氰酸的。
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去年5月,加拿大圭尔夫(Guelph)大学的科学家发表一份研究报告称,三聚氰酸和三聚氰胺混在一起会形成一种晶体,阻碍肾脏的正常生理功能。截至目前,科学家们仍然在对这一假说进行深入的研究。而另一些科学家则认为,也许还有某种尚未被发现的化学物质和三聚氰酸或者三聚氰胺起了某种化学反应,生成了某种有毒物质。
三聚氰胺之谜,还远未解开。
()
辛苦了,女人
女人一生中所承受的大部分痛苦都和生孩子这件事有关。
除了人类以外,世界上所有的雌性哺|乳动物在生育的时候都不疼,也不需要帮忙,这就是人类进化所必须付出的代价。
为什么这么说呢?原来,当非洲的森林突然消失的时候,人类的祖先不得不从树上下来,学会直立行走。直立行走解放了人类的双手,开阔了人类的视野,因此,人类逐渐进化出一个体积巨大的脑袋,用来处理各种信息,并最终进化出了智慧。
于是,问题就来了。
因为骨盆过宽不利于快速移动,因此直立行走对女性骨盆的宽度有了限制。可是,婴儿的大脑袋却要求孕妇的产道不能太窄,否则脑袋出不来。这两个矛盾妥协的结果就是,女人在生孩子的时候必须忍受很大的痛苦,而且往往需要有人帮忙。
古代人对此百思不得其解,只好求助于上帝。基督教认为,女人生孩子所遭受的痛苦是在向上帝赎罪,因为当初在伊甸园的时候,正是夏娃鼓动亚当吃下了智慧果,人类这才被逐出伊甸园。为了惩罚夏娃,上帝对女人说:“(我)必多多加增你怀胎的苦楚,你生育儿女时也要多受苦楚,还要让你永远依恋你的丈夫,让他当你的主宰。”
因为《圣经》上的这段话,古代的欧洲人一直认为女人受苦是天经地义的事情。1840年,英国人詹姆斯?辛普森(James Simpson)发现氯仿能减轻女人分娩时的痛苦,但这项发明却一直被欧洲教会拒绝使用,他们认为,减轻女人分娩的痛苦违背了“自然规律”。1953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在生第6个孩子的时候使用了氯仿。消息传出后,英国教会终于批准了氯仿的使用,因为牧师们相信,维多利亚女王是上帝的代言人,她是从来不会违背上帝的旨意的。
女人不但要忍受分娩造成的疼痛,还要为此承担很大的风险。古代人欠缺微生物知识,不明白感染是怎么回事,因此古代的助产士没有消毒的习惯,古代女人因为分娩而感染的比例很高,产妇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19世纪以前,全世界大约有10%的女人会死于分娩造成的感染,这个数字直到发明了消毒法之后才得以显著下降。
即使孩子安全地生下来,女人的痛苦仍然远未结束。婴儿大脑的发育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据统计,人类在出生后的第一年里摄入的热量有大约60%是供给大脑使用的。在人类进化的早期,尤其是农业还没有被发明出来的时候,要想保证孩子大脑发育的需要,母亲就得花费更多的精力采集野果,一个懒惰的母亲是养不活孩子的。
既然生养孩子如此辛苦而又风险巨大,少生几个孩子不就能减轻痛苦了?事情没那么简单。没有怀孕的女人不但要忍受月经带来的痛苦和不便,还必须因此而承担很多潜在的风险。研究表明,没有怀孕的女人每个月都要经历一次激素分泌水平的巨大波动,这种波动会增加卵巢癌的发病率。女人在月经初潮后如果迟迟不怀孕,那么她患|乳腺癌的概率也会有所增加。
基于性激素的女用避孕药可以有效地抑制排卵,降低女性激素的变化幅度,有助于减少癌症的发病率。有越来越多的制药厂开始宣传避孕药的这种额外好处,甚至发明出一种不让女人来月经的新式避孕药。有人认为这是违反自然规律的事情,但事实并非如此。人类学家的研究表明,非洲原始部落女性一生中平均只有4年的时间处于月经期,其余时间要么在怀孕,要么在哺|乳。相比之下,工业国家的女性一生平均只生2个孩子,再加上她们通常选择用婴儿配方奶粉,因此她们一辈子平均有35年的时间处于月经期,远多于原始社会的女人。
既然生育给女人带来了这么多的麻烦,那干脆绝育好了。事实上,人类学家相信,绝育还真是人类进化出来的一种生存方式。原来,人类女性在50岁左右的时候就会绝经,这几乎只是女人预期寿命的一半,这在哺|乳动物里是绝无仅有的现象。美国犹他大学的人类学家克里斯汀?豪克斯(Kristen Hawkes)提出了一个“祖母假说”(Grandmother Hypothesis),用来解释人类为什么会进化出这种现象。豪克斯教授认为,绝经的妇女不需要忍受月经带来的不便,也不必担心分娩造成的高死亡率,因此她们会腾出大量时间担任自己女儿的助产士,并帮助女儿采集野果、照顾孩子。祖母的存在大大提高了人类婴儿的存活率,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孩子们的智力水平。
如此看来,女人为人类的繁衍做出了巨大的牺牲。辛苦了,女人。
()
血为什么总是热的?
进化论提供了一种思路,可以帮助你理解很多日常现象。
进化论最大的特点就是认死理。
比如,生物可以进化出像眼睛这样既复杂又精密的器官,却没法进化出一把机关枪。机关枪多有用啊!想想看,假如有只老虎进化出一把机关枪,那它肯定打遍天下无敌手,想吃谁就吃谁。
这件事为什么没有发生呢?原来,进化是遵循一定的规则,循序渐进地发生的。眼睛之所以能被进化出来,是因为眼睛在进化过程的每一步对于动物而言都是有用的。博物学家们已经找到进化至各种不同程度的眼睛,最简单的仅仅是一小块聚集在一起的感光细胞,然后这块细胞凹了进去,以便于光线聚焦。凹到一定程度就闭合起来,形成了原始的眼球。再后来又逐渐进化出晶状体、虹膜、瞳孔……这中间的每一步都比上一步更好一些,也更有用一些。眼睛就是这样一步一步进化而来的。
机关枪就不同了。光是进化出一个扳机对于动物而言一点用处也没有,枪管、弹夹、瞄准器同样如此。那只老虎必须同时进化出机关枪的所有组件,才能进化出一挺机关枪,这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说,进化论认死理。不管机关枪多么有用,它永远也不可能被进化出来,只能人造。
别小看这个例子,它背后的逻辑是非常有用的。比如,目前治疗艾滋病最有效的鸡尾酒疗法就是利用了进化论的这个特点。照理说,HIV病毒既然能变异出对付一种药物的新种,为什么不能变异出同时对付三种药物的变种呢?从进化的角度看,这就等于让老虎“碰巧”同时进化出枪身、弹夹和子弹,然后组合成一把机关枪!很显然这种事发生的概率是很小的,仅仅进化出“枪身”的HIV造不出“机关枪”,对付不了另外两种抗艾滋药。
进化论这一认死理的特点还表现在其他很多方面。让我们试着用进化论分析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温血动物的血为什么总是热的?
()好看的txt电子书
众所周知,大部分鸟类和哺|乳动物都属于温血动物,不管环境温度如何变化,它们的体温总是维持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冷血动物就没有这个本事,它们的体温只能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天气冷了它们的血也会随着变冷。
温血动物的这个特点到底有什么好处?通常的说法是,体温恒定的动物能够永远保持活动能力,一年四季都可以出去捕食。于是有人推测说,最先进化出恒温机制的是小型食肉动物,因为它们最需要保持体温。这个说法看似合理,但却经不起推敲。据统计,动物的体温每升高10℃,其新陈代谢的速率就会提高一倍。一般情况下,温血动物的进食量是同等重量冷血动物的5?10倍。由此可见,维持高体温需要付出高昂的代价,不一定就划算。
另外,很多冷血动物进化出了更为灵活的机制来对付这个难题。比如,剑鱼在捕猎时会选择性地把眼睛和大脑的温度升高;很多种类的蜜蜂在起飞前都会快速地扇动翅膀,迅速提高翅膀肌肉的温度;某些蜂鸟和蝙蝠会在晚上不活动的时候进入蛰伏期,体温显著降低以节约能量。上述这些动物的成功说明,维持体温恒定并不一定就是动物们保持活性的唯一选择。
就在去年,荷兰生态学院(Netherlands Institute of Ecology)的马塞尔?克拉森(Marcel Klaassen)博士和巴特?诺莱特(Bart Nolet)博士在《生态学通讯》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提出了一个新的理论。他们认为,体温恒定机制的进化与氮元素的代谢有关。
氮元素对于生命的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蛋白质、DNA和RNA分子都含有大量的氮元素,如果食物中缺乏氮,生命的发育和新陈代谢就会受到抑制。从食物的角度来讲,大部分绿叶植物都有一个显而易见的缺点:缺氮。植物中的有机碳含量要远多于氮,假设一只兔子每天吃一篮子绿叶就能摄取到足够多的碳水化合物,但这篮叶子所提供的氮元素只能让它获得每日需要量的1/5,怎么办?
“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每天吃五篮子叶子。”克拉森博士说,“然后把剩下的四篮子叶子烧掉。”
这里的“烧”就是代谢的意思,即通过氧化反应,把叶子里所含的碳水化合物变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产生能量。既然这只兔子每天都要多吃四篮子碳水化合物,多出来的能量就只能变成热量,用来维持高体温。
这个解释看起来很“笨”,对吧?为什么兔子们不能进化出一种更加高效的办法,比如选择性地吸收叶子里的氮,而把其余的碳水化合物通过粪便的方式排出体外呢?这个方法看似很经济,但反而需要专门进化出一整套选择性吸收氮元素的机制,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另外,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每天还要多排泄很多废物。相比之下,把多余的碳水化合物一“烧”了之,产生的二氧化碳只要喘口气就可以很容易地排掉了。
去年还有一项新发现有助于解释恒温机制的进化。原来,温血动物在胚胎发育初期并不具备恒温能力,当胚胎发育到一定阶段时,似乎某个开关被打开了,胚胎立刻就具有了这个能力。来自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发现,小鸡胚胎细胞中的一个名叫PGC…1 αlpha的细胞因子正是这样一个生物开关。换句话说,我们很容易想象,在远古时期某个动物的PGC…1 αlpha发生了一个简单突变,让这只动物具备了恒温的能力。
当然,目前该理论还只是一个假说而已。克拉森和诺莱特博士正在积极寻找支持自己理论的化石证据。但是,如果没有进化论,这样一个看似很不合理的假说是不可能被提出来的,否则造物主也太傻了点。()
成也卵子,败也卵子
韩国国宝级科学家黄禹锡卷入“卵子门”事件,被迫辞职。
黄教授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克隆狗的人,这成果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2005年度最重大发明奖,名扬海内外。他得奖倒不是因为美国人喜欢狗,而是因为狗很难被克隆。克隆狗最大的困难是收集卵子,因为*的生理学特征很特殊。黄教授发明了一种“输卵管冲水法”,这才收集到足够的狗卵子,培育出1095个重组胚胎,植入123只代孕*体内,最后只有一只狗活了下来。
折腾完狗,黄教授又开始折腾人。他成为全世界第一个成功克隆了人的体细胞,并从中提取出干细胞的科学家。这项实验具有划时代意义,因为这几乎是人类最终治疗某些严重疾病和器官损伤的唯一希望。克隆得来的干细胞和病人的体细胞具有完全一样的遗传特征,不存在异体排斥问题。
干细胞具有分化成|人体任何组织的能力,总有一天科学家会找到一种方法让干细胞发育成任何想要的组织。到那时候,任何疾病理论上都能治愈,只要克隆病人的体细胞,从中提取干细胞,使之重新生产一个新的器官就行了。
克隆人的体细胞从技术上讲已经没有太多的秘密可言,目前最大的困难就是克隆胚胎成功率很低,因此需要很多卵子。从妇女身上取卵子可不容易,先要对她们施以某种激素,促使她们的卵巢释放大量成熟卵子。然后再用外科装置从她们身上取出卵子,在显微镜下去除染色体,换上病人的染色体,再培养成胚胎。黄教授的实验室获得了242个卵子,因此他可以进行多种试验,找出最佳的培养条件。最后他培养出213个胚胎,获得了30个胚囊,从其中的20个胚囊中提取出了干细胞。
这些卵子是哪儿来的呢?发表黄教授论文的《自然》杂志曾经质疑过这些卵子来源,黄教授信誓旦旦地回答:“都是来自志愿者,我从来没有强迫我的助手做出贡献,《自然》杂志出于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想诋毁我的成就。”可是,几个月之后,黄教授却迫于压力公开承认他的实验室确实接受了两名助手的卵子。而调查证明所有的捐献者都得到了相当于1500美元的酬劳。这下可捅了马蜂窝,国际舆论齐声声讨,黄教授引咎辞职,一世英名毁于一“蛋”。
有人可能会问:难道用助手的卵子会影响实验可信度吗?不是。问题出在伦理上。科学界有一个规定:不能强迫任何人做他们不想做的事情。那么,假如这两个助手是自愿捐献呢?也不行。这就好比教授和学生谈恋爱,其中肯定有真心相爱的,但是谁也无法证明那个学生不是为了讨好教授而和教授好,也无法证明那个教授不是倚仗手中权力要挟学生,因此干脆来个一刀切,全部禁止。这样做科学吗?也许不,但这属于伦理学范畴,没有争论余地。
那么,花钱买卵子总行了吧?也不行。因为至今仍然有很多宗教情结严重的人认为生命始于卵子受精的一刹那,因此黄教授等于杀死了213个人!花钱买卵子就等于买凶杀人,不道德。捐献者必须完全自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