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的话音落地,台下的众人立刻纷纷议论起来,声音越来越大,四周负责警戒的士兵害怕出事,已经将大盾举了起来,随时准备出手弹压!这时,被围在中间的那一千俘虏,纷纷跪倒在地,冲着李健不住的磕头,感激得跟什么似的!
原来,这些人说是各豪强手中的私兵,但实际上,不过就是依附于豪强人家的农民罢了!无事耕种豪强的土地,有事时,就发给兵器,成为私兵,为豪强卖命!但即便如此,这些人的生活也是很难有保证的。每年收获的粮食,其中的大半都要上缴,再加上其他一些乱七八糟的支出,也就是勉强填饱肚子罢了,当然这其中还得加上各种野菜之类的东西!如今李健不但分给他们土地,还只收十中之一的田税,这让他们怀疑是不是自己听错了。类似的田赋,似乎也只是从老人那里听说过而已,可那也是百多年前的事了!在相互问过,确定了自己没有听错之后,众人自然是无不感激万分,于是纷纷跪倒在地,给李健磕起头来!
解除了这些人心里的疑虑之后,大规模的建设行动开始了。在五百名工匠,两千名劳力的合作之下,营地周围茂密的树林,以最快的速度开始消失,并转化成一根根的木料,被送到营地、岸边。在原有营地的基础上,不断的扩大、加强,数天之后,一座木制的村镇出现在平原之上。而海边的简易码头也在众人夜以继日的赶工之下,终于在第二批人员来到之前被搭建起来。
而不久之后,依靠李家强大的海运能力,李健麾下的七千名士兵,五千名俘虏,以及这些人的家人,还有一部分从中原收容的流民,开始源源不断的来到夷州,原本只是一个村镇规模的营地,慢慢的具有了城市的模样。这时,李健正式将夷州的名称改为台湾。这座新建立起来的城市,被定名为台北(和今天台北的位置相差不会太多)。更是让人就地取材,制作了一块大石碑,上面用隶书,深深的刻上了:大汉安远将军李健,都督台湾诸军政事,首建台北于此!旁边还留下了具体的日期。
当徐庶带着甘宁等人到台湾之时,整个台北周围的景象已经完全改变了样貌,停靠在两座木制的码头上的货船,正不住的吞吐着货物,而在一旁,一座石制的码头也是一副即将完工的样子。码头附近,接货的、接人的、忙着清点物资的,真正是人生鼎沸,一派繁荣气象。而台北周围原本的荒草和灌木也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则是一片片已经初具规模的农田,不少人正在田中平整土地准备耕种。由于李健定立的超级低廉的田税,所有的人无不干劲实足,不论是田间,还是路上,所有的行人都是一副对未来充满了希望的样子!看到眼前一片生机勃勃的样子,又随手抓起一把田间的泥土仔细看了看,徐庶在心里不由得想道:“看来君强所说不假,这里只要略做经营,确实是一块膏胰之地啊!真不知道,日后他还会给人带来多少惊喜!”
徐庶期待的惊喜,并没有让他等太久的时间!当徐庶等人在台北城中一座和周围建筑没有任何不同的小院子里找到李健的时候,被李健的样子吓了一大跳。码头的建造,城市的建设,土地的丈量,还有一些琐碎,但必须要处理的事情,这些天完全压在了李健的身上。好在李家在交州立足数代,家中各种人才也有不少,有了他们的帮助,再加上那些准备多年的百夫长的从中协调,总算是帮李健解决了不少难题。可即便如此,也仍旧把李健给累了个不清。
徐庶等人进屋的时候,李健正趴在桌子上,批示着什么东西,看到徐庶等人进来,急忙把笔一放,起身说道:“元直兄,你总算是来了!快坐!快坐!”说着,等众人坐好之后,李健从桌子旁边的抽屉里,取出几份文件,分别交给徐庶等人之后,说道:“这是你们的任命书!原本早就该给你们了,但从合浦回来,到现在,事情实在太多,一忙起来,居然给忘了!好在现在给你们也不晚!”
李健现在的官衔是安远将军,都督台湾(以后就全叫台湾了)诸军政事,其中安远将军这个杂号将军的名号不说,这个都督台湾诸军政事的名头虽然不伦不类,但也给予了李健开府的实际权力。在给众人的任命书中,徐庶被正式任命为军师祭酒(以前哪个是商会建军时由商会任命的,现在这个是可以得到朝廷认可的);甘宁为骑兵军侯,率领李健麾下的六百骑骑兵;周泰、蒋钦、李恪、李顺和维吉尔也分别被委任为军侯。其中除维吉尔之外,每人领一千人组成台北的主力军,兵员由两千郡卒与两千维吉尔手中的精锐混编而成。剩下的三千多人,暂时仍由维吉尔带领,至于具体的安排,等日后再说!
等众人看过了任命书后,李健说道;“军营就在城外,如今事多,你们快去接收部队吧。另外营中剩下的那六百多人,让他们暂时代在营中,还是和你们一起训练。告诉他们,我日后自有用处!”众人也知道现在李健事多,纷纷领命,转身出去接收队伍了!
起1P点1P中1P文1P网1P授权发布好书尽在
正文 第六十一章 准备向土著开刀
(起7P点7P中7P文7P网更新时间:2007…5…10 22:28:00 本章字数:3444)
PS:看了书友的留言,我试了一下,可以打开啊!《Santiano》这是歌名,在百度什么的网站应该能找到!还有关于是公孙度还是孙权先登陆台湾的问题,我又找了一下资料,没发现有关公孙度的内容,镶黄旗的兄弟,你是从那里看到是公孙度先上台湾的?能不能告诉宝剑?我记得那厮一直在辽东发展啊?
虽然目前的台湾除去当地的土人之外,就只有李健带来的一万多人,所以土地可以说是应有尽有,但由于李健打算将台北,甚至整个台湾建设成自己最大的大本营,所以台北城的规模自然是小不了的。因此,为了配合建城的计划,这一万多人自然不能全部都集中在一处开荒耕作。而如何对这些已经到了台湾的人,和即将来台的流民的聚居点做一个合理的安排,就成了李健这段时间以来最为头疼的问题!
最后李健根据在后世时从各种渠道听来的历史知识,设计了一套屯田方案,其大致的内容是这样的:来台屯田之人,每一百户为屯,拨发农具、种子以及耕牛之后,在指定的地点建立村落,早期由官府派驻两名“百夫长”为保民官!后期当来台的人数增多之后,在从原来已经派遣出去的保民官中调任。而每户均要有一名青壮在一定的时间内,接受保民官的训练。平日作为保卫村寨的主要力量。除此之外,屯中的治安也交由保民官负责!而当发生战事之时,由保民官率领以屯的编制,根据情况划拨到军中听从指定将领的率领。而当战事结束之后,各屯返回各自村中继续务农,而将领则带领本部兵马回到军营!至于每户该划分的田亩数量暂时定为五十亩,除去十取其一的田税之外,将不再承担其他的徭役!
徐庶坐在椅子上仔细的看过了李健凭着记忆,拼凑出来的安置计划之后,不由得拍案叫好:“好!将军此番计划真是妙不可言,推广开去,只需一年时间,来台之流民将成为一支能征贯战的精兵!战时为兵,平时为农。既少了一大笔军费开支,又得到了支精锐,真是太好了!”徐庶对此计划如此称赞,一来是因为这份计划原本就是从历朝历代的经验中拼凑出来的,比较符合徐庶的胃口。二来则是因为与维吉尔一起训练这些“百夫长”几年下来,这些人有多大的本领,徐庶是一清二楚,除了由于条件的原因,使他们的实战经验还待提高之外,按照维吉尔的说法,他们已经是一个合格的百夫长了!虽然把这些人放置到乡间,有些可惜,但以一换百的买卖,还是相当划算的!
但这些人到底都是经过徐庶训练的,多少也有些师徒之情。考虑到这些人日后的前途,徐庶还是问道:“这些经我和维利尔训练的百夫长,都是百里挑一的精锐,放置在乡间保卫乡民,训练屯兵,自然物尽其用,但日后他们的升迁。。。?”
“这个。。。!”这些人也是被李健抱以厚望之人,就这么撒出去当个“民兵连长”李健也很上舍不得。因此考虑了片刻之后,对徐庶说道:“战时立有军功的,自然是按照军功提拔,毕竟他们还是军队里的人!如果没有战事的话,那么日后的镇、县、乃至州中的大小官职,他们也可以凭功绩出任!”有了这条补充,这些被派遣到村中的精锐的仕途不仅有了保证,而且也将各村也完全的纳入了朝廷统一的管理体系。徐庶略一思索之后,便点头同意了!
随同徐庶同来的人中,除了甘宁等将领之外,还有忠伯从李家各地调拨过来,帮助李健的人手,有了他们的加入和徐庶的辅佐,李健终于从无尽的庶务中解脱出来。而甘宁等人的到来,也让李健手中的军事力量完成了整合。如今一切准备就绪,是到了解决当地土人问题的时候了!
“前一段时间,由于大家都还在交州,且台北城和码头也处在阶段,所以土人问题便被放到了一边。但如今大家既然已经到去齐,那么在前往青徐等地招募流民之前,当地土人的问题必须要解决了!”李健刚刚说完,周泰一日即往的第一个发言道:“主公,对付几个土人而已,何必如此兴师动众。有泰的一营人马足矣!”
“幼平真乃猛将也!”小小的夸奖了周泰一句之后,李健话锋一转,对周泰和众人说道:“可这个问题没那么简单啊!如果是正面交锋,别说这些还在使用木制石制的土人,就是对上纵横中原的西凉军,我也不怕!但这里是台湾,起码地利上,咱们就不战优势!如果他们在失利之后,退入山林怎么办?咱们的人虽然在越族的帮助下,进行过一部分山地作战的训练,但比起这些人来说,差距可就太大了!一个不好,战事就将演变成长期的对峙和拉锯战。这对咱们日后进军中原非但没有半点好处,到时候说不定还会拖了咱们的后腿!所以得想一个稳妥的办法啊!”
“是不是可以像上次一样,从与咱们交好的越族那里借兵?”熟读史书的徐庶对于这些生长于山林之间的土人到底有多大的能量自然心中有数,想想自从秦始皇开始征讨南越开始直到现在,已经将近五百年过去了,可百越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如果和台湾土人的关系真的走到这一步的话,对于今后的发展绝对是一大隐患!位此,徐庶想起了与士燮交战时李健从越族那里借兵的事情。相信同为生为山林,长于山林的越族,在自己一方的支援下,将是对付这些土人最好的选择!
李健听完徐庶的建议后,想了想,还是摇了摇头说道:“这倒是一步后招,但我也不想就如此轻易的向越族借兵!一来上次的战事才刚刚结束,就又要向人家借兵,情理上不太说的通,就是脸面上,也不太光彩。二来,如果动不动就向别人借兵来解决咱们自己的问题,对于队伍的成长也没有好处!很难相信,一支总是要靠别人支援的军队,最终能够成长为一支真正的精锐!”对于李健的想法,不论从哪个角度上看,徐庶等人都表示能够认同。但到底该如何解决此事,还是要商议的,因此徐庶问道:“那将军你的意思是,剿抚并用咯?”
“还是元直知道我的心意!”李健听了徐庶的话后笑着说道:“剿抚并用的思路肯定是没有错的,但怎么个抚法,却是事情的关键。依照百越的经验看,以往朝廷安抚的路子,似乎效果并不好。”说着转过头来,看着维吉尔问道:“罗马帝国从一个城邦,发展到今天地跨三洲的帝国,与各地土著接触的经验不少。你来说说,你们罗马人是怎么和这些土著打交道的?”
维吉尔见李健问到自己,急忙起身说道:“主公,在罗马,对付这种土著最为有效的办法就是拉拢他们中间愿意投靠帝国的人,给他们罗马的食物,罗马的衣服,罗马的建筑,罗马的文化,甚至是罗马的公民权,让他们彻底的变成一个罗马人!而对于敢于反抗帝国的人,则联合他周围的同族部落,一同将他剿灭,并一同瓜分掉他的土地和人口!”
众人和维吉尔相处的时间也不短了,交流又没有任何问题,自然知道他口中的罗马公民权在罗马意味着什么。听到万里之外的罗马人的这种处理事情的方式,都不由得在心中想道:“为了拉拢这些异族,罗马人还真下本钱!”而李健却在心里想道:“原来后世西方人常用的扶持傀儡政权的着数,在罗马时代就已经存在了啊!”倒是徐庶问道:“各种典籍乃是本族之精华,岂能轻示于他人?难道你们罗马人就不怕他们学会了你们的文化后,再起来反抗吗?”
维吉尔虽然来到汉朝已经有好几年的时间了,汉语说得也是相当的不错,但东西方这种文化上的差异,并不是短时间内就是明白的。听了徐庶的问话,维吉尔不由得一楞,然后非常不解的反问道:“虽然他们学会了罗马的文化,而且不论从穿着还是饮食、居住上都和罗马人相同。但他们的剑没有我们的锋利,铠甲没有我们的结实,粮食产量没有我们的高,他们凭什么反抗?在军团的剑锋之下,任何敢于反抗罗马的人,都将被彻底毁灭!”
而此时的徐庶虽然觉得这里面有问题,想要反驳,但却一时找不到那里不对!倒是李健明白了东西方在这种问题上的差别!由于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古代的中国人认为,一个国家能否强大,是否强大的标准是“仁”和“礼”,因此任何典籍都是历代王朝重点保护的对象!据说鉴真和尚东渡日本时,所带的佛经和许多经典都是偷运出境的!要知道那可是以开放著称的唐朝啊!但是如果你想学习技术,却是一点问题都没有,最经典的例证就是唐刀技术在中国的失传,和在日本的发展!而西方的做法却恰恰相反,你想向他们学习文化很容易,他们会迫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