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他更应该好好的表现。
要表现,在辽东是不缺机会的。
在杏山西五里台,居住着蒙古多罗特部民,共有30家,总计61人,平均一家两口人。
这61人秘密向满清发出呼唤:快来救我们啊,我们要北归,要回家。
正巧皇太极亲自到锦州一带视察,听到了这声声呼唤,就深情的说:我们当领导的,要时刻把人民放在心上啊。
派猛将济尔哈朗,多铎,阿达礼,率骑兵1500骑,昼伏夜行,悄悄的绕过锦州、松山与杏山的明军,潜入了杏山蒙古自治村。61名父老乡亲见了清兵,激动的热泪盈眶,曰:亲人啊,我们日日夜夜,就盼望着你们来到啊。
济尔哈朗说:盼个头啊你盼,1500骑兵来接你们61个老百姓,你好大的面子,快点收拾锅碗瓢盆,咱们再悄悄溜回去。
61名蒙古人被清兵接走,附近的百姓飞跑去报告官兵:报告,不好了,那61名蒙古人被清兵接走了,这个月的税收可咋整啊。
驻扎在杏山的辽东分练总兵刘肇基闻知大怒:搞什么搞,你老百姓说走就走,护照办了没有?当即率3000人一路狂追。
消息迅速传出,锦州的祖大寿最先得知,这时候祟祯皇帝已经知道他此前降清的事情,正不断发出圣旨,请祖大寿进北京喝茶,祖大寿打死也不去,虽然不肯去北京送死,但他却仍然忠于大明,得知消息,立即带了700人追击。
此时吴三桂正在松山一带巡逻,得知消息,也率了3000人马赶来了。
顷刻之间,明军精锐齐至,总计7000人,将正悄悄摸黑赶路的1500名清兵截住。
这下子清兵傻眼了,先退到夹马山一带,扎住阵脚。明军紧追不放,可是明军这边马匹不足,七千人统统是靠了脚板跑路,骑兵只有一百多人。
一百多人足够了。
哇!一百多明骑兵大叫着,向清兵冲了过去。
哇哇哇!清兵叫得比明军更响亮,也迎头冲了上来。
济尔哈朗,多铎和阿礼达这仨人,冲出来的时候早有默契,知道明军中最厉害的就是吴三桂,所以三人撇下别人不管,直奔吴三桂,围着吴三桂哐哐哐一通暴打。饶是吴三桂武艺过人,也招架不住这三个家伙拼了性命,而且又俱是一等一的猛将,打得吴三桂叫苦连天,重力冲撞,想要杀出重围。但济尔哈朗知道,如果将吴三桂拿下,这一仗就算羸了,所以不管已方损失有多大,只管围着吴三桂狂砍不休。
吴三桂陷入重围,急冲不出,情境岌岌可危。
总兵官刘肇基看不下去了,三员猛将欺负吴三桂,太不象话了,跃马提枪,杀将过来,吴三桂这才松了一口气,急急后退,三员清将也后退,急急检查已方伤亡,发现明军被干掉一千多人,副将杨伦,周延州,参将李得位这兄弟仨还被清兵逮了过去,当场砍头给吴三桂看。明军所有的骑兵,统统打光了。
清兵的损失,与明军相当。
也就是说,清兵基本上打光了,虽然士兵损失惨重,但三员猛将还在,虎视眈眈的盯着吴三桂,瞧架式还要冲过来暴打。吴三桂被打怕了,不敢再惹他们,眼睁睁的看着济尔哈朗带着61名蒙古平民离开。
清兵行不及远,就见前方黑压压的一片人头,原来是皇太极生怕济尔哈朗有失,又派出了一万人的部队。
在这一万人后面,还有几万人。
为了61个阶级兄弟,皇太极豁出老本去了。
数万人营救61个蒙古老牧民,只是战死的清兵就超过千人,这原始的“拯救大兵瑞恩”一幕,标志着皇太极收聚人心的巨大成功。
(7)就是要玩命的狠砍
蓟辽总督洪承畴,到达前线。
召集祖大寿,吴三桂和刘肇基召开军以上干部会议。
洪承畴说:对付清兵,不要单独防守,清兵打起仗来玩命,你守不住的。守不住怎么办?要主动出击。如何一个出击法?是不是硬碰硬呢?非也,而是不要和清兵正面交锋,要采取奇袭,破敌战,打埋伏等多种战争技术,这样我们才能有机会。
与此同时,皇太极也在召开大清军事会议。
皇太极说:现在的明军,越打越难缠,越打越狡滑,他们现在尽力避免与我们正面交锋,这怎么可以,他们这种做法,是错误的。要知道我们的优势就在正面交锋上,如果失去这个优势,那这仗还打个什么劲?
所以呢,皇太极最后说:我们现在就过去,和他们面对面,他们打也得打,不打也得打。
松锦大战,就这样爆发了。
时间,从1639年,直打到1642年,整整打了三年。
战役第一个阶段:围锦打援。
皇太极首先出手,他亲率八旗劲旅,进入锦州以北90里的义州,以济尔哈朗为左翼元帅,多铎为右翼元帅,总计十万大军,到了义州就热火朝天的开始了垦荒屯田,一边生产,一边作战,很是有点南泥湾的意思。
大家正在耕田种地,吴三桂来了。
吴三桂是于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漆黑夜晚,突然出现在清兵的镶蓝旗营地之前,他的身后,跟着五百步兵。
清将贝子罗托正在被窝里身香甜的安睡,被喊杀吵醒,光着脚丫,拎着枕头就冲了出来。黑暗之中只看见一片人头耸动,有人疯了一样的喊杀,有人死了爹一样的大哭,根本弄不清楚哪个是明军,哪个是清兵。贝子罗托光着屁股,拎着枕头,上前打也不妥当,不打也不妥当,只好站在那里,放开喉咙拼了命的嚎叫。
嚎着嚎着,就见清兵的骚动渐渐止息,原来吴三桂已经走了。
急忙检查伤亡,发现地面上有八具明军尸体,九匹跑岔了道的战马,贝子多罗大喜,立即写表请功。
然后贝子罗托就搬家了。
受不了,万一吴三桂大半夜的再摸来,会吓死人的。
受吴三桂的鼓舞,洪承畴也来了情绪,搞了一次大规则的破敌战。
这场战事,明军尽出精锐,洪承畴,吴三桂,东协总兵曹变蛟,援剿总兵左光先,辽东总兵刘肇基统统出动,为保万全,另调山海关总兵马科助战。
吴三桂,曹变蛟率领副将以下将官五十余员,齐出杏山,整列队伍,骑兵居前,便于冲击,步兵和火器居后,以备堵击。正招摇过市之间,獾十四郎多尔衮率了两万多清兵得到消息,急急赶来截杀,吴三桂一见清兵,掉头就走,獾十四郎兴奋不已,狂追上来,正追之际,突听平地一声炮响,四面八方,数不清的明军冲杀而来,明军未至,大炮先发,当场将多尔衮轰得晕头转向。
獾十四郎何曾见过这等阵势,勃然大怒,不退反进,清兵正冲之际,迎头又遭明军一通排枪狂射,被打得满地乱滚,到处乱爬,还没等爬起来,吴三桂,曹变蛟,刘肇基已经疾扑而上,学了清军的招术,三名高手围住獾十四郎,把谱要把多尔衮放倒。
多尔衮拼了老命搏杀,整体战势一面倒,清兵明显不支。
这时候吴三桂的士兵下马,去割清兵的首级。吴三桂急忙喝止,大呼曰:今次之战,不以首级记功,只记恶砍。
恶砍?
就是玩命的狠砍。
当下明军轮起刀子,卯足了劲砍个不休,砍得清兵吱哇惨叫。
这时候,四面山上,突然出现了大批的清兵。可是这些清兵被下面的恶战吓坏了,不敢下来援救多尔衮,还是多尔衮的亲兵忠心,前赴后继的冲上前去,拿自己的脑袋顶住明将的大刀,獾十四郎这才喘息过来,毫不犹豫,掉头就走。
这时候锦州城又有明军出城,接应曹变蛟,吴三桂等人。明军趁胜回军。
众将吹吹打打回营,就见洪承畴脸色铁青,看着他们:
诸位,军粮告急,不敷支用,谁敢挺身而出,于十万清兵围困之中,把粮食给运来?
众人面面相觑,相顾无言。
吴三桂上前一步:某愿往。
洪承畴长长的松了一口气:运粮一事,非你三桂而不可。
(8)你们真的缺心眼
大年正月初一,吴三桂出发了。
浩浩荡荡,押着牛车,驴车,骡车三千四百辆,上面满载着粮食一万五千石,从宁远出发,悠哉优哉的运到锦州,御车之后,空车回来,牛驴骡哞哞乱叫,一路上甭提多热闹了。
运了第一拨,再运第二拨。
运了第二拨,再运第三拨。
一直运到大年初九,恰好皇太极出来慰问大清离退休老干部,看到远处黑压压的牛车驴车在行走,惊问曰:那些车是干啥的呀。
下面有人回答:启奏陛下,这好象是大明的运粮车。
运粮车?皇太极一下子急了:操你妈,你们缺心眼啊,怎么可以让大明这么明目张胆的运粮,快快快,马上给我把牛车驴车统统牵回来。
两万喝得迷迷糊糊的清兵,匆忙上马,冲啊,向着吴三桂的运输队冲了过去。
这时候就见远处有火花闪动,轰的一声声巨响不止,数不清的炮弹,奔着清兵发射过来,清兵叫了一声妈,掉头飞快的逃回了大营。
吴三桂返回宁远。
洪承畴给他的工作报告打评语,曰:忠可炙日,每逢大敌,身先士卒,剿杀虏级独多。
这评语,高到了不能再高。
总之,松锦大战的第一个阶段,成为了吴三桂个人的表演舞台,让他出尽了风头。尤其是他平安无事的于清军合围中运粮之事,搞得皇太极精神恍忽,神智错乱。
然后进入了松锦大战的第二个阶段:大决战。
(9)乳峰山上生死之战
在这个阶段里,皇太极亲统大兵围困锦州。
先清除了锦州外围的明军敦台,这些敦台是明军用来监视清军,传递消息的设施。敦台被摧毁,锦州的祖大寿就成了聋子瞎子。
然后清军全体出动,将锦州城郊的庄稼统统割光。
仍然是深沟壁垒,填壕毁堑,将锦州彻底的孤立起来。
明朝廷大惊,首先兵部提出研究报告:皇太极的锦州之战,是大凌河战役的再一次重演。
明摆着,这一次清兵不仅想拿下锦州,拿下祖大寿,还想借此机会拿下松山。
祟祯皇帝大怒,发旨问曰:洪承畴,你干啥呢?还不快去解救锦州。
于是洪承畴率了八员大将,王朴,杨国柱,唐通,白广恩,曹变蛟,马科,王廷臣,吴三桂,以及副将以下职务的各级领导两百多名,共率步骑十三万,往援锦州。
明军老传统,临战之前首先是誓师大会,这一次的地点选择在宁远,十三万将士推出代表,慷慨激昂的念了决心书,各总部指战员纷纷请战,首战用我,用我必胜,总之,情绪是非常高昂的。
洪承畴说:用用用,用你个头,这八员战将,只有白广恩,马科和吴三桂象是那么一回事,其余的五员战将,不过是凑个人数,帮助吃饭,还用你必胜,别忽悠了。
视察过前线之后,洪承畴打报告,要求增兵。十三万人远远不够用,清兵比明军人数更多,所以明军至少要增加到十五万。
报告递交上去,明廷内阁会议经过激烈的争论,最后没个结果,报交祟祯决断。
祟祯说:批准。
批准是批准了,但那两万援兵还不知在哪儿呢。洪承畴只好继续向前推进。
走着走着,洪承畴叫一声停。他向前一指:看到了没有,那座山,就是乳峰山,是这次战斗的决定性制高战,目前清兵已经先入为主,如果拿不这乳峰山,那么这场仗,用不着再打,我们就输定了。
精锐出动,拿下乳峰山。
立即,八镇兵马,除了唐通那一路迟到未至之外,其余七镇,统统出动精锐步兵,带弓箭,携枪炮,分东西两侧,兵分七路,向着山顶进攻。
山顶上的清兵发现明军冲了上来,就大喊大叫,搬起石头用力往下扔。不料这七路明军都是最精锐的悍死之士,看着自己的兄弟被石头砸得血肉横飞,明军非但没有退缩,反而激起了同仇敌忾之心,放开喉咙拼命的吼叫着,你清兵没砸死我,老子今天就非要爬上去不可。
锦州城中,祖大寿听到外边呼喊连天,知道援军已至,就立即打开城门,引军出来,排好队形,也是站在那里放声呐喊。这个做法主要是让明军增添点精神头,稍带着在心理上打击一下清兵。
明军终于爬上了乳峰山,清兵凶猛的扑了上来,双方展开了恐怖的肉搏战,使用的武器主要是牙齿和指甲,你掐我脖子,我抠你眼珠,满地都是滚打个不停的人,喊杀声倒听不到了。
这时候喊杀声却从山下突兀响起。
一支埋伏在西石门的清骑兵两万人,突然冲了出来,径冲明军左翼,打谱要打明军个冷不防。
可这支清兵没长眼睛,左翼部队,恰恰是吴三桂统领。
这一年,吴三桂二十九岁,统部队两万人。
他用了一种奇特的方法,训练自己的部队,从两万人中精选中一千骁死之士,每五十人为一队,总计二十队。每队再设领队一名,他把二十名领队的姓名,都写在竹签上,竹签就插在靴筒里,遇到战事,顺手拨出一支,喊出领队的名字,领队就会飞马而出,与吴三桂相并驰骋,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这次清兵来势汹汹,数量较多,所以吴三桂顺手从靴筒里一抽,把二十个竹签全部抽出来,大喊一声:与我来,杀啊。
一千精锐骑兵,马上呜嗷尖叫着,抢在吴三桂前面,向着清兵狂冲过去。他们直冲进清兵堆中,绕一圈再冲出来,返身再冲进去,如是者没完没了,连冲了十多次,彻底把清兵冲击得傻眼了。
原来,清兵打明军,最惯用的战术就是用骑兵冲击大明的步兵,一冲就散,而后大清的骑兵们快快乐乐的追着落单的明军砍脑袋玩。却不料这一次事情反过来了,明军非但没有被冲散,反而自己的队伍被冲得七零八落,由于缺少足够的心理准备,许多清兵伤心的大哭起来,拨转马头掉头就逃,被吴三桂一通追杀,仅他一个人就摘了十颗清兵的首级。
清军火了,好你个明军,竟然敢用我清军的战术,那就别怪我清军也用你们明军的战术了。
牛车迤逦织驶出,拉着三十门红衣大炮。
清兵向明军开炮了。
(10)请给我半个月的时间
大明晚期,火器是相当发达的,尤其是当袁祟焕一炮轰得野猪皮魂归西天之后,这就更刺激了大明王朝研究火器的热情。
但是,只有热情是不够的,火器这东西,讲究的是科学,但是大明王朝时代,科学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