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一点来看,王启年觉得贾樟柯挺二的——专门跟人民币过不起!
不过,换句话来说,贾樟柯从海外拉投资,在海外上映赚钱。而拍摄电影基本都在国内,等于是在国内投资和消费,给国内一些圈内人士提供露脸走红的机会。对于同行的导演而言,他也是与世无争,不会与别人抢国内市场的好人。
……
《小武》这部电影来源于贾樟柯早年写的一篇小说,而这部电影能够筹资拍摄,主要是香港摄影师余力为的功劳。
当然了,余力为也是刚刚出道不久,能力是有限的,仅能拉到20万元的投资。这笔投资,一般导演是很难将之拍成像样的电影。
不过,贾樟柯却是非常用信心,因为,他的口号的:“一块钱当十块钱花!”
能喊出这个口号,说明这个剧组是很抠门的剧组。
剧组众人的片酬,少之又少,拍片是地点选择在山西汾阳,是贾樟柯老家,一个很破很穷的中部小县城。
剧组十多人,住最便宜的旅馆,吃廉价的盒饭。一天在吃住方面,预算压制在500块钱以内。
此外,摄像机方面,是余力为提供,省去了一大笔租金。剧组的片酬什么的,大多数是友情价。最贵的片酬,男主角、女主角也不过几千块钱的片酬。
1块钱当10块钱用。20万元的投资,要拍出200万投资的效果。
这样的成本控制的能力,也就是抠门的技术,让王启年觉得挺值得效仿的。
因为,电影也是一项投资,即使的文艺片,其实也是希望有投资收益的。很少有电影投资者和导演,一点也不在乎票房。能将1块钱当10块钱用,绝对比10块钱当1块钱用的导演,产生的投资收益率更佳。
对成本控制,也是有效避免亏本的方式!
正文 第十五章 在《小武》中跑龙套
其实,《小武》一开始的名字很长很长——《靳小勇的哥们儿胡海梅的依靠梁长有的儿子:小武》。
直到准备拍的时候,考虑到片名太长,容易把观众雷倒,所以,开头的那一连串的标题被抹掉了,只剩下简洁的两个字——《小武》!
而除了王启年之外,包括导演贾樟柯在内,谁也不会意识到《小武》这部电影将会成为一部大红大紫的电影。
这个大红大紫,并不是说票房,而是拿奖拿到手抽筋。从欧洲横扫到亚洲,拿了一堆著名的电影奖项。在大量奖杯荣誉的刺激下,媒体不要钱的给其卖力宣传,票房成绩不好统计,先后在十多个国家的院线上映,肯定是赚钱的。
《小武》这部电影里面,主角梁小武是中西部的小县城里面以偷窃为生,穷、厚脸皮,这就他的性格写照。电影开头,梁小武上了公共汽车,售票员找他要车票钱,但他却厚脸皮不给,将几毛钱的车票赖掉了。而且,还贼眉鼠眼的打量车内环境和乘客,估计也是想要找机会偷钱。
下了车后,听别人说以前的哥们小勇从国外归来,发了一笔财。之后,小武回家看电视的时候,看到了电视上报到靳小勇即将举办婚礼的消息。
当然了,靳小勇以前也是小偷,出国之后,就跟小武断绝了联系。当然了,现在的小勇,其实也是靠着钻空子走私香烟和开卡拉ok赚钱。但因为纳税不菲,而被当地视为“遵纪守法”的企业家。
梁小武尽管自己身无分文,但看到了好友结婚,还是出去行窃,偷了点钱,上门去道贺。但是,他的礼金被退回,靳小勇根本不会承认有这个一个哥们。于是,梁小武失去了一直被他心中重视的友情。
接下来,小武又认识了舞厅的小姐梅梅。心中暗恋梅梅,而胡梅梅也对小武心动,小武和舞厅小姐之间,也产生了一段爱情。但后来,梅梅还是抛弃了他,选择了一位有钱人。小武自然是,又一次失去了爱情。
而小武用偷来的钱(原本是计划送给小勇的结婚贺礼),准备给梅梅买的金戒指,也失去了用武之地,所以,他将金戒指拿回家孝敬母亲,却被怀疑是铜做的。后来,估计被鉴定是金子做的,也没有被家里面看得起。
但是,家里面老二结婚,父母让做小武拿钱作为礼金,他自然是两手空空,什么也没有。
于是,母亲将小武孝敬的金戒指,送给了刚刚结婚的二嫂。
当梁小武看到戒指被戴在二嫂手中,自然是非常的不满,与家人吵起来。之后,他感觉自己失去了亲情。
友情、爱情、亲情都失去,作为一名惯犯小偷,他麻木不仁的活着。
之后,惯犯小武,再一次被警察逮捕……
王启年,就是演警察逮捕小武的那一段!由于,剧组照顾他,十一长假结束后要返回学校,所以,这段戏也提前拍了。
“Action!”随着贾樟柯的号令,剧组众人各就各位。
摄影师余力为摆弄着一台二手的松下m9000摄像机,态度却是非常的严肃和认真。其他的众人,大多数都是电影学院里面的前辈,理论功底扎实,随口指点,也让王启年觉得受益匪浅。
王启年开始按照剧情中角色的动作和语言,与王宏伟演的小武配合,演对手戏。王宏伟被视为剧组中唯一的专业演员(也文学系的),其实,他演出的小武,还是可以的。颓废的小偷形象,其实非常写实的,以至于,很多年后,还有观众见到王宏伟却喊他小武哥。因为,他演活了小武这个角色。
与王宏伟的经验相比,王启年演技就太差了。
“cut!”
“这样不行,我知道你是高考状元,记性很好!但,死记硬背台词和剧本是不行的,最关键的是演,你演的太刻意,不真实!再仔细想想……”
“不行!”
“……今天暂停你的戏份,我联系了公安局,你去看看,真正的警察,是怎么对待小偷的!”
第一天,剧组有点磕磕碰碰……
不过,王启年还算是比较努力,通过与真正警察的交流和观察,渐渐的,他找到了警察的感觉。
在10月5日左右,王启年的戏份,全部演完。
这一段时间,王启年最大的受益之处,恐怕就是在摄影师余力为的许可下,代替他摆弄摄影机。
松下m9000在专业摄像机中只算是低端的,但好歹也是一台真正的专业摄像机,而不是DV,现在一台市场价至少要30多万元。
在学校里面只有专门的摄影课上才有机会,去操作摄影机实践,而且,教室里面只有一两台摄影机,十多名同学轮流上去实践。平均一周能摸两三分钟摄影机,已经是非常难得了。
若是想要更长时间的摸摄像机,要么是自己有钱买一台,要么就是租摄像机。专业的摄像机,一天租金至少几百块!校外的器材租凭更贵,一台摄像机一天租金上千!
所以说,电影的导演、摄影等等职业,一开始都是用钱烧出来的,对于没有经济来源的穷学生,能买得起,或租得起专业器材的,并不是很多。
但是,实践经验又决定了其未来的前途,若不能找机会多摸摄像机,那么,就等于是输在起跑线上。
因为想要多混一点经验,即使自己的戏份已经结束,王启年也没有立即离开剧组,而是颇为兴趣的当一名旁观者和跑腿。几天下来,王启年倒是与剧组中的几位学长们混熟了。毕竟,大家终究是北影系的,同气连枝的!
不料到了6号,女主角左百韬忽然与导演发脾气。
左百韬是北京师范大学模特班的在校生,原本加入剧组,觉得贾樟柯是北影高材生,可能执导什么了不起的片子,结果,却是一部20万预算的片子。这样的预算,能不能拍完电影,也很渺茫,更别说什么在电影院上映了。再加上,片酬才区区5000块,于是,女主演觉得没前途,想要不干了。
由于女主角的戏还未开始,贾樟柯提出,假如她提前退出,之前预付的片酬订金先给退回来!实际上,当初为了请她过来,剧组预支了2500块钱。
左百韬则是坚持不退还订金,当做耽误了这些时日的损失,而且,还声称贾樟柯是骗子,要让贾樟柯声名扫地,再也骗不到人给他大白工。
贾樟柯几乎被气炸了肺,半途退出不说,还反咬一口?若非是合同里面,没有赔偿条款,他都想要起诉了。
原本,剧组其他人,还想要挽回一下,最终,贾樟柯咬牙道:“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你要走就走吧!但是,今后你可别后悔!”
“呸,后悔?!还真当自己是大导演了,小瘪三,和电影里面的《小武》一样的废物!”左百韬不屑说道。
“你……”贾樟柯最终还是摇了摇头,剧情主角小武是个废物,他是认同的。而左百韬这种拜金、势利的性格,也与女主角胡海梅契合,因为,他觉得让她去演,再好不过了。
而在左百韬退出后,临时找不到接受过表演训练的演员,贾樟柯还真就找了一个舞厅小姐来演女主角胡梅梅这个角色。由于舞厅小姐的本色表演,再加上导演循循善诱的引导,从摄像机镜头上看,貌似也不比北师大的模特左百韬差。
王启年不由感慨,这尼玛的“蝴蝶效应”,还真的发生了。
左百韬原是《小山回家》里面的女主演朱丽芹推荐,原本是推荐给贾樟柯拍《夜色温柔》。但贾樟柯又临时改变了剧本,改拍《小武》,这已经让左百韬觉得上当受骗了。
在王启年记忆中的另一个时空,《小武》里面左百韬虽然与剧组有矛盾,但是,好歹还是连哄带骗的,让她坚持拍完了电影剧情。
这次合作之后,左百韬便与贾樟柯等人分道扬镳,再也没有新的合作。但左百韬靠着在《小武》里面的演出露了把脸,混入了业内。后来,取个艺名叫做左雯璐,虽没有红过,但也演出了不少戏,跑过不少龙套、配角。
一个北师大毕业的,出身远不如北影、中戏、上戏,能混个资深配角,她也很不容易了。
不过,现在的左百韬错过了这个在《小武》中露脸的机会,估计今后想要在影视行业混个能被人重视的资历,就比较难了。
正文 第十六章 归来
10月8日,周三。十一长假结束,王启年乘坐火车,告别了《小武》的拍摄地山西汾阳,回到了BJ的校园。
BJ和汾阳的鲜明对比,让王启年精神上有了一点灵感。
BJ这样的大都市的快,各种的节奏都快,上班族、学生和各种人士,显得很迫切。汾阳那样的地方是慢,存在不少无所事事的城镇居民。
节奏的快和慢……
王启年心中不断想着,将来是不是可以将这种感悟运用到电影里面。
同寝室的郝艺笑道:“年子,听说你十一去拍电影了,是不是真的?”
“恩,我校93届的师兄,贾樟柯、王宏伟他们搞的项目。”王启年笑了笑道,“成本非常小,我友情演出0片酬。赚电影票房不现实,但我觉得可能会拿奖。”
“是吗?等到获重量级大奖,你可就红了!”李解颇为羡慕的说道。
“呵呵,我觉得这种电影,红,应该不是演员红,而是贾樟柯这个导演!”王启年中肯的说道。
在王启年记忆中,《小武》成名之后,贾樟柯一度成为第六代导演中,最早名震国际的一个。但是,参与演出的其他人,基本都成为了陪衬贾樟柯的绿叶。
而贾樟柯的成名,仅是一个开始。
从他开始,第六代导演开始纷纷的展露自己的才华,证明了拥有不下于第五代导演的才华和潜力,唯一缺乏的,就是第六代导演在机遇上,有点不如第五代导演。
第五代导演们,出道之初都是包分配的各大国营的电影厂,在电影厂支持下,拥有大量的拍片机会,此外,当初去国外参加电影奖,也是体制所支持的“为国争光”行为。
第六代导演出道时,毕业后已经不是包分配了。由于市场化转型太快,一度不少的第六代导演,毕业等于失业。这种环境下,导致第六代导演中,被迫出现了不少“**电影人”。**电影,说的很牛逼,说白就,就是没有电影公司给投资的片子。
**电影往往也代表着成本很低,经常有一些几十万元、百万元的**电影,却创造了千万、上亿的票房。其后,**电影在美国等地,一度成为了大热的名词。
但国内是将“**电影”称之为“地下电影”。为什么呢,因为这不少的**电影,剧本就没有过审,又没有电影公司投资。导演又往往不信邪,不让拍,也非要拍。没有钱拍,也照样拍。拍出来后,由于在国内没有公映许可证,就只能到海外去参加电影奖,希望获得海外发行商的看中,博取一点名气和资历。
很多人觉得第六代导演中不少人犯贱,不让拍还拍?问题是,不拍不行啊,长期的没有实践,那么,一个好不容易学成的导演,就逐渐荒废掉了。
而没有成名之前,根本资本愿意投资。所以,**导演不少的片子,画质很差。画质一差,又选一些贫穷落后的角落去拍,就容易被误会是抹黑国内。
这么一误解之后,让不少第六代导演们,电影经常被封杀。
直到后来,国内电影院线市场正规化之后,逐渐开始招安这些游离于体制之外的第六代的地下电影的导演们了。
“又没钱,又赚不到名气,那你去干什么?”杜杰插嘴说道。
“我是好奇,电影到底是怎么拍的。第一吧去片场混点实践经验。第二则是混个脸熟吧。也许,电影真的红了,可以沾点光!”王启年很洒脱的说道。
电影是非常讲究实践的,即使接受了电影学院的四年本科教育,理论基础比草根出身要好的多,但若是没有实践经验,也很难拍出电影。
而像香港电影那样,早些年大多数的电影人士,文化水平都不高,也没有多少的理论知识。但是,靠着在片场多年的熬实践经验,锻炼多了,熬出了经验了,也一度铸造了香港电影的几十年辉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