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接收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未来接收器- 第39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候,不知道怎么回事,天上突然掉下来一块水泥板,砸死了十几个人。回头一查,这死的全都是博士,最次的也是个双硕士。”

“士卿,你这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将来早晚有一天,银河实业会有长千上万的员工。每一位员工都会有非常高的学识和能力。”郭倩蓉劝慰道。

刘士卿呵呵一笑,“是呀,我也相信会有那么一天的。杨姐,你给丁总他们下发个通知,在今年暑假的时候,我们银河实业向全国的中学生招募一千名志愿者,邀请他们参加银河实业夏令营。在夏令营的活动过程中,我们将安排他们参观银河实业总公司以及各个子公司,让他们有一个近距离接近银河实业的机会。另外,我们向全国的大学生招募一百名志愿者,邀请他们利用今年暑期的时间,到银河实业实习。我们将根据他们的专业和个人意愿,为他们安排实习岗位。具体的内容,你让丁总他们自己补足吧。”

杨诺婷点了点头,“好的,老板。”

刘士卿叹了口气,“夏令营和冬令营,以后要成为咱们银河实业的定例,我们要在学生们还处在中学生阶段的时候,就培养他们对银河实业的认同感。要说起来,我想出这么个办法来,还得谢谢孟娇恩啊,要不是她在生日宴会上。说她要做亲善大使,我还想不到这里呢。”

杨诺婷把刘士卿的要求告诉了丁崇祥。丁崇祥他们也觉得这是一个好主意,然后商量出了一个章程之后,向全社会公布了招募夏令营志愿者和实习志愿者的通知。

此时已经接近六月份了,六月七八九号,全国高考,然后高中毕业的学生,将面临着长达三个月的暑假。在他们当中,招募夏令营队员是比较容易的,不过要从其他年级的高中生中招募志愿者,难度不小。这年头。高中生补课是越来越普遍的现象,高一高二的学生,暑假的天数大大的缩短,远远的低于教育部规定的标准。

不过即便如此,全国的中学生报名参加今年银河实业举办的第一届夏令营的,还是有数万人之多,这些报名者不仅仅来自大陆,还来自港澳台,甚至就连国外也有不少人填写了电子报名表。

招募大学生,利用暑假的时间,让他们到银河实业实习。这个活动更是得到了无数大学生的踊跃参与。如今,银河实业已经今非昔比了,在今年之前,银河实业的名气还不是很大,但是今年银河实业接连推出好几个划时代的高新技术产品,又和微软他们闹出那么大的风波,又从日本政府那里敲来了六万亿日元,作为研究经费,这些事件,让银河实业在新闻媒体上的曝光率,达到了空前的程度。现在如果有那个大学生不知道银河实业,那就是绝对的落伍者。

再加上最近一段时间,在刘士卿的要求下,银河实业对外宣传上,更加的注重全面的宣传自己的企业文化,宣传企业对科技的重视,宣传企业对社会公益的积极投入……这一切,都使得银河实业在大学生的眼中,形象越发的丰满起来。

对于当代的大学生来讲,银河实业对他们的吸引力,来自于很多方面。高薪酬高福利,自然是首当其冲,其次,就是银河实业体现着最前沿的科技,是有抱负有才华的人,实现自己人生价值最好的舞台;再有,就是银河实业在对外贸易中。所表现出来的强势,在国内企业当中,是非常罕见的。更重要的是这份儿强势,往往带来的是对银河实业、对华夏有利的结果,这在国内企业中,更是独一份了。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华夏加入WTO之后,华夏的企业在和国外的企业、政府打交道的时候,绝大多数都是处在非常被动的位置,这里面的原因除了欧美日等国出于贸易保护的目的,设立的种种技术壁垒、国内企业不熟悉国际贸易的游戏规则的原因之外,更重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华夏企业的产品大多数是一种附加值很低、技术含量很少的产品,是国际市场竞争的下位者,天生就处在很不利的位置。

不过这一局面在银河实业出世之后,就发生了很大的扭转。银河实业在国际大环境下,独树一帜,对于热血沸腾的大学生来讲,这样一家企业的吸引力,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在银河实业发布通知后,全国两千多所高校沸腾了,全国三千多万大学在校生有将近五分之一,填写了银河实业公布的电子报名表格。五分之一,六七百万人,要从这里面挑选出来一百个人,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政府招聘公务员的时候,也没有这么高的录取比例。

当然,不是每个报名参加实习的大学生,真的想毕业之后,去银河实业工作。他们更多的是想近距离的接触一下银河实业,增加一点社会经验罢了。

和报名参加夏令营的情况一样,报名参加暑期实习活动的,除了大陆、港澳台的大学生之外,也有不少外国人跟着凑热闹,这里面是不是有间谍,那就不知道了。

筛选活动,很辛苦,这么多人报名,根本不可能一份一份的看过来。无奈之下,丁崇祥让公司的技术人员用Y语言编写了一份筛选程序,选择了几个关键词,对这些电子报名表进行必要的筛选。几番筛选下来后,剩下的,就没有多少了。这时候,就可以人工一份一份的去审核了。

第603章 目光转移到国外

进入五月份以来,华夏大地的气温迅速上升,从南到北,从海南到东北,不断的有省份的最高气温达到三十度,今年估计又是个比较热的年份。

气温上升,有一种自然灾难的爆发也开始进入频发期,就是银河海洋一直致力解决的赤潮现象。五月初,东海省舟山群岛外海域,爆发了总面积达到一千平方公里的赤潮。中旬,在沪上市长江口外海域,也爆发了总面积超过一千平方公里的赤潮。

国家海洋局正在采用包括遥感卫星在内的各种技术手段,对华夏的所有海域进行密切的监控,以便能够及时的发现赤潮,并制定出相应的对策。通常情况下,赤潮爆发的海域,渔船是不能够进行捕捞作业的,大部分时候,引发赤潮的藻类都是有毒的,渔业资源会因此受到污染,人若是使用了这里的捕捞出来的鱼虾以及其他的海产品。对身体会造成损害,严重的,还会导致死亡。另外赤潮还会导致鱼类、虾类、贝类等海洋生物的非正常死亡。

赤潮的频发爆发,对银河海洋来讲,是件好事情,这意味着银河海洋有了进行实质性实验的场所了。银河海洋的管理层和科研队伍,一而再再而三的向总公司提出进行海洋实验,对爆发赤潮的海域,投放他们研究出来的生物制剂,对引发赤潮的藻类进行围剿。

对这样的问题,丁崇祥他们没有一个人敢批准。赤潮的治理,这个科研项目,已经超过了丁崇祥他们的知识范畴,即便是齐鸿儒再三保证由他带领的科研队伍,研究出来的生物制剂,绝对没有任何的毒副作用,不会产生任何不利的后果。丁崇祥还是坚持不肯批准进行实质性实验。

毕竟这玩意儿如果没事,那就没事,可是万一有事,就绝对不是小事情。银河海洋的生物制剂是不是在消灭掉了形成赤潮的尖叶原甲藻等藻类之后,一定会自然的消亡?如果没有全部消亡,它们会对海洋造成什么样的后果?会不会继续吞噬其他的对海洋生物有益的藻类?

齐鸿儒磨破了嘴皮子,也不能说服丁崇祥,老头儿最后急了,对着电话就骂起娘来,威胁丁崇祥,要是丁崇祥不批准。他就撂挑子不干了。

丁崇祥不是郭潇芝,根本就不吃老头儿这一套。齐鸿儒又不可能真的不干,眼看着长征都已经走到头了,马上就要看到胜利的曙光,这时候让他撂挑子,那是不可能的事情。老头儿眼珠子一转,既然总公司不同意,那么他就绕过总公司,直接找刘士卿。治理赤潮这个项目,归根结底是刘士卿提出来的,也是在他的全力支持下,齐鸿儒这才出山,挑头做这件事。现在生物制剂研究出来了,在银河海洋的实验室、海田中进行了很多次的实验,都证明是没有任何问题的,现在该是让刘士卿表态的时候了。

齐鸿儒亲自点将,挑选了几个得力干将,带上生物制剂的样品,又拉着银河海洋的总经理贝诗晨,一起赶赴燕京,向大老板刘士卿求援来了。

孟娇恩生日那天。刘士卿算是休息了半天时间,之后又投入到了紧张的工作之中。齐鸿儒他们来的不是时候,刚好赶上“提取大气中二氧化碳”科研工程到了一个难点的攻关阶段,刘士卿虽然知道所有的工艺,但是在现有生产力条件下,要把它全部变现,有的时候,很难很难。这时候,没有什么多余的理由可讲,只能硬着头皮上,想方设法的解决,否则的话,整个科研工程就得完蛋。

刘士卿作为科研工程的总设计师、总工程师,此时也进入了最繁忙的一段时间,每天的睡眠时间不断的缩短,即便是这样,有的时候,刚睡着,科研组或者工程组就会打电话过来,向刘士卿求助。

齐鸿儒他们过来后,刘士卿根本就没有时间见他们,就让郭倩蓉和杨诺婷代表自己,去和齐鸿儒他们谈谈,看看他们到底是什么来意。

齐鸿儒当然知道郭倩蓉、杨诺婷是谁了,他们曾经见过不止一次面了。在很多程度上,郭倩蓉和杨诺婷都可以代表刘士卿,现在两个人一起出现,就表明刘士卿对齐鸿儒他们,还是非常重视的。要不然只需要让郭倩蓉、杨诺婷当中的一个人过来就行了。

贝诗晨、齐鸿儒两个人,把银河海洋准备进行实质性治理实验的打算,告诉了郭倩蓉和杨诺婷。并把银河海洋过年以来到现在的原始实验记录全都拿了出来,让郭倩蓉、杨诺婷看。

两女知道兹事体大,不敢有丝毫的马虎,非常仔细认真地查看实验记录,又听取了银河海洋两个负责人做出的详细的汇报。和丁崇祥一样,郭倩蓉和杨诺婷也都犹豫了,她们也不敢批准银河海洋进行实质性的治理实验。

如果银河海洋的生物制剂,仅仅停留在实验室阶段,应用范围严格限定在银河海洋的厂区内。不管生物制剂有什么严重的后果,多少还是能够控制的,大不了架口大锅,把银河海洋的所有海水全部烧干,把海水里面的所有生物制剂全部烧死,或者往里面丢石灰,也可以消灭掉生物制剂中蕴含的微生物。可是一旦在真正的海洋中形成了严重的后果,想消除,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齐鸿儒一见连郭倩蓉、杨诺婷这两个大老板的身边人都有不同意的趋势,顿时跳了起来,叫嚷着一定要见到刘士卿。两女无奈,只好先安抚住老头儿,然后把这件事告知了刘士卿。

说实话。刘士卿也有些犹豫。齐鸿儒率领的课题组研究出来的生物制剂,是一种脱离了历史轨道的产品,是他利用信号接收器,在未来世界搜索不到的东西。这种生物制剂有效性是肯定的,但是是否有副作用,有可能酿成严重的后果,没有人能够告诉刘士卿明确的答案。

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亡国。刘士卿这会儿算是深刻的体会到了这句话的意思,他只是只要做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决定,都将产生难以预料的后果,或是造福于全社会。或者给海洋带来难以磨灭的伤害。

刘士卿也只好暂时先把“提取大气中二氧化碳”科研工程的事情放到一边,紧锁眉头,像只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在屋子里面转起圈来。

过了好半天,刘士卿想了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就是把责任往外推。海洋治理,归根结底不是银河实业的事情,而是国家应该出面解决的问题,那就不如让当政者来下这个决定。

刘士卿亲自给毕泉水打电话,把这件事的前因后果告诉了这位国务院办公厅的秘书长。中央首长早就知道刘士卿再搞这个项目,毕泉水也没有直接下结论,只是让刘士卿把贝诗晨、齐鸿儒派过来,务必把相关的实验记录等物品带上。

刘士卿把毕泉水的安排,告诉了齐鸿儒。齐鸿儒一听有可能见到总理,当然是非常高兴,他也顾不上去跟刘士卿争取出海,进行实质性治理试验了,直接带着所有的资料,就去到约定的地点去见毕泉水。

不过让齐鸿儒失望的是总理没有见他,毕泉水甚至都没有把这件事汇报给总理,而是直接安排了国家海洋局的相关负责人,和银河海洋的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既然这是海洋的问题,就应该在国家海洋局的范畴内解决。

国家海洋局对银河海洋的科研成果,极为审慎,他们倒是不会蠢的去怀疑银河海洋是否真的有能力搞出来这样一种产品。银河实业已经有了很多个世界领先的高新技术产品,再多出来一个,也不奇怪。

国家海洋局的担心和丁崇祥等人的担心也是一样的,就是不能肯定银河海洋搞出来的生物制剂,没有任何副作用。于是,国家海洋局迅速的组织起了专家,对是否进行实质性海洋实验,进行讨论。讨论来讨论去,赤潮灭了一波,又在别的海域又冒出来一波,国家海洋局还是未能做出决定,唯一达成的比较统一的意见。就是去银河海洋进行一次实地考察。看看在实验室范围内,是否能够实现消灭赤潮的目的。

国家海洋局组织的考察团,在银河海洋常驻了一个星期时间,除了没有涉及到银河海洋的核心机密外,其他技术方面的情况,他们都摸清楚了。最后国家海洋局批准了银河海洋用人工培养出来的点砂虾对华夏领海爆发的赤潮,进行有限度的可控的实质性治理试验,但是对运用生物制剂进行实质性治理试验,很干脆的给出了一个“研究研究再说吧”的结论。

把齐鸿儒给气的一佛升天二佛涅槃,倘若要用点砂虾进行赤潮的治理,他又何苦颠颠地跑到燕京,来回折腾这么一大圈呀?直接就可以进行这种试验了。点砂虾是刘士卿从大海里面捞出来的,放回大海中之后,很难会酿成什么危害。但是采用点砂虾进行治理,速度实在是太慢了,把上千万尾点砂虾投入到某一片爆发赤潮的海域,不等点砂虾把该海域所有的形成赤潮的海藻吃光,那些海藻就会自然消亡了。说不定隔一段时间,或者明年,这里十有八九还会爆发赤潮。不像生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