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角度对少数民族进行了客观的描述和评价,影片中所折射出的历史意义和社会意义值得每一位观众反思。《与狼共舞》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西部片。虽然整部作品的时代背景与美国西部密不可分,但其主题与传统西部片可谓是南辕北辙。翻开约翰·福特等人经典西部片,你会发现,征服与改造是一以贯之的主题,所宣扬的也无非就是白人至上的英雄主义情节,印第安人从来就不是主角,也不是话题的中心。而《与狼共舞》却将观众心里业已形成的陈腐观念来了个彻底大颠覆,第一次以印地安人的价值观和视角来记述一部两种文明激烈碰撞后精彩融合的史诗。
科斯特纳个人忧郁的气质与剧本中邓巴中尉的角色,完全契合,李思明怀疑剧本是不是就是为他个人而写的。这位小时候身体发育很不好,高中毕业时身高才一米五七的男孩,那时候谁也不可能想到他将来会变成身高一米七八的英俊男人。这位已经三十岁的演员,现在还处于半红不红的状态。李思明的心态现在很奇特,这部《与狼共舞》本来就是此人的作品,不过因为自己而改变了历史,不过李思明却是让他提前出名,李思明相信这部电影完成之后,此人一定会一鸣惊人。科斯特纳本人根本不知道李思明的心思,他还是以无比尊敬的语气时不时地向李思明“请教”。
李思明曾经觉得自己最应该拿的不是最佳导演奖,而是最佳表演奖。因为他必须在不同场合,时不时装作一位正牌的“大导演”,给演员们讲戏,给职员们分配拍摄工作要点,跟记者们谈发自内心的“创作感受”,跟影评家们探讨与众不同的“艺术思想”。这是一个让人迷失的局,李思明带着一个铁杆影迷的思想,混入电影圈,不知不觉之中,他已经分不清自己的出身,更多的时候,他已经本能地以一个真正导演的身份在考虑问题。只可惜,他的这种想法也只能想一想而已,永远也没有实现的那一天。
“摄影,这部电影的成功的三成就依靠你的摄影了”李思明对着摄影师说道,“这集中表现在印第安人的生活呈示上。在拍室外戏的时候,我需要画面以明朗、开阔的方式来处理,特别是捕猎这一段,要大气磅礴,将大自然的壮观与印第安人的自由与对生活的热爱融合在一起。而室内戏则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自然光源是人群中的篝火,一团人围着火种而坐,火光给人的却是祥和、温暖的感觉,表现出的是一种凝结的力量。而后邓巴围着篝火起舞,更是把篝火上升到了一种仪式般的神灵高度,表现的是邓巴在‘火中’与印第安民族的一种合流。”
有时候,李思明又觉得自己应该是一个交际家。他必须跟电影圈内的导演、演员、公会、电影院老板、媒体甚至影迷们打交道,而且谁也不能太得罪。好的人缘并不是时不时地说几个笑话就可以促成的,不过到目前为止,李思明做的不错。
更多的时候,李思明又觉得自己是一个经理人,一个有着担当不同职责的许多人所组成的团队的最高管理者。一个合格的经理人,不仅要坚持原则,知人善用,而要有适当的鼓励,这是一门很有学问的科学。他对他雇佣的人,工作的时候不仅要求严格,当这些人表现得不错的时候,他又是不吝称赞,私下的时候又像是一个朋友。每一个跟他有过合作的人,一致地对李思明交口称赞。但李思明却在想:我只不过让你们开心地干活,好为我挣钱而已,那些被评为所谓“最佳雇主”的公司的总经理们莫不如此。李思明自我感觉良好,认为自己可以在南加州大学当个MBA客座教授,或者可以将自己的管理一个团队的经验当作一个成功的案例。
抛开这种良好的自我感觉,戏还得按部就班地拍下去,好在还比较顺利,除了自己差点送了命,和一个胆大包天的家伙被狼咬伤之外。
李思明认为摄影将在这部电影中起到三成的作用,演员的表演也占到三成,那么另外三成就是音乐了,剩下一成作用就只能是剧本本身所具有的思想性和内涵,这倒不是李思明谦虚,他始终认为一个导演的作用就是将各种要素组合在一起,就跟汽车装配工人没有什么两样,关键是如何选择与取舍。李思明这次找来的是约翰·巴里,这位可以称得上配乐大师级的人物,李思明心仪已久了,只不过一直没有机会合作。为了赶时间,他派人将巴里请到了外景地。
“李,很高兴见到你!”巴里虽然有些不高兴,但还是很有礼貌。
“巴里先生,我也很高兴见到你。我认为您是我见过的最有才华的配乐大师!”李思明见到他很热情,将他捧上了天。
“我不明白,您为何非要我赶到这里来?”巴里问道。
“巴里先生,您看。”李思明和他并肩站在一处高岗上,手指着旷野,“你看,这广袤的大草原,连绵的群山,遍地奔跑的骏马,原始与现实、友谊与侵略、人性与自然。对,还有这些印第安人,难道你没有一些想法?”
“想法?您说的是影片的配乐吧?”
“当然!我请您来,就是希望您能从现在就开始工作,很抱歉,我的时间比较紧。”李思明道。
“我承认这里很粗犷很壮美,看到这些美景,我更想的是度假而不是工作。但是作曲是需要时间来思考的,您不会想不到吧?”巴里道。
“我当然可以想得到。我只想为您提供一些灵感,对,咱们搞艺术的人都喜欢提这个词,在我看来,‘灵感’就是想法而已,没那么多故弄玄虚。”
“你倒是挺坦白的!”巴里大笑,“那你有什么想法,说出来听听!”
“音乐就是一首诗,这首诗要么豪迈、要么悲伤、要么轻松愉快、要么婉转悠长。”李思明道,他倒是真学过作曲,但从来没有一首曲子可以拿得出手,要他去欣赏倒是可以说出一大堆。
“嗯,听上去倒是挺有意思。”巴里不置可否。
李思明也明白作曲跟拍电影不同,后者只要天气和人手、道具足够,就可以加班加点地干活,但作曲不一样,这是一个纯脑力劳动,需要大量的时间去思考或者说消耗,也就是寻找所谓的“灵感”。李思明忽然明白了:为什么那些音乐家、画家,即使是大男人,也都是长发飘飘,敢情都是没时间去打理!
“音乐也是一幅画,我们聆听时,即使闭上我们的眼睛,我们仿佛感觉到我们的眼前是这壮美的大自然;音乐也是一首生命的咏叹,要么自强不息要么悲伤无悔。”李思明说了大半天,感觉自己成了一个音乐评论家,看了巴里一点反应也没有,“你……明白吧?”
“我当然明白!”巴里耸耸肩,“这就是你请我来配乐的原因!”
“我说了这大半天,您难道就没有一点表示表示?”李思明真是没办法了。
“李,年轻人别沉不住气。”巴里拍着李思明的肩膀,笑道,“事实上,在看了剧本大纲的时候,我就已经有了主意。现在看到这里的大自然,我又有了一些更好的灵感。”
“我沉得气,巴里先生!”李思明道,“关键是,您太沉得住气了!”
“您很着急吗?”
“我当然着急了。我妻子正挺着大肚子,而我却在美国的大草原跟野牛、马和帐篷混在一起!”李思明解释道。
“哦,那真是有些着急!”巴里笑着道,“我今天就开始工作,你满意了吧?不过,你是希望我回去写,还是在这里写?你知道,作曲不是作家,只要有一只笔一张纸就行了。”
“我在附近的小镇已经为你准备了一套房子,里面各种音乐器材,应有尽有。还有一辆越野车,你要是每天能过来拍摄现场寻找一下所谓的灵感,我十分欢迎!”
“哦,这可是大手笔!”巴里为李思明的充分的准备工作而吃惊,“看来我这次是真走不了了,你让我难以拒绝啊。”
“你如果要将你妻子接过来,也没问题!就当是度假!”李思明道,“只要你能在我拍完片子,就完成谱曲就行,当然如果能录制完,就更好了!”
“不会吧,哪有那么快?”巴里道。
“巴里先生,马上就进入二十一世纪了,要有时间观念嘛,所有费用我全包了!”李思明笑了笑,“况且我会提供一些灵感给你!”
李思明所说的灵感,只不过是他将记忆中的一些音乐片段写了出来,时间太久记得不太清楚了。没法子,为了赶时间,他只能搜索枯肠默写了这么几段。
巴里将这几首写在烟盒上曲子看了一遍,有些吃惊。
“这是谁写的,真是天才啊!”巴里感叹道。
“一般一般!”李思明有些得意,他似乎以为自己就是一位音乐天才。
“我是说写在这烟盒上,真是有创意啊!”巴里却摇头说道,“音乐是神圣的,怎么可以写在烟盒上,真是亵渎啊!”
“……”李思明脸上的笑容僵住了,“对,所以才请您过来嘛!像这种冒牌的,当然是没有资格给我的电影配乐的!”
第一百二十二章 苏博士
李思明很有时间观念,但是时间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当李思明逼着剪辑师没日没夜地完成了最后的剪辑工作,约翰·巴里的配乐最后录制工作才刚刚开始,那整整20章节的配乐,如巨人的吟唱,虽然音调始终不高,但依然让人感到气势不凡。舒缓升起的蓝色爵士、迷离感性的大量弦乐、悲壮豪情的管乐……都在约翰·巴里的精心调配下显示得流畅、惬意、浑然天成。那是一种柔美与刚性的碰撞,典雅与不羁的颠覆,听觉与思维的考验。
配乐在结构上也极为复杂,主要有3大主题旋律——《The John Dunbar Theme:约翰·邓巴主题》、《Two Socks…The Wolf Theme:两只袜子——狼主题》和《The Love Theme:爱的主题》,彼此之间相辅相成、刚柔并济。《The Buffalo Hunt:捕猎野牛》所带来的追杀捕猎,万牛奔腾的壮观场面令人血脉贲张;别出心裁地用口琴演奏的《The John Dunbar Theme:约翰·邓巴主题》描绘出空旷的草原上,主人公寂寥的身影。这部极具艺术性的作品将注定成为约翰·巴里傲视影史的经典名作。
不过最后的录制工作还需要一流的乐队和最好的录音部门来配合,李思明只能瞪着眼干着急。皇帝不急太监急,李思明很无奈但却没有办法,只能一天打三次电话催促巴里加快速度,巴里不胜其烦,将所有的电话线全拨了,世界才安静下来。
就在巴里加紧工作的时候,李思明来到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他在希望在回国之前再看看他关注的那群中国留学生。
加大的校内风景很不错,绿叶成荫,那些很有年头的建筑也是风格别致,张扬着传统与个性,继承与传承,人文气息当然十分浓厚。没有围墙,这大概是美国大学与中国大学一个最重要的区别吧。UCLA拥有全球所有大学中最大的电影和电视档案库,仅次于国会图书馆,李思明猜想会不会有自己的作品在内?校园里,有几栋造型比较古老而且看上去较阴森的建筑物,老是被学电影的学生借来拍恐怖片,这所大学又靠近好莱坞,这大概就是许多导演愿意在这里取景的原因了,只不过不是全用来拍恐怖片而已。
李思明漫步在美景优美的校园之中,饶有兴趣地打量着四处,四下里人来人往,或坐或躺,甚至有人在草地上旁若无人地呼呼大睡。离开校园已经好几年了,但眼前的一切让他感到很惬意很舒适,名利场上的日子毕竟不是自己所喜欢的。李思明穿着极为休闲,戴着鸭舌帽和一副大墨镜,将自己很好的掩藏在帽檐之下。李思明不仅是一个名人,而且是一个大名人,李思明用他的电影和个人魅力征服了所有爱看电影的人。自从在奥斯卡第一次亮相之后,他就很少有机会这样随意的在外面行走了,这也许就是成功的代价。别人如果能像李思明这样成功,高兴还来不及呢,但李思明却不这么想,他明白了那些明星在负面新闻压力之下,为何会发出想当个普通人的感慨——这在别人看来是那么的虚伪。
“闷声发大财,果然不是那么容易办到的!”李思明在心里感叹道。如果能够,他宁愿能像个普通人那样走进任何一个自己满意的咖啡厅去喝一杯;他也宁愿在劳累了一天之后,能够坐在街边公园的长椅上享受黄昏时的安宁;他更宁愿将来他能陪着老婆漫无目的地逛街购物。
这可以解释他为什么对记者们那么不感兴趣的原因了,因为他本能地不愿让自己出现在公众的面前。
不过,他在加大校园里亮了相,有眼力很不错的学生认了出来。
“伙计,你跟着我干嘛?”李思明猛得停下来,转身对着一直尾随自己的某男生道。
“不是,我只是想确认一下你的身份!”男生被李思明这一停,给弄得差点撞上了,“你好像是某个名人?”
“身份?我是一个如假包换的大男人。美女们都在前面鲍威尔图书馆前的那个草地上晒太阳做日光浴呢,而且都穿着比基尼!”李思明笑着道,“相当性感!”
“不会吧?”男生不相信。
“你去看看就知道,看上去好像是什么选美比赛,你不去别后悔了!”李思明道。
“美国人有这么开放?”
“你不是美国人?”
“我是叙利亚留学生!”
“哦?那在你的祖国,真主一定没有让你有机会大饱眼福,快去看看吧!”李思明宽大的墨镜遮掩不住他嘴角的笑意。
这位阿拉伯兄弟屁颠屁颠地跑了,可是跑到了地方,一看傻眼了,原来是一帮老太太在开派对。
李思明早就跟老叶、陈剑两约好,在校园内的一个咖啡厅里见面。甩开那位真主的子民,李思明拐过几道弯,按照指示牌,走进了那家咖啡厅。刚进去,李思明就看到老叶老远地向他招手。
“老叶,小陈,好久不见,想死我了!”李思明一见面就很肉麻。老叶苦笑不已,指着身边的一位李思明不认识的中国人对李思明道:
“李老师,这位是苏成功博士,安徽人,是MIT的副教授,正好这两天在我校访问,是个大才!”老叶介绍道。
“你好!”李思明一听老叶介绍,两眼放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