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宝窑- 第10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呵呵,我这不是怕人说咱们吗。”周氏笑了笑,缓解了下情绪。

“来了。来了。新姑爷来了。”有几个小子迎着两个人进了门。

一个是巧娥,她已经盘起了妇人头。脸上红红的,看上去添了丝娇媚。

另一个是个年轻的小伙子,二十左右,脸有些黑,不过透着丝憨厚,衣裳穿的干净,给人的印象不错。

“来了啊,快,快屋子里坐。”王长顺笑着,一时间也不知道该咋称呼,只能把人往屋内让。

巧娥喊了爹和娘,她的女婿红了下脸,张了张嘴,也喊了爹和娘。

“嗳,嗳,好,好。快进屋。”周氏眼圈又红了。

人让进了屋子内,他们带来的东西放好,给二人倒了茶水,让了座位。

巧娥的女婿叫赵家明,成亲后头次上老丈人家也有些拘谨,坐在哪里,脸黑红,手脚都有些不自在,生怕长辈挑理。

周氏让男子陪着女婿,她则把闺女拉到了里屋。

先给陈氏去磕了个头,陈氏欢喜的直点头,拉着巧娥问好不好,问公婆,问妯娌,问丈夫。

巧娥红着脸点头,说一切都好,公婆人很实在,没有挑理的地方,大嫂人也不错,丈夫也是个老实人,对她也好。

“那就好,那就好,这样你娘就能安心了。”陈氏高兴的拍了拍孙女的手,眼内都是安慰。

“去吧,你们娘几个好好说说话,你娘可是挂着你呢。”陈氏让她们单独去说话。

周氏领着巧娥单独出去了,她确实有不少话要问,巧真没过去,那些是私房话,虽然她的身份是已经做了人家三年的妻子,可她心理上还是个闺女,那些她还是别听了。

到了晌午,男人开了一桌,女人开了两桌,一桌人太多,坐不下,巧真院子里的人都来了。

王长顺高兴,和王长有,大中,二中,陪着新姑爷喝酒。这边喝酒可是实在的很,一般都是把人喝趴下,就算是喝好了。

所以巧娥总往男人那桌瞟,怕男人出丑,怕他被爹他们喝到桌子底下了。

看得女人这桌的人各个好笑不止。

“中了闺女,你别瞅了,你爹有分寸,不会让女婿趴桌子底下,你们还得回去呢,咋也不能让他喝的不能走路。”周氏笑着说闺女。

“娘。”巧娥不依的喊了一声,脸通红起来。

“好好,娘不说,俺娥儿害羞了。”周氏笑了一声,巧娥更不好意思了,把头都低了下去,不敢看人了。

“巧真,你看巧娥现在多好,你也得抓紧了,你没孩儿,好找,以前是大嫂这嘴爱瞎说,你别往心里去,要不大嫂给你找个咋样?”玉花问着巧真,她是真心的想和巧真和好。

“不用了,大嫂,俺没这心思。”巧真笑笑拒绝了。

这眨眼间,陈轩宇走了半年了,却一点信都没有,她着急也担心,哪有别的心思啊。

“中吧,大嫂也是白操心,俺看上的,你那眼光肯定看不上,俺不说了,不说了。赶紧吃吧。”玉花现在就像变了个人似的,特别知道好赖。

“俺倒是觉得宝生不赖,就是不知道巧真这心里咋想的,这宝生也不找人,天天就跟土窑呆着,这心里肯定是还有巧真呢。”梅花接了句,她并不知道上次宝生大伯闹的事,巧真没让巧红过来说,所以梅花还一直以为宝生在等着巧真呢。

“算了,巧真的事她自己有主张,头一次她成亲,是俺和你们爹拿的主意,这次就让她自己拿主意吧。不催她,让她好好挑。”周氏明白里面的道道,替闺女解了围。

孙云听梅花说起宝生的时间,脸有些红,她能感觉的出来,宝生哥看自己的目光是不一样的,有点让人害羞,让她心头乱撞,可她赶紧去看巧真姐,她觉得自己心里有点想法的话太对不起巧真姐了,她救了自己,把自己安置在家里,拿自己当亲妹子,自己咋能做这样的事呢。孙云低下头,不敢去想宝生了。

一顿饭吃了很久才收桌子,王长顺和赵家明都喝多了,赵家明脸红脖子粗的,话都说不利索了,直喊着再喝,早已忘记了这是在丈人家。

王家一看这样就没有让他立即走,找了个屋子让他睡一觉,等天黑吃了晚饭再回去。

巧娥等男人睡着了,给他擦了擦脸,才出来,出来后脸通红,显然是不好意思。

巧真知道,三日回门,关系好的可以吃完黑了饭回去,但是不能在娘家过夜,至于为啥,她也不知道,反正是风俗。

赵家明一觉睡醒已经天黑了,起来后他有些脸红,这来了老丈人家就喝多了,也不知道自己出没有出洋相,要是被笑话了,那咋好意思啊。

赵家明心里有些忐忑,他穿好鞋子走了出去。

“家明,醒了,快,过来洗把脸喝汤了。”周氏刚好出来,看到女婿,急忙喊了一声。

“娘,喝多了,给您添麻烦了。”赵家明低声说着,生怕周氏挑理儿。

“瞧你说的,叫俺娘咧,客套啥,这往后也是你的家,可不兴和娘外道啊。”周氏话说的实在,赵家明觉得心里暖暖的,一下子就少了几分拘谨。

“俺巧娥要是有啥做的不到的地方,你要多担待,做的不好该说就说,该打就打,不能惯着她,平常你们可要好好过日子。”周氏交代着女婿。

“娘,巧娥好着呢,人勤快也孝顺,俺爹娘都夸呢。”赵家明说着媳妇好话。

“那就好,那就好,你们好好的,那娘就放心了,快洗吧。娘去看看饭摆好没有。”周氏该说的话说到了,她心里就放心了。

赵家明笑笑,洗了脸和手进了屋子。

晚上的饭比中午饭要简单些,中午没吃完的菜热了热,又弄了两个新的,烧了锅稀饭,然后是白面的馒头。

这些吃食在赵家来说还是挺稀罕的,他家的日子没有王家好,平时他娘和他嫂子根本是不舍得这样吃的,所以赵家明还是很满意的,说明王家看重他这个女婿。

吃完饭又说了几句闲话,二人要回去了,王氏给回了不少的礼儿,赵家明直说不要,可他咋能和媳妇娘家人撕巴,周氏不让他管,巧娥也没说啥,知道娘是给自己长脸呢,回的多,回去婆家才能高看一眼。

“回吧,回吧,路上当心。”周氏摆手,让巧娥回去。

巧娥眼圈红了,这一回去,往后就不可能常常回娘家了,她心里也难受。

“娘,您和爹都保重身子,嫂子,爹娘就麻烦你们了,大姐,您要是有啥信就派人给俺说一声,三儿,巧红听话啊。”巧娥一一交代着。

“知道了,走吧,这都黑了,路不好走。”周氏擦了擦眼睛,众人也都送着。

187章 水油馍

“爹娘,那俺们走了,你们回吧。”赵家明陪着巧娥走了。

好一会儿周氏才叹了口气,领着众人回了院子。

王家又低沉了两天,然后就又好了,日子要过,闺女出门是迟早的事,过了那个劲就好了。

巧真心里却有些放不下,陈轩宇一直没有消息,也不知道是刻意隐瞒还是怎么,反正就是没有消息传到镇子上,让她心内着急。

这日玉府来人送信了,说秦老夫人要见巧真,巧真知道她肯定是又想家乡的吃食了,也好,今日去做,见了玉成风顺便让他帮着自己打听打听陈轩宇的事。

“巧真,你一定要好好的求求玉公子,让他派人进京,我怕京城那边故意拦着,不让信往这边传。”孙菊花拉着巧真不住叮嘱着。

“大姑,我知道,我一定会问的,您别太挂心了,我相信一定会没事的。”巧真点头。

“中,那你去吧。”孙菊花摆手,她现在是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好,心里牵挂少爷。

到了玉家别院,巧真见了秦老夫人,巧真把她带的东西递了过去,是她煮的落生和玉米。

“你怕是知道我想这口了吧,还是你合我的心思,在府内她们都不让我吃这些,真是的,我还有多少日子活头,吃点东西还穷讲究,这也不许,那也不行的。让人不自在”老夫人抱怨着。

她身后的袁妈妈直抽抽嘴角,自家的夫人真是的,府内那么多精致的吃食她不吃,不知咋地就想吃这些下人吃的。

巧真笑笑,说道:“吃这些没啥坏处,只要别贪食,吃多了就好。您上了年岁,这肠胃比不得年轻的时间了,府内也是为您身子着想。”

“哎。这人老了,啥也不想了。就想图个自在。”秦老夫人都不用下人动手,自己剥起了落生。

“牙口还行。”巧真看她吃的香。

“我这牙可真不错,要是掉了,可是想吃都吃不上了,这可都是我平日好好保护的功劳。”老夫人说起自己的牙很得意。

巧真笑了,这老夫人有些少年心性,可能是这几十年性格压抑很了。一遇到了自己,骨子里那些都跑了出来。

巧真去厨房做吃食,老夫人说想喝胡辣汤了,这个巧真可是轻车熟路。做起来很快的。

做好后端了上来,老夫人把一碗全吃了,然后巧真笑笑,又端上来一个盘子。盘里放着一个黑漆漆的红薯。

“这是?”老夫人眼睛亮了。

“做饭时我扔在炉子底下的,要不要尝尝。”巧真笑着问。这里没有烤红薯,她只能烧着吃了。

“好,好,尝尝。”老夫人眼内都是光,这样的食物她可有几十年没吃过了。

巧真把烤红薯放在了秦老夫人面前。让她自己剥皮。

“夫人,老奴来吧。”身后的袁妈妈要动手。

“不用,你来就没有趣味了。”老夫人摆摆手,然后她拿起了红薯,还有些烫,她在手里来回的颠倒了两下,然后用块帕子垫着,把外皮扒了下面。

因为是烧的,所以皮不薄,外面一层全是黑黑的噶扎,里面是白色的瓤,这边的红薯一般都是白瓤的。

老夫人吃了一口,有些烫,她嘶哈了一下,又吃了起来。

“不错,虽然不算很甜,但很面,合我现在的味口。”老夫人点头。

巧真笑着,看她吃的香,自己也觉得很满足。

一块红薯都被老夫人吃了下去,身后的妈妈急忙递上干净的帕子,说道:“夫人您快擦擦嘴吧。”

巧真噗嗤一声乐了,原来老夫人的嘴上和手上全是黑灰。

老夫人也不在意,让人打了水洗了下,才叹口气说道:“还是这样吃痛快啊,在府内全是规矩,连吃个饭都不能出声,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一堆人管着你,做长辈还好些,当晚辈可得伺候长辈进食,人家吃着你看着,难受的紧,不怪你不想进府,确实拘束,我倒是羡慕你啊,自在。”

“无事的时间夫人也可以去庄子里坐坐,多走动走动对身子好,要是方便,在我那里住上几天也行,吃吃农家饭,也是个不错的体验。”巧真邀请着老夫人,她的心情自己明白,穿越过来拘束了一辈子,现在年纪大了,想活的自在些没错。

“好啊,你给我腾出个院子来,等我那天闲来无事过去看看。”老夫人起了心情,点了点头。

玉成风一直静静的看着听着没有插言,他发觉祖母和这个妇人相处的非常自然,很愉快。她们二人给他一种非常奇怪的感觉,她们就像认识多年的好朋友一样,彼此了解,这个妇人知道祖母在想什么,他们都不明白身在高位的祖母竟然喜欢这样的生活,从来没有见祖母如此放松过。

他记得上次祖母离开别院前看着自己叹了口气和自己说,说这个妇人和自己不合适,自己若是一直把心放在她的身上,到头来只有神伤这一条路,希望自己收收心。

祖母了解这个妇人,才见了一次,可她就知道这个妇人要什么,她们究竟是何关系,那日她们究竟说了些什么?他真的好奇。

“丫头,老身看你有些心不在焉的,可是有事?”老夫人问着巧真,她能看得出来,巧真虽然笑着,可眸子深处却有着忧愁。

“也没什么事,就是想请玉公子帮忙打听打听陈公子的消息,我们没有人脉,打听不出信儿来,也不知道京城到底有没有消息传来,陈公子已经走了半年多了,却是一封信儿都没有回来。”巧真没有隐瞒,说了自己的来意。

老夫人看了自己的孙儿一眼,问道:“风儿,可有消息传来吗?”

“回祖母,孙儿的人派不到化北去,确切的信儿没有,不过听说前些日子花北上了奏折,说镇国将军赢了一仗,圣上很高兴,还发了嘉奖。不过听说战事不会这么快就结束,估计还得几个月才行,若是拖延,说不定更长,这战事是最说不准的事,不过奏折上并没有提到陈兄的事,若是陈兄出事,将军一定会说,现在想来陈兄定然是无恙的。”玉成风对二人说的清楚。

巧真暗自思索,玉成风说的有道理,陈轩宇不一定会给自己信儿,就是给,也不一定能传回来。只要他无事就好,多久自己都等得。

“听到没有,陈公子应该无恙,这下你安心了吧。”老夫人笑笑,自己也有年少情开的时间,知道这滋味。

“夫人,您就笑话民妇吧,下次不给您做吃的了。”巧真心情好了一些,也打趣起来。

“你就会用吃的威胁我,小心哪日我把你抓紧府内给我做厨娘。”老夫人和巧真开了句玩笑。

“您不会的。”巧真很淡定,她知道对方不会的。

老夫人笑了起来,还是和巧真说话轻松。

从玉家回来,巧真和孙菊花说了此事,孙菊花多少放下心来,虽然还是没有少爷的消息,可老爷打了胜仗上了奏折,这就说明少爷没事,要不他的奏折里会说,肯定会传遍京城。

“老爷打了胜仗,这战事差不多就快结束了,盼望老爷和少爷早日回来吧,今日咱们做好吃的。”孙菊花双掌合十,心里安心了些。

“好啊,吃啥呢。”巧真被她带动了情绪,也起了兴致。

“我一时也想不起来,你主意多,你说。”孙菊花也拿不定主意。

“我看看啊,看看有啥吃的,大姑不吃荤的,这筐里就剩烙馍了,咱们吃什么啊,嗯?烙馍,我想到了,咱们吃水油膜吧。”巧真眼睛一亮,想到了吃食。

“水油膜,咋做的?”孙菊花来了兴趣。

“简单,你看着。”巧真拿起了一个烙馍铺在了案板上,然后用舀子里的水均匀的抹在了烙馍上,再撒上一点盐面,一点花椒面,然后又拿了一张烙馍盖在了上面。

鏊子烧热了,把两个合好的烙馍往上面一放,慢慢的加热,换一个面,等热了后,把两面均匀的往里面折,这样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