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小伙子,随手拿的核桃怎么能随便赌呢?你看,你拿的两只青皮大小根本就不一样嘛!”一旁有人好意劝解道,就是老板也是看向了宋慎。
宋慎朝着对方笑了笑,“没事,我就是试一试。”
旁人便只当他财大气粗,不再劝说。
刀片如飞一般在飞舞,青皮随之落地,旁边有一小桶,桶中有清水,那是用来清洗的,桃质地细腻坚硬,碰撞起来新核桃声音瓷实,手感沉。老核桃揉起来如羊脂玉一般细润,碰撞如同金石。
那摊主先削的是个头稍小一些的,核桃还只是雏形初露之时,摊主便停下刀子,惊疑一声,周围人见到他停下,还以为只是休息,有经验老道眼力出众者却是看出不凡来,惊呼道:“那核桃个头好大!”
众人这才仔细打量起来,在很多人看来,几毫米的差别实在无从看出,但是这些人都是长期浸淫文玩核桃之人,当然能够明显感觉到核桃比之刚才那两个四十五六毫米的核桃要大很多,难道这核桃有五十多毫米!
玩核桃不仅在乎其形状,更在乎其个头!之所以分为数个档次,那是因为个头太小根本就没有价值,而个头越大便越是稀有,能够上了五十毫米的核桃更是难见!
众人都是惊异地关注着摊主手中刀子,就是年轻摊主也都有些兴奋起来,嘴中还不忘与大家互动道:“这核桃铁定是上了五十的!这说明什么,货好,只有货好才能出好核桃!”
这时候摊位边已经围了不少的人,其他两个摊位上的顾客听到这边的交好声,也是纷纷围了过来,见到摊主手中的文玩核桃也是惊异不已。
更有人直接问道:“谁的,这是谁的核桃?”
宋慎微一皱眉,“我的!”
那问话的中年男子立马换了笑容道:“小兄弟,把核桃让给我吧!我出五万块!”
众人皆是哗然,平日里大家只当核桃价钱高,但是没想到还有人竟会在核桃尚未完全掏出来之时便出到五万的价钱!
第349章 天价核桃
宋慎也是惊讶,不过转念想到其实核桃挖到这种程度,本身便很难再出问题,抢先报价也许是太过喜欢的原因吧。
转头便听到身边有人嘀咕道:“一定是送礼的!”
宋慎恍然,京城脚下,这种风气可能更加流行,而且文玩核桃健身又能玩赏,就是古玩皇后过寿也是有大臣送过文玩核桃的,这样说来,送一对核桃也算是极有面子品味的了。
宋慎却是摇头拒绝了,不管对方如何劝说,他都是没有应下,很是果决。
后面也有人跟着劝道:“小伙子,人家这么诚心,你就出手吧!五万块已经不低了。”
宋慎不语间,摊主已是掏出了核桃,他没有继续再去掏第二个,而是拿过卡尺,朝着核桃上一放,接着便惊呼道:“五十五毫米!”
周围人却是一下子了起来,有人早已朝着道恭喜,宋慎回礼,面上也满是喜色,上了五十本就是大喜,能够达到五十五那就是惊喜了,他自己尽管早已知晓核桃个头极大,但毕竟眼力经验差一些,不能准确评估出核桃尺寸。
那摊主便一挥手,跟着过来的小工便跑了出去,这是要去买鞭炮去了,在他的摊位上掏出五十五的核桃这是大喜事,也会给他带了财运,既是做了这种生意,哪怕再羡慕宋慎运气极佳,他也不会眼红,因为分工不同,若是叫他来选核桃,他也不一定能选出这样好的一枚。
周围人围得更多了,两边摊位生意也是受到影响,那两位摊主也都是围了过来,众人便开始催促着摊主快点把第二个弄好。
刚才那位出价五万块的,这时候把价钱拉升到八万,但是仍旧被宋慎拒绝了,其实这核桃并不值八万块,只不过只要买家愿意出多少都是可以的。
那位中年买家也是看出宋慎是想要等第二个削好再说,现场就他催促的最着急,一边疾呼着“快点!”一边还要看向宋慎,生怕一个不注意有人再去和宋慎谈价钱。
刚挖出来的核桃已经到了宋慎手中,大家便都想要观看,物件贵重,宋慎面上犯了难色,还是另外的一位摊主帮着出了主意道:“核桃贵重,人家肯定不乐意咱们一个个传着看,弄丢了都不好找人赔,我看还是这样吧,咱们请这位幸运的小伙子把核桃放到那个桌子上,咱们一个个上前去看,要文明观赏,不要随便乱摸,这样好不好?”
众人纷纷表示会遵守规则,宋慎这才点头应下,把核桃放到小方桌正中显眼的地方,众人便轮流过去观看,宋慎看了几眼,这才放下心来。
摊主手中的青皮在逐渐变小,渐渐有了雏形,削至一半,那位摊主却是猛然停住了动作,注意到这边情况的人都是一愣,宋慎也是诧异怔住了。
摊主拿起核桃朝着宋慎示意了一下,宋慎这才注意到底部出现了一个豆大的黑斑,很是触目惊心!
众人也都跟着惊讶万分,叹道:“好运气总是会用尽的!”
便有人安慰道:“小伙子也别叹气,这种情况不常见,不过,你能够买到一枚五十五的核桃已是幸运至极的了,这个就当是没买就成了。”
“是呀,年轻人,你就把核桃让给我吧!九万块,这价钱不能再高了!”那位想要买核桃的中年男子却是韧性得很,知道现在还是没有放弃。
宋慎看向摊主,“接着来吧!”
“可是,这核桃已经没有价值了,你叫人家摊主做无用功吗?”有人质疑道。
那位摊主也是看向了宋慎,解释道:“一般这种情况就说明核桃已经从里面烂了,很难挖出完整的核桃,是没有任何价值的!”
宋慎摇头,固执道:“没事,接着挖开吧!”
“顽固!这不是耍人家老板嘛!”有人不忿道。
“哎,算了算了,也没多少工作量了,人家老板都没说,你说什么?”
摊主接着削了起来,他的动作更快了,先前还要注意里面的成色,注意棱角,这时候有了黑斑,对于已经废了的核桃,他当然没有任何在意,刀片在核桃表面飞舞着,一层层的碎屑随之落下,核桃也越来越小了。
众人的目光又转回了先前那个核桃,谁都不去在意那个废核桃了,只当年轻人不懂核桃,看样子就是眼前五十五的大核桃也都是明珠暗投了。
宋慎注视着两边的状况,心下思量着刚才看到的场景,似乎是没有黑斑点的,怎么会突然出现了呢?
随着刀子飞快的翻飞,宋慎已经明显看出黑斑淡了起来,摊主稍稍顿了下,接着放缓了速度,在众人看来这是劳累的缘故,只有摊主心中清楚其中缘故。
有心人也是注意到这边变化,惊疑起来,呼道:“那枚核桃竟是完好的!”
这一声惊呼顿时惊起了许多人,大家回头见到核桃雏形初显,黑色斑点已经消失不见,大大的核桃饱满滚圆,竟是不比桌上那个小!又是一枚大核桃!
众人看向宋慎的眼神都变了,真是运气好到逆天了,接连两枚核桃竟是都会超过五十,第二枚竟是能够在废了的情况下起死回生,真真是运气逆天!
核桃剥好,摊主又再次拿了卡尺量了起来,抬头惊喜道:“又是五十五!”
众人!刚才一个核桃五十五,现在又是五十五还有比这更幸运的吗?
宋慎上前接过核桃,便要收起来,有眼力过人的这时候便阻止道:“年轻人慢一点,我出二十万买你一对核桃如何?”
宋慎摇头,显然不会答应,先前那个最先开口的中年男子却是着急了,“是我先买的,你不能抢,我出二十一万!”
对方嗤之以鼻,但是见到宋慎也把方桌上的那枚核桃也要收起来,顿时着急了,惊呼道:“我出二十五万块!”
周围众人都是惊讶万分,谁都没有想到两枚核桃会被两人当场竞价,即使两枚都是个头大,但也不至于值二十五万的天价吧!要知道,一般的核桃即使配了对,能够卖出数万块的价钱就足以烧高香了,上了十万的那都是高价。
中年男子越发的着急,他买下核桃确实是想要送礼的,一般的核桃实在拿不出手,配了对的核桃包浆好的,那些都是人家珍藏数十年的,肯定也是不愿意出手的,只有这样新品的核桃,对于老人来说能够把玩的更舒适,他拼了价钱想要拿下来,没想到在这时还有人和他抬价!
“二十七万!”
宋慎摇头,“你们不必再争了,我家中也有长辈喜爱文玩核桃,这对核桃又是可遇不可求,我是不会出手的。”
说罢,宋慎转身欲走。
那人急了,怒道:“不要走!我出四十万!你那对核桃尽管是配了对的,但是尾端略有些瑕疵,四十万的价钱已经是顶天了的,你在其他地方是不会再遇到这样的高价了!”
“配了对的”这个词猛然说出来,很多人都是没有反应过来,接触那两枚核桃最多的摊主和一些靠近了的,这时候便猛然响起两枚核桃的形态棱角纹饰,竟是完全一致的!
宋慎心中自是明白了的,但仍旧摇头,“你不用多说了,四十万是天价,但是核桃我是一定要留下的。”
说罢,宋慎转身离去,很多人这才反应过来,刚才那位年轻人随手拿了两枚青皮竟是剥出两枚配对的狮子头,个头足有五十五!而是有人当场报出四十万的天价,那位年轻人都是没有心动!
消息一经传出,立刻引起了广泛关注,那个摊主的生意立刻火爆起来,连带着左右摊点都跟着沾了好处。有记者闻讯赶来时,天色已晚摊位前面留下满地狼藉,那位摊主身前青皮已经所剩无几。
记者便趁机采访了摊主,“你认得那个撞了大运的年轻人吗?”
“不认识,他应该是第一次来,后来根据顾客的反馈,我们分析,那人可能是第一次买文玩核桃,以前也应该是从没玩过的。”
“第一次就花了三千块中了四十万的大奖?”
“其实,赌青皮和玩彩票区别很大,这是讲究规律经验眼力的东西,我猜想,那位之所以能够猜中,也是撞了大运,如果,我下次再遇到对方,我一定要劝他多买彩票。”
“文玩核桃真有这么贵吗?一对小小的核桃就达到四十万的天价?”
“怎么说呢?品种、形状、大小,颜色,甚至于配对对价格都是有影响的,这两年正处于文玩核桃价格的快速成长期,很多文玩核桃品种都翻了倍,但毕竟好东西总是有限的,这就决定了好的文玩核桃能够卖出天价来。”
……
宋慎当然不知道自己身后的风波,即使知道有记者采访,他也不会过去,在他看来,很多东西其实并没有新闻价值,因为需要炒作,需要宣传,新闻也就有了价值。指不定那位记者就是摊主花钱请来帮着做软广告的。
此时,他正坐在全聚德,吃着北京烤鸭,香软酥脆,皮层酥脆,外焦里嫩,并带有一股果木的清香。
第350章 盛衰琉璃厂(上)
来到京城,去过潘家园,自是没有漏过琉璃厂的道理,是以,宋慎翌日清晨便早早起床,稍稍锻炼了下,洗了澡换了身衣服,颇有种朝圣的庄严虔诚之感。
自接触古玩以来,宋慎更多的还是在南方几个城市转悠,京城是他一直想来却没有机会过来的一个城市。在宋慎所接触到的所有关于古玩的书籍,对于京城都是推崇之至的,作为帝王之都,这种城市经历长时间皇城气息熏染所蕴育的文化内涵,是其他城市所缺乏的。更不用提这个皇城根下,街巷里弄所掩藏的种种传奇故事。
而提到京城,所有人又都绕不过琉璃厂,这种传承数百年风雨所留下的瑰宝,其深厚底蕴与传承在许多收藏人心中的地位就被无限的放大了,所以,当宋慎有机会走进琉璃厂,心中怀揣着的更多的还是虔诚与激动。
琉璃厂大街位于和平门外,起源于清代,在当时,各地来京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大多集中住在这一带,因此便形成了出售书籍和笔墨纸砚的店铺,形成了浓厚的文化氛围,久而久之,一些古玩字画便渐渐在这条街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确切一点来说,琉璃厂源于元代,元朝在这里开设了官窑,烧制琉璃瓦,明代建设内城时,因为修建宫殿,就扩大了官窑的规模,琉璃厂成为当时朝廷工部的五大工厂之一。到明嘉靖三十二年修建外城后,这里变为城区,琉璃厂便不宜于在城里烧窑,而迁至现在的门头沟区的琉璃渠村,但“琉璃厂”的名字则保留下来,流传至今。
琉璃厂最鼎盛的时期其实是在清末民初,那时候政权交替,秩序混乱,很多盗墓者便猖狂起来,因此,在琉璃厂从竹简甲骨,到商周铜鼎,魏晋佛像,宋元人物山水,几乎每一家都有几件精品的镇店之宝。
宋慎抵达琉璃厂时,时间尚早,很多商家才刚刚开门,宋慎便没有进去,只是一个人静静地走在砖石铺就的街道中。
琉璃厂街道两边古色古香,尽是斗拱飞檐,绿瓦红墙的古代建筑。有的门面虽然经过了翻修,但是还是做成了“整旧如旧”的样子,看起来颇有几分古意。在这样的街面上,宋慎就觉得自己和繁华喧嚣的北京突然隔离开了,好像是一下子回到了几百年前。
如果说琉璃厂的建筑体现了独特的东方建筑魅力,那么琉璃厂的店铺更是浓缩了历史人文的精华。如果说琉璃厂像一串珍珠项链,将京城的古旧文化串成一条线,那么其中点缀着的那些老字号就好比这项链上的颗颗珍珠,闪着迷人的光泽。
宋慎看到了许多民国故事中的出现的古玩店,戴月轩湖笔店、一得阁墨汁店、云松阁纸店、宝晋斋砚店及荣宝斋书画店等,这些古玩店有时就忽然出现在眼前,让人恍若置身历史长河之中。
琉璃厂文化街以新华街为界分成琉璃厂东街和西街,在东、西两街之间架起的一座汉白玉仿古石桥,又可为古老的文化街平添一景。人们常说的:“东厂古玩,西厂古书”,“图书充栋,宝玩填街”,形容的就是琉璃厂东、西两街的不同布局。
宋慎走至汉白玉石桥上,朝着来处眺望,心中充斥着满足感,就像是进行了一次灵魂的洗礼,似乎也多了使命感,古玩收藏本身正是对于传统文化的爱护与保存,这种保存上升到民族的高度,便是对于民族传统文明的传承,正是因为这些古玩能够一代代的流传下来,才使得民族文化得以更加完整的保存和见证!
宋慎首先进入的是戴月轩,浙江湖州素有“笔都”之称,湖笔有“毛颖之技甲天下”的美誉。明代的《湖州府志》曾记载:“湖州出名笔,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