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蝇的女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银蝇的女帝- 第8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讨。
“严厉的纪律是必要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苛刻的死板只会让领导者自己和别人都不能愉快地投入工作。而工作应当更多地被当成乐趣而不是负担。”
银发少女的组织观就是这样,她对己对人都是“严而不苛”。只要不出格不过分,就是开正式会议、稍微散漫不着边际点也无所谓。只是众人有心或无意的话都被她记住并作为参考意见。
一旦会议时间一到,她就结束会议绝不拖延、而且立刻做出决定(要是已能做出决定就提前结束会议)。伊莉安娜认为开会的目的是为了做出决定,而不是开会本身。对同一件事,会开得太多、讨论得太多,只会徒增犹豫、摇摆难定。
当然在这世上还有很多会议都是永远议而不决的,这样的开会无论开多少年也不会有任何实际的决定,问题永远存在而且得不到解决。许多所谓的重要会议,无非为了联络感情、大搞人事斗争。参加会议的人在一片歌功颂德,谄媚奉承,粉饰太平,胡天胡地中浪费时间和生命。
伊莉安娜绝对不允许在她的帐下开这样混账的会。受她的影响,自由城邦同盟各级会议的气氛大多都很轻松自由,也有人随口说个笑话、但始终围绕着会议主题探讨,基本能在制定的时间限制内达成结论或方案。
新加入她“统一阵营”的圣十字军干部们深刻地体会到了这位少女总帅对他们潜移默化的影响,让“流血的铁圣女”希萌感触最深的是——她发现原来女性领导人并不一定需要整天板着脸装成男人婆才有威势。
至于一向懒散惯了的修依则在心里暗自叫苦了。
因为他发现,自己的那些偷懒技巧、在伊莉安娜这位实际上的“新老板”面前是不起作用的。他要在这位“新老板”的手下干下去,不得不拿出真本事勤快点。
伊莉安娜待人(包括不是“死敌”的敌人)一向不薄——但她也要求对方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尽到应尽的责任义务。很简单,如果比别人多吃一碗饭,那么就应该做出比别人更多的贡献,有能力但偷懒吃白饭的人在她手下是混不下去的。
修依清楚,伊莉安娜是个极精明的“老板”、麾下人材济济一堂,虽然之前让斯巴达克思和西罗克等人率军调回自由城邦同盟主持大局(总帅在外,老家需要重量级人物看着),帐中并不缺可用之才。之所以挑选他当军中的参谋长,是看中他的参谋军师才能、给了他充分发挥能力的职位和机会。
如果有选择,伊莉安娜并不是修依心中的“理想老板”。修依觉得,伊莉安娜志大才高、唯才是用、懂得体恤理解别人、能接受不同意见、善于求同存异地化敌为友,但这一切都是以现实为前提。和太没野心、太懒散好玩、太重感情,或者应该是太不思长进的自己不同,她狠、绝、冷酷、无情、工于心计、不计手段——所幸都不算过分,把捏得很有分寸。可是,能把这些“玩”很有分寸的人,本身就要比滥用权谋术数的人更可怕。
更可怕的是这个有着堕天女武神般懔懔清秀美貌的“老板”,总是以艺术般的美感来表现出她的狠、绝、冷酷、无情、工于心计、不计手段。拿修依最讨厌的战争来说,到了伊莉安娜的芳唇中就成了——“战争是铁和血的艺术、以政治为最终目的的残酷美学。”
换成别人说这种话,修依会轻藐地用“毒舌”冷嘲热讽一番。但从伊莉安娜的口中说出,却带着让他也无法抗拒(反驳)的血色美感。
就连“造反”这个词,伊莉安娜都能说得活色生香。对了,他们今天的会议主题就是——造反!他们要当伟大而成功的叛逆者!
造反的对象,就是条顿帝国和耶和华教会的凡迪岗教廷。
理由很简单,勾搭在一块的条顿帝国和凡迪岗教廷想要吃掉他们





正文 第三十一章——叛逆者的颂曲(下)
互联网 更新时间:2014…9…2 10:50:25 本章字数:5843

“叛逆是英雄的特权!”
不知是哪朝哪代的哪位英雄(枭雄)在起兵造反时随口吐出这句名言,大概这句话挺有气势而且可以在实在没有借口的时候充当借口、后世不少造反的人都借用过此话——虽然照搬这句话的人也许只是狗熊而已。
伊莉安娜个人认为,即使叛逆真是英雄的特权、也只是成功的叛逆英雄的特权。胜者为王、败者为寇,抢得到天下的才能成为实际的英雄。
丢了天下或者造反失败,哪怕你的叛逆毫无私欲、是代表了着公理正义和民愿人心在反抗暴政,也一样没有什么现实的意义。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所谓的“正义和公理”无非是个标榜着大义的招牌而已。
不同人的“造反”也有不同的情况。
有些人还没起事就已经开始敲锣打鼓、摇旗呐喊,惟恐别人不知道他要造反。这种同志往往反还没造成,脑袋就已经搬家了。
有些人则是揣测不安、求神问卦、反复讨论,却总是犹豫不决下不了决心。这种同志基本上也造不成反,机遇从他眼皮下溜走的时候他还在叹气。
还有些人桀骜不驯、才气纵横、豪情万丈,但偏偏儿女情长太重私情。这种人有才能有志气,不过不一定能成大事。“造反”不是儿童游戏,而是提着脑袋(自己和追随者的)玩命的游戏。想要在险恶复杂的环境中取胜,才智和力量都很重要,但最后胜出的一般都是深沉练达、纵横捭阖的真正政略家。
此外,运气也是不可缺少的。但是,除了哄骗无知粪青的无赖发家史、以及在地摊上流行得泛滥成灾的流氓皇帝YY小说,现实中没人能单靠运气成为成功而伟大的“叛逆者”。
就算是草根出身的流氓暴发户皇帝,能最后造反成功“转正”成天子的、无不是能把自己从草莽首领转变成真正政略家的人。变不了?那最多只能逞一时之气。
而这世上总有些人,他们不受任何世俗人为的限制、总能够把握或创造机遇地不断超越一个个限制。这种人只要在力量提升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不断寻求突破、甚至突破在常人看来必须遵循的“常识规律”。对于他们来说,“造反”和战争、政治等手段一样,只是通往梦想城堡的一条途径——或者说是一条堆满尸山血海的王道。他们天生就是“叛逆者”,对他们来说不是要不要“造反”,而是什么时候造反、用什么方式造反、值不值动手造反、可以造谁的反。
评心而论,这种人越是目标远大者,就越不是“英雄”、而是——枭雄。
乱世出英雄?叛逆是英雄的特权?
乱世出枭雄!叛逆是枭雄的特权!
银发少女总帅清楚得很,真正合乎道德规范、符合传统意义上的“英雄”,在这个“黑暗时代”的群魔乱舞世界中只能成为“悲情英雄”,或者充当“人柱”牺牲品而已。就像流传至今的先文明时期著名小说《唐。吉珂德》里那个骑着瘦马挑战风车巨人的主人公一样。
伊莉安娜敬佩真英雄、喜欢具有真正英雄气概的人物、麾下人材也多英雄之辈、自己也有着具有相当魅力的女英雄形象和实打实的英雄事迹,但是——她的“本质”是乱世枭雄。
她自己本身就没把自己当成什么“救世英雄”、是盲从的羊羔把她看成了“救世英雄”。对于这一点,她始终都有着清醒的认识。
早在两年多前、条顿帝国帝都皇宫中,“狮心王”亚历山大的心腹智囊海因里希。希姆莱(监察军总长兼秘密警察头子)曾对伊莉安娜的“公主身份”问题向这位条顿皇帝进言。当时,这位在大陆历史上留下很大功过争议的大独裁者如此评说他这个“见不得光的私生女”:
“公主?你太小看她了。知道我第一次和她见面的时候,我从她的眼里看到了什么?沉睡在灵魂深处的力量,还有同样深沉的野心和欲望!……就算我可以给予,她也不会接受这种‘施舍’的公主名分;她会用自己的双手,为自己夺取女王的桂冠、即使要从成千上万人的尸山血海所铺成的王道上踏过。要是连这种程度的试炼都通不过,那么她还是早点死去比较幸福。”
亚历山大也许不是个好兄长、好父亲、甚至不是个“好人”,但作为一国君主却是个有着雄才大略的好皇帝。西西里亚国王“万民教父”维托等人也类似如此情况。有些事情就是这么让常人难以接受,善良的老百姓都认为好人才能成为好皇帝、但现实中皇帝这份工作却是“好人”干不好的。
不过,深谋远虑、眼光锐利的亚历山大也不是无所不能的神。他看出伊莉安娜有“深沉的野心和欲望”,却还是低估了这个没名分的女儿的“野心和欲望”。按照他的想法,伊莉安娜的理想无非是通过自立门户来证明自己的实力、得到他和世人的认可,而他只要给予相应的承认和嘉奖就能控制住这个女儿和她的政权。所以在自由城邦同盟刚成立时,亚历山大以条顿帝国的名义认可伊莉安娜的政权并予以封赏、还“间接证实”了伊莉安娜和他的父女关系,成为了新政权的默认保护者。在他看来,伊莉安娜对此应该是深怀感激的。
伊莉安娜的确感激,她一向很记恩(也很记仇),但反感也同样酝酿着。首先对于亚历山大,她把这个人当成有能的君主作为学习对象、却没什么“血浓于水”的亲情。对于亚历山大那么晚才那么不干脆地承认自己、伊莉安娜在心中是很窝火的,而皇帝老爸的嘉奖和“保护”、银发少女在内心深处更是只能冷笑。
这种居高临下、仿佛是宗主国对从属国的“恩惠”,明摆着是种警告和控制。
那时,刚成立的自由城邦同盟还较弱小、就连军中的条顿军官团也没完全“调整心态”,的确需要这么一个“大靠山”在背后支持一下。因此,伊莉安娜心中虽有不满、却丝毫未表现出来,反而说服领导层和民众们积极而殷切地回应条顿帝国的“保护”和亚历山大的“恩赏”。
而在自由城邦同盟内,伊莉安娜则紧锣密鼓地主持着军政事务,国家机器在高速运转中不断发展。国计民生提高的同时,作为政权保障的军队也得到扩充。两年不到的时间内,光是骑兵部队、就从组建时的一千发展到了十万。
除了实力主义,少女总帅还把条顿军队的精髓——军官团骨干支架制度彻底地贯彻到自由城邦同盟军的血管里。从士官到将校,各级军官和普通士兵的关系不是“浮在水面上的油”而是“融入水中的酒”。自由城邦同盟军的军衔普遍不高,伊莉安娜本人至今还顶着亚历山大亲赐的帝国监察军上校(相当于帝国国防军准将)的军衔而已,但这丝毫无妨她的总帅身份。
她麾下的自由城邦同盟军正规军只有二十万人,不过在这二十万人中,士兵平时要接受成为士官的培训、士官要接受成为尉官的培训、尉官要接受成为校官的培训、校官要接受成为将官的培训,战争中可以迅速恢复建制或扩大编制——这就是暗之王女“银蝇姬”的二十万自由城邦同盟军为什么在之后的战争中不但越打越多、而且越打越精的重要原因。
另外相比条顿帝国军,自由城邦同盟军兼容融合各民族各种族的开明政策在同样的严格管理机制下更容易吸收有用之才。所以伊莉安娜的部队虽然貌似大杂烩、较难管束些,实则璀璨了欧罗大陆内外的众多人才。这一点和自由城邦同盟的政治经济体制结构也是一样的。
差不多就在这个时候,今年二月份、神圣条顿帝国开始了全面的南下侵攻(见本篇前面章节)。要不是前段时间发生在法兰克王国的“戴高乐自治省事件”(同样见本篇前面章节),条顿帝国搞不好现在已扫平了整个欧罗大陆,军事第一强国的威名可绝不是浪得虚名的。
在当时出于现实考虑,伊莉安娜本来已决定先依附条顿帝国、等待时机另谋大计(已有“反心”),而“戴高乐自治省事件”却让她临时改变了计划。之后她开展了一系列的行动——巩固与东新罗马帝国的联盟、奔袭西西里亚王国、扫除当地的极端法西斯势力和亲西新罗马势力、迫使西西里亚国王维托“改弦易辙”地与自由城邦同盟合作、击破如同恐怖传说般的“葬送佣兵团”、促成西新罗马帝国在大陆人类世界的全面孤立、最后形成了目前联军合攻西新罗马的局面。
但,条顿帝国军的恢复速度是惊人的。虽然因“戴高乐自治省事件”而折损了部分人马还严重影响了士气,可是在眼下吞并法兰克王国(见前一章)后和缓了国内和军中的粮食危机、士气与民众支持再次鼓舞,亚历山大也又要有大动作了。
亚历山大决定要将“南伐”进行到底,他这次动用的是倾国之兵、不是光吞下一个法兰克王国就会班师回朝的。条顿帝国远征军一直都驻扎在法兰克王国(现在是贝当傀儡政府主持的“法兰克自治邦”)休养恢复,已经又开始虎视眈眈地瞄向了其他地方。
本来,基本上没人认为联军对西新罗马帝国的战争会持续很长时间,因为国力和兵力的对比实在太悬殊了。联军的主要两个国家,西西里亚王国和东新罗马帝国都本着速战速决后瓜分西新罗马帝国的打算才联合出兵。可是,战事进行得远没有他们想象中的那样顺利,每天的伤亡人数和物资消耗却不断攀升。这种情况,对停留在“法兰克自治邦”的条顿帝国远征军来说实在是上天赐予的良机。
在这段时期内,西新罗马皇帝屋大维曾经派遣密使求见条顿皇帝亚历山大、表示希望联手共创利益。同样的信也被送到了耶和华教会的凡迪岗教廷,不过跑教廷这路差事的密使倒霉点、被教廷当成与邪教徒势不两立的证明而当众处以火刑,教皇圣约翰十三世可不想留下“与邪教徒妥协”的罪名。
亚历山大也婉言谢绝了这个“虽然看起来挺诱惑的邀请”,毕竟西新罗马帝国已是大陆公敌,而要与凡迪岗教廷保持密切合作关系就必需做出取舍。不过,这让他的继续“南伐”之心更加旺盛——屋大维快顶不住了!等西新罗马帝国一被瓜分,西西里亚王国和东新罗马帝国以后就更难收拾了!
当然,至于屋大维是不是真的顶不住了……一向精明的条顿“狮心王”在这上面犯了个先入为主的认识性错误,但即使再聪明睿智的人也难免一时利令智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