到也颇不寂寞,因为前些年在大帅麾下,受惯了约束,即便这几年大帅不在了,喝酒却也不敢放量,不过正月里旁人没事,只他们一帅被派了来守营,有些怨气也是难免,三个人嘀嘀咕咕的,也尽在说这几年左卫的变化,不过说到最后,结果也还是那般,他们几个微末之身,也改变不了什么,只添了不少唏嘘罢了。

正自说这话,外面却是有人猛的钻进了帐子,魏文志还以为是手下兵卒,张嘴就想骂,守门的怎么就不通禀一声就放进来了?这左卫他娘的规矩还有没有点留下的?

不想瞅清那人,什么话都咽了回去,还赶紧起来,迎上几步,带着两个队正,一个军礼下去,“虞候大人怎么到这儿来了?可是有……”

来的人正是中军虞候王黑子,此时他的脸色一阵青一阵白的,彷如身后追着什么似的,惶急胆落,那等模样就不用说了。

平日礼仪也顾不上了,火烧火燎的便叫道:“快,将所有兵卒都给我召集起来,跟我走。”

“大人……可是有事……”魏文志等三人也瞧出了虞候大人脸色不对,再一听这话,都是心中一凛,这是喝多了打起来了?还要召集兵马群殴怎的?

王黑子别瞅人黑个子也不小,但绝对不属于头脑简单四肢发达那一类,不然也不会瞅着空子跑出来,立马就要调动兵卒回去,以他想来,今日这娄子捅的太大了,在场众人一个跑不了,都担着天大的干系呢。

但再一想到王虎的出身,王黑子更是遍体发寒,若让王虎醒过神来,仗着身份以及陛下宠信,这事没准成什么样子呢,最让他胆寒的是,若王虎反咬一口,自家性命可就堪忧的很了。

想到这个,王黑子是一咬牙关,这事还就得给王虎坐实了才成,不然真要弄个真假莫辨,谁也救不了他们几个,就一条诽谤上官,又眼瞅着同僚殴打上官而不救,他们就只能吃不了兜着走,若那王虎再颠倒黑白,在皇帝陛下面前哭诉一番,出身世家大族的王黑子是想也不敢想,最终几个人的脑袋还能不能安稳的呆在脖腔子上面。

要不怎么说是世家子呢,惊吓过后,这脑子一旦转起来,就要比旁人快上几分,而瞅着满脸狐疑,明显有些为难的这个以前从不会放在他眼睛里的小小旅帅,王黑子知道,今晚的关键之处恐怕就在这人身上了。

所以即便是心里面如同吊桶一般,七上八下的没个着落,甚至都不明白自己这事办的对不对,但还是耐下性子,瞪大一双满布血丝的眼睛,灵光一闪间嘶声道:“董将军被指挥使大人错手杀了,我命你等立即带兵围了中军,不放一人离去,包括指挥使大人,你们敢是不敢?”

“什么?”听了这个,岁数已经不小了的魏旅帅险些一脑子栽在地上,脸上的血色刷的一下褪尽,眼睛却紧紧盯在王黑子脸上,好像是在看一个疯子,那两个队正更是直接就呆住了。

直到半晌过后,一抹暗红才从魏文志两颊升起,其人腰杆也渐渐直了起来,一双眼睛却死死盯着王黑子,一字一顿的道:“指挥使大人为何要杀董将军?”

王黑子心里却是立马松了一口气,他知道,左卫的官儿虽然换了不少,但只短短几年,也不可能从上到下换个遍,眼前这个小旅帅,却正是大将军旧部,董冠手下的人……

……

是夜,羽林左卫都指挥使王虎夜查军营,错手斩杀偏将董冠,左卫兵卒哗变,囚都指挥使王虎于长安城外左卫大营……

第八卷 繁华尽处是吾乡 第705章 湖畔

“初五那天,西边又来人了,这回比去岁时还要隆重的多,十八辆大车,都装的满满的,药材,皮货,什么都有,还牵来两头吐蕃特产的牦牛幼崽,五只吐蕃白雕,说是给小公子玩的,竟然还有满满两车金银细软……”

“嘿,那位在西边看样子声势是越发的大了,但这么大张旗鼓的,恐要引动朝野物议,我已让随行之人带话回去,让那位收敛些个,大人以为如何?”

此时已是大秦咸宁五年正月初九,正月里下了一场大雪,放眼望去,山川尽是一片银白,正午的阳光照在解冻的承恩湖上,反射出耀眼的金光,而湖畔之上,一行人安步当车,缓缓而行。

南十八披着厚厚的披风,嘴上一边说着话,一边饱览着难得的胜景,除了有些冷以外,却也很是惬意。

而他身前半步走着的,正是大将军赵石,今年不比往年,朝廷有些动荡,因为什么就不用说了,以他现在的地位,在朝会上说话虽然还没多少份量,但总归是朝廷列班靠前的人物,又是陛下宠臣,时常宫中伴驾,所以今年上门来拜会的官员着实是不少,只大年初二,就迎来送往了十余位打着这样那样旗号上门的朝臣。

这些人身后自然都隐约有着其他人的影子,到也没那心里不够数的,想让这位大将军在陛下跟前进言,其中多数都打着探口风的心思,其实这些人最想知道的,还是陛下这一番举措到底想要做到哪一步罢了,毕竟赵氏一族乃是外戚大族,分田制对这样的大族的影响也是不言而喻,所以这般寻上门来,到也不虞其他……

但赵石这里哪里愿意掺和这个?世家大族纳不纳粮,交不交税,从他自己来说,态度是明确的,天下那么多人都交,凭什么你们就不交?且还都大权在握,却又不能为天下典范,好处占尽,却不付出半点,难怪那么多人想做官呢。

虽说他这里其实早已一脚踏入了世家大族的行列,但就其骨子里来说,却还没多少自觉,对这些权势显赫的所谓世家豪门有些天然的抵触心理。

不过这里面的轻重他到也明白,心里那般想,却断不会说出来的,凡上门来的人,都一律敷衍了事,托词也是好找,他一个领兵之人,哪里管得了朝廷政事?

所以上门的都不得要领而去,而他自己也有些不胜其烦,正月初三就带人出了长安城,到国武监这里躲清闲来了,是啊,权势虽好,不过一旦入了官场,便也不得自由,位置越高,威权越重,找上门的事情也越多,想事事都做个圆满,无异于痴人说梦。

不过就算来到国武监,其实也消停不了多少,猛虎武胜军已经渐渐成型,可以这么说,这是一支彻头彻尾的职业军人组成的军队,崭新而又富有朝气,严密的架构组成,精通各种军事技能的年轻军官和久经训练的军人,严明甚至于可以说是苛刻的军规戒律,其中凝聚的则是他这些年来所有的心血。

但换个角度看,这支军队却也是脆弱的,就像初生的幼苗,还没经历过哪怕一场风霜雨雪,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没有经过火与血的淬炼,就称不得精锐,也算不得合格的军人。

而机会应该不会让人等的太久吧……所以,接下来的一年,猛虎武胜军的训练将更加严格,也将更加残酷,因为一旦机会来了,他希望这些年轻的军人能够少些损伤,而这些,都要在年初的时候计划妥当。

另外,国武监也将从今年开始正式招收童员,年纪定在十二岁到十五岁不等,这又是一桩颇耗精力的事情,有武学前车之鉴在前,也不知还有多少人家愿意将孩子送入国武监进学的?

若是人数不足的话,说不得,却还得从各地县学着手了,强制征召各处童子入监,但那样一来,看上去只是一句话的事儿,但其中这样那样的麻烦绝对不会少了,而那样一来,新的一年,二十五万两银子又要不怎么够了呢……

事情琐屑而有繁冗,所以说,即便在国武监这里,赵石也是断不会闲下来的,不过是为了躲开朝廷中新一轮的风波找了不错的借口而已,当然,其中还得付出冷落家人妻妾的代价的。

等到正月初九这一天,南十八又找了过来,说的事情不少,朝廷动荡,他虽不欲掺和,但府中几个人却不敢怠慢,大事小情还是探听出不少,一并都由南十八转述了,而这位洞彻人心的长史大人末了评价了一句,陛下太急了些……如今众臣无言,默然许之,但将来麻烦一定少不了的,若能再缓上个三两年,等蜀中元气大复,国库丰盈,那时再徐徐图之,怕是要比现在要好的多的……

赵石没说什么,但心底却不这么看,天下纷乱,即便皇帝陛下不急,那些跃跃欲试的将军们也要心急的,比如他赵石,就已经忍耐了这许多年,遑论其他人了,而潼关渐聚大兵,引而不发已经有两年了,将军们肯定都已经憋红了眼睛,不然前两年那场大战,统兵出关的折汇也不会带着人差点杀到洛阳城下,看上去战绩彪炳,其实啊,说不定就是有些收不住手了才对……也就是朝中这些患得患失的大臣们,还都一个个不紧不慢的,他们可曾虑及那些将军们的想法?

而这分田之制一下,京中大阀们震动非常,但你可曾见到像折种等将门大族有什么举动?不曾……为的是什么?是利益不曾被触动,还是大家伙儿觉着军人不能干政?那都是扯淡,只因将军们的目光已经望向了更加辽阔的地方,渴望着留名青史,渴望着凭借开疆拓土之功,荣耀子孙后代,所以,他们也许根本不希望朝堂之上有什么动荡……嘿,说不定,必要的时候,皇帝陛下一声令下,这些将军们会毫不犹豫的挥起屠刀,将拦在面前的一切撕个粉碎……

其实现如今这等的局面多少也与他有些干系,若非当年那一席话,景帝也不会力主出兵,而一旦出兵争雄天下,得益的最大的自然便是领兵的将军们,开疆拓土,留名青史等等等等,哪一样也是难以抵挡的诱惑。

若非东征之后,又掺杂进了皇位之争,让领兵东征的魏王李玄道黯然回京,牵连的人也非是一个两个,不然的话,潼关那里绝对安稳不到今日,但之后又是平蜀之战,虽然此战几经波折,但却也打开了大秦上下所有人的眼界,原来这天下之地尽可取之……

其实,笼统些说,这样的战争,一旦有了开头,便不会随便停止下来,其根本原因,不在于国库如何如何,皇帝如何如何,百姓如何如何,很多时候,渴望建功立业的将军们才是推动这一切的罪魁祸首……

像折家种家,还有许多在大秦军中根深蒂固的将门子们,现如今哪个不在渴望着战争的到来?

景兴政革进行到今时今日,朝堂之上从来没有消停过,但观之于军旅,这些年的革新举措又少了吗?没有,裁撤团练,整编禁军,京军,波及到镇军的地方也不少,但是相比政治革新遇到的种种阻力,在军队上,却是异乎寻常的顺利,此等军国大事,竟然在几年间,便已快刀斩乱麻般推行了下去,深想一下,真的是没有人在其中受到损害?还是大家都深明大义,没有了半点的私心?

都不是,只因为将军们的心思已经不在这个上面,正经是在朝廷休养生息的间隙当中,尽可能快的积蓄粮草,整编军伍,才好在即将也必然到来的战争中为自己甚或是家族取得应有的地位和利益,这才是真正的原因所在吧?

手握兵权的将军的目光永远不会离开沙场,在这个上面,赵石深信不疑。

想到这些,赵石自己也觉眼前蓦然一亮,也许,那位城府深沉的陛下,就是想到了这个,才会如此吧?

虽是没有任何根据的猜想,但很明白枪杆子里出政权的他还是觉着八九不离十的,但这个跟他关联确实不大,也没必要与人为此争论不休。

迎着冬末的寒风,轻轻呼出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