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有了王启年提携,宁浩的成功显然会更快。与此同时,将宁浩的成功,与小伙伴公司的成功捆绑在一起,也是王启年的目的所在!
……
2004年的暑期档。比预想中要热闹的多,《十面埋伏》和《蜘蛛侠2》各自圈占了大量的粉丝。一些港片也各自有点市场,今年的市场,相对于去年、前年,明显更热闹的多了。
小伙伴公司虽然闷着头去投资建设院线渠道,但也并不代表公司不重视电影投资。亿元大片《画皮》剧组已经组建完成,正在西部地区取景拍摄。
与寰亚共同投资的《龙凤斗》,与华谊合作的《天下无贼》,预计在今年下半年,都可以上映。
另外,陈凯歌的《无极》小伙伴公司也是有投资。
此外,嘉禾电影公司的《海虎2》,也有小伙伴公司的一份。
可以说,目前华语电影市场上一些比较出风头的电影,小伙伴公司大多数都有参与。只不过。小伙伴公司更懂跟人合作,化对手为合作伙伴,有钱大家一起赚,一起分享市场成长的蛋糕和红利,而不是你死我活。
在这么大动作之前,小伙伴公司也会有一些开胃菜!
在《十面埋伏》在市场上引发无数人争议时。小伙伴公司是一部小成本电影《疯狂的石头》也高调的上映了。
之所以高调,是必须的!
《疯狂的石头》的导演宁浩,虽然还是默默无名的一名导演。这部电影,是他首次执导的商业电影,对小伙伴公司而言,《疯狂的石头》即使失败,也无所谓。但对于宁浩来说,商业片领域的处女作,不容有失!
原本。《疯狂的石头》是2006年出品,刘德华搞的“亚洲新星导计划”捧一些青年导演,给一批青年导演几百万元的资金拍片。宁浩就是其中之一,剧本获得了刘天王赏识。所以,拿到300多万元的投资。结果,无形插柳,居然发掘出了一匹票房黑马。
《疯狂的石头》成为绝对的黑马,宁浩、郭涛、徐峥、黄渤等等一堆片子里面亮相的人。纷纷成为了国内票昂号召力最高的一批人。
而现在的《疯狂的石头》是小伙伴公司投资,预算500万元。比历史上的300多万元要宽裕的多。此外,由于小伙伴公司自己有院线,所以,安排的场次要多一些。
但同期上映的对手是非常强大的——《十面埋伏》、《蜘蛛侠2》前后夹击,形势自然不容乐观。
但是,小伙伴公司大力宣传。《疯狂的石头》的导演宁浩第六代导演中,仅次于王启年的鬼才。
与此同时,小伙伴公司的宣传资源,也让宁浩起步点远远超过其他新导演!
“宁浩导演您是新导演吧?”芒果台的一期电视节目中,嘉宾笑着问道。
“不算新。其实我90年代末,就拍过不少mv。后来读北影,成为王boss的学弟嘛,当时,王boss已经非常红了,赚了钱之后,不忘栽培后进。北影新生目前最容易获得历练和工作机会的,就是王boss的小伙伴公司!”宁浩竖着拇指说道,“小伙伴培养新人的很多都是亏本的,有的片子是公益片,是个人参展的作品不能上映卖钱。但小伙伴公司,一年至少投入1000万元,支持在校的新导演获得历练的机会!目前为止国内至少有超过15名导演,是靠着小伙伴公司栽培才获得出道的机会!栽培提携后进方面,小伙伴公司目前是做的最好的!”
“你是不是很崇拜王导?”主持人问道。
“是!我们都将王boss视为偶像,所以,还未毕业的时候,我就跑到小伙公司打杂,一开始只能当场记、副导演,后来就开始当了摄影师和执行导演。”宁浩笑道。
“您当摄影和执行导演的电影有那些?”
“不少,我当时就想要获得更多的锻炼机会,有需要用人的时候,就跑去帮忙。当然了,最有名的是在《大圣篇》、《江湖》和《歌舞青春》等电影当摄影师和执行导演。王导当时就说我有天分,不断的指点。”宁浩解释道。
随着他的解释,节目现场传来无数惊呼。
要知道,王启年的三部大片,票房成绩和影响力,至今还是非常惊人的。能在这三部片子里面当摄影和执行导演,也算是混足了资历。
与此同时,观众对于宁浩的实力,也有更充分的认识。对于《疯狂的石头》也更是好奇,纷纷的慕名去观看。
再加上,王启年这斯,由于忙着公司战略,最近也没什么新作品问世,所以,不少观众纷纷冲着宁浩给王启年当过摄影师和执行导演的份上,纷纷跑去电影院赏脸。
这部电影,虽然不如同期的两部大片,但绝对是一批票房黑马。
上映首周《疯狂的石头》票房达到800万元,接下来,每天新增票房,都是超过100万!(未完待续。。)
正文 第三百一十八章 宁浩的首秀(二)
《疯狂的石头》是一部黑色幽默的片子,与此同时,还是一部非常复杂的黑色幽默。
能拍这个片子,说明导演绝非是新人,绝非仅仅有制作的热情。更关键的是,要有教科书一般专业的水准,才有可能将《疯狂的石头》拍出来。
虽然说这部电影故意炫技一般,把剧本、镜头‘剪辑,搞的非常复杂。但更厉害的是,多条复杂的线索,在电影中却是一丝不乱,观众完全可以能够理解。最大的难点,不外乎是懂,还是不懂!
有的地方没看懂,同样不影响欣赏整部电影。
在国际上,黑色幽默也是一种幽默的方式,但在国内市场上,这种多阴差阳错,把不幽默变成幽默的黑色幽默,则是让人耳目一新。
传统的喜剧片,大多通过动作、言语,制作笑料。黑色幽默,则是靠着情节反差,讽刺意味也是很浓。
黑色幽默戏剧片,原本不是喜剧的风格。但观众很因为想明白里面的反差,被逗的捧腹大笑。
而高明的黑色幽默,往往不是一条线索,而是n多的线索。比如,98年英国导演盖伊。里奇∽《两杆大烟枪》就是这种黑色幽默的代表作。
《疯狂的石头》就是跟《两杆大烟枪》异曲同工之妙!
而盖伊。里奇对于一部分黑色幽默题材的观众而言,可谓将至奉为神一般的导演。
与此同时,盖伊。里奇那种炫技一般的电影镜头和剪辑的方式,也着实让很多想要挑战自我极限的青年导演,为之痴迷,可以模仿这种风格的,着实不少!
宁浩后来之所以获得巨大的成功。不仅仅是因为他可以十年磨一剑,忍受寂寞,不断的钻研理论和艰苦的磨砺技艺。
更关键的是,他在90年代末,选了一个非常牛的偶像盖伊。里奇的电影反复的研究。而模仿盖伊。里奇的电影,可以让一个导演在技术上。起步点非常高——超过绝大多数文艺片导演!
从盖伊。里奇等等前辈的案例中可以知道,商业片里面也有一些小众的,但小众主要是风格、题材上相对小众,但还是以满足一部分观众口味为宗旨。与此同时,纯属的电影镜头和剪辑的技术,文艺片导演与盖伊。里奇相比,都是像门外汉一般。
文艺片通常都喜欢用节奏慢的长镜头,而盖伊。里奇是短镜头的巅峰。虽然,用镜头来作为文艺片和商业片的分野。有点不科学。
但是,绝大多数的商业片,将就快节奏,短镜头用的比较多,很多文艺片导演,有时候混商业片市场不行,就是因为他们习惯拍长镜头,短镜头玩的不怎么样。
而宁浩这部片子。与其说是一部票房黑马,还不如说。充分的通过这么电影,向业内人士暗示,宁浩其实适合拍商业片!
小伙伴公司对于《疯狂的石头》宣传就是主要集中在“黑色幽默”,高度赞誉,黑色幽默电影比传统喜剧的更具技术含量。
不仅仅挑战编剧、导演、演员和剧组所有人的能力。而且,还挑战观众的能力。因为,黑色幽默里面包含的信息量很多,如果,理解能力不够,可能……看不懂电影!
但如果理解了之后。会既感觉好笑,又会对于里面的剧情线索的处理,叹为观止,有点智商上的优越感。
“看过《疯狂的石头》了吗?”
“好看吗?”
“不知道,但肯定很挑战智商,低智商人看不懂!”
无数的装逼人士,对朋友炫耀这部这高智商才能看懂的片子。于是,无数观众,纷纷上钩,走进电影院观影。
由于这部片子,可以让一部分装逼,于是,很多人开始为了秀优越感,主动的给《疯狂的石头》进行宣传!
再加上,小伙伴的院线的给《疯狂的石头》不亚于《蜘蛛侠2》和《十面埋伏》的场次。以至于《疯狂的石头》相对于很多小成本电影而言,票房确实很疯狂。
上映十天,已斩获了1500万元票房。接下来一段时间内,《疯狂的石头》票房屡创新高,直到电影下画为止,创下了3100万元票房的成绩。
这比历史上《疯狂的石头》,2350万元的票房要高处了一大截。
不过,很快舆论上出现了一丝批评,因为,一些影评人士指责:“鬼才宁浩?抄袭犯而已!什么《疯狂的石头》是高智商电影。一部抄袭的片子而已,98年的《两杆大烟枪》,里面创意和一部分镜头,跟这部片子,太雷同太巧合了!”
“小伙伴公司,力捧一个抄袭的导演?”
“《疯狂的石头》抄袭《两杆大烟枪》……”
实际上,《疯狂的石头》的创意就是来源于宁浩观看揣摩《两杆大烟枪》,从98年开始,他已经把《两杆大烟枪》拉片研究几十遍了,每一个镜头和段子都在咀嚼,逐渐的消化成为了自己风格的一部分。
但《疯狂的石头》只能说类似的风格,却不能说抄袭。毕竟,两者的创意差不多,但剧情却不一样,是消化了《两杆大烟枪》之后,致敬的作品而已。
当然了,像盖伊。里奇的电影,一向是高难度,想抄他的电影,一向是吃力不讨好的。能模仿盖伊。里奇的导演,往往都是自命不凡的天才!
而宁浩的成长,其实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在模仿盖伊。里奇的电影,从中吸收养分。
对于业内的指责,宁浩倒是有点措手不及,不知道如何去辩解。
王启年对宁浩建议:“不要说抄袭了某某作品,而是受到一些黑色幽默电影的启发。举个例子,《疯狂的石头》像《两杆大烟枪》不假,但黑色幽默又不是盖伊。里奇独有的。香港80年代的一部《摩登保镖》里面就有类似的多条线索交织在一起!再比如说,武侠电影六十年代就有,后来成千上万部武侠作品。是不是都要一棍子打死,有人拍过,就不准别人拍?”
听闻王启年的建议后,宁浩召开了一次新闻发布会,对媒体解释创作《疯狂的石头》的初衷:“盖伊。里奇导演是我的偶像之一,他对于镜头的处理。剪辑的方式,影响了很多导演,我不否认,通过拉片学习过盖伊。里奇的电影。但拉片是电影专业的一部分,大多数导演、摄影等等工作,一生中都需要不断的拉片学习。至于抄袭什么的,这个……雷同的风格,应该不算抄袭,至多算致敬。如果。有人说拉片是抄袭的话,我只能没话可说,全世界绝大多数的导演,毕生都是通过拉片来获得进步的。电影学院,自始至终都是让学生掌握拉片的技术,教学里面,很多都是拉片。对一个导演的作品拉片多了,反复学习消化。难免会受到影响。当然,这就跟文学家。起步阶段都是熟读和模仿其他文学家的作品,直到形成自己风格,不需要模仿为止。
至于,有些影评人士说抄袭,是值多条线索一头并进,最终。阴差阳错,形成的黑色幽默喜剧效果。不否认受到《两杆大烟枪》影响。但这仅是电影的一种风格,并不是某个导演独有,别的导演就不能用。说实在的,如果看的电影比较多。就应该知道,在80年代的香港鬼马电影大师许冠文的《摩登保镖》里面,就有类似于《两杆大烟枪》和《疯狂的石头》里面的那些黑色幽默创意。但,你能说《两杆大烟枪》抄袭借鉴《摩登保镖》。以此类推,也不能风格类似,就非得说《疯狂的石头》抄了!
还有武侠片,60年代、70年代、80年代一直都有很多。后面的武侠剧,难免借鉴学习过前辈,受到影响。难道说,就不准他们学习模仿,不准后辈拍武侠?
嗯,即使是抄,我觉得国内大多数的导演,也是抄不了。因为这种多条线索推进,最终,线索不乱,但却产生阴差阳错的黑色幽默效果的电影,对编剧、对导演、对演员的要求太苛刻的。我敢说,绝大多数导演,拿着剧本也拍不出来这种高难度的题材!”
台下,小伙伴公司雇的托,纷纷开始鼓掌。
一下子,影响到了很多媒体的情绪。
这次发布会之后,众多媒体反而不断给宁浩说好话,解释什么影视行业拉片学习太正常的,就像科学行业一样,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学习前辈的知识,才能走的更远。
人类任何一种技艺,都不是闭门造车,而是需要先学习,学会了以前已经被人创造过的知识,才能推陈出新。
结果,这次发布会之后,无损于宁浩的名声,反而让宁浩在观众心目中的形象更加伟岸。
当然了,这部片子最大是收获,不是3000多万元的电影票房,而是借着宁浩牵线搭桥,王启年把黄渤、徐峥的经纪合约,都签到小伙伴公司,一签就是十年!
想到了未来,宁浩、徐峥、黄渤等人的作品,票房那个数据。王启年在梦中差点笑醒,这么容易就把未来中国电影市场一批吸金高手,纷纷纳入了小伙伴的旗下!
“恭喜了,宁浩大导演!”王启年微笑说道,“3000万票房,首部电影就这么高,起点远远超过了我当年的《命运之门》!”
“老板,您这是取笑我!当年您只有几十万资本,就拍出《命运之门》那种片子,难度可是远远高于50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