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配嫡女》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原配嫡女- 第1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商贾之事,自然不可能记在他和温宥娘身上,可奴婢不可存私产,为了隐密性,也少不得不敢放出可信的奴才去挂名。
然后孟世子就发现,自己昔日的好友,如今的身边,竟是半个可用的人都没有,真是愁煞人也。
温宥娘也在想这个问题,没有比勾栏院里更合适打探消息和信息流转的地方了。可背后到底由谁来挂名却是一个问题。
里面不能是孟氏的人,也不能是温府张府的人,然而说到这么重要的一个点,也不敢轻易交给别人。
想来想去,也只有将勾栏院分成两部分,与别人合股,明面上有个挂名之人,而打探消息与信息流转就交给潘娘子来。
“这样处置最好,只是潘娘子到底可信不可信,你心中要有个谱在。京城乃天子脚下,半点差错都出不得,不然就将涉及到东宫娘娘身边。潘娘子,我不认识,亦不了解。我只担心一点。她当初被人算计,便是被人利用了对你的一番真心,我只恐她对你因爱生恨,到最后坑你一把,你连爬起来的机会都没有!”温宥娘道。
感情这东西,最为伤人。自古以来痴男怨女少不得都是因为它失了分寸与底线。
温宥娘不担心孟世子跟潘娘子是真爱,只担心潘娘子真爱过头反过来算计孟世子,让他不得好死。
孟世子被温宥娘说得背后发毛,却是还是有些偏向潘娘子,“潘姐姐不是你说的那种人。”
温宥娘道:“我并非说她心性不好,而是情之一字,偏激之下,最难控制。一切都难说得很。”
温宥娘谈过恋爱,但素来理智,却是见过很多聪明人,老实人,老好人为了情最后自己将自己逼到绝境,害人害己。
瞧着孟世子这模样,温宥娘就觉得,就算这厮还有十余日满二十及冠,恐怕对情爱一事都昏头得很,哪知道人心难控的道理。
“还是哪一日寻了空,你将她约出来与我一见罢。”温宥娘叹气道。
只希望潘娘子上了一回当,就变得有谱起来,别跟孟世子一般天真了,也别把真爱指望在孟世子身上。
温宥娘说想见潘娘子,孟世子自然答应,顺带也说了一些潘娘子的事来。
“潘娘子肚子坏了,恐怕一辈子都不能有子嗣。听说她十七八时有世家的人愿意带她回去当个乐女支,暗地里当姨娘养着,她也没答应。我问她,她说在高门大院里生不了孩子,色衰爱弛,还不如呆在乐坊里,至少能得个痛快。”孟世子说道。
生不了孩子,就算进了高门大院也是一辈子没得指望,年老色衰之后也不过是在一个角落里等死。倒还不如呆在勾栏院里,趁着年轻漂亮才名鼎盛之时,爱怎的就怎的,也多得几年痛快时光。
温宥娘听得孟世子这么说,对潘娘子的印象倒好了些。虽当初信过私奔那种蠢事儿,然而瞧着说这话的意思,到底是个明白人。
明白人糊涂一时,却是糊涂不了一世。
就温宥娘在几日后随着孟世子春游,‘偶遇’潘娘子后,温宥娘更加这般觉得了。
“见过夫人。”潘娘子上前行礼道。
温宥娘在潘娘子走近时就听得孟世子说她是谁,因此便客气道:“潘娘子不必多礼,还请坐。”
人家卖艺不卖身,没什么值得低贱的。温宥娘不会因她的身份而看不起她。
潘娘子许是不曾想温宥娘会待她这般客气,也没扭捏,只大大方方的坐了下来,与温宥娘品了一壶茶。
说到当初私奔之事,潘娘子目露黯然,“当初亦是奴家的错,不然蔡家娘子也不会得此下场。”
温宥娘却是笑着道:“潘娘子何必自怨自艾,此本就与你无关,便当日你不去,终还是有别的说法的。”
蔡家娘子新婚之死,就是处处有可疑之处,因无人为她叫冤,就只得按照别人说的死法下葬。
就潘娘子知晓里面有别的故事,心中也少不得有一分愧疚,想着若当日自己没那么傻,会不会一切都不会发生。
她没去,说不定蔡家娘子不会死,蔡家娘子不死,孟世子的名声又怎会在世家中烂成这幅模样。
要说之前孟世子娶不到比蔡家娘子更好的世家女,也不过是因当初眼光便高了,只将目光选定在各大世家嫡长女中。只孟世子外家与他们姐弟不亲,大房又弱,世家门心里都有些算计,不愿意与孟世子联姻,因此拿名声说事罢了。
随后蔡家娘子出事,孟世子的名声才是真正有了妨碍。
当然潘娘子也并非看不上温宥娘,她也知温宥娘虽不是世家出身,然而在京城里当初也是有些许名声的。
才女佳人名声好得,然而能让京中大多闺秀说为人宽厚却是难了。这样一个宽厚的人被孟世子娶了去,又哪是真宽厚呢。
此时温宥娘待她和气,她心中也并不轻松,只盼着这位是个心胸宽广的,莫要与她为难。
“终究是心中有愧。”潘娘子叹息道。虽就算她不去,恐蔡氏女也不会有好下场,可到底自己也沾了一身的腥了。
潘娘子比温宥娘大上十岁,比孟世子也大上五岁,温宥娘其实都有些奇怪一个长在勾栏里比别人多吃那么多苦的人当初会怎么会犯蠢。
好在潘娘子其实也算得上是个坦诚的人,对当初的蠢事,虽不对别人说,至今少有人知晓当初那个害死蔡氏女的青楼女子是谁,但对着温宥娘却足够坦言。
“说起来,我这会儿也觉得好笑,当初脑子就跟装了浆糊似地,一心的想要逃离京中,只看着一张纸条,就动了心了。”潘娘子说到前两年的自己,都开始摇头。
“我那时正值年老色衰,心中恐惧得很,做梦呀都想着离开,想着过个无人知晓的安稳日子。也就那一日后,我才真正死了心。有的人天生的命便是如此,再挣扎也无用。”潘娘子苦笑着道。
两年前,二十二三的年纪,正是青楼花魁们从鼎盛开始走向衰败。
潘家娘子自幼在教坊里长大,后来被分到了现在的勾栏院里,早就看过那些年老色衰的花魁们的下场,心中又哪有不恐惧的。
人的心一旦生了恐惧,脑子就会犯糊涂,只将曾经一直当弟弟看的孟世子当作是唯一的救命稻草。
然后就掉入了别人设好的陷阱当中,生死不由己。也还好,孟世子对她到底有着情分,不曾放弃她不管。
“就这一点,奴家一生都是向着世子的。”潘娘子起身弯腰致谢道。
温宥娘笑着道:“人的出身是难以自己决定的,可要怎么活却自己决定得了的。就如愿意为谁舞,愿意为谁唱,潘娘子不也能决定?”
有一个自己的乐坊,不只是一辈子有了依靠,更是能重新选择自己可以选择的出路。不是被逼的卖笑,而是树立起自己的信仰。
“人生在世,谁不是在吃苦?可这苦也要吃得心甘情愿才好。”温宥娘又道。
她从温府到温氏六房,再到孟氏宗主下大房,没有哪一步容易过,一步一步比吃黄连还苦。却秉承了一点坚持了下来,就是她愿意。只要自己愿意了,再苦也就那么回事儿。
“谢世子与夫人愿给奴家一条生路,奴家万死而不辞。”潘娘子眼角微红,与温宥娘和孟世子道谢。
从妈妈手中转出她,还要与官府打交道换一个乐坊,此难处不少。有人愿意这般为她,潘娘子就愿意以余生相报。
温宥娘道:“潘娘子客气了,这本也是互惠互利。何来恩惠之意?”
拿恩情买忠心这种事儿,对于感性偏过理性之人不能做得太明显,总归是要再加上一层你我平等换得更大感激的。
潘娘子也不客气了,只与温宥娘道:“开乐坊之事,世子也与奴家说过。奴家自是愿意的,也知夫人当不仅是如此。只要奴家能做的,便不会推辞。”
“世子也与奴家说挂名之事,依奴家来看,不论是世子还是夫人,身边的人都不合适。即便放出身楔的可信之人也一样,终究有迹可循。且乐坊中三教九流之徒遍布,还是需得压得住场子的人方好。”潘娘子与孟世子与温宥娘分析道。
开个勾栏院,也不是那般容易的事情,上要有后台镇得住各种纨绔,下要通九流吓得住流氓。
因此那个挂名之人,要不露真人寻别人,倒是难找了。
不过此事并不急在一时,只潘娘子应了,温宥娘就随孟世子赶着马车回府。
“我心中倒有个人选。”孟世子坐在马车里了道。
温宥娘挑眉,心下里把孟世子相关的人过虑了一圈,倒是不知孟世子打算说谁,就道:“谁?”
孟世子凑到温宥娘耳边道:“郑家那个郑洄你还记不记得?”
一年送张府三万两那个郑家,温宥娘又哪不记得,听得孟世子说到他,温宥娘就道:“他?合适?”
孟世子这才说道:“我父亲与郑家西府有恩,因此西府每年会给我与姐姐西府一成的利润。”
当然,这也只是郑家西府自己愿意,并非孟世子父亲当年索要,因此并没有合约,只郑家西府每年会分给孟世子一成,自然更不会有账本什么的给孟世子看。
在父亲死后,郑家西府还愿意按照原来的规矩来,孟世子也知晓是因自己姐姐入了东宫郑家西府想要在皇后一系里多个保证的原因,因此倒也收得理所当然。
“这些年,姐姐在东宫不易,我都是收起来全交给了姐姐的。因要瞒着祖父与二婶,自己也没留过。”孟世子倒是解释了个明白。
太子妃在东宫不易,温宥娘完全可以理解。虽是与太子有了两个儿子,可说白了,爹娘都死了,留下孤女幼弟,本来铁打的大房宗主之位,就这样变得不定起来。偏偏娘舅家得力,却不愿意帮扶。太子娶她,还不如娶二房的更得利。
更何况,因为有个大皇子在头上跟自己压着,太子想来当初是更希望娶别的世家小娘子的,只可惜当今指婚得太快。
“就算西府算得上是守信之人,可到底还是不够安全。郑洄也并非愚钝之人,只怕潘娘子在里面做事没那么容易。”温宥娘不放心道。
孟世子却也开始用脑子慢慢想事了,“不说郑家一直是靠着皇后娘娘的,父亲对郑家西府也有大恩,当初郑家重新拿回内务府的生意靠的还是你。只我想为潘娘子开个乐坊,只要你同意,他当是愿意才对。”
郑家投靠了皇后一系当然不会是一辈子,商人最重利,喜欢各种投机,向来是闻利而动。但皇后一系中,已将郑家所需所有条件满足完毕,不到万一,郑家就不可能舍弃皇后一系来。
因此,这个忙,郑家不可能不帮,当然从保密性上来讲,寻郑洄而不寻郑家也比较好。

☆、第144章 娘家住对月

最终到底定下的还是郑洄,如孟世子所言,他也算是最合适不过的人,郑家已经与皇后一系绑定,且还算计的是两朝,自然足以信任。
名义上依然是孟世子因喜爱潘娘子,见潘娘子年老色衰,想为她建一个乐坊以安置她的后半生。
而出银子的,自然是温宥娘,对此孟世子的解释倒也没令郑洄怀疑,“唉,别看这一万两银票她拿得爽快,我母亲留给我那点子东西,可全都抵给她了。你说她一个小娘子,怎的就爱钱了。”
郑家到底是做生意的,便是愿意跟孟世子挂名,然而却是不要那一分纯利,而是说要与孟世子利润分半。只如何经营是潘娘子的事情,出钱建起乐坊的钱,郑家出六分却只分五分的利。
这种生意明面上看着厚道,实际上却是占人便宜。不过孟世子对潘娘子乃是真爱,只愿意潘娘子有个归宿,又哪在乎谁赚得多谁赚得少。
不过郑洄赚钱归赚钱,因孟世子也不跟他讲究什么门第身份,交流下来也直白,加上郑家与孟世子也算得上是有一丝关系在,少不得也劝导两句,“世子正值新婚燕尔,给潘娘子建乐坊可否延迟两月,到底也怕名声不好。”
拿自己母亲的嫁妆找新婚媳妇儿换钱来给心爱的官女支建乐坊,这脑子要不是孟世子一直都不这么靠谱,郑洄都会觉得这是被鬼迷了心窍了。
孟世子对此却是有自己的说法,“我自十四岁出东宫与潘娘相识,已五六年了。如今我大婚,以后也不方便再有往来。她年纪渐大,也入不得我门,只恐以后衣食不保,我才有此想法。夫人也怜悯她身为官奴,不得赎身,只愿她以后有个依靠。”
好歹外面还传着孟世子是因深爱温宥娘才娶之过门的话,孟世子也不会在郑洄面前自打脸,让人看出什么来。
郑洄不知温宥娘与孟世子之间的交易,只当孟世子是因当初下江南那一趟得温宥娘相救,故对温宥娘心生好感后有了娶之之心。
听得温宥娘赞同,郑洄也就道:“都说温家大娘子仁厚,果然如此。”
一是收了孟世子手里的闲本钱,二是解决了一个孟世子的红颜知己,其实郑洄更想说的是温宥娘可见是个会醋的。不过两人之间的交情不够深,因此这种话也不好说出来。
孟世子在一边听得嘴角下意识的抽了抽,就温宥娘为人仁厚,这世上当就是没有坏人了。
不过别人奉承,做为对温宥娘爱意极深的孟世子,自然也得一脸赞同的表情道:“她向来就这般心软,只不过是嘴上说得厉害罢了。”
对温宥娘多少算得上有些了解的郑洄:……
孟世子却是又继续道:“要当初在江南没有她,我还不知有没有命在。”
话说到这,郑洄也不怀疑其他,虽温宥娘厉害,到底做事也是真仁厚,要这般解决潘娘子此事,倒也最为合适,且也能得孟世子更加敬重。
随后便是合约之事,只两人双方签了合约,却只有一份。
在按了指印及私印后,郑洄才道:“只一份世子留着就好,当年国公与郑家有大恩在,此等小事不足为齿。以后世子有什么事情,也尽请世子直言,只要郑家能顶着的,必然不会推辞!”
郑家虽只是商户,然而做生意讲究的就是个诚信两字,能将生意做到内务府的,若说没那几分名声在亦不可能。
投靠皇后母族,自有忠心;先孟国公于郑家有大恩,自有义在;温宥娘助郑家再夺内务府生意,自有诚存。
郑洄自己也想得明白,如今温宥娘更是嫁与孟世子,郑家日后除非面临倾家难逃的大祸,不然对皇后太子一系都不会背叛,所以对孟氏大房所求也不会拒绝。
孟世子其实也不怎的在乎这张纸,以郑家对大房这些年一次不落送上的红利,也知晓他们是重信之人,不过给了也只得收起来,跟着郑洄道:“我也不懂做生意,夫人就教我一招,说是只把说好的写在上面就好。这是我第一回办事儿,也得妥帖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