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人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淘宝人生- 第1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观众鼓掌,石老坐在了陈老的下首位子上。

“著名收藏家,收藏协会理事,故宫博物院玉器杂项鉴定专家,田乃昘先生。”

掌声比之前稍弱,国人对于专家之称,还是比较看好年高者,田乃昘坐在陈老身边。

“著名收藏家,收藏协会理事,珠宝玉石协会理事、唐韵古文化研发中心董事长,张辰先生。我们欢迎他们。”

掌声再弱一些,毕竟张辰太年轻了,完全没有专家该有的年龄,而且也没有介绍他是什么专家。可有些观众还是看出来了,这个最后出场的年轻人,就是那个刚才在门口扶着陈老进来的,估计是陈老的晚辈,带出来历练一下的吧。

四人坐稳之后,梁斌就要尽到他的责任了,这个节目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要宣传唐韵。职业性的规范式微笑露出来,道:“在这里,我觉得有必要介绍一下唐韵古文化研发中心这个机构。唐韵是国内最大的,也是首家个人出资建立的古文化研发机构,致力于研究人类古文化精髓,将其发扬光大。张辰先生作为一名收藏家,斥巨资三十多亿,致力打造最好的古文化研究机构,这种为传扬古代文明的付出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

这回观众的掌声热烈起来了。

梁斌待观掌声稍平之后,接着道:“另外,我们还要感谢本节目的最大支持者之一,汉府大酒店,我们的摄制现场以及所有的道具,都由汉府大酒店提供。”

张辰心里就开始念叨了:快停吧,再说下去广告就太明显了。

也许是梁斌听到了张辰的心声,也许是节目组就是这么策划的,总之,梁斌是感谢完了。

“好了,该感谢的我们都已经表达了心意。闲话少絮,今天来到这里就是要鉴宝、赏宝的,接下来就有请第一位藏友带着他的藏品登场。”

第一百九十二章 十足的赝品

第一位藏友从花园的入口处进来,手上抱着一个长条形的盒子,装的应该是画轴一类的东西。

等这位藏友走近了,梁斌上前问道:“这位藏友您好,首先恭喜成为参与博古藏谈的第一位藏友,今天带来的是什么藏品呢?”

这些程序在之前应该已经有工作人员讲解过了,藏友对梁斌的问题并不陌生,答道:“我今天带来的是一幅古画,这东西在我们家搁了有好几十年了,之前有过收古玩的上家里边去看过,给了个价钱六万块,当时家里也不急着用钱,又觉得这是个老人留下来的东西,就没张口答应。这两年不是收藏热了吗,我也想学习学习,看了不少这方面的书,可也没真懂了多少,听到这节目之后,我就想拿来让专家给看看,这到底是不是真东西。”

这位还真话多啊,连别人给他的开价都要说说,估计对这幅立轴的期望不小。梁斌也很顺着他的心意,道:“看来这收藏热已经到了一个温度了,那就预祝您这收藏的第一步旗开得胜吧。”

藏友说句“谢谢”,继续向着凉棚下的鉴定嘉宾处走去。

人来到张辰等人所在的条案前,恭敬地鞠了一躬,道一句“各位鉴定专家好”,把那盒子放在条案上打开来,拿出里边的画轴,说道:“请专家给看看,这是不是真东西。”

立轴展开,绢本设色,宽五十多公分,纵近九十公分,花梨木画轴配缠枝莲纹青花轴头。画面的内容是一个老人坐在石头上,手里拿着烟袋子装烟丝,脸上是满足的笑意;一边的小童正抓着老人的辫子,用辫尾在自己脸上来回刷着。画面右上有“山南老人含饴像,乙丑年六月,山阴任颐”等字样。

四人今天虽然专司不同,但对于字画也都不是生手,看过之后相互对视点点头,以做肯定。

石老是今天的字画类鉴定嘉宾,对于这方面的藏品,都是以他为主的,笑着对带来这幅画的藏友问道:“你这副画是有些年头了,你说的开价六万,那应该是九十年代初的事情吧?”

“是啊,您怎么知道?”这位藏友对石老能够说出准确的时间很不解。

“呵呵,这个咱们待会儿再说,先请现场的观众来鉴赏一下吧。”

现场观众都是自愿报名的古玩爱好者,来参加节目的目的就是想多接触一些玩意儿,多听听专家是怎么说的,这些对自己的收藏都很有帮助。

观众一一看过之后,主持人随机采访了其中的几位,问他们对这幅画的看法,这些都是要作为节目内容剪辑播放的。观众毕竟不是专家,而专家也不大可能混在观众里边来参加节目,观众的回答自然也就是有真有假。

对观众的采访结束之后,梁斌再次面对镜头,“我们的节目不只是鉴定,还要在鉴定的同时做出点评,普及一些古玩的知识,达到大家共同进步的目的,下面就请今天的鉴定嘉宾石老先生对这位藏友的藏品做点评。”

石老看着这位藏友,笑眯眯地道:“你刚才问我怎么知道那是九十年代初的事情,那是因为你这副画是任颐的真迹,而任颐的真迹在九十年代初的时候,差不多都是给那么一个价钱。当然,对方的开价略低了一些,十万左右还是能接受的。”

任颐是清朝末年的画家,是清末‘海上画派’中的重要人物,在人物、花鸟等传统绘画方面都有一定的成就;尤其是他的人物画,以写真肖像画别具一格,也让他成为了‘四任’之一,没有他,这‘四任’在书画历史上的名头就不会有今天这么响亮。画家中以人物画擅长的很少,能够有成就的就更少了,这也是任颐能够受后世追捧的原因。

“你这副画啊,色墨交溶,风格明快,画面内容温馨活泼,极富创造性,是任颐画作中的精品,很有收藏价值,好好留着吧。”

“那您的意思是,这幅画最好别卖吧,那您能不能给我说说,这幅画到底值多少钱呢?”这位心里还有不甘啊。

石老也笑了,道:“我呢,只能负责帮你鉴定一下真伪,价钱我没法给你估算,如果这幅画是我的,我一定不会卖。”

“我理解您的意思,这画是我爷爷那时候分家分给我父亲的,我但凡有三分奈何,肯定不会卖的,我就是想知道一下这东西的价格,以后我入行也好有个参考。”

条案后的四人都笑了,这还没能入行呢,就想着捣鼓这个级别的玩意儿,这样的心态是要吃大亏的。

田乃昘也不等石老说什么了,对这个藏友道:“收藏呢,最重要的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学到了知识,了解到了璀璨的历史文化,一件藏品对于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价值,喜欢的花两倍三倍的价钱也有可能,不喜欢的打对折也不一定有人要。你非要有个估价的话,按照现在的市场价来说,就在九十年代初的价格上加个零吧,这是一个比较合理的价格了。”

这位终于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忙鞠了个躬,嘴里不停说着“谢谢”,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出去了。

第二位藏友出场,这位是抱着一个一尺多高的大盒子来的,看他的样子,里边的东西份量还不轻呢。

与主持人的交谈中已经知道,这位带来的是一尊观音菩萨像,来到案前一样是问各位鉴定嘉宾好,接着就把盒子放在条案上,取出里边的菩萨像。

看着这位就要把东西放在案上,田乃昘忙出声把他拦住,道:“慢,这东西不能这么放,这条案可是难得的精品,刮一下就可惜了,放在这边的垫子上吧。”

这位拿出来的是一尊近四十厘米高的十一面观世音菩萨立像,这东西份量很不轻,而且底座上难免有一些不平整,是会损坏桌面的。

这么重的东西,陈老和石老都不适合拿起来观看,四人只好是起身围着这尊菩萨像进行鉴定。

这是一尊除恶导善,引众生入佛道的六观音之一的十一面观世音菩萨像,明代鎏金密宗款式,有三十七八厘米高低,底座高约五厘米。前五面,左右各三面,分别作慈悲欢喜相、大悲救苦相、赞叹相、爆笑相等,最顶上的佛面作为修大成的众生所作的说法相。下身着长裙,上身袒露,头戴五叶冠,宝冠正中有一尊双手在膝上作定印的阿弥陀佛像。

整尊造像共八臂,主像双手与于胸前结印,左侧手持莲花、宝瓶、日精摩尼,右侧手持罥索、柳枝、月精摩尼。

表面的鎏金基本完好,裙上镶嵌的宝石也无一脱落,品相不可谓不好,可这尊菩萨像,怎么看都有些不对劲儿。

看过之后,几个人各自回到座位上,并不说话。现场的观众还要鉴赏呢,等观众们都看过了之后,才会做鉴定。

好不容易等观众都看完了,主持人也采访过了,这位藏友好像比较心急,忙问道:“各位专家,我这件东西怎么样啊,值多少钱?”

也可能是因为心里着急,这位并没有看到前面四人脸上的表情,只是想知道他带来的东西会有一个怎样的鉴定结果,这东西到底能值多少钱。

陈老看着他淡淡地问道:“你这玩意儿是怎么来的啊?”

“哦,这是我父亲留下来的,当年我父亲是陕甘那边的知青,返乡回来时候当地的朋友送的。”他这种说法是解释这类物品来历最常用的之一,另外一种则是交换来的。

张辰听他这话,差点笑出来,就这玩意儿,还是他父亲留下来的,这家伙也太滑稽了。看他的样子应该有四十岁了,他父亲最少也应该在六十岁以上,不出意外他父亲应该是知青下乡的“老三届”,至少也应该是“新五届”头一批的,这尊十一面菩萨像那时候还没有呢,真不知道他这父亲是怎么带回来的。

陈老和古玩行打了一辈子的交到,听他这么一说,还能不明白他的目的吗,市面上有不少这样的人,总认为自己能够哄骗了鉴定专家,把他手里的赝品开出一份鉴定证书来,然后再卖个好价钱。

田乃昘笑着打趣道:“这样类型的造像我家里也有一尊,但是没有你这尊这么大,差不多要小个两圈吧,品相也还可以,不过我那尊是唐代的……”

田乃昘的话还没有说完,这位就兴奋地道:“田专家,那您说我这是什么朝代啊,得有南北朝那么远吗,如果您喜欢的话,我愿意出让的。”

田乃昘真不知道是该哭还是该笑了,这家伙胆子不小啊,不但拿着赝品来鉴定,还想把赝品卖给现场的专家,而且还是在节目录制过程当中,这家伙也不知道是聪明过头了还是傻到没边了。

田乃昘苦笑了一下,接着道:“我说我那个是唐代的,是说年代要久远很多,你这个还差得太远……”

“没关系的,明清的也行啊。”这位再次插嘴。

田乃昘实在是忍不下去了,正色道:“很不幸的告诉你,你这尊连民国都不到,应该要比知青返乡的年代还要晚很多,你明白了吧。”

这是节目录制之前就商量好的套路,为了减少想要靠着节目投机取巧的机会,一旦遇到类似的情况就可劲儿的批,让这种人彻底打消他们的无耻念头。

对方被揭穿了小伎俩,有些恼羞成怒,道:“你到底能不能鉴定啊,明明是老玩意儿,你怎么能说它是假的呢,你们这节目不可信。”

陈老也被他惹怒了,出声道:“年轻人,你这么说就不对了,这东西是什么来路你心里应该很清楚的,我不知道令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但是我相信他一定不会同意你用他的名义来做这样的事情。”

说罢,陈老又对田乃昘道:“小田,你给大家说一下这东西的毛病在哪里,以免大家以后遇到同类的东西上当。”

田乃昘点点头,对这观众席道:“好,现在由我给各位观众解释一下,由于古人对神佛的恭敬和思想依赖,以及金铜等金属在古代的贵重性,古代的金铜造佛像,都是极其精美的,决不可能出现面部表情呆滞的佛像出来。这尊菩萨像,十一面表情毫无生动可言,完全没有那种应有的灵性。另外,大家可以看一下,摄像师给这里一个特写,对,就在镶嵌的部位。大家看这里,这种镶嵌工艺是现代手法,在古代的镶嵌作品中,是不可能有这样的工艺的。所以,这尊十一面观世音菩萨像,是一件十足的赝品。”

第一百九十三章 专家哥哥

这位本想着借此机会给他手里的东西镀上一层金,没成想却是偷鸡不成蚀把米,等这节目播出之后,他那东西就成死物件儿了,而他自己,也很难在古玩圈子里再混下去。

抱着沉重的菩萨像,第二位藏友灰溜溜地走了,他心里是恨田乃昘坏了他的好事,可又没一点奈何。总不能让人家看出来了,还帮着你隐瞒,甚至给你一个想要的鉴定结果,心术不正迟早会有这样一个下场。

第三位藏友带着他的藏品进来的时候,现场已经安静下来了,见识了这几位鉴定专家了刚才对持有赝品的藏友无情打击,现场观众和藏友的热情反而更加高涨了。这才是大家想要看到的东西,如果只是轻描淡写,无关痛痒地说两句,你凭什么坐在那里给人家鉴定呢,首先你的职业操守就不过关,文玩古物这些东西是最最说不得假话的。

这位藏友把他的那件笔筒放在条案上,微笑着道:“几位鉴定专家好,这笔筒是我五六年前出差的时候在地摊上买的,当时觉得有可能是紫檀木的,请几位帮着掌掌眼。”

这种藏品的鉴定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最重要的还是要多上手,多接触,正所谓“功到自然成”,见识的东西多了,真假优劣一看便知。

这事是田乃昘负责的,拿起那只笔筒简单看了看,又交给身边的陈老,挨着的石老和张辰都是简单看了一下就放在桌上不动了。

这个现象让这位藏友的大感不妙,心里一着急,就表露在脸上了。双手也不自觉地开始搓着,眼睛来回扫视着眼前的四个人,就怕从他们嘴里说出一句不好的话来。

这表情看在田乃昘眼力,他也不想让这位藏友心理负担过重,等现场观众鉴赏、采访过后,就笑着问道:“出趟差也不忘逛古玩市场,你应该也是搞收藏的吧,这笔筒你多少钱收的?”

田乃昘的话让对方的紧张落去了不少,但心里还是有些不自在,就怕这话是在安慰自己呢,强作了一个微笑,答道:“这个倒是谈不上,就是个人比较喜欢,要说专业知识也没有多少,算是个爱好者吧。这笔筒我是在苏州收的,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