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争霸之异军突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争霸之异军突起-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这个没有卫星,没有现代测量技术的时代,其制作出来的地图在精确性上李健原本就没有什么指望,但看了这副地图之后,李健彻底的傻眼了。其中除了中国部分还能勉强识别出来之外,剩下的海外部分李健是全不认识。最要命的是,这个时代的海图并不是像后世那样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那样描绘的。整个海图更向是一副山水画,所有的航行方向都是在一条条可能是航线的线条旁边用文字标注,看得李健一脑袋两个头大!忠伯看到李健一脸雾水的样子,笑呵呵的说道:“家主第一次看这海图,不明白其中的关键倒也无妨,待老奴向家主细细解释!

  经过忠伯整整一个下午的解释,李健才算是明白了这副图的看法。根据自己在后世海事学校背的地图结合起来,才明白了这个所谓的已程不国在什么地方!

  根据这张海图所示,当年李家的生意不是当初李健所想象的那种近海贸易,而是地地道道的远洋贸易,其最远航线甚至到了后世的印度以及斯里兰卡一带。其中几个主要的与李家进行贸易的国家分别是:都元国(苏门答腊);有邑卢没国(今缅甸勃固附近);谌离国(今缅甸伊洛瓦底江沿岸);有夫甘都卢国(今缅甸伊洛瓦底江中游卑谬附近);有黄支国(今印度马德拉斯附近);已程不国(今斯里兰卡)。

  看明白这张海图所标注的各个地点之后,李健的心中一片感慨,“谁说中国人没有海洋意识?看这份海图,其中除了东南的许多地方尚未开化,还是部落形式没有国家之外,其他后世在东南亚,甚至是印度洋上的主要贸易国家和航线这张图上都有详细的标注,光从这张海图就能看出当年李家的船队是何等的规模啊!”

  想到这里,李健一边仔细的看着海图,一边问道:“忠伯,当年父亲最鼎盛时,咱们李家的船队有多少条可以跑远洋的海船啊?”忠伯听到李健的这个问题,颇为感慨的说道:“回家主,当年老家主在世之时,整个李家所有的远洋海船加起来,有船四十三艘,可以说是整个番禺最大的海商!”

  “我的妈呀,四十三条可以远洋的大海船,这要是放在后世,当个小船王都不成问题了吧!”想到这里,李健急忙问道:“那现在呢?”

  忠伯颇有些无奈的说道:“由于当年老家主去得早,家主年幼,为了避免横生枝节,老奴和老夫人商议之后,便将这些海船都分别变卖了,只保留了在陆上的一部分生意。”说完之后,忠伯看着李健一脸失望的样子,心中不忍,又急忙说道:“不过,船虽然没了,但那些水手却大都还在李家,经过这些年的发展,现在李家的生意基本上就是将这些在番禺购买的各种珍奇宝贝,顺着郁水,经漓水,过灵渠,再顺着湘水北上,便可直达长江。而从长江入汉水之后,更是可以直达襄阳!如今不仅长江沿岸都有咱们李家的生意,甚至连襄阳也有李家的商号。就是和当初李家鼎盛时相比起来,也是逊色不了多少!”

  当李健听完了忠伯的话后,心里又是感到一阵惊天的震撼,“天啊,这个忠伯实在是太厉害了吧,听他这么一介绍,自己家里的经济实力也太强悍了!从广州到襄阳,靠着南北水系的交通便利,遍及整个几乎半个长江流域的商号,这整个就是个商业帝国啊!”当然震撼过后,海员出身的李健对海船的兴趣还是要更大一些,急忙问道:“那咱们家能自己造船吗?”

  “回家主,这常年跑海的商家们,那个没有自己的造船工匠。咱们李家的工匠们虽然这些年多是造些内和船只,但那些手艺精湛的老船匠都还在,只要家主愿意,用不了一年,凑足一支五条海船的船队是没问题的!”

  “太好,这就去船厂看看!”听到可以自己造船,高兴坏了的李健立刻跳起来,就要拉着忠伯往外跑!

  眼看天色已经不早的忠伯,见李健马上就要拉着自己往城外跑,连忙劝住李健说道:“家主!您慢点,这天眼看着就要黑了,反正船厂在那里又跑不了,依老奴看还是明天再去吧。再说了,家主既然有心要正式执掌家业,那要关心的可不只一个船厂,要是家主没意见的话,今天晚上老奴便把这些年李家的帐簿都拿来给家主过目,也好做到心里有数。”

  “哦?天已经这么晚了,那还是明天再去吧。”沉浸在那副海图和整个李家庞大家业中的李健,直到这时察觉外面的天色一暗了下来。听忠伯的话,重新坐好之后,又让忠伯把这些年李家的情况详详细细的给自己解说起来,就连晚饭也是和忠伯一起在这书房中边说边吃的。倒不是李健有多财迷,实在这个身体原来的主人对家里的情况知道得太少了,这么大的家业不好好利用一下,那可真是对不住自己啊!

  看着李健如此热心家里的事务,忠伯感到由衷的高兴。“这么些年了,小公子终于张大了,虽然前些天表现得有些迷迷糊糊的,但现在终于是成熟了,自己这些年的辛苦也算是没有白废,将来见到老家主之后,也可以有个交代了!”

  好书尽在





  正文 第三章 震惊

  (起8F点8F中8F文8F网更新时间:2007…4…2 20:50:00  本章字数:3126)

  对于一般人来说,中国的航海技术似乎一直被西方所领先。但对于从小就喜欢航海的李健来说,真实的情况恰好与之相反,直到明末之前,中国的航海不论是航行技术还是造船技术都是遥遥领先与世界的。其中关键性的技术更是在汉代便已经趋于成熟。只是可惜的是,由于历史年代太过久远,后世的人们只能通过各种文献和墓葬品来进行推测!而今天,李健马上就能亲眼看到汉代的造船工场,这让李健又怎么能不兴奋呢?

  李家的船场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专门用来生产各种内河所用的船只,而另一部分才是用来生产海船的地方。对于内河船只并不怎么感兴趣的李健在忠伯的介绍下,匆匆的看过之后,便由人领着,直奔打造海船的船台而来。

  五六十吨,这个重量的海船如果放在千年之后,也许算不得什么,但如果是在汉代的船台上看见同时建造的四艘这种等级的船,就足够让一个现代人震撼了!而当李健由人领着来到李家打造海船的船台的时候,所看见的正是这样一种场面!只见江边的一片洼地上,正有五艘载重量在五六十吨的海船正在打造中,其中有一艘已经接近完工,正在安装桅杆,只等桅杆装好之后,再涂上最后一层漆料便可扬帆下海了!李健不顾忠伯的劝阻,围着这艘海船上上下下的转了个遍以后,终于对这个时代的造船技术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

  在李健眼前的这艘即将完工的海船使用的仍旧是平底船体,虽然在海上的抗浪性有所不足,但精密的作工和坚固的船体在一定程度上使这个问题得到了弥补。而船尾巨大的船舵就让李健非常兴奋了。舵杆以十字形结构固定,从船尾斜伸入船后方,舵杆顶端有一洞孔,用以安装舵把,转动舵把可使舵面连轴转动,可以自如地调节船只行进的方向。虽然舵叶面舵面呈不规则的四方形,而不是李健所熟悉的大体上呈四方形的舵叶,但无论是整体的形状还是功能已经和后世的舵基本上相差无几,这对于航向操作来说,确实是一项巨大的进步!而船内的设计则更是让李健兴奋不已,和欧洲一通到底的船内结构不同的是,在汉代时,中国便已经掌握了成熟的横隔舱技术,也就是后世所说的水密舱。这不仅保证了船体良好的漂浮,使船体不会轻易下沉,为抢救赢得时间。更主要的是,在没有龙骨技术的情况下,这些横向的横梁无疑对整个船体起到了加固的作用,让海船更加坚固!而最让李健惊讶的是,正在安装的桅杆。

  由于明清以来的禁海政策,使得中国数千年积累下来的造船技术在不道五百年的时间里迅速退化,到了1840年鸦片战争的时候,中国甚至已经不能在本土制造四桅的大船,至于像宝船那样安装九根桅杆,更是成了传说中的事情。可是眼前这艘汉代的海船虽然没有完全制造完毕,但从甲板上预留的空洞来看,这是艘将要安装四根桅杆的海船。而且四跟桅杆的位置显然并不是像西方那样,沿一条直线纵向布置,而是呈左右交错的方式进行排列,这让李健颇有些不解!

  “忠伯,这桅杆为什么要左右交错的进行排列啊?沿直线纵向排列不好吗?”李健从来就不是一个不懂装懂的人,既然自己不明白,而眼下又有精通此道的忠伯和船场主事在这里,李健自然是要问个明白!

  “呵呵,要是说起操帆,别看老奴岁数大了,但也不输给年轻小伙子,但要说到造船,还是让陈主事跟家主好好解释一下吧!”忠伯听了李健的问话之后,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将船场的陈主事拉到跟前,让他来进行解说。这个姓陈的船场主事,见忠伯让他前来解释,赶忙上前行了一礼之后解释道:“回家主,这大船行至海上,不可能总是顺风顺水,如果碰上逆风,而桅杆又是沿一条条直线排列的话,那船可就动不了了。而这桅杆如果是左右交错的排列,即便是在海上遇到逆风,只要船帆的角度合适,船只就可以继续保持一个比较稳定的速度向前行驶了!”

  “厉害啊!对了,中国的四角平衡帆,是可以在桅杆上来回转动的,而不像西方人那样只能在一个方向上固定展开!因此才有了‘船使八面风’的说法。如此一来,再配合上这种独特的桅杆布局,只要不是和逆风完全处于一条直线上,就都可以利用不同位置的不同朝向的帆面,形成最有利的夹角,以此来保证船只的速度。真是太厉害了!”听了陈主事的解释,李健简直对中国老祖宗的这些发明创造佩服得五体投地,而浑然不觉自己现在也是嘴里的“老祖宗”中的一员!

  从船上下来,回到了陈主事办工房间里,李健一边喝着茶水,一边向陈主事问道:“陈主事,这几艘海船算不算是大船?有没有比它们更大的海船?咱们李家能造吗?”

  见是家主发问,陈主事那里还敢坐着回话。刚要站起来,就见李健摆了摆手示意自己坐下回话就好。待重新坐好之后,陈主事才小心翼翼的说道:“要说起这几艘船,在海船里面也已经算是大船了,现在海面上经常跑动的海船基本上都是这种船,各家虽然都有一点自己的小特点,但整体上却是相差不大。至于说比这大的不是没有,不过船越大,成本就越大。这些年由于海上也不太平,多数的海商都已经不敢再跑太远的航线,所以这种海船因为成本低廉便成了大家的海运主力。虽然装的货物要少些,但路程近,多跑几趟也就回来了。”说到这里,陈主事稍微停顿了一下,清了清喉咙继续说道:“要说咱们这一带最大的海船就要属海龙船了,上面不算水手,一次就能装700人,和近一万五千石货物(大约是200吨货物)。而且行驶平稳,不惧风浪,远洋的航线上,多数都是这种海船!不过这种船的造价也高,不是寻常的海商人家所能够承受得起的。就是咱们李家,当年也只有五艘这样的海船,多数还是这种家主今天看到的船只。”(此种船只的数据引自《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国100项重大发明简介第六十一项:平衡四角帆!而根据林甘泉主编的《中国经济通史_秦汉经济史(上)》,汉代一石=27斤。)

  相对于一般对航海没什么兴趣的人来说,李健并不是不知道中国古代航海的成就,但当亲耳听到陈主事的在番话的时候,仍旧是被惊呆了!“700人,将近一万五千石也就是200吨的货物!这是什么概念?如果有十艘这样的海船,应用到军事上的话,就可以一次性投放7000人到敌人防备空虚的大后方,再加上其他船只,一次将过万的军队投放到任何靠海的地方平不是一件太过麻烦的事情,不管是谁也是防不住的啊!而如果应用到民事上,200吨的象牙、珍珠、各种宝石!要知道缅甸的宝石产量可是在世界上都是出了名的多啊!天啊,我已经不敢再想下去了!”听了陈主事的介绍,自己又在心里默算了几遍之后,李健发现,如果根据自己所掌握的那点关于世界各地特产的知识,再配上十艘这样的海船,只要一趟,就可以让自己成为整个大汉数一数二的大富豪!

  “难怪当初那些西方人可以冒着那么大的风险穿越半个地球来东方购买瓷器和丝绸呢!原来只是知道而已,今天换成自己体验一把才知道这确实是人力所不能阻挡的诱惑啊!”被自己算出来的结论吓得不轻的李健,借着喝水的机会,好好平复了一下自己的心情,问道:“陈主事,我们李家能不能打造这种可以装700人的大海船,需要多长的时间?船上要多少水手?”

  “回家主,船上需要水手八十人,而打造这种船不是问题,但时间上就比较长了,算起来怎么也要有一年多的时间才可以造好!”说到这里,一旁的忠伯插嘴说道:“至于水手家主不用担心,那些船老大还有熟练的水手都还在咱们李家做事,只要家主吩咐,人手绝对不成问题!”忠伯见李健自从到了船场便东问西问,显得对航海极其的感兴趣,心里也是高兴不已,现在又听到李健干脆问题打造海船的事来,显然是有了重新进行远洋贸易的心思,怎能不鼓励?只是考虑到李健今年毕竟还只有十四岁,于是又开口劝道:“家主,虽然水手船长都不成问题,但俗话说蛇无头不行,您看是不是等您行了冠礼之后,再考虑远洋的事情?眼下还是先把李家在内地的事情了解清楚了更合适一些?”

  起8F点8F中8F文8F网8F授权发布好书尽在





  正文 第四章 竟是乱世

  (起0B点0B中0B文0B网更新时间:2007…4…2 20:51:00  本章字数:3068)

  

  依照汉代的风俗,男子年至二十行冠礼,之后才算是一名真正意义上的成年人,之后才能真正意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