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且。马斯开始知道,自己远远低估了情敌的能量,对方的公司,仅仅是他零花钱开的,其家族拥有的实力至少相当于上亿资产的巨富,并且,在这座城市里面,情敌家族的人脉。让他寸步难行!
于是,马斯和柳水心悄然离开了北方城市。去了南方与香港一河之隔的sz特区。在sz特区里面,马斯将自己赚到的资金,投资给急需要风险投资的腾讯,并成为腾讯的管理层一员。
接下来,马斯创造互联网神话,腾讯在香港敲钟上市。他成为了亿万富豪,开始杀回了城市,开始了君子报仇之路……以商业竞争,打垮了对手的生意。
接下来,以官场人脉。查对方公司的账,里面自然有一些黑幕和窟窿。
为了弥补挪用公款的窟窿,情敌被迫开始拿公司的钱炒股。结果,自然是输得很惨,各种财务问题纷纷暴露出来。
这时候,马斯守株待兔一般,将对手送进了监狱……
这个故事在重生文小说里面,并不算多么精彩,比这复杂的多,格局大的多的重生小说多不胜数。但是,电影仅仅是120分钟,要让观众看懂剧情,自然不能搞的太复杂。
王启年拟定了框架,周行文开始把根据这个故事框架,编写具体的剧情。由于,是他比较拿手的重生题材,再加上,小伙伴公司给他安排了一些助手,并且,让他专职写作。所以,周行文写的比较快,每天至少写5000字,一个也时间,已经把这个故事编写出来。
接下来,小伙伴公司就开始内部让编剧团队不断的修改打磨,并且,让一部分的员工前来给剧本挑错。
参与剧本编写的团队,多达百人以上。
其中,王启年和周行文付出了主要的劳动力。剩下的十多名编剧参与,其他百余名则是公司的员工,让更多人挑错和修改,集思广益之下,才能更好的创作出符合大众审美品味的合格商业电影具备。
这就类似于唐朝时候的白居易写诗,为了让诗句通俗易懂,所以,他不断把诗句读给很多人听,征询别人的意见修改诗句。一直到,不认识字的老婆婆,也能听懂诗句的意思,白居易才会将自己的诗拿到场面上,作为正式的诗作!
商业电影就更是要如此了,不管电影题材如何,首先要让观众看得懂!
而这么最低的要求,大多数导演和编剧,却是——做不到!
由此可见,商业电影看起来容易,但拍起来,远远比文艺片要复杂。文艺片,导演不用顾及别人的感受,把自己的创作意图表达出来就可以,普通观众不懂,文艺片导演反而高兴,觉得自己有逼格。
商业片,要把故事拍的明明白白。在这个基础上,再追求其他……
“好,剧本ok了!”王启年看着经过百余人的努力,打磨出来的剧本,最终的修订,还是他自己出手,所以,剧本还是完全能把王启年的思路个贯彻好,与此同时,集体智慧创作下,也许磨灭了一些个人风格,但经过了越多人审美眼光修订的剧本,更符合商业电影的要求,至少,通俗易懂是做到了!
周行文见状,也不由的擦汗说道:“累死了!以前可从未在一个月时间,写过这么多文字!”
小伙伴公司的编剧们则不以为然,编剧赶稿的时候,一天写上万字,也不是传说,而是很多编剧都具备的写稿速度。不过,这么块写出来的稿子,只能算草稿,后续还是需要不断的修莫。
“听说你们网络作家,不是写的很快,经常天天都写上万字,一年300万?”一名编剧笑道。
“谁说的!”周行文诧异,“写上万字的那些是很少吧,我所知道的大多数知名网络作家,都不是天天写这么多。写多有什么用?关键是写的好!写好,才有市场!写多写快,故事不好,没有人看,依然还是没有人看!”
“说的也是!”编剧们也是赞同。
剧本也是的,好剧本和差的剧本,往往从一开始就决定了。
有些差的剧本,先天在题材上和故事上就不行,即使再修改,也不会改成花。
有些容易大卖的剧本呢,先天在选题和故事上,就容易大卖,即使用狗屁不通的语句,错字一堆、不入流文字功底写出来的,依然难以掩盖其大卖的潜质。(未完待续。。)
正文 第三百四十七章 周星驰(一)
剧本完成之后,王启年还未大张旗鼓的宣传,已经有不少人知道了新片的片名和题材。这也没有什么值得保密的,因为,电影剧本开拍之前,都是要到电影局备案。
基本上,业内人士和媒体,都可以很容易获悉一些最新备案的影视剧。
一般的影视剧备案,并不会惹人瞩目。但是,《重生回到十年前》这部电影剧本,却是小伙伴公司备案,很多人经过打听,很快听闻,这部电影的导演将会是王启年。
一下子,媒体上显得非常轰动了。
“去年王启年缺席中国电影票房市场,冯小刚、张艺谋、周星驰三大导演,三足鼎立。但观众依然还依稀记得,王启年电影带来的惊喜。在第六代导演中,王启年毫无疑问是一个天才,商业电影的天才。无数跟他合作过的电影人士,都坦言,王启年对于商业电影,尤其是中国商业电影的认识,超过了任何一个导演,他天生就是为拍出大卖电影的商业导演。他比谁都更懂,观众希望看什么,就像掌握独孤九剑的令狐冲一般,总是能找到市场的罩门,屡屡得手,从《命运之门》这部成本50万元低成本电影,到《西游之大圣篇》、《江湖》、《歌舞青春》、《海虎》,成本上升为1亿元,他依然可以游刃有余,获得了观众满堂喝彩,并且,给电影投资人,带来了巨额回报!
然而,电影仅仅是王启年的第一桶金。赚到了第一桶金之后,王启年和他的小伙伴们,开了一家公司——小伙伴文化公司。随着这家公司在电影、出版、音乐、游戏和互联网等等市场取得了空前的成功,王启年已经有一年多没有拍电影。观众,难免有点失望。意识到王启年另外一层身份是小伙伴公司的老板,小伙伴公司越是动作频繁,他就越发没有时间和精力拍电影。
好在。商业上非常成功的王启年,最终还是没有放弃导演这个职业。
期待王启年的新片《重生回到十年前》。这部电影的名称,已经足够吸引眼球,而王启年作为这部电影的导演,又确保了这部电影应该不会拍的很糟,至少应该是一部好看的电影吧。让我们一起期待,《重生》早日杀青……”——新浪博客上,一名电影评论家,如是写道。
由于。这一篇博文,是首次在互联网上爆料王启年的新片信息。一下子,被无数网友热议,吸引百万点击和数千条评论。
而新浪博客更是推波助澜,给这条信息制订,一下子更吸引眼球。
接下来,网络上各大bbs和社交网络平台上,无数关于王启年新片的传闻。
“《重生回到十年前》光听电影片名就想要看的电影!”
“王启年也看网络小说。知道重生?”
“不只是起点,晋江也被王启年收购了。”
“王启年好有钱啊。要是有个像王启年这么帅,又有才华,还有花不完的钱的老公就好了……”
互联网上,忽然刮起一波热潮。
与此同时,无数的明星开始自我炒作,向小伙伴公司抛媚眼,希望被选中,在电影里面担任一个角色。
不过,王启年拍电影一般都是可以捧红人。所以,尽可能的使用小伙伴公司旗下的艺人。等于是给公司增加电影票房意外的资产。人的名气,也是一种资产!
而至于选一些公司以外的艺人。王启年也倾向于尽可能的找一些有前途的年轻人,把他们的经纪合约给廉价的签下,或是买下。之后,才开始捧人!
这实际上,也算是娱乐圈的一种“潜规则”吧,你不是我的艺人,将来可能成为竞争对手,凭什么捧你,难道就为一部电影的蝇头小利!
……
在众人纷纷在热议《重生》这部电影的时候,王启年正在跟周星驰喝茶。
周星驰目前也不仅仅是演员和导演,其实,他更是电影公司的老板。星辉海外电影公司,从香港和海外市场,杀入国内市场。
靠着周星驰的存在,星辉公司的影响力,就不容低估。
“星爷,幸会!”王启年笑道。
“我不是爷,喊星仔就好了。”周星驰有点不善言辞。
“还是喊星哥吧!”王启年思索半晌后说道。
“好!”周星驰并不是很在意。
这让王启年感觉到有点感慨,很多喜剧演员很多其实在现实中都很木纳,并不像电影里面表演的那么夸张搞笑。
当然了,跟王启年相比,周星驰更是一个成功的演员和导演,但绝不是成功的老板。比如,早年周星驰成立的彩星电影公司拍摄的《大话西游》其实并不是亏很多,后续随着《大话西游》的影碟和周边版权,还有网易公司的《大话西游》游戏改编,其实亏本已经成本老黄历,早就是一部赚钱的投资了。但是,当时周星驰却是因为自身交流能力不足,只能退出彩星公司,另外成立了一家星辉公司。
星辉公司的产量并不是很多,但每一部都是精品——《食神》、《喜剧之王》、《少林足球》到《功夫》,每一部电影都是既交好又叫座,着实赚了不俗的利润。遗憾的是,周星驰并不擅长管理,成立公司也仅仅是为了方便自己电影的运作。签约了不少的演员、编剧,但却忽视了他们的成长,没有给旗下的艺人发展自己事业的空间。
也正是因此,周星驰一直成功,但周星驰的公司,业绩都是很平庸。即使一部周星驰的片子大卖,钱也基本抽回他自己的银行户头上,拿出去购买房产,而星辉公司却一直没有什么大的发展!
一大批签约的艺人,只能等周星驰的电影开工,才能混点名气,其他的机会则是很少,至于在外接戏,则需要受到经纪合约的盘剥,若说没有怨言,几乎是不可能的。(未完待续)r580
正文 第三百四十八章 周星驰(二)
周星驰不会做人,但他本心并不是坏人。或者说,他心思单纯,很难搞得懂其他人怎么想的。
比如,跟周星驰合作很多年的吴孟达,原本以为《功夫》有他的份,为此推掉了几个百万元的片酬戏约,结果,周星驰的《功夫》里面,并没有吴孟达的角色,这让吴孟达感觉到很是生气。
其他的艺人、导演,跟周星驰翻脸的,多不胜数。
大多数都是因为,周星驰性格使然——他虽然不是刻意的跟别人做对,但别人对他期望太高,以至于,周星驰根本没有注意到别人的渴望,自然就容易让很多人失望!
要说做人,刘德华就非常会做人,交游广阔,两岸三地都混得开。就拿刘天王赚了不少钱,可以拿出一部分搞亚洲新星导演计划,投资一些几百万小成本的电影,捧年轻的导演。
比如,星辉公司立下汗马功劳的演员和编剧林子聪,想要拍一部小成本电影,也得不到星辉公司支持,林子聪无奈只能找刘天王,参加刘天王的亚洲新星导演计划,才得以实现自己拍片的梦想。
简单说,星辉公司成功是因为周星驰,发展不起来也是因为周星驰。如果,周星驰在商业上稍微聪明一点,真正把星辉公司搞成一家公司的样子,而不是周家班,那么,星辉恐怕可以成就一番大业。
不仅仅是星辉,即使是后来,周星驰入股比高集团,成为这家上市公司的大股东,把影视事业注入到比高集团,但比高集团的业绩。并不是如同想想中那样,因为周星驰的加入就变好了,相反,比高集团在周星驰加入后,除了一部《西游降魔篇》短暂贡献了一点业绩之外,其后。几乎是没有做出多少贡献。
由此可见,周星驰应该是一位优秀的导演和演员,却是一个非常不适合当老板,但一直都在追求当大老板的老板。
“星哥,这次见面,主要是谈谈合作的事情!”王启年笑道,“我们可以有很多的合作机会!”
“比如呢?”周星驰问道。
“《功夫》电影改编网络游戏,我出1000万买游戏改编版权!”王启年说道,“另外。《功夫》游戏的代言人,配合宣传,每年500万元代言费!”
周星驰想了想说道:“可以!”
星辉公司完全是周星驰做主,所以,他说行,就完全没有问题。
至于游戏版权,周星驰也有所了解,他的《大话西游》版权。也就300万出售的。之后,请他去参加游戏宣传活动。每次出场费不少于百万元,所以,每年额外可以赚数百万。
而其实的游戏改编权,即使是金庸的小说改编,每次授权,不过是几百万元。
当然了。王启年提的第一个合作,是最容易达成的。
“第二件事,星哥有没有新片的计划?”王启年问道,“如果有的话,投资和各种合作。我们小伙伴公司都不会拒绝的。”
“暂时还没有考虑好!”周星驰思考说道,“如果,有下一部电影,需要合作,我可能会找你。”
“好的!”王启年心知道,《长江七号》还要等几年。貌似,周星驰的电影高产期,都是早年还未在给别人打工阶段,当初也是一年拍多部电影的劳模。但自己当导演和老板之后,渐渐的就开始精益求精,拍片的速度也慢了下来,几年一部电影节奏。
这也是星辉公司的很多人感觉到难以出头的主要原因。
“对了,《功夫》里面的那个女孩黄圣依的经纪合约,是不是在星辉公司手中?”王启年问道。
“是!”周星驰肯定答复。
黄圣依因为参演《功夫》成为星女郎走红,代价自然是经纪合约被星辉公司拿下。在电影里面露了几次脸,也没有给多少发挥空间,就把她的卖身契签下了。签下之后,星辉公司对她有不怎么捧。
后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