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闺记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春闺记事- 第1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要把朱仲钧接到宫里来……

顾瑾之脚步虚踏了下,差点脚下一滑。

皇帝不仅仅是起了疑心,这是起了大疑心啊。

好不容易让皇帝没了戒备,又被朱仲钧闹成了这样。

“……并不是你照顾得不好。只是朕心疼你太操心,跟母亲似的。你年纪还小,不应该这么辛苦。仲钧到了宫里,母后也高兴。朕也放心,你也不用这样辛苦。”皇帝又笑着道。“你说呢?”

为什么要到宫里?

仔细观察他一段时间?

朱仲钧的表现,肯定会让皇帝满意的。

只是,这样他更加辛苦。

顾瑾之不知道朱仲钧是什么想法,会不会觉得更贴近皇帝,更了解他?

可顾瑾之只想他做个普通人。

“其实我并不辛苦。”顾瑾之委婉表达自己的反对,道,“王爷平日里很乖,我到哪里,他就跟到哪里。这些日子,他挺黏着我的。到宫里自然是最好的,就怕王爷自己不同意……”

“没关系,朕告诉他,他听朕的话。”皇帝道,“只是,小七舍得吗?”

舍得吗?

猛然一提,真有点舍不得。

天天混在一起,都快一年半了。

比前世做夫妻的时候呆在一起的日子还要多……

“是,我舍不得……”顾瑾之道,“我已经把王爷当成了家里人。陛下,您能不让他进宫吗?我保证以后好好照顾他。”

皇帝的脚步就停下来。

他的脸迎着光,五官那么清晰呈现在顾瑾之的面前,可顾瑾之看不透他的情绪。

而且她也不敢多看,忙垂头。

“小七,你很喜欢仲钧吗?”皇帝问,声音有点飘渺,似日光里起舞的轻尘,看不出形态,甚至有点不真实。

“是!”顾瑾之道,“我很喜欢王爷,也是真心照顾王爷,并不是应付差事。您瞧着王爷,并未不开心,足见我平日并非敷衍。”

皇帝没有再开口。

顾瑾之也不敢再抬头去看他的脸色,心想是不是做的过头了?这样会不会让他更加怀疑朱仲钧?

场面就安静了下来。

顾瑾之垂首,立在那里。

“回去吧。”皇帝道。

然后他自己,阔步往乾清宫去了,没有再叫顾瑾之跟着。

顾瑾之就折身,回了坤宁宫。

朱仲钧刚醒,梳洗一番,正要去找顾瑾之,太后拉着他,让他吃了早饭。朱仲钧不想,他想先去看顾瑾之,不敢让顾瑾之在宫里离开他的视线。

母子俩僵持不下,顾瑾之就进来了。

太后也松了口气,忙叫人把早膳端上来。

朱仲钧吃了饭,就要拉顾瑾之告辞。

恨不能立马出去去逍遥自在。

太后看着他们的背影,心里在感叹儿子娶了媳妇忘了娘……朱仲钧眼里越发只有太后了。

回城的马车上,顾瑾之将方才皇帝的话,说给了朱仲钧听:“……定是对你又有了疑心。大婚的事,你办得太急了。”

朱仲钧的脸,顿时阴沉了下去:“你仔细再说说,他都跟你说了些什么,每个字都要告诉我!”

第218节热极

顾瑾之依言,把皇帝今日对他说的,都跟朱仲钧复述了一遍

朱仲钧沉默听着,脸色越来越难看。等他听到顾瑾之对皇帝说“喜欢”他的时候,他突然一怔,眼睛里有什么光在闪······

他阴沉的表情尽敛,神色飞扬轻快起来。

“回答得很好!”他表扬顾瑾之。

“你又想到了什么?”顾瑾之也有点兴趣,就问他。

他不告诉顾瑾之,却抿唇笑。笑容越扩越大,有些压抑不住似的,让顾瑾之摸不着头脑。

唇角微翘的时候,眼睛就眯了起来,像个孩子似的。

“怎么了?”顾瑾之只以为他发现了什么对他有利的事,也想知道,就追问了一句。

朱仲钧依旧不说。

他的情绪很好,回到家里的时候,脚步轻快,几乎要哼两句歌来。

连宋盼儿也看得出。

宋盼儿便问顾瑾之:“在宫里歇了一夜,发生了什么好事?王爷高兴成这样······”

顾瑾之也有些想不通。

她不太明白朱仲钧突然抓住了什么点,就心情愉悦起来。

她只得摇摇头。

宋盼儿也不深究,又笑着问顾瑾之关于德妃的事。

“心情好了些,还说辛苦我了。要不是我照顾,三公主也不能长得那么好……”顾瑾之道。

宋盼儿就笑:“难得,她还记得是你辛苦照顾她的······”

“的确难得……”顾瑾之也笑。

其实顾瑾之的作用也不算太大。

成姑姑和太后派过来的老嬷嬷,还有大伯母,都帮了德妃的大忙。要不是成姑姑和坤宁宫的两个老嬷嬷坐镇,德妃这胎只怕不会这样顺利。

而顾瑾之,不过是负责定期给她做健康检查。

到了七月二十六,皇帝就下诏,给宫里的三位公主册封。

大公主为清河公主,授金册·岁禄两千石;二公主为延平公主,授金册,岁禄两千石;三公主为永淳公主,授金册·岁禄两千石。

最开心的,莫过于德妃。

任谁都知道皇帝是想封赐三公主,才一并封赐了大公主和二公主的。

之前大夫人跟德妃谈过一次,不知怎的,惹得她哭了一回,她心里的郁结就减轻了大半;如今又有公主受封这件事,她的心情就彻底好了起来。

心情一好·身子也好,之后没有再麻烦过顾瑾之了。

满朝都知道皇帝喜欢三公主,自然是抬举顾家之意。

不过,德妃生的并非皇子,有见识的人家,倒也不是很忌讳。

大老爷也没有因此而开心。

永淳公主的事,对药铺的影响并不算大。

到了七月底,暑气渐消·病患就减少了大半。

大家仍是不得闲。

铺子里的药材,有些开始用完了。

老爷子又拿出两万银子,交给顾辰之和林翊·让他们去趟药市。顾辰之没什么见识,林翊却是老手。

“你带着陵原,教教他药市的规矩…···”老爷子很信任林翊·把银票交到了他手里。

老爷子也和林翊一样,开始叫顾辰之的字了。

林翊接过银票,道是:“老太爷放心,我陪师傅走过很多药市,不会看走眼给您丢脸的……”

买了假药,往往不是吃亏损钱,更多的是丢面子闹笑话。

一个大夫连药都看错了·就是奇耻大辱。

老爷子点点头。

中午吃饭的时候,老爷子又问顾瑾之:“你可要也去药市走走?河南的药市,来回半个月的功夫。”

“我也去了,铺子就是您一个人,您怎么忙得过来?”顾瑾之笑道,“有大哥和林先生呢·我留下来帮您,不去了······”

她对药市没什么兴趣。

她的专长是看病辩证,对于识药认药,只怕连普通的大夫也不如。

中医发展到了后世,大夫直接和药材接触就少了些。顾瑾之都认识,却不精通。

她甚至可能被假药给骗了。

如今,她也没打算靠这行吃饭,所以不太想继续去学辩药识药这

“我要去!”朱仲钧突然道。

他听说要去河南,顿时就来了兴致。

来到这个世界之后,他还没出过京城呢。最远的地方,就是刚刚穿越过来的时候,那间白云观。

“太远了。

”顾辰之连忙道,“王爷想去玩儿,下次近的地方,您再去。”

庐阳王是傻子,万一出路出了事,顾辰之赔不起。

而且庐阳王只听顾瑾之的,顾瑾之又不去。

顾辰之不敢带他。

顾瑾之则道:“大哥,您带着王爷去吧。王爷身边有孙柯跟着,我告诉他听话,他保证不给你添.”

朱仲钧就连连点头,心里想顾瑾之很上道嘛,又想起她上次说喜欢自己,心里不禁对顾瑾之越发满意了。

“这……”顾辰之为难。

林翊也不好说话,只是沉默含笑听着。

老爷子看了眼顾瑾之,又喈眼一脸期盼的庐阳王,道:“王爷也去吧!”然后又拿了千两银子出来,叫顾辰之路上别亏待了庐阳王。

顾辰之只得答应。

而后,他跟顾瑾之嘀咕:“祖父很有钱啊······”

大老爷在皇帝登基之前,官位不大,过得比较拮据。

家里的田地只有那些,一年一两万银子的进项,还不够大老爷上下打点的。顾家虽然不缺衣短食,却也不能挥霍无度。

像这样一口气就拿住二万两银子的,顾家之前没有。

顾辰之总以为老爷子很清贫。

老爷子从来不讲究吃穿。他总是两套茧绸直裰,檀木簪;吃饭素淡,饮茶有些讲究,却也不是挑剔的,上品的龙井就好;笔墨纸砚要最好的,却也从来不浪费。

顾辰之都不知道他有这么多的私房钱。

“大概是从前祖母的陪嫁吧。”顾瑾之乱猜。

家里没有姑母,祖母的陪嫁应该都在祖父手里。

听着祖母没有兄弟,她出嫁的时候·她娘家的大部分家产都给了

具体的,顾瑾之也不是十分清楚,都是一两岁的时候,偶然听父母说过一次。

顾辰之笑笑:“我随口问问。”

他的确只是有点震惊·所以随口感叹一句,并没有想深究祖父钱财从何而来的意图。

八月初一,林翊和顾辰之就带着朱仲钧,去了河南药市。

朱仲钧身边的孙柯和两外两个侍卫,陪同一起。

宋盼儿仍不放心,又派了三个家丁和四个小厮随行。

她说:“虽然是太平年月,路上土匪却也不少。你们身上又带着钱·遇着了土匪怎么办?钱没了事小,就怕那些人劫财又害命···…”

顾辰之原本还要推辞,可想着庐阳王和银票,这两样都不能有闪失,就接受了宋盼儿的安排,笑着道谢:“还是三婶想得周全。”

顾延臻送他们出了京城十里路,才回来。

顾瑾之只在大门口送了他们,就去了药铺帮忙。

上午的时候·只有七八个病家。

一来是盛夏结束,生病的人渐少;二则是梁家和顾氏打起了擂台,半个月之前也开始免费问诊送药。

这条街上·梁氏生存了十年。

他们不仅仅有口碑,还有些感情。

梁氏一直在这条街上广结善缘。

听闻梁氏要免费,不少人就去了那边。

顾氏这边,就清闲了下来。

到了晌午的时候,司笺几个饿得饥肠辘辘,就等着时辰吃饭。

“大夫,大夫······”门口突然有人急急喊道。

然后两个男子,架了个几乎昏厥的人进来。

这三个人衣着皆是长衫,头戴方巾,是读书人。

“大夫·快来瞧瞧。

”为首的男子急急道。

被他们架起来的年轻人,神志不清。

正好顾瑾之在大堂,就忙道:“快让他坐下······”

她叫贵儿搬了太师椅,给这位病家坐。

同伴将他抬到太师椅上,可这位病家,根本就坐不稳·他全身都软了。

“小伙计,大夫呢?”个子比较高的男子问顾瑾之。”

“我就是。”顾瑾之道。

那两个同伴,就错愕看了眼顾瑾之,目光里带着几分难以置信。而后,又是那个高个子的,问道:“你们这里,没有其他大夫吗?”

那样子,想要走似的。

“我先瞧瞧吧······”顾瑾之已经坐了下来。

梢间里,老爷子还有两位病家要看。

那两个同伴虽然还想说什么,却也保持了几分礼貌,让顾瑾之给病家诊脉。

病家的脸通红,浑身炙热,正在发高烧。

顾瑾之给他取脉,他的脉数而弦洪,这是热极之证。

取脉完毕,顾瑾之又让看了看舌苔。

病家的舌苔黄腻,而舍底鲜红,的确是热极。

这病家病成这样,病情太过于险重,甚至危急。这病一个不慎,就要死人的。

热已经深陷于里。

此侯死者多。

“是不是暑温发热,大夫开了生石膏、竹茹等大凉之药?”顾瑾之问。

这病跟当初常五的肺痈相似。

都是体内热太盛,大夫却没有清泄,反而用大凉的药去压。热毒不仅仅解不了,却深陷血里,造成危急之证。

高个子同伴连忙点头:“正是正是。”

“是不是梁氏药铺看的?”顾瑾之又问。

上次常五那病,也是被梁氏的大夫那么治,手段如出一辙。梁氏药铺的那位坐堂先生,治疗发热,似乎必用大凉之药,以图见效之快。

却不分情况……

病家的同伴错愕不已,连连点头。

第219节烫手

顾瑾之说出了对方的用药,甚至说出了对方先前是哪位大夫,让人对她刮目相看。

这位病家姓魏,祖籍温州,是今年参加科考的举人。

春闱落第之后,因为路途太远,就懒得回乡,干脆在京里结伴住下,等待三年之后的春闱,想再试一次。

如今,他们几个都在西大街的孙氏书局选书,换些银两度日。

这两位同伴都是举人,和病家是同乡。

其中的高个子同伴姓吴,平时最喜欢看杂书,连药书他都略读过,又博文广记,对岐黄之术粗略知晓。

“这位小先生,他还有没有得救?”吴举人问顾瑾之。

他们方才去了梁氏药铺,梁家的坐堂先生给魏举人诊脉之后,连连摇头:“没造化了,此侯九死一生。老夫手里,不出死人。你们还是另请高明吧!”就把他们哄了出来。

九死一生呢。

看魏举人烧成这样,神志不清,的确可怕。

吴举人和另一位同乡把魏举人从梁氏药铺抬出来,不知如何是好。梁氏药铺却出来一个小伙计,很有良心的悄悄告诉他们:“抱到西头的顾氏善药堂去看看,他们那里的大夫仁心仁术……”

不知道是真的有良心,还是想让病家死在顾氏……

吴举人和同乡也没有多想,抱着一线希冀,将魏举人送到了顾氏这里。

顾瑾之没有回答吴举人的话,而是往病家胳膊上摸了摸。

病家很瘦,因为是书生,整日读书不运动,体质不好。又热毒深陷血里,拖得太久,只怕救活过来很难。

一个小小的热感冒。用药稍微不当,就能击垮他。

这种极热之证,多半是救不活的。

对方体质天生羸弱。

顾瑾之咬了咬唇,半晌都没有回答吴举人的话。

“我来瞧瞧……”不知什么时候,老爷子已经站到了顾瑾之身后。见顾瑾之素来自信,今日却一反常态,也知道病情棘手。

顾瑾之回神,忙起身,将位置让给了老爷子。

老爷子坐下来诊脉。

病家的脉,数而弦洪。三部直行,这是热极之症。

此症候的病家,体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