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你就别开玩笑了!全国贫苦学生地上学问题……我的天,你就是把我这个弟弟卖了也没那么多钱哪!你不想你弟弟因为这事而被卖吧?”
果然一脸苦相,对陈兆平说道。
“行了行了!跟你开玩笑地!不过,我们主任还真上心了,如果你真愿意这么干,你放心,到时候要枪有枪,要炮有炮!不过啊,我看你那个架势啊,也就三分钟热度,你就折腾吧,别捅出什么漏子来就行!”陈兆平笑道。话是这么说,但是他对自己的这个弟弟,还是非常放心的。这么久了,也没见他办出过什么离谱的事来,当然了,小时候的事,不算!
“行行行!我还是老老实实回家吧!今晚上你回不回来啊?一会我给二哥打个电话让他回家,晚上让妈给咱们包饺子吃去!”想起了张桂梅包的饺子,陈兆军已经有点垂涎欲滴的感觉了……
这天晚上,一家人围着桌子吃着饺子。陈兆平也许因为一家子吃饭心情不错,不知怎么着,就开始拿陈兆军来说事了:“妈!我想起个事!兆军这段时间在外面对一个丫头挺上心的!具体情况我就不知道了!”陈兆平也当了这么多年官了,太极地手法的确不错,断章取义用得是一套一套的。
张桂梅一听耳朵竖起来了,当场就急了:“兆军!你可不敢乱来!你年纪还不够呢!”说完之后,张桂梅表情发生了变化:“你哥说那丫头人咋样?哪人哪?脾气还好吧?你们俩相处得怎么样了?我可告诉你啊,别折腾出事来!对了,啥时候领回来让妈瞧瞧先!”
没等陈兆军开口。陈伟雄一边紧跟着接上了话:“我可告诉你,你一天到晚在外边瞎跑,别给我整个外国人回来,不然小心你的皮!”
陈兆军这会苦笑不得了。连忙申辩着:“爸,妈,你们净听大哥瞎说,这都哪跟哪的事啊。根本就没边!再说了,我就是想找,也不会找个外国人!”
陈兆平一边插着话逗着趣:“你们看吧,自己想找了吧?其实爸。你也别太封建了,兆军真带个外国妞回来也不错。听说混血儿长得特漂亮,到时候你们二老也可以抱着小家伙出去。镇镇那帮老家伙。”
张桂梅听后直接抡起了筷子。给了陈兆平不轻不重的一家伙:“胡说八道!”一边的李爱红看到这。捂着嘴直笑,在这个家里头。她没少看到这样的热闹。
一边的陈丽丽生怕别人听不到声音似地,站到了凳子上,大声嚷嚷起来:“爸爸!为什么妈妈不是外国妞啊?那样我就会长得比妈妈还要漂亮了!”
李爱红这下笑不出来了,也给陈丽丽来了不轻不重的一家伙,一边抱怨着陈兆平:“你看你把孩子给教的!”
看着被教训了这么一下,眼泪都快下来的陈丽丽,张桂梅不干了,一把抱过陈丽丽:“丽丽不哭丽丽不哭,我们丽丽漂亮,谁说你不漂亮了?你妈没你漂亮!”
陈兆军这会乐了,大哥这会是惹火上身了,估计今晚上他日子也不好过了。
陈兆广乐呵呵地看着这一幕,连饺子都忘了吃,一边地何建玲不乐意了,夹了个鸡腿放到了陈兆广碗里:“吃你的吧,乐什么乐啊?”
“二婶,那鸡腿是我的!”陈丽丽坐在张桂梅的怀里着急了,擦着眼泪叫唤着……
第二天一早,教育部安排地两个干部来到了总参谋部家属院,找到了陈兆军,三人交流了一番,明确了此次任务的性质和目的以及从属关系,交代了一些重点事项之后,便一起坐飞机飞到了兰州。
刚下飞机,甘肃省省纪委的人便接应来了。刚接到通知地时候,省纪委感到很奇怪,为什么中央会对一个偏远的小县城感兴趣?居然会有一个如此级别的调查组,专门负责此事。按说整治一个县级单位,去一个市级地调查组就已经绰绰有余了,现在竟然是中央来人,给人地感觉,实在有点大炮打蚊子地味道。
省纪委都很担心,这件事情是不是会形成广泛性,或者说是不是自己纪委的工作做得不到位之类地,中央有不满意的地方了。别看上级派下来的只不过是一个督导员,但人家毕竟是从中央下来的,影响可不小,搞不好回去一句话,再来的一个调查组,恐怕就该是下来专门调查你省纪委来了。因此,他们接待起来也都态度老好,心里就不断地诅咒着那惹事的家伙,怎么竟然连自己都不知道,就搞到中央那去了?
听了陈兆军他们反应的情况,省纪委相关部门非常重视,大家一致认为,这股歪风邪气,到了不刹不可,不整治不可的程度了。对此,省纪委专门安排了一支精干的队伍,专门陪同陈兆军他们往那偏远的小县跑上一趟。
省公安厅接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命令,要求他们积极配合中央调查组的工作,将这个小县的问题妥善处理,坚决惩治贪污腐败的歪风邪气。为此,省公安厅也派出了精干力量,配合中央调查组的工作。
除了陈兆军之外,谁都知道。如此规格地队伍下到一个偏远小县城去会引起多大的震动。为此,教育部的两位同志善意地提醒省委省政府相关部门,这次事件本身是因为群众举报,针对性地查处一些地区和部门的歪风邪气,为了维护安定团结,牵涉面和影响程度应该尽量降低,所以,能不惊动的单位和人尽量不要惊动。
因此,省教育厅一直到这件事结束以后才清楚。在他们治下,竟然出了如此令人震惊的事情。搞得事后,省纪委专门警告了省教育厅的相关部门一番,一方面给予警示。让他们注意连接奉公,另一方面,也是在责怪他们治下不严。一件鸡毛蒜皮的事情,竟然惊动了中央!如果省里面各个部门都像他们这样。出这种事情,省委省政府就不知道该怎么工作了……
孙局长今天上班的时候心情和头几天一样,都非常不错!上午十点多地时候。忽然接到县委的电话,说是通知他立刻到县委会议室开会。孙局长觉得颇感意外,按说这个县委的会议怎么都应该提前通知。省得到时候临时通知不到人。今天怎么会突然安排这样一个会议?不过既然通知到了。县委的会议怎么都得去参加地。
孙局长出门的时候。看见郭副局长的车也开出了教育局的大门。这时候他还没觉得什么,等到他到了县委会议室地时候。他才意外了!敢情这一个会议,把县教育局上下的领导都搬过来了。不过,会议室里的气氛显得很诡异。让孙局长感到震惊的是,县委书记这个时候坐在了靠门边不远地一个位置上,县委书记的上首还坐着一堆,显然这些都是级别要高于县委书记的领导干部。而最让孙局长感到震撼地是,平常主持会议地首位上此时坐着地,竟然是他这几天想得最多的一个熟人——那个在他看来,整个一个大头地陈兆军。
这会,孙局长手脚发冷,头皮发麻,血压骤升,虽然他现在还不知道陈兆军是个什么级别,不过看着县委书记坐的位子,就不难猜到,这会他是踢到了一块超级铁板了。
“你是孙XX吧?我现在代表省纪委宣布,经群众举报和多方调查,我们怀疑你涉嫌贪污腐败,现在宣布对你实行双规!我想我党的政策你是清楚的,你必须尽快交代你的问题,争取从宽处理。下面,请你交出你办公室、车辆以及所管公务的钥匙,如果有必要,我们会申请司法部门对你的住宅进行搜查!稍后,会有人把你带到规定的控制区域,如果你还有什么不清楚的,或者你想到了什么,我们会有工作人员,随时接受你的咨询和听取你的交代。”坐在下首的省纪委副书记宣布着对孙局长的命令,接着介绍陈兆军说:“这位,是中共中央办公厅的陈兆军督导员!其他这两位是国家教育部的同志!你如果对我们有什么意见或者对我们的处理有不满意的地方,包括你认为不合适跟我们谈的问题,你都可以直接向他们提出!”
孙局长刚开始听到对方竟然是省纪委的时候,他的脑袋已经嗡嗡作响了。省纪委的处理意见孙局长根本就没法听进去了,当他知道,最让他关心的陈兆军竟然是中共中央办公厅安排下来的督导员时,他心里就像倒翻了五味瓶一样,别提有多懊恼、憋屈和难受了。你说你一个中共中央办公厅的人,跑到这么个偏远小县来,还非要冒充大头,捐了这么大笔款出来,折腾我玩呢?这也太匪夷所思了吧?谁能想得到,中共中央办公厅的人会玩这些?就算是现在,孙局长都如同云里雾里一般,搞不明白自己这段时间是犯了哪门子的太岁了,怎么会整出这档事来?
“我……现在心里别说有多后悔了。如果知道陈兆军是这么个来头,给他百八十个胆子他也不敢这么做啊。不过,当时如果有谁告诉他,陈兆军是中共中央办公厅的,他肯定会给那谁一家伙,这根本就不可能的事嘛。可是,这种如同天方夜谭一样的事情竟然真发生了,让孙局长在事后不由地骂完爹又骂娘,哪路神仙都被他问候过了。这还不够,这事情啊,让孙局长想了一辈子都没法想明白。
话说回来,如果他要是真能确定陈兆军的身份,那么他一定会把这件事情办得完美无瑕,对于他这样的基层干部来说,这样的机会实在是太难得了。当然,他并不知道,陈兆军根本不在意这些事情,在陈兆军看来,干得好了,是你的本分,只有你干不好的时候,他才会来找麻烦。总之,对于孙局长来说,应了那句老话,手莫伸,伸手必被捉。
省纪委副书记听孙局长愿意交代的话之后,冷冷地对他说道:“你不用急,你可以好好再想一想,等一会,会有人领你到你该去的地方。在那里会有专门的人负责处理你的事情。我只希望,你要老老实实地交代问题,争取宽大处理!你的态度和你的犯罪事实,将决定我们如何处理你的问题。”省纪委副书记对自己的治下有这样一个官员而感到不耻,他就想不通,这些人对钱对权简直是到了穷凶极恶的程度,什么钱他都敢伸手,什么权他都敢要,党性和政治觉悟都哪去了?……
小县城的贪污腐败案处理得非常快,那个倒霉的孙局长整一个二百五,或许为了礼尚往来,他竟然用了一个小本子,自己做了一本往来账目,本子上清楚的记录着他每一次的权钱交易和自己贪污的罪行。纪检人员在他家搜查的时候,非常轻易地就从他书房的办公桌抽屉里找到了这本记录详尽的账目本子。
根据这个记录到详尽的账本,省市两级纪委扎扎实实地忙碌了几天,不单教育系统,还有其他一些牵涉本案的部分人员,都未能逃脱国法党纪的制裁。一时间,甘肃省的教育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上任的官员,人人自危,个个自省,生怕重蹈前车之覆。
虽然这件事在控制的情况下,影响面不是很大,但是也被那个县的百姓们传得沸沸扬扬的。各种近乎神奇的传说都层出不穷,流传面最广,最有说服力的一个就是,中央大官微服私访这个版本了。
正文 第一百九十三章 授人以渔
凤瑶这几天心情非常糟糕,她哥哥的牺牲当然是最关个方面就是因为她哥哥抚恤金的问题。本以为把这笔钱捐出去就可以眼不见为净,可陈兆军的一番话却让她更闹心。这几天时间里,吴凤瑶的心情可谓是糟糕到乱七八糟,既怀疑又担心、既焦虑又委屈,首先是怀疑陈兆军所说的一切,自己的观点依旧正确,却又担心陈兆军所说的一切没错,会让自己对世界的认知完全改变。
她焦虑不安,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自己和陈兆军两人都捐出那么大一笔钱,结果却很有可能变成别人享乐的消费,最关键是,现在吴盛林不在了,一直在哥哥教导下的吴凤瑶在观念改变的情况下完全没了主见,她此时潜意识里确实非常需要有人来拉她一把。而如果陈兆军所说的都是真的,那自己的愿望不就完全破灭了吗?怎么做都做不出个效果来,连哥哥的抚恤金都一分不少得捐出去,一点自己期望的效果都没出现。她很委屈,她很想不明白,为什么那帮人丝毫不体谅一下自己,吴凤瑶分明连自己吃饭的钱都省出去了,却这样遭人欺负。
有了这些,吴凤瑶这几天怎么也开心不起来了,直到她听到大队小学的那些教师口口相传的一个大快人心的传闻时,她才分心想关注了起来。
这个传闻正是“中央部领导微服私访,巧用捐款计谋怒惩贪官污吏”的版本传说了。传说往往就是这样:口口相传之后就成神了。陈兆军如果能听到,他肯定也会莫名其妙。自己这么理所应当的事。一个不留神,却成为众人口中地现代包青天了。
其实陈兆军并不知道事情会进行到这一步,在当时地情况下,他一个名义上国家计划委员会的干部,在这么一个偏远的小县城,没有直接隶属关系,别说找省纪委了。就算是县委那个阶层,都恐怕没人搭理他。在陈兆军的关系网里面,要想解决问题。就只有往北京找。而且找中共中央办公厅最方便也最管用,毕竟他哥陈兆平也在里头。当然,找办公厅的时候。陈兆军也没想到办公厅会对他如此重视,竟然因为也是中央机关干部的关系,直接就给了他一个督导员的身份。不过,只要能办成事就行,过程和方式对于陈兆军来说并不重要。如果不是两个教育部地同志要求动静尽量小些。按照陈兆军那无所谓的脾性,恐怕会把这个案件办成甘肃的“范建”案。而一举轰动全省甚至全国了。即便如此,中央下来办事地效率就是不一样,够快也够轰动,尽管控制,这事还是在这个县城中被广为传颂着,只可惜大家都不知道这个这个部领导是顶着中共中央办公厅督导员帽子地陈兆军罢了。
别人不知道,并不代表吴凤瑶不知道。从“巧用捐款计谋”这几个字眼便可以分析出,这个部领导便是捐款者无疑,而最近捐款支援本县教育的就只有陈兆军一人了。在临走时,陈兆军也说过,要回北京一趟,很快就会回来跟她见面,这不就是“中央部领导”了么?只不过,没想到他这个“胡汉三又回来了”的动静那么轰动而已。结合这种种迹象,吴凤瑶已经基本上可以确定这个“传说”地对象了。而且这些,还可以佐证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