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一品天下- 第2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念福捧着粥碗,忍不住靠在蕙娘怀里,在她颈窝蹭了蹭,“娘,你对我真好。”

蕙娘嗔道,“都多大人了,还这么爱撒娇!”可到底伸手揽着她,心疼的怨念,“自从欧阳家那小子走了,瞧瞧你都瘦成什么样了?你要真孝顺,赶紧把自己养得白白胖胖的,那比让娘吃什么都开心。”

念福用力点了点头,把剩下那点粥三两口就干掉,“娘,你放心,我会很快胖回来的,到时不许嫌我吃得多哦。”

蕙娘带了点促狭的笑意,悄悄跟她咬耳朵,“你不知道吧,这几天你爹可悔死了,晚上都睡不着觉,一个劲的叹气,说早知道你会这样,怎么都不会让欧阳家的那小子走了。你要再这么着,你爹搞不好都要哭了。否则,你爹干嘛巴巴儿的求了皇上?就是想你出来散心的。”

念福心头一震,她没有想到,爹娘竟会为她担心到这个地步。可他们什么也不说,就这么默默的守护着她,包容着她,或许,也只有天下的父母才会为儿女做到这个地步。

心头有股热热的暖流在涌动,念福却不想让它们掉出来,只得把脸埋在老妈怀里,闷闷的说,“对不起……让你们担心了。”

“傻孩子,跟自己爹娘说什么对不起?”蕙娘一下一下拍着女儿的背,象小时候那样微微摇晃着她,“你还小呢,一时遇到什么事,有些想不开是正常的。不过你干嘛不来跟我们说说?爹娘逞什么强啊?要是你实在舍不得欧阳康,你爹也未必不会成全你们。”

念福狠狠的一吸鼻子,“以后不会了,要是再有什么难受的事,我一定立马冲回来哭!”

蕙娘噗哧给逗笑了,轻刮着女儿的鼻子,“你还小啊,老哭鼻子也不嫌害臊的。不过呢,娘虽不懂什么大道理,也弄不明白欧阳家那小子到底去干什么,不过娘总觉得,一个人年轻时吃点苦,总比老了吃苦强。”

念福顺嘴就接过话来,“就好象你跟爹,就算是分了……”

“你胡说什么!”蕙娘忽地正色把她打断,“你跟欧阳康才不会象我和你爹一样,他一定会很快回来的。等他一回来,你就赶紧给我嫁了,省得成天在我跟前烦人!”

“就烦你,就烦你!”念福跟母亲笑闹着,心中却是一片明净轻松。

承认自己并不如想象中坚强并不是一件丢脸的事情,起码,可以让她认识到自己有着这世上最好的爹和娘。给她温柔与依靠,给她关怀与体贴。所以,就算是欧阳康不在身边,她也要好好生活,为了所有这些爱着她的人。



离京三百里,凤鸣山上,偏西的日头钻进厚厚云层,隐约透出几分如血般的红。

紫袍玉带的俊美男子端坐马上,回首望去,目光中有着浓浓的眷念与不舍。不止是他,还有许多同行的士卒,不约而同的回首望着同一个方向,在他们的身后,一块高达数丈的山崖上,刻着龙飞凤舞,酣畅淋漓的三个大字。

“望京台!”

字迹早已在岁月中斑驳,爬满了青苔,却给那深入崖壁的深深字迹平添几许惆怅。

出了此山,就连京城的最后一点残影也看不见了,是以名叫望京台,是以所有人都忍不住回头再看一眼,看看他们出发的地方。

“走吧。”忽地,一骑身着黑甲的高大将军打马上前,望着那俊美的男子,低低的说。

俊美男子再看看他,眼中那股原本浓得化不开的的眷念与不舍,忽地如雪遇上火般迅速消融,露出眼底深处的磐石,坚定而不可更改。

他在马背上挺直脊梁,夹一夹马腹,一声令下,“走!”

带领整支队伍,继续前行。

高大的将军眯眼望着他,眼神中多了一丝连他也不自觉的浅浅欣赏。

他想,如果他们还能活着回来,也许这个人,能成为他的战友也不一定。

“都跟上!”借着发号施令的机会,不动声色的回望队伍中段,那被众人簇拥着,风光无限的驸马爷,带着些许沉思。

可那位驸马爷就跟天下所有的准新郎一样,全然一副兴高采烈,没心没肺的样子,不时笑出一口白牙,在古铜色的肌肤上,分外耀眼。

接下去的路还长,且走着瞧吧!

高大的将军转过身,等公主的鸾驾过后,才跟上队伍。也就在此时,那位准新郎的眼中,才掠过一抹如鹰般的锐利。



节气到了小满,按民俗应该祭祀三车,即水车、牛车和丝车。

都是百姓耕作要用到的重要工具,是以民间只要有这东西的人家都不会忘,但宫中却没这个规矩。不过今年,为了鼓舞百姓抗灾,也是想多讨些好兆头,王皇后也决意要办一个祭祀三车的仪式。

地点就定在离京城不远的西山,那里既有这三样车,也是目前缓解京城困局的重要粮食基地。选在那里祭祀,最合适不过。

要说这种给皇后脸上贴金之事,沐太后是真不想来。可为了展示自己压人一头的尊贵地位,并维护皇家同心同德的和睦形象,她还是来了。

觑着一个空档,沐太后去更衣休息了。

才寻个地方坐下,忽地有个女子跪到了她的面前。

第413章 终于等来了

陆滢激动得心都要从胸口蹦出来了!

她就知道自己的隐忍是对的,看,她这不就等来了她的贵人?

“奴婢给太后娘娘请安。”

沐太后愣了好一会儿,才认出她来,“你是陆滢?怎么弄得这样憔悴?”

陆滢真是大变样了,从前保养得白白嫩嫩的皮肤,如今又黑又粗,那些精致的妆容也没画了,临时淡淡抹了点脂粉,反而显得欲盖弥彰。就连声音也没有从前的娇柔,因为劳累而变得粗嘎,要不是她走出来相认,沐太后真以为就一个普通村姑,哪里会想得到她身上?

听太后这么一问,陆滢的眼圈顿时红了,“奴婢做错了事,理应受罚。眼下皇上还肯让奴婢在这里做事,奴婢已经很是感激了。”

沐太后眼神闪闪,终于想起来了。

这个丫头会获罪,好象还是自己的原因吧?她做的鹅掌什么的,最早可是她爱吃的,不过后来这黑锅却是给高绣茹统统背了去。不过沐太后也没落着好,毕竟吃了八十一天的斋。

“行啦,你也别跪着了,过来说说,皇上让你在这里干嘛来了?”

听她这话里有搭救的意思,陆滢心头一喜,强自按捺着急欲绽开的笑容,低眉敛目道,“皇上让奴婢来主持粉丝作坊,前日刚将一批新作的三万斤送回京城。”

“哦,那干得不错啊。”

那绿豆粉丝沐太后也吃过,滑溜溜的很是爽口,虽然她不必拿那个当主粮,却是时不时让人煮一碗来当点心的。

“奴婢不敢居功。不过是做了些改进,提高了三成产量而已。要不是嘉善郡主最早提出想法,又让御膳房做成了,如今也没有奴婢的用武之地。”

这话很是谦虚,却又透着一股浓浓的自矜之意,觑着太后神色。又抓紧时机表忠心道,“如今奴婢只管安心做事,希望有朝一日圣人能原谅奴婢的过错,再让奴婢进宫伺候,奴婢纵死也可以瞑目了。”

沐太后轻笑了笑。也不知是在笑什么。“你有这个心,就是好的。去吧,好好干。别辜负了皇上的期望。”

陆滢听着这话里有松动的意思,大喜过望,又跪下给沐太后行了个大礼,这下退下。

可等她一走,沐太后的脸就放了下来,明显极是不悦。

犯了这样的弥天大错,还好意思到她面前来讨好卖乖?要是她这样容易就被人利用,那可真是枉做这个太后了!

陆滢千算万算,只看到太后跟念福不合。却忘了太后更加护短。

就因为她,害得高绣茹那样灰溜溜的离开了京城,后来听说,似是还掉了一个孩子,这让沐太后如何不怒?更因为她的肆意妄为,连累得自己差一点又被弹赅。这样的人她还留在身边,那才是疯了!

所以沐太后想想,立即召了人来问话。

当得知西山的粉丝作坊已经上了轨道,要不要陆滢完全无所谓之后,沐太后眉尖轻挑。道,“寻个人去跟皇上说,既然陆滢也立了些小小功劳,不如免了她的宫役,令她回家嫁人去吧。她年纪也实在不少了,想来皇上也是宽宏大量之人,断无不允之理。”

她顿了顿,又道,“好歹她也曾在宫中服侍过一场,给她也照着宫女出宫的份例发一份贺礼吧。”

这本是件小事,高显听了自然是无可无不可。而太后打发了这么一个让她看着就添堵的人,心情自然也是不错。

只是陆滢却全然被蒙在鼓里,忽地被召回京城时,她还以为自己回宫有望了,没想到竟是掌管御膳房的一个管事太监来给她发了一匣脂粉,两匹红绢,就收回她的腰牌,要打发她出宫了。

“这是怎么一回事?我做错什么了么?要赶我走?”

宫里多的是捧高踩低之辈,那太监讥讽一笑,“陆三姑娘,这可是天大的恩典,看你年纪大了,让你赶紧嫁人呢。不过机灵点的呢,就千万别嫁在京城,最好远远的寻个人嫁了,省得硌了人的眼。”

那是谁?

会是谁呢?

陆滢一片茫然之际,旁边忽地有宫人快步跑过道,“你还愣着干什么?嘉善郡主回宫了,皇上留她吃饭,说是要几个别致的小菜。赶紧打发了她,来办正事要紧。”

那太监神色顿时一变,“马上就来。”转脸极不耐烦的道,“我说陆三姑娘,你就别在这里拉拉扯扯的了,赶紧走吧。咱们要伺候正经贵人还来不及,谁有空跟你歪缠?清醒点,这京城的天早就变了,别再想着不靠谱的事了。”

那太监本是顺口的话,却被陆滢误解了。

京城的天早就变了,那是念福逼她走的吗?

是啊,她怎么那么蠢呢?做粉丝本就不是多难的活,她改进完了,剩下只要按部就班的生产就够了,她还有什么利用价值?

亏她还想着能有机会翻身,没想到终日打雁,竟是给雁啄了眼!

现在要逼她走是不是?好,她走就是!不过这个京城,她发誓她一定会回来的!



等到余三胜带着打听到的内幕匆匆赶到陆家,已是人去楼空了。

陆滢是一个人走的,带着自己所剩不多的钱财和几个还愿意追随她的下人。

走前,她跟母亲陆文氏大吵了一架,陆文氏本想给她说门亲事,从此好好过日子,可没想到陆滢却是悄无声息的走了。把陆方氏气得肝疼,已经病倒在了床上。

这个女儿,连她这个当娘的都管不了了,余三胜就更没法子了。只能好言相劝了陆文氏,又嘱咐陆滢的兄嫂留意打听着,往后有什么事记得来找他,也就离开了。

回头去鸿兴楼找了师侄宋思源,让他也留意打听着些,余三胜忽地渭然长叹,“我也不知道……”

后面的话,他到底没有说出口,可宋思源却是明白的。

师叔在怕。怕自己看走眼,怕这个徒弟误入歧途。

可除了重复安慰着那一套,他又能说什么呢?每个人的路都是自己选的,陆滢要怎样选择她的将来,谁都管不了。

而对此一无察觉的念福。此刻刚在宫中用过一顿颇为丰盛的小宴。准备告辞了。

在这几天里,沐劭勤带着她和全家人,走过京郊大大小小的村庄。收集了一份也许并不全面,却是最真实的纪录让女儿送上了京城。至于要如何决断,就由高显来作决定了。

“皇上,您日理万机也要好好爱惜身子,可不要太过劳累了,要是还有什么想吃的新鲜菜,只管打发人去说一声,只要能种,我们家就种给您吃。”

高显听过不少讨好的话。可这样质朴的还是第一回。含笑亲自把表妹送出御书房,“光有新鲜菜,没有好厨子也是白搭,下回表妹来了,可得让你亲自下厨才行。”

“没问题。”念福拍胸脯下了保证,要回乡下去了。

高显派了几个人侍卫跟着。叮嘱他们务必把郡主平安送到,这才回了御书房。再看看沐劭勤整理,念福手写的那份材料,把掌管户部和司农监的一应大小统统官员叫来了。

“朕且问问你们,眼下这个时节。百姓应该种什么?”

一众官员有些傻眼,皇上这是怎么了?那肯定是原先种什么现在就种什么呗,难道还有什么花头不成?

高显望着他们,失望的摇了摇头。而此时,却有一个站在队伍最后面的青袍小官站了出来。

“微臣以为,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各处的水土情况不同,今年的时节又与往年不同,若是想要丰产,非得顺应天时不可。”

高显放眼望去,此人官职虽小,但一把花白的胡子却是老长,差不多快六十了,就要到致仕退休的年纪了。如此的不得志,也不知有什么本事,敢出来答话。

“你且上来,先说说如何才能做到顺应天时。”

“是。”

接下来的对话,就象是个农业知识普及。

一众官员就听这小官侃侃而谈,一路从水稻麦子讲到高粱玉米,又从时令小菜讲到套种技巧。甚至连堆肥这种有些倒胃口的话题,也让高显听得津津有味。

最后,高显把话题一收,问,“你叫什么名字?现在做什么?”

这是要升官了吧?旁人都这么想着,只那人却依旧稳稳的道,“小人名叫田常顺,加上前朝,已经历经五朝皇帝,在司农监干了快有四十年了。不过一直都是八品小吏,这还是头一回得见天颜。所以有一句话,微臣今日要是不说出来,只怕到死都合不上眼。”

高显点头,“你说。”

这人能在司农监一呆四十年,肯定有点才能。

田常顺伏跪于地,终于微微露出几分激动之色,“虽历朝历代均设置了司农监,但从来只重视田产赋税征收,甚少有人会因时因地的劝导百姓进行耕种。而种地本就是个靠天吃饭的活,若是再缺少积年的经验和恰当的引导,就极易受灾。是以微臣毕生有个心愿,希望朝廷能在各乡各府各州各县,皆委派专人收集当地好的种植经验,加以推广。若遇天灾,当因地制宜,引导农户进行生产。若是果真能做到如此,不仅是天下百姓能受益,大梁朝也能受益匪浅。”

“说得好!”这番话,恰好暗合了高显的心事,把念福手写的材料往田常顺面前一递,“别说朕不给你这个机会,趁着春播才开始不久,京城周边所有市县应该如何种植,皆听命于你。若是你规划得好,秋后丰收,朕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