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陈圆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不是陈圆圆- 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清军的严厉是出了名的。任务没有完成一般都要受罚。倘若把他活捉了,五花大绑送了去示威,莫说他只是个下级的汉人,就是满人,也走不出来。
奸细被软硬皆施吓出了一身冷汗,只好招了。原来豪格探知明廷新有军饷、粮草来援,便派人打探明军准备何时将粮草送去塔山、高桥,好来个偷袭,把粮草劫去,大挫明军云云。
吴三桂问道:“那你可打探到了?”
奸细羞愧地点点头。
“好。”吴三桂说着把脚收了回去,掏出两锭银子,掷在奸细身上,“这银子赏你的。你回去就把探听的消息如实告诉豪格。事成之后,明晚再来总督府领取余下的赏金。”
奸细开始还惴惴怀疑,见吴三桂一副认真的样子,忙拣了银子,磕了两个头,转身要走。吴三桂格地一把抓了那人肩,左手一磕他下巴,迅速地把什么东西送入他口内,抬手再一磕,那人不由自主地咽了下去。
奸细大慌,吴三桂道:“不用害怕。你只需明晚赶到,我自然会给你解药。记住,别耍花样就是。老实按我的吩咐去做。”
奸细唯有允诺。委屈地收好银子,重又寻那绳索,攀上城墙而去。
我待他消失不见后,兴奋道:“吴大帅想来个将计就计?”
“不错。”吴三桂点点头,“清兵倾全国之力围困达两年,想必他们也要粮草不济了,我们如能将孤军深入的豪格重创,乃至生擒他,一鼓作气之下,要解锦州之围,也不是不可能。”
我拍手笑道:“这就太好了。到时清兵退兵,皇上就可以一心一意对付李自成了!”我俨然已经把自己当作大明的子民,把大明朝当作自己的祖国了。
吴三桂神情略有一变,我诧异道:“吴大帅,有什么不对吗?”
“没什么。”吴三桂应道。
“对了,你刚才给那个人吃得是什么毒药啊?”
吴三桂递给我一个白色的小瓷瓶,“骗他的,我哪有什么毒药。这是用满洲的人参制的丸子,有御寒的功效,你既然怕冷,就睡前吃一粒罢,免得着了风寒。”
我伸手接过,心中泛起一缕甜意。

卷三 边关风云 第五章 风云突变

第二日清晨,吃过早饭,我就和邓千户领着锦衣卫出城了。吴三桂只派了个副将相送,料想他正部署设套,抽不出身。祖泽治也没有出现。
待相送的副将返回,我钻进车时,才发现车中竟又多了个木匣子。我打开一看,面上是几张千两的银票,底下还有好些珍珠项链,佛珠和宝石等等。定是送我的副将趁我不注意时塞进来的。
我心想,要不是昨晚吴三桂邀我出来,那些将领又都喝得酩酊大罪,收获肯定更多。邓千户恐怕也有不少金银进账。我暗为崇祯不值,都养了些什么官员?朝廷危如累卵,这些人还能一个劲地想着自己升官发财。可怜崇祯日日夜夜为这些人的饷银操心,其实随便抄一个人的老巢,怕都够辽饷好几年了。
************
回到皇宫,已是第六日下午。我和邓千户直接往乾清宫奔去。
谁知崇祯并不在。询问荷花姐姐才知道,他从清晨起上朝就没有再回来过。我心知,这必定是有什么大事,因为往常这个时候,崇祯都在披阅奏章或是接见大臣。
又等了好一会儿,崇祯阴着个脸回来了。他见我和邓千户跪在地上,终于挤出一丝笑容:“你们回来了?一路还好吧。”
“托皇上的福,一切顺利。二十万白银和粮草也都安全运达宁远。”邓千户毕恭毕敬回答着。
崇祯点点头,招呼我二人起来。此时却连勉强挤出的笑容都没有了。
“皇上,是西边出了什么事吗?”我心想八成是李自成或者张献忠又攻下了几座城池。
崇祯摇摇头,道:“不是西边,而是辽东。”
“辽东?”我不禁愕然,难道吴三桂的将计就计非但没有成功,反被清兵击败?是那个奸细又反复了?还是那本来就是个陷阱?
未等我想明白,崇祯黯然道:“祖大寿降清了。”
“什么?”我觉得这个打击更大了。记得书上说祖大寿在三月松山被克后,不久就降清了。如今都挨到四月了,眼看吴三桂就要反击,怎么还……我急急问道:“那吴大帅呢?我走的时候,他还在部署伏击豪格的军队,最后结果如何呢?”
说到吴三桂,崇祯脸色稍微缓和了些,夸道:“吴三桂确实了得。几乎全歼了豪格的军队,甚至还趁势解了高桥站的围,把清兵悉数赶到杏山一带……只是,这个祖大寿偏偏在此时缴城降清,当真是气煞朕了。”他恨极之下,跺脚拍桌。
“会不会是祖将军诈降呢?当初大凌河一役,祖将军不就……”我原本想提起崇祯四年,祖大寿被围困于大凌河城,粮尽而降,对皇太极说要回锦州作内应,回了之后,就推诿不干,做了次降而复叛的事情。这话说了一半,我又硬生生吞了回去。同样的事情怎么可能发生两遍?皇太极也不是傻子。更何况锦州都让出去了,祖大寿一人叛回又有何用?
“清兵将锦州的守军尽数屠杀,祖大寿早跟着他们回盛京了,哪来什么诈降……”崇祯凄然道。
我隐隐觉得有些不对劲。怎么祖大寿早不降清,偏偏在明廷可能扭转战局的时候,把锦州城双手奉上?!霎时间,大明好不容易从残喘中积攒出来的一丝成果又毁于一旦。锦州既破,原本围困锦州的主力部队就空余出来,把吴三桂破竹之势又给强压回去了。
似乎老天爷成心和崇祯皇帝过不去。但这真的是天意吗?还是有谁在暗中做着什么?
***********
又过了两日,到了四月初九,辽东又传来噩耗,清兵偷袭塔山,用红衣大炮轰毁了塔山,全歼守城明军。至此,松山、锦州、杏山、塔山四个重镇已去其三,只剩下被围困已久的杏山,大明边防可谓岌岌可危。
崇祯和他的臣子们已变成热锅上的蚂蚁,整日整夜在乾清宫里团团转。然而这些人一个个只知道干着急,并不见有什么好建议。
崇祯终于毛了:“你们倒是说话啊,怎么一到关键时刻就个个哑巴了。”
然而,他越是这样不满,大臣们越是嗫嚅不语。
终于,有个头发花白的老头站了出来,是大学士周延儒:“老臣以为,杏山之围已不可解。不如放弃宁远之外,料来吴三桂的兵马撄守宁远是绰绰有余了。”退保宁远,这确实是目前唯一能做的。尽管松锦之战,明军彻底失败,虽让泱泱大国颜面尽失,但只要守住宁远,守住山海关,还是保住了大明的门户。
然而其他大臣们不愿意了。一个个嚷起来,这个说大明是天朝,一鼓作气定可击退清兵。那个说吴三桂掉以轻心,才让清兵有机可乘攻下塔山。更有甚者,建议撤了吴三桂的职,还说要把剿匪的孙传庭召去,云云。
我想我要是崇祯,恨不能把这些人都痛打一顿。个个说得是口若悬河,但没有一个能认认真真想个法子出来,尽说些无稽之谈。
崇祯摈退他们之后,来问我的意见。我早就忍不住了,急道:“圆圆认为千万不可将孙传庭召回。孙传庭曾俘获流寇首领高迎祥,更把李自成逼得只剩十八骑,倘若西边没了孙传庭,这些逆贼就没了克星,势必更加猖獗。更何况辽东的形势孙传庭必定不大熟悉,又怎么调兵遣将。那些守边的兵将也不一定服从啊。”
“有道理。”崇祯点点头,“那你认为该采取什么措施呢?”
我暗吁了口气,道:“圆圆以为,周大人说得乃是可行之策。另外,……”我不禁欲言又止。
“另外什么?”崇祯还是听到了。但我却不敢说。本来想到“求和”二字,可我很快想到了本着“以战求和”而终被凌迟处死的袁崇焕,想到了主张议和而最终自杀的杨嗣昌,我还是把这个想法“掐死”了。虽然爱国,但我还是更爱自己的这颗脑袋啊。
于是,我改口道:“另外,圆圆有件事要禀告皇上。”说完,我从我的小庑房内抱出那两匣金银,把行贿的经过和人名全报上去了。
崇祯听完,无奈道:“这些事情,朕又怎会不知道呢。不过,你是唯一一个肯来告诉朕的。这些钱你自己留着罢。”
我正不知如何应对,忽然灵光一闪,道:“圆圆恳请陛下将这钱留做他用。”'更多精彩,更多好书,尽在'5 1 7 Z 。 c O m'

卷三 边关风云 第六章 女子“唐军”

我兴奋道:“圆圆希望皇上能建立一支女军。”
“女军?”崇祯听后竟有些不知所措,“朕可从未听闻过。”我看他脸上终于一扫阴霾,心下不禁松了口气,笑道:“皇上该不会是瞧不起女子吧?”
“岂敢。”崇祯打趣道,“朕可没有瞧不起圆圆哪。只不过,女军听起来似乎荒谬了点?”
“怎么会!”我开始引经据典,“《商君书…兵守篇》中既将守城之军分为三军,壮男为一军,壮女为一军,男女之老弱者为一军。《汉书…严助传》也有‘丁男披甲,丁女转输,行者不还,往者莫返’的记载。还有,大唐初建之时,平阳公主李秀宁就率领了一支‘娘子军’随秦王征讨天下…如今大明朝前有猛虎,后有恶狼,即便是女子也该当为朝廷出一分力啊。虽说女子冲锋陷阵,披甲杀敌是逊于男子,但柔也可克刚。民间还有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之说呢。”
“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崇祯笑道,“妙哉,妙哉。圆圆真是奇思妙想啊。只是这样的女军该如何招募,又如何操练呢?这在本朝确实是开先河啊。”
我只是突然想到的,具体操作一时也没来得及想,崇祯忽而道:“啊哈,朕倒有个主意,圆圆,不如就由你来统领这支女军吧。”
“我?”这真是滑稽到家了,陈圆圆也可以带兵打仗?!
崇祯道:“正是,女兵自然要由女将带。这女将军可非你陈圆圆莫属了。”
正说着,王承恩来报:“大学士谢升求见陛下。”
朝议才罢,怎么谢升有话刚才不说,还要偷偷跑来?崇祯和我互望一眼,都不明所以。崇祯便道:“快宣”。
王承恩就出去领谢升进来了。
*******
崇祯在东暖阁中接见他。谢升行毕礼。仍跪在一边不肯起来。一字一句道:“臣今日进言,实在是抱着必死之心。”
崇祯哪料到他说得这么严重。讶道:“谢爱卿,说到哪里去了。好端端的怎么会死?”见他并不像是开玩笑的样子,便也郑重道:“谢爱卿,有话但说无妨,朕恕你无罪。”
谢升道:“我大明如今是兵革繁兴,日无宁息,苛征横敛,百姓困穷,国势已经是日渐败坏。而文武诸臣却个个执迷不悟,只知道修葺城郭,以图再战。殊不知,夫清兵往来甚便,耕种樵采,无所不可。而我军粮草难济,兵士渐稀。如欲出战,则以何兵御敌?依臣看来,实是以卵击石,以我之短较敌之长,岂可得乎?”他说得情真意切,到最后还眼中闪烁,倒似大明马上要亡似的。我心道,满朝文武当中,也有个明白人。
崇祯道:“爱卿的意思是,辽东战不得了?”
“是。”谢升斩钉截铁道,“如今南北交困,大明朝岌岌可危,两线同时作战,实非力所能及。因此,臣斗胆建议,与清议和!”他最后四个字,说得声如洪钟,仿佛使尽了全身的力气。他居然不畏生死,敢说出这样的话!我不禁为他的勇气所折服。
他继续说道:“唯有与清议和,才可一举平定流寇,以免腹背受敌所制;平寇之后,再与清战,始可有转机。臣今日说出心中之话,方觉痛快。即便皇上赐臣一死,臣亦死而瞑目。”
我见崇祯锁眉深思,举棋不定之中。也不知哪里来的勇气,顾不了许多,扑通跪下道:“圆圆也恳请皇上考虑议和。如今锦州、塔山既破,宁锦防线已去其半。要驱逐鞑子,不是一朝一夕能达到的。更何况皇太极数次表明议和之心,若遂了他的心愿,不就让大明有了缓和之机?这才是以我之长攻敌之短啊。皇上,罢兵修好,才是可行之计啊。”
谢升此时方注意到我,也不免露出惊讶和感激的目光。
崇祯道:“你们都起来吧。朕何尝不想议和?只是大臣们不肯,国民们不肯。他们怕朕学宋高宗,他们怕当宋民啊。朕都不敢提那两个字了。”
我这才知道,不是崇祯不肯议和,而是那些食君俸禄却不能为君分忧的人在充当绊脚石。他们出于城下之盟、春秋之耻的传统观念,坚持认为与清议和是重蹈宋金和议的覆辙。理虽不直,事虽不明,气势却颇壮!崇祯帝在这么声势浩大的舆论面前,也只有抚膺叹息的份。那些不明形势的民众在其中也起了不知多大的推波助澜作用。我甚至想起袁崇焕的死,民众竟争相买他的肉吃!
一个于大明如此有利的“和”字,居然遭到上上下下这么多人的反对!只因为我们是天朝?~只能伸却不能屈?
然而,崇祯在谢升不畏死的相劝下,还是决定冒险一试。都到了这个时候,到了“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只有最后一搏了。
商议之下,与清秘密议和的方案已经基本拿出来了。由举足轻重的兵部尚书陈新甲主持,另外选派总兵两名,锦衣卫官一名,职方司官一名,秘密赶赴宁锦前线,与清军接头洽谈。这些官员的委任全由崇祯亲自召见,势必做到“神不知,鬼不觉”。
**********
就在“议和”秘密进行的同时,我提的女军计划也轰轰烈烈地在廷议上展开了。
初时,朝臣们还有不少以“有伤风化、有悖传统”劝阻,但最终还是皇帝和一些有见解的大臣们力排众议,认为国难当头,无论男女,皆可为国出力。或许诸人也隐隐希望在压抑的环境中有些新异的“笑料”,几番争执之后,很快就达到了一致通过。
崇祯为即将诞生的女军命名为“唐军”,大概借此来表达他自己对大唐盛世的向往吧。由于是第一次,规模也比较有限,只在京师及直隶范围内招募。
张榜第一日,群众哗然,民声沸腾。只是议论的人比围着看的人多,看的人又比咨询的人多。真正报名的却是一个也没有。
第二日,商议之下,崇祯再张榜补充,凡参军的女子,报名后即可直接领取白银十两,作为第一年的俸银。
要知道,十两银子对寻常人家来说,那是天文数字!我那两匣珠宝金银全数拿来充数了。
当我站在玄武门旁,领着好些太监围着白花花的几箱银子,报名的队伍已经可以用一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