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就是这么回事儿》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战争就是这么回事儿-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但是,索姆河战役的重大伤亡,已经让黑格承受了巨大压力,他得知这一秘密武器后,就像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急于把坦克运来,试试身手,打破僵局。

1916年9月15日,英军在战争史上第一次使用坦克。英国一共制造了49辆坦克,运到法国坏了17辆;开到阵地后,又有5辆陷入泥沼不能动弹;另有9辆机件损坏无法参战;到最后,配合步兵进攻、实际冲击德军阵地的仅有18辆坦克。

不过,初次参战的坦克,还是显示了惊人的威力。这一天,英军出动21个步兵师,在坦克支援下,5小时内向前推进了4到5公里,这个战果以往要耗费几千吨炮弹,牺牲几万人的性命才能取得。

那些忧伤的灵魂

第一次看到坦克时,德国人确实吓得够呛,这个不怕刺刀捅,不怕手榴弹炸,也不怕机枪扫射,还能喷火的玩意儿,是什么东西?

伴随着坦克嘎嘎的履带声,德军四散而逃。有一辆坦克未放一枪就攻占了一个村庄;另一辆坦克夺取了一条战壕,俘虏了300多名德国兵。一位参加过这次进攻的英军士兵说:“我们就像在游猎,只不过手中端着的是用于杀人的步枪。坦克替我们扫平道路,我们要做的只是不时地端起枪来,瞄准那些惊慌失措的德国佬,把他们一个个地撂倒。”

但是,由于坦克的技术与装备尚未完善,加上战线宽广,英军仍然没有实现打开突破口的作战目标。战术层面的成功,并未能带来作战的胜利。虽然英军后来又使用了两次坦克,却收效不大,反而让德军开始学习如何对付这个庞然大物。

进入秋季后,气候开始恶化。由于阴雨连绵、道路泥泞,双方的士兵都泡在沼泽里,索姆河的战斗渐渐平息,到了11月完全停止。英法两国的作战计划宣告失败。

索姆河战役中,双方投入兵力超过200万人,伤亡人数约130万。不论是双方所投入的兵力、兵器,还是伤亡人数,索姆河战役都是一战中规模最大的战役,创造了战争史上的纪录。

在凡尔登方面,1916年10月24日,法军发起大规模反攻,于11月初,收复杜奥蒙要塞。12月15日到18日,法军再次发动反攻,基本收复了被德军攻占的阵地,凡尔登战役至此结束。在凡尔登10个月的交战中,双方共投入约200万兵力,发射了4000万发炮弹,伤亡人数近百万,使凡尔登成了骇人听闻的“绞肉机”和“人间地狱”。

凡尔登会战和索姆河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具决定性的战役。这两场战役之后,大战的主动权逐渐转移到了协约国手中。

03。 小兄弟能有多大用

俄军也会使巧劲

凡尔登会战爆发后,面对德军的强大攻势,法军险些崩盘。

为减轻凡尔登的军事压力,法国紧急呼吁俄国在东线展开一场对德攻势,吸引德军调拨更多兵力应付东线。为此,俄国名将、西南方面军司令勃鲁希洛夫将军向俄国最高司令部呈递计划,提议在西南部的加里西亚向奥匈军队实施一次大规模攻势,主要目的是减轻英法联军和意军的压力,并尽可能彻底击败奥匈帝国。

1916年9月15日,英军在战争史上第一次使用坦克

此前的东线,俄国西方面军指挥官埃弗特将军一直奉行保守防御战略,他作为皇室的坚定支持者,反对勃鲁希洛夫采取攻势。对此,尼古拉二世权衡再三,还是下达指令,批准了勃鲁希洛夫的计划。

随着凡尔登战况吃紧,俄军仓促展开了部署。勃鲁希洛夫动员了4个集团军,共40个步兵师和15个骑兵师,57。3万人,1770门大炮,其中重炮168门。他要面对的是奥匈帝国三道防线上的39个步兵师和10个骑兵师。

开战之前,俄军暗地里潜行至奥匈防线外90米以内,一些地方甚至前近到70米,人高马大的俄军做到这一点非常不容易,算是超水平发挥。勃鲁希洛夫准备沿着480公里长的战线发动一次奇袭。

1916年6月4日,俄军的大规模攻势正式开始,短小而精确的火炮弹雨砸向奥匈整条防线。这种简洁的轰炸,与惯用的全天候持久性炮击不同,那种炮击往往给对手留下充足的整备时间,使其能撤出前方堑壕,而精准轰炸可以将战场破坏得令对方寸步难移,就像滴灌和大水漫灌相比,效果截然不同。

俄军的炮击造成奥匈防线崩坏,勃鲁希洛夫的部队乘机大幅推进。接着,勃鲁希洛夫使用小分队专门攻击奥匈防线的薄弱环节,逐个击破,并炸开缺口,使后面的俄军主力轻而易举地实施突破。这种战术,克服了人海战术的缺点,为以后战争的渗透战术,奠定了基础。

6月8日,俄国西南方面军夺取了卢茨克。奥匈司令费迪南大公的部队,仅在俄军进城前夕仓皇撤出,足见俄军推进速度之快。至奥匈全面撤军的这一阶段,俄军抓了近20万俘虏。

此时勃鲁希洛夫的大军显得进展过快,他明确指出,这次战役能否扩大战果,取决于埃弗特将军何时率西方面军展开策应攻击。很可惜,埃弗特早就与勃鲁希洛夫不和,故意延误了战机,给了德军最高指挥部调派援兵、支援东线的宝贵时间。

胜利压垮俄罗斯

在卢茨克沦陷的那天,同盟国举行了军事会议,德军总参谋长法尔肯海因成功说服奥匈帝国把意大利战线的军队调往加里西亚对付俄军。在东线,德军总司令兴登堡则利用国内完善的铁路网将德军援兵运往前线。

直到7月18日,埃弗特将军才展开一次松散的攻势,但在7月24日就被德军策动的反击遏止。

7月28日,勃鲁希洛夫继续推进,在缺乏补给的条件下,他的大军仍于9月20日进抵喀尔巴阡山脉。此时,俄军也到了疲惫的极限,不得不停止攻势。此后,俄军向近东推进,协助罗马尼亚作战,这是奥匈帝国与德国始料未及的。

勃鲁希洛夫的这次攻势,达到了预期目标,使德国不得不把西线的军队调往东线,而且击败了奥匈军队,令奥匈军队损失近150万人。此后,奥匈大军再也不能在此处发动进攻,只能依靠德军来维持其军事存在。另外,这次战役的成功,令罗马尼亚信心大增,倒向协约国一方参加了战争。

不过,俄国虽然胜利,损失也是巨大的,俄军的伤亡总数竟达50万之多,另有5。8万人当了逃兵。

这场战役,代表了俄军战斗能力的最高水平。勃鲁希洛夫是一战中最出色的俄国将军,也是拿破仑战争之后到苏俄建立之前,最具影响力的俄军名将!他制订计划时极其严谨,发动进攻时极其迅猛,所以,这场战役以他的名字载入史册,被称为“勃鲁希洛夫攻势”。勃鲁希洛夫开创的“一点为主,多点同时突破”的新战法也对后世影响极大。

勃鲁希洛夫自己评价这场战役时说:“西南方面军的进攻已超过1916年春季对它所寄予的一切希望,方面军完成了它所担负的任务:拯救意大利免于覆灭;改善了英法军队的态势;使罗马尼亚站到协约国一边;并打乱德奥这一年的全部计划和意图。”

1916年,俄军在东线打出了威风,给自己画了一个惊叹号,也画了一个句号。在此之后,由于国内日益恶化的经济和政治形势,军队伤亡惨重而未能采取任何安抚措施,俄军战斗力开始下降,这么优异的表现再也没有了。

或许,正是伴随这场胜利的惨重伤亡,彻底压垮了俄罗斯帝国。

罗马尼亚摊上事儿了

1916年8月27日,当罗马尼亚对德奥宣战的消息传来,正在打扑克的威廉二世惊慌失措,西线还在大战,德国又多了一个敌人!前几天,法尔肯海因还信誓旦旦地保证,罗马尼亚近期不会参战,这是怎么回事儿呢?

罗马尼亚本是同盟国的一员,1883年就与德奥意三国签订了同盟条约。但是,罗马尼亚与匈牙利有领土争端,而匈牙利是奥匈帝国的一部分,终于使这一盟约名存实亡。

一战爆发前,为了拉拢罗马尼亚,德国和奥地利施加压力,要求匈牙利向罗马尼亚让步,被匈牙利拒绝。于是,协约国抛出了诱饵,只要罗马尼亚站到自己这边,就把那块地送给罗马尼亚。不过,罗马尼亚没有马上上套。开战后,罗马尼亚表面保持中立,实则待机而动。

1915年俄国战败,向罗马尼亚求援,罗马尼亚不管。1916年,德军在凡尔登会战受挫,俄军又在东线进展顺利,罗马尼亚见胜负天平已露端倪,才改变立场。当年8月17日,罗马尼亚与协约国签署了条约,承担对奥匈帝国作战的任务。威廉二世知道这事儿,都是10天以后了。

不过,谁要以为罗马尼亚得了便宜,那就大错特错了。它摊上事儿了,摊上大事儿了!罗马尼亚的国王也出自德国霍亨索伦王室,威廉二世愤怒地宣布将罗马尼亚国王从家谱中除名,其严重性相当于开除党籍。此外,恼羞成怒的德奥军队很快就占领了罗马尼亚大片领土,包括首都布加勒斯特。这时候,协约国却根本无力救援罗马尼亚。

这告诉我们,小国要想在大国之间火中取栗,是很难做到的,切勿模仿。

像意大利一样去战斗

意大利加入协约国后,对它的参战,同盟国表示毫无压力。

因为意大利军队的战斗力早已人尽皆知。意大利宣战后,慢吞吞地开始备战,直到1915年6月下旬,才开始向奥匈帝国发动攻势。意奥两国的边界长350公里,其中300公里都是险恶的山地,奥匈守军可以居高临下,控制隘口。意军认为这些地区不适合人类作战,只有伊松佐河下游平原地区,有一个进攻通道,但也是山林密布,障碍重重。

在1915年内,意大利一共发动了四次伊松佐河攻势,同样的地点,同样的单调无效、损失惨重。

为了突破奥匈防线,并妄想挺进维也纳,意军总司令卡多纳将军调集了87。5万人,这些部队虽然人多,但是弹药、大炮和运输工具等现代化装备极为缺乏,更为缺乏的是意大利军人的斗志。

1915年6月23日,意大利第二、第三集团军,共20万人、200门大炮,发动了第一次伊松佐河攻势。

由于奥匈守军在两国宣布交战后已开始加固防线,伊松佐河沿岸的防御工事在意军进攻前几个月就升级了。所以,意军的第一次攻势没有取得什么效果。接着,第二次攻势由于意军弹药奇缺,搬上战场的大批野战炮没能发挥作用,再次虎头蛇尾地结束。两次伊松佐河攻势,奥地利军队损失4。5万人,但意大利赔上了6万人。

意大利是一个地地道道、实实在在、如假包换的伪列强。其实奥地利也是伪列强,但是比意大利强多了。到了第三次攻势开始的时候,意军的大炮数量达到1200门,可惜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大炮虽多,却没有足够的炮弹,只能摆在前线当玩具。到第三次攻势结束,意军还是无法染指奥匈帝国的土地。第四次攻势,由于同样原因,意军损失18万人,却没有取得丝毫进展。

到了1915年12月,四次伊松佐河攻势全部结束,意军所能赢得的不过是少数几个据点,而在奥匈军队的地图上,战线完全没有变化。

意大利参战的半年中,对协约国唯一的贡献仅仅是牵制了奥匈帝国10个师的兵力,这对同盟国来说毫无影响。对意大利而言,无论是战略上,还是战术上,都一无所获,却白白损耗了25万意大利棒小伙子。

第五讲 决战七海风波恶(一战海战史)

01。 一艘战舰换回一个帝国

挑战海上霸主

一战是欧洲列强争夺世界霸权的战争,要想争夺世界霸权就得控制海洋,英德海军军备竞赛也是一战爆发的重要原因。德国挑战了英国的海上霸权,让英国人无法容忍。

德国凭借强大的工业实力,特别是钢和煤炭的产量都超过了英国,在一战爆发前,从一个只有陆军的“独臂大侠”,迅速变成了两手都硬的陆海军强国,它的海军迅速由一支海岸警卫队发展成了世界第二强的海上力量。

到1914年8月战争爆发的时候,英国拥有战列舰也就是无畏舰21艘,德国15艘;战列巡洋舰英国有9艘,德国5艘;另外英国有前无畏舰40艘,德国22艘。虽然德国海军的整体实力还比不上英国,但是德国的战列舰总数已经是美国、法国、奥地利三国之和了,当时拥有战列巡洋舰的国家也只有英国和德国。别的列强,比如美、法、意、奥、俄等国都没有战列巡洋舰。

所以,德国人觉得自己在海上可以跟英国人拼一拼了,挑战英国的海上霸权。但是对于德国海军来讲,最不利的因素就是国土的地理位置,德国领土位于欧洲内陆,港口多在波罗的海。而英国是岛国,凭借地理优势,英国舰队可以把德国舰队封锁在北海之内。德国海军要想从海军变成“洋军”,必须经过英国人控制的各个海峡。

但是,一战爆发后,德国最早的海上行动,不是在北海展开的,而是在地中海。这跟两艘先悬挂德意志帝国海军旗、后悬挂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海军旗的军舰有关。

传奇的“戈本”号

有这样一艘军舰,它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服务于德意志和奥斯曼土耳其两个帝国,在这两个帝国都只能去博物馆和历史书上寻觅“芳踪”的时候,它依然在坚强地服役。这就是“戈本”号战列巡洋舰!

在“戈本”号战列巡洋舰呱呱坠地的年代,战列巡洋舰因兼具战列舰的强火力与巡洋舰的高速度,作为二者的混血儿成为各国海军军备竞赛的焦点。“戈本”号是德国海军的新锐战舰,满载排水量25399吨,配有10门280毫米主炮,12门150毫米副炮,航速25。5节,舰员1150人,是一艘令人生畏的艨艟巨舰。它装备的100毫米以上的重炮多达34门,一分钟内可以向23公里半径的目标倾泻半吨以上的炮弹!

1912年,“戈本”号正式服役,成为德国海军的主力战舰之一。“戈本”号服役期间,欧洲正是“山雨欲来风满楼”,第一次世界大战一触即发。1914年夏,徳皇威廉二世为了秀一秀自己的二头肌,鼓舞一下在地中海的不成器的小兄弟意大利,派遣“戈本”号和轻巡洋舰“布里斯劳”号驶过直布罗陀海峡,成为德国在地中海仅有的海上力量。

“布里斯劳”号船小炮弱,排水量只有475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