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治理是一个长期投入的工程,经过中华民国长期下来的治理,黄河的状况稳定了很多。
起码溃堤、决口是不可能发生了。而且每年入冬,皆要用挖掘机对淤泥进行清理,不断的进行深挖。
只要发挥一点愚公移山的精神,这条空中悬河的问题也就会被解决。而明太祖也正是用这种方法治理黄河,使得明初时期黄河状况比较良好。
同时中华民国加固堤坝,使溃堤、决口的危险基本基本上被杜绝。最大的问题则变成了水土流水的问题。
如何解决入黄泥沙成为了黄河治理的主要问题。
中华民国将黄土高原的人口迁移了大部分,而且不怎么在陕北挖矿什么的。从而实现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退耕还草的政策也已经收到了很大的成效。黄土高原的植被覆盖率开始上涨,但是黄土高原经过长期的雨水冲刷已经破碎成一条条沟壑了,这些沟壑又加剧了水土流失。
中华民国每年的拨款,主要是用来建设拦沙堤坝的。拦沙堤坝的建设,拦截了很多入黄泥沙。
第二期北水南调工程将把水渠修到黄土高原上,从而逐渐恢复黄土高原的植被。有了植被,水土保持能力也就能够增加,蒸发量就能减少,黄河水量也就可以增长。
中华民国还成立了专门的沙漠治理部门,每年对沙漠进行监控和围堵,而中华民国北水南调第二期工程一旦竣工,就可以对这些沙漠进行反攻。到时候有了水,就可以在沙漠中形成一片片人造绿洲。
各大报纸也对这个北水南调工程和黄河、沙漠治理工程进行了大篇幅的报道,中华民国的国民看了报道后,掀起了一股捐款热潮。
“黄河是中华文明昔日的中心,但是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汉人不得不向南迁徙,最终形成了如今以长江流域为民族文化中心的状况。治理黄河,恢复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对中华文明来说有着重大的意义,中华民国决定从这一年起建设北水南调工程的第二期,同时加大黄河及沙漠治理的资金投入……”黑白电视里,新闻主播正在对中华民国的新一年的预算投入进行报道。
很多国民看了这个新闻后,都跑去捐款。很多则是看到别人捐款了,也一样跑去捐款。只是不到半年的时间,就凑集到了六亿元的捐款。由此可见民族主义在中华民国的市场是有多么的庞大。
民族主义的团结性,让中华民国的老百姓愿意把钱捐去治理黄河和沙漠,民族凝聚力绝对是空前强大。
第102章:疯狂发展速度
1925年,中华民国在泡沫经济下,已经发展到了第五年,这一年中华民国在铁路修建上基本完成。
五年当中,疯狂建设了二十万公里铁路。中华民国铁路总长达到了三十八万公里,不过对于中华民国这样的大国来说,因为版图面积非常大,铁路建设依旧可以持续。还有很多铁路支线未修建完成。
其中西伯利亚铁路成为了那些民资疯狂投资的对象,谁都看到了西伯利亚的铁路利益。
未来财团将在西伯利亚开采各种资源,其中农业资源也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此时中华民国的农业兴起了一种新的种植浪潮,那即是中药种植。
人工种植中药随着中医的全面普及而成为了很有潜力的产业,不过中华民国对于中药质量有很高的要求。
因此中药种植下去后,基本上不追施什么化肥,让是让中药材自然生长。这些中药的种植占据了很多耕地资源。
对于中华民国来说,土地资源此时实在太丰富了。丰富到可以挥霍的程度。
这个时代世界人口又没有那么多,粮食种多了也卖不出去。随着杂交水稻和杂交高产抗倒伏小麦的出现,以及化肥、有机肥的使用,粮食产量暴增。畜牧业方面也因为有澳大利亚和内蒙、蒙古、青海、**这些地区的支撑,产量也很充足。
养殖业也就是需要玉米等饲料,玉米种植面积,有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和中亚平原支撑着,也非常够用。
四川平原、江淮平原、这些地区也大量种植玉米。
水果种植面积不少,水果价格虽然不断的上涨。但也是正常的市场价格,因为中华民国的人工成本增加了,所以水果售价也是参考人工成本的上涨来提价的,民众收入提高后,也能消费大量的水果。
进口水果也很多。但是中间有巨大的差价,都是财团赚走的,进口水果提价也是为了保护中国的水果种植业。
但是大量的经济作物生产都分包出去了,水果种植规模实际上并不是太大,出口是不可能的。
在大量经济作物被分包出去后,中药的种植成为了使用那些土地的首选。何况随着北水南调工程的建设。耕地资源将越来越丰富。
越来越丰富的资源,让中华民国的发展没有了任何的制约。
在化肥资源方面中国缺乏钾肥,不过欧洲那边出口了大量钾肥到中国,随着红色毛熊的完蛋,沙俄那边的钾矿也开始开采。
钾肥能让作物抗寒、抗旱、抗涝,也能让作物更加强壮。避免倒伏。之前缺乏钾肥,就只能不用钾肥。
此时这个问题也解决了。
石油资源更是多到用不完,随着财团越来越大型化的炼油设备的建设,加上把产业分包给了人工成本低的中东国家,炼油成本不断的降低。中华民国在对石油收取了税收之后,其价格对于收入不断增长的老百姓来说显然非常的便宜。很多农村的老百姓甚至用石油进行发电。
煤炭也是进口资源之一,欧美国家为了保持进出口平衡。向中华民国出口大量的煤炭。
这些煤炭对于中国的老百姓来说,价格也感觉不到任何的压力,因此在节能方面中华民国很少去考虑。
汽车排量都比较大,动力也很是强劲。加上没有资源上的制约,汽车也被建造得很坚固。
不过中华民国还是搞出了一些节约型汽车,用来出口给那些附属国。
那些附属国在中华民国的经济带动下,也发展得十分的迅猛,特别是日本,在日本人民的辛勤劳动下,每年要为中华民国输出大量的低级工业产品。
每年日本都能拿到大量的制造订单。日本完成这些订单,人民才有饭吃。
这些附属国的铁路发展也很迅猛,公路同样也不逊色,这些铁路和公路都是中华民国借钱给他们修的。
借钱越借越多,不断的利滚利之下。让中华民国可以不断的盘剥这些附属国,而且铁路和公路修起来,也更加方便中华民国对这些附属国的压榨。
只不过资本输出和商品输出的压榨方式比较隐蔽,因此一般的愚昧民众察觉不到。加上中华民国不断的对这些国家的报纸等舆论渠道进行掌控,更加使那些附属国民众察觉不到中华民国的盘剥。
中华民国的公路总长则暴涨到了160万公里,五年当中,平均每年修建了30万公里公路,1925年全年则建设了50万公里公路。
中华民国的公路分为国家公路、省级公路、市级公路、县级公路、乡镇公路,以及村级公路六个级别。
其中国家公路又分为一般公路及战略公路。战略公路由军方负责指定路线和建设规格。
全国各地都在全面的修公路,加上战略公路的七个级别,都在各自负责的范围内全面统筹公路修建。
这些公路的建成,让中华民国摆脱了基础落后的局面。
但是公路体系并未完善,离完善还有一定距离。在建设资金方面则非常充裕,政府修建公路都发行债券,债券的销量很好,民众有大把的钱购买这些债券。
同时还有私人也在大量修建公路,很多公路具备很大的商业利润,成为投资的热点,国家有时候也将一些公路建设项目分包给民资企业修建,只要质量过关,那些民资就可以对过往车辆进行收费,收费二十年即撤销收费站。
在乡镇公路的建设上,则有国家拨款和地方拨款。同时因为城镇化的原因,很多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很多人到了城市发家致富了,也会拿出一笔钱修建家乡的公路。
公路修建和房地产所需的普通水泥,大部分都是从外部进口。普通水泥制造是中华民国分包出去的产业。
水泥制造的粉尘有点大,而中华民国的水泥一般是特种水泥制造,普通水泥也有一部分,在西部地区,不过是用湿法生产。而且连西部的水泥制造,也很快就要分包给俄国人和中东国家了。
其中这些普通水泥近半是由日本生产的,朝鲜、越南、暹罗中东国家也生产一部分,连纳米比亚都开始生产水泥了。
只不过那些水泥制造厂多是中华民国建设起来的,然后以极低的价格出口到中华民国。
附属国的劳动,为中华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分包了很多任务。
中华民国的公路系统远未建设完全。因此还在疯狂建设当中,大量的建设吸纳了很多劳动力。
这样的建设对于那些没什么文化的普通民众来说,都是可以胜任的。而且这些普通工地上的工人,每个月能拿到的工钱还比较高,比工厂里的工人还要多。普遍在工地上干一天,就能拿到5元工资。如果一个月干20天。一年干10个月,就可以拿到1000元的收入。
不过这些钱还得拿出一部分交税,大约是20%的个人所得税,最终可以拿到800元,用来买房子和买车子都非常充裕了。
如今的中华民国,最贵的,自然也就是劳动力了。特别是付出体力劳动的,另外技术工人的工钱也比较高。
在那些繁荣的地区,基本上看不到从海外引进的劳动力。
中华民国西部有大量人烟稀少的地区,因此那些海外引进的劳动力,多是被送到那些人烟稀少的地方去干苦力活。如北水南调工程。
那些海外引进的劳动力如果放到人口多的地方去,会造成很多的治安问题。同样也会争夺就业岗位。
而那些不好招募工人的地方,用那些海外引进的劳动力就非常合适了。
那些海外引进的劳动力成本低,可以降低建设成本。
中华民国给普通劳动力那么高的劳动报酬,自然是为了培育内部市场,尽管看上去工钱很高。但是财团可以通过商品消费的方式把钱收回来。
因为普通民众,是很难存住钱的,否则他们也不会是穷人了。因此把钱给穷人消费,是很容易收回来的。而且穷人消费后,有了房子和车子。国家财富分配也就比较平衡了,也就改善了民生。
同样也可以压缩民资可以攫取的人口红利,避免民资通过不正当方式致富。
至于那些海外人口,他们又不是中华民国的老百姓,自然不需要那么好的待遇,一个月给他们二三十元对他们来说就已经很多了。
这些海外人口的到来,让中华民国可以额外多的建设更多的基础设施,提高建设速度。
现在中华民国拼的就是发展速度,一种全面超越欧美的发展速度。这样的发展速度,已让欧美望尘莫及。
桥梁、水利、电力等方面的投资也非常疯狂,大量的建设项目,基本上让中华民国的劳动力到处都有活可干。
而且拿到钱之后,即可消费到价格不会太高的汽车,也可以买到房子、电器。
为了进一步的加快建设速度,中华民国的工厂内,能用女工的岗位都开始招收女工,男人则去建设铁路、公路、水利、电力、房地产、重工业。甚至是汽车生产、飞机生产环节都出现了很多女工。
显然中华民国正在积极的为战争做准备。因为战争时期,男人都要忙于战争,就需要大量的女工。
女工进工厂,确实会一定程度上忽视家庭的照顾。不过没关系,中华民国有大量的菲佣。
服务业在这样的背景下迅速发展了起来,对于中华民国的老百姓来说,既然到工厂能赚更多的钱,为什么不花点钱请人来搞家政呢?
家政当然会产生一些问题,因此财团成立了专业的家政公司,对菲佣进行严格的培训,再让她们上岗。
第103章:海军竞赛之战略欺骗
到了1925年年底,中华民国的经济总量已经增长到了恐怖的6000亿元,而此时的美国也才破1200亿。
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波兰这几个欧洲国家,已构筑起了一个欧洲陆军防御体系。
大量的劳动力被征召入伍。
不过美国经济还是在增长的,因为美国也在搞泡沫经济,同时美国还向英法贷款,让英法恢复经济。
因为欧洲国家的关税比较低,造成中国商品大量涌入。为了平衡贸易逆差,他们就得把劳动力投入到中国愿意进口的原材料开采上去。这对于英法来说,正好把殖民地的劳动力给用上了。
对于英法来说,反而增加了他们能够在殖民地掠夺的财富总量。但是他们的工业却很难发展起来了,因为大量的中国商品进入,导致欧洲工业很是低糜。但在钱方面,起码来说没有少。
中华民国的经济总量达到6000亿元那是生产力发展的原因,因为生产力的提高,可以使民众拿到高工资。如果民众不拿高工资,那么高的生产力,会让市场迅速饱和,从而使整个国家的经济陷入难以突破的瓶颈。
但是对于中华民国来说,先进的生产力并不是那么普及,基础设施总量虽然大幅度超越美国,但是人均上却在这一年与美国差不多持平,很多领域只是略微超过美国。
只不过中华民国的经济依旧保持一个十分惊人的增长速度,尽管美国开始玩泡沫经济之后。其经济增长速度也很高,但是美国的生产力水平毕竟是被超越了,因此增长速度明显不如中华民国。
加上美国的陆军使很多劳动力参军去了。增长速度也就差了不少。而且美国的人口总量不如中华民国,产业分工方面也不如中华民国。不过美国也开始将一些产业分包给欧洲国家发展,以拉动欧洲国家经济。
中华民国在人口和增长速度上都占据优势,如果说劣势的地方,那就是社会福利方面投入已经比欧美高,另外在教育投入上也比欧美要多得多。但是人均军费消耗上,中华民国却是更少得多。
国际联盟与第三世界联盟依旧在唱对台戏。组建这两个世界性的组织就变味了。
原本双方都打着世界性的旗号,其功能也是为了调解国与国之间的冲突等等问题,结果竟然发展成了军事联盟。
欧美将这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