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记事簿》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记事簿- 第1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升什么官,我就是革命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啊。”心情大好的于长胜跟他开起了玩笑。韩俊则顺势说道:“那您这块儿砖可忒金贵了。”

俩人相视一笑,于长胜转而正色道:“我接到消息,这次市委班子调整不会很大,原有班子基本不动,市委副书记由吕文接任……”

“吕文?”听了于长胜的话,韩俊一愣,他知道这次调动不会牵扯到很多人,毕竟滨海的经济发展正朝着一个好的方向飞速发展,临阵换将这种事情,绝对不会是一个大范围的举动。可是他想了一圈儿滨海市委他认识的这些大大小小的领导,却没有一个姓吕的。

“是济南那边过来的。呵呵,你可要好好配合人家的工作哟。”于长胜解释道,他所在的位置,就是主抓经济发展,而在此时的滨海,也是一个最能体现政绩的位子,他此次的升迁,不知道引来了多少羡慕的眼神,不过直接由省里调派而不是原有领导班子里提拔,也有些出乎于长胜的预料,不过这跟他已经没有任何关系了。

“哦。”韩俊点点头,若有所思。

于长胜见他沉默,说道:“吕文其人我了解的不多,不过他却是从一个基层干部一步步走上来的。能力不俗,凭着你现在的地位,跟他想来会有一个很好的合作。”

“呵呵,这个我倒不担心。”韩俊笑道。其实他感觉如果从现有领导班子里提拔对韩俊自己来说会更为好一些,毕竟熟悉,接触起来也更方便,新人,总要有一个熟悉,了解的过程的。

“对了,你父亲那边怎么样了。”聊了一会儿,于长胜想起韩世鹏的安排来。韩俊说道:“我爸现在天天上课,得明年才能毕业呢。”

“恩,这是个局级干部的培训,出来后,副局是跑不了的。”于长胜点点头,看起来韩世鹏接受了自己的好意,这样一来,对于韩俊来说也是一件好事。转而笑道:“恩,小韩,你生意既然都做到合肥去了,有没有兴趣到上海发展发展呀?”

“谢谢于大叔的关心啊,有机会……我一定去的。”韩俊此时的眼光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滨海一地,只是要布武全国,则需要一段时间。

拉了拉家常,于长胜家又有客人到访,韩俊则借故告辞,拜年,在新年里总是不可或缺的部分……

“爸,那小青年就是那个投资VCD的韩俊?”待客人走后,一直不怎么说话的于海军问起父亲。

于长胜点点头,微笑着说道:“不错,就是他,怎么,北京那边也能听到他的名头?”

于海军点点头,说道:“他什么来头,看起来太年轻了。”

“可不是?只有十八岁,后生可畏呀。说道来头?那可大了去了,不过我更相信那是凭着他自己一步步走过来的。”韩俊如何发迹,他可是都看在了眼里,除了说服市委领导答应戴科斯公司投资高尔夫球场的项目,隐隐有陈老的影子之外,韩俊其他的生意,几乎都是在他自己一力主持下应运而生的,而且,韩俊不是几乎,而是从来没有在外人面前提起过他跟陈老的关系,这也让于长胜对他高看了一眼。

如果他只是凭借着高人的庇护能走到如今的局面,于长胜也不会这么重视他,但在于长胜看来,韩俊有着如此出色的能力,还真有点儿想把他“带”到上海去。

“这么厉害?”于海军惊讶道,接着问道:“爸,你跟他关系不错吧?能不能让他投资一下我的项目?”

于长胜瞥了儿子一眼,疑惑道:“你们研究所不是有资金吗?找还用找风投?”

于海军则无奈地说道:“那点儿钱够干嘛用呀?今年元旦国家加入PCT公约了,我们还准备申请国际专利呢!可没资金,研发进行不下去啊。”

于长胜自然是疼爱自己儿子的,可如果他现在还在滨海主持工作,跟韩俊说说也没有什么不可以,但问题是,过两天就要去上海了,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他跟韩俊关系是不错,但直接这么开口却丝毫没有回报他的可能,让他如何张得开嘴?

问道:“海军,你们研究的是个什么项目?”

“蓄电池啊。”

“蓄电池……”沉吟了一番,于长胜还是摇了摇头,心道,韩俊可是个商人,他能投资VCD自然是看中了VCD的商业价值,可这个蓄电池跟VCD比起来,实在有点儿……当然,如果这块蓄电池能让每个人都天天背上一块,那么韩俊一定会投资的。可问题是,如果真是那样,于海军还用愁资金吗?别的风投不都一拥而上了?

“海军,这个事情……咱以后再说,找个机会,我会给韩俊提一提,至于他能不能投资你们,我也不敢保证。”于长胜说道。

“哦,好吧。”于海军倒也不是特别的失望,在他看来,找不到投资的事情完全已经习惯了。

可心里,却打算着抽空找个机会悄悄见一见韩俊,问问他的意思,没准儿父亲低估了他跟韩俊的“感情”,一旦韩俊碍于情面投资了,起码自己在资金上就不用愁了。何况韩俊那么有钱,投资个千把万应该也不会给他造成什么负担……

过了正月十五,吕文低调抵滨,在市委书记,副市长徐中和的安排下,召开了一个简短的新闻发布会,主要是介绍吕文。

而吕文则表示了很高兴能来到滨海主持经济发展工作,并提关于促进经济发展的几个大方针,深化促进企业改革,优化产业结构,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扶持民营企业、通过旧城改造来改善居住环境提高市民生活水平等几个方面。

在普通老百姓的心里,谁来当官并不重要,但吕文提出的“提高市民生活水平”这一点无疑是深得人心的。

不过在有些人的心里,这番话所表达的则成了另外的一个信号。

随即,吕文展开了一系列的工作,诸如召集滨海市内的大大小小的商会,传达了他的“善意”,希望他们要在滨海的经济建设中人尽其力,合力塑造出滨海良好的经济环境。

当然,滨海商会自然也是位列其中的,而韩俊身为副会长,自然也在受邀之列。初见吕文,看起来有五十多岁,似乎要比于长胜更年长一些,虽然年龄不小,可身材保持的很好,不见发福,很是匀称,背头打理的一丝不苟,表情严肃不拘言笑,微微下拉的嘴角,让他有种不怒自威的气势,给韩俊的第一印象“此人不好想与”

另外,韩俊感觉吕文所提出的诸如深化企业改革等观点,隐隐有些跟田柏坤与葛精忠当初力主的意见不谋而合,虽然吕文并没有说让这些私营企业主入主国企改革,可架不住韩俊往这方面想。

此时再看田柏坤,韩俊忽然感觉,他似乎有着一些自己不知道的消息来源。而且,吕文隐约间提起旧城改造,自然少不了身为地产龙头的田柏坤的。如此看来,当初田柏坤跟葛精忠提出的那个意见,似乎并非一时心血来潮,如果能迎合政府的方针,不论怎么看,对他们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而对于于长胜在滨海市主持的东部大开发,吕文则是一笔带过,应了当初韩俊的猜测。不过即便他不重视这一块,当初既定的政策也不会说变就变,高科园依然是外商投资的首选。

“任你东西南北风,我自不动。”如果说韩俊当初的一系列动作,是迎合了于长胜的经济方针的话,那么此时韩俊的相关产业,则跟吕文所希望的这些就有些不太沾边儿了。

国企改革这块韩俊不想去碰,房地产他韩俊毫无经验,去跟田柏坤这种老油条竞争完全没有这个必要,他现在名下的产业所带来的收益根本没有必要去掺和他们的事情。

只是这样一来,韩俊似乎少了许多于政府官员打交道的机会,不过对于韩俊来说,这又有什么呢?他相信凭着94年这一年的积累,所得到的资金完全可以让自己未来的项目游刃有余。

与其抱他们的大腿,不如自己闷声发大财来的舒爽……

“田柏坤,你的情况我很了解,但是,我希望你能在正道上做出一番业绩来,相信凭着你的能力这并不是什么难事。不要丢了老板的脸才好。”

“您批评的是,我会谨记。”此时的田柏坤,对着电话里的人唯唯诺诺地说着。

“恩,滨海是个好地方,房地产在这里大有作为,你身为行业的龙头,一定要起一个表率作用,过去十几年,滨海的房产我也有所了解,质量低劣,不要以为滨海是花岗岩地质,少有地震的威胁,就放松了质量,如果你敢搞出豆腐渣工程,即便是老板的面子,我也不会给!这一点,我希望你能清楚。”

“是,是,我会全力配合您的工作,我这一块请您放心,绝对不会出现任何的问题,毕竟我们也是指着这个吃饭的,总不能砸了自己的招牌。”

“老老实实的做生意,对于你来说会有很大的好处,你的要求,我明白。这一点不需要担心,做好你自己的事情,比什么都好。”

第一百三十一章 纠结的,不止韩俊一个

过年拜年乃是传统,但韩俊到了今天这个位置,掌控着一个几百人的公司,已经不单单是他给别人拜年,接受单位里中层领导的拜访,也成了必修课。

他之所以没有大年初一就去拜访于长胜,也是因为如此。在93年一年里,为了提高海鑫公司的管理的能力,韩俊通过招聘和晋升,提拔大批的中层员工,仅金芳掌管的财务,手下就有近二十人,更不用说人数众多的销售部门了。

实际上,韩俊对于这样的拜访,不是特别的感冒,但是推己及人,如果他不去拜访市里相关部门的领导,别人嘴上不会说什么,却保不齐会认为你不重视他。自己都这样想了,自己手下的员工难免也会有同样的想法。

是以,初一这天,韩俊在家坐镇,接受那些不知道从哪里打听到自己家庭住址的员工的拜访,毫不客气地接受了他们的礼物。

当然,韩俊狭小的家,也让一众来访的员工惊诧非常。海鑫公司待遇高,在滨海市是出了名的。单看招聘广告上动辄上千,乃至几千的基本工资就不难看出它的经济实力。

滨海众多的年轻人,也以能加入海鑫公司为荣,尽管他只是一个民营企业。可是不要忘了,它可是一个拥有一座铜矿的民营企业。

可是,这么大个单位的老板的家,居然只有小小的两居室,除了一应家电看起来比普通人家要齐全一些,如果非要用两个字来形容,那也只有“狭小”了。

并非韩俊不想换个大房子,而是因为老爹的缘故,当初他别人说闲话,更何况此时老爹已经进入滨海党校接受培训,起码要做出一个廉洁奉公的样子来。即便人家知道韩俊是他儿子,但太出位总是不好的。

这事儿也让韩俊纠结了好久,但当一波波员工来到韩俊家里看过之后,立刻对韩俊肃然起敬。这种反应是韩俊始料未及的,后来无意间聊起来的时候,韩俊才明白原因——一个勤勉,强干且相当节俭的老板,会让员工们对自己的公司产生强烈的信心,一个不乱花钱的老板,能力又如此之强,公司的未来不思可见!

从而,也造就了海鑫公司成为滨海一家人才流失率最低的企业,没有之一,除非是犯了错误被韩俊开除,几乎没有人愿意离开这么一家企业,当然,这是后话。

拜年是传统,初三回娘家亦是如此。不管韩俊再忙,去姥姥家过初三是跑不了的。这一天,他推掉了所有的应酬邀请,跟着父母一起去到姥姥家。

这次去的比较晚,因为初二那天韩俊跑了一天,十分的疲累,第二天只到睡到日上三竿才见醒,金芳心疼儿子也没舍得叫他。

只是韩俊一到姥姥家,立刻被家里长辈如众星捧月般围在了一起,就连大舅二舅,都没有去各自的丈母娘家,反而留在了这里。

此时的韩俊在他们的眼里已经不是那个小屁孩了。他理应得到跟成年人的一样的待遇,让韩俊立刻成为了此次家庭聚会的主角,甚至即将得到晋升的韩世鹏,也只是笑呵呵地看着一众亲戚围着自己的儿子嘘寒问暖关怀备至,只是聊着聊着,话题不免转移到了韩俊所经营的海鑫公司上去。

VCD刚刚上市,家里的亲戚无不一家一台,享受到了到目前为止依然是紧俏商品的VCD,而韩俊的海鑫公司,更是他们的骄傲。

“小俊,你们公司还招人吗?我有个同学的小舅子,在工厂里干了两年,听说你们公司爱用年轻人,托我帮着问问。”大舅问道。

“小俊,你们公司那个VCD什么时候卖到国外去?从你三姨夫这边走,给他拉拉业绩呀。”三姨建议道。

“小俊,小姨单位效益一直不好,不如我去给你打工吧?”小姨要求道。

自己外甥经营着一家偌大的公司,家里人都为他感到高兴,但与此同时,却也难免让他们把这个作为自己炫耀的资本,这让韩俊感到哭笑不得,却也能理解。这跟外籍华人取得了诺贝尔奖,让全国人民都开心的道理是一样的。

但就他们的问题,韩俊还是给出了回答。不管是什么样的问题,早在去年就跟妈妈统一了口径,不管什么样的要求,对韩俊来说都不会造成困扰。

“大舅,我们公司招人有专门的人事部,什么时候需要招人了,就会打广告,公司不是我一个人说了算,还有合伙人呢。我要是随便往里安排人,别人也往里安排,这不就乱套了?不过你说的那人,如果有招聘,就让他去试试,我看看,要是合适,留下自然没有问题。”

“三姨,现在国内市场还满足不了呢,暂时不考虑国外,不过什么准备卖到国外去,走船一定先找我三姨夫的,这个大关系不用可就太浪费了。”

“小姨,你去我公司就太屈才了,改天我给你物色个项目,瞧见大姨没?那个文化用品店就不错嘛,我投资,你们分成,再说,我怎么会把你们落下呢?”说道这里,韩俊看着大姨和姨父微微一笑。

“是啊,小妹,小俊的眼光不错,他看好的项目,真挺好的,现在我跟你姐夫都下来了,比上班好上不知道多少倍。”大姨笑着说道,没口子的夸赞,让他们都放下了心。听她的话,根据韩俊安排的这些项目去经营,想不发财都难。

正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从小就在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中,韩俊自己成功了,自然不会忘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