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下车,不禁感到很失望,本以为会是一个古意盎然镇子,青砖或是磨平的石头街道,街道侧有小河流过,河上有一小桥,叫做“状元桥”,这却是有点想当然了。
跟着李德水走在田间小路上,石子铺地,两侧两三层的小楼颜色各异,造型上摒弃了历来中国古建筑方正对称的特色,搀和了欧式风格,走在其间有些奇异的感觉。
一路上,大家问李德水是不是要到这种小楼去敲门,三层小楼十几间房,主人家怎么都住不开,用来放明清家具,黄花梨、紫檀木都行。李德水笑了,你们等等就知道了,放心吧,会让你们大吃一惊的。
前方路转,出现一片杨树林。宋慎看着杨树在想,要是一片松树林就好了,这样松林后无论是什么样的惊讶场面都会让大家觉得有点铺垫。杨树是经济林木,长势快,成才快,使人觉得有浮躁气;松树长势慢,青松挺且直,就是松林后面有隐士,宋慎都不会太惊讶。
穿过杨树林,猛然间,出现众人想象的古建筑,青砖青瓦。有高宅大院,也有独宅独门。细数起来不过五六户人家,但是还是让大家忍不住惊喜。
跟着李德水的身后,去敲最大的一户人家的大门。里面的人听到敲门声就开了门,看到开门的老大爷七八十岁的样子,宋慎想,敲了门怎么也得等一会才能走过来开门。
待到进了院子,宋慎才发现自己想差了,这门院高筑是徽商建筑的特点,墙高不代表院大,这门户里,不过一正厅几间房,加上东侧一偏房,不是想象中的几进的院子,天井什么的全没有。
那老大爷姓葛,这是听李德水叫的。葛大爷认识李德水,开了门,见到李德水,说了声“来了”就请众人进来。
葛大爷似乎早有准备,请大家进了厅堂坐下,给每个人倒了杯水,就向着李德水说道:“你也不是第一次来了,看中什么给我说,给个合适的价就拿走。我一个快入土的老头子了,也没什么后人,这些东西能卖就卖了。也是祖上积了阴德,留下这些个物件,都要让我这个败家子儿败光了。”言罢颇有些伤怀。
葛大爷头句话说给李德水听,后半部分介绍生平给其他人听,也是解了大家没见到他的家人的疑惑,但是宋慎更加疑惑了,我们都没问什么,哪有一上来就报家底的?这样想着,就更增了几分小心。
其实,大家自一进来就四处瞟了起来,就连屁股下坐着的椅子也是先看了个遍,才坐了下来。几张棕红色圈椅,造型古朴典雅、线条简洁流畅,给人天圆地方的感觉,一看造型就知道是明代圈椅。但大家都不是雏儿,稍一分辨就能看出椅面锃新发亮,没有老物件因为使用时间久了,自然形成的包浆磨损痕迹,自然就不再看了。
第17章 偶遇
正厅里都是些家具,右侧有一大方桌,方桌呈紫色,上面拥有佛龛,佛龛前有一铜炉,铜炉里点了几柱香,应是刚点燃没多久,仍余大半截的香不住地飘散着屡屡青烟,弥漫整个屋子,香味沉郁醇厚,让人心神宁静。
这张桌子以及上面寥寥几件东西顿时吸引了众人眼球。
燕芳也不管是不是待会好压价,径自走了过去,仔细看了起来。大家也都好奇,宋慎想着这多半有“坑”,但是仗着有异能之便,也不怕上了当,也跟着走了过去。
紫色的大方桌有深色条纹,条理清晰,纹理有麦穗纹、蟹爪纹,纹理细腻生动、清晰可辨、纹路中心成“实心”。看上去光泽莹润,质感较好。
桌面不太洁净,像是许久没有擦过。桌腿下方下方也多是溅落的泥点灰尘,有些磨损痕迹很明显。桌角有小一块缺损,正好能够看到里面与桌面表里如一。
看到这样一张桌子,谁都要道一个“好”字。木纹上自然形成的“鬼脸”和“鬼眼”痕迹,恰就说明这桌子可能是海南黄花梨。“鬼眼”是树节部分形成的很有灵性的“眼睛”,最后形成的小黑点。
不过海南黄花梨也分为两种:生长在海南东部的习惯叫做“糠梨”,颜色较浅,比重差,油性差,纹理好。主要以浅黄、金黄、浅褐色、红褐色为为主的颜色,主要产于海南的三亚和海口等地。而生长在西部的叫“油梨”,颜色主要是深褐色、紫色、黑色。主要产于海南昌江、乐东、白沙等地。
燕芳拿出手帕纸抽出一张来,擦了擦桌面,然后,用手指轻捻桌面,放在鼻尖闻了闻“没有香味呀!”也不等有人答话,就趴了下去,把鼻子凑近桌面,使劲嗅了嗅“还是没味啊!”
大家见状笑了起来,李德水解释道:“海南黄花梨虽然香味清新宜人,但是只有新切面和海黄制作的密封的瓶罐才能闻到香气。时间一久,香气就淡了,只有刮开才能闻到,它并不像沉香那样浓密而且香味持久。”
燕芳顿时闹了个大红脸,怪道:“你们都不说,是不是想看我笑话,嗯?”
王若彤轻笑道:“你也得让我们有时间说啊,刚才你直往桌子上凑,大家都没拦住啊!”
宋慎没说话,只是笑看着,这桌子年代并不久远,也就在近百年内。当然像这类紫檀木,一般比较贵重,市场上并不只看年份。海南黄花梨因为前些年乱砍滥伐,几近绝迹,所以,市场上的海南黄花梨价比黄金。
宋慎上前在桌面上摸去,手感顺滑细腻,但是宋慎搓搓手指觉得有些油腻腻的,很是奇怪。
看着方胜一直盯着这张桌子,怕是看上眼了,不过还有佛龛、铜炉在那,宋慎也并不着急。
最近一段时间,宋慎已经很少会使用异能了,他觉得异能是天上掉下来的,终究没有自己的本事使人用的安心。所以宋慎决定以后每次见到古玩,先看一看,仔细鉴定,异能只是作为后备手段以做验证,这样就能尽快提高自己的鉴定水平。
佛龛很精致小巧,用木大概是杉木一类的,使用镂空工艺雕刻而成,上面有缠枝牡丹、灵芝等物,也没有什么宝石、松石之类的镶嵌,看起来像是清朝后期大富人家供奉佛像所用。
让宋慎惊讶的是佛龛里供养的佛像,大头弥勒佛铜像,头大是明代佛像特有特征,如果这真是明代铜佛像,那价值就高了。
就在这时,外面传来一阵敲门声,来人不是熟人就是个没礼貌的,门敲得“咚咚”响也不停歇,宋慎就想到一句不应景的诗“僧敲月下门”。
葛大爷出去开了门,就听到几人的说话声传来,声音洪亮,不停地大笑,想来是熟人。
很快,来人就进了厅堂。
两方人一见面就愣了,宋慎只觉得对方三人中有一人眼熟,那人三四十岁,红脸络腮胡,竟也是在古玩街摆摊的,说起话来总是豪爽大笑,典型的北方性格,名字叫刘鹏。
宋慎一看就知道,这人也是拉纤,只不过不凑巧,双方碰到了一起。遇到这种情况,买方多会吃亏,因为如果双方同时看中一件物件,自然是价高者得。卖方也会因买的人多,多半会坐地起价。
接着双方便相互介绍了起来吗,大家都在一个行当抬头不见低头见,谁也不会因为一次偶遇可能发生的竞争而相互仇视。
先说话的是刘鹏“真巧啊,没想到你们也在?”
“是很巧,没想到你今天也会来!”回话的是李德水,两人同在古玩街摆摊,想必很熟悉。
“我来介绍一下,这位是岳彬”说着刘鹏指着一位面白瘦削,五十多岁带着厚厚眼镜的男人,“他可是咱们扬城鼎鼎有名的古玩鉴定师啊!”
岳彬似乎有些看不起对面那些年轻人,这古玩行的人长得不是年龄,是阅历经验,听到刘鹏的介绍,他也只是笑笑,向着众人点点头,甚是高傲。
“我自己来介绍吧,我叫冯耀庭。”三人中最后一人也不用刘鹏说话,笑着便介绍了起来,说着,还从怀里掏出了名片发了起来。
不过,不用他发名片,这边就有人惊叫一声“啊?你是不是绿城房产的老板吗?”惊叫的王若彤,他的惊叫吓住了大家,绿城房产是扬城最大的房地产开发公司,老板身价至少也要几十个亿。
“咦,小姑娘见过我?”冯耀庭四十多岁,清瘦干练,却不是一般大老板的大腹便便,笑起来很是可亲。
“没,只是听说过你的名字,刚才您一说,我就想起来了。”王若彤道。
见得对面都介绍完了,李德水也不耽搁,指着这边几人就一个一个介绍起来:”宋慎、王若彤、燕芳还有方胜,方胜是方老的孙子。”
“方老最近还好吧?”听得方老孙子在场,岳彬语气温和的打着招呼。每一地方的行业总有一两个类似于领军人物是不可得罪的,方胜的爷爷就是扬城古玩行的头面人物。
“还好,最近挺好的,劳岳叔叔挂念了。”方胜客套起来。
“方老当年对我有提携之恩,好久没去看他了。没想到方老的孙子如今已是风亭俊秀,年轻有为啊!”岳彬的场面话看样子也是分人来的,刚才可没这么客套。
“岳叔叔,您过奖了!”方胜也是见惯了夸奖,也不以为意。
第18章 相争
“既然你们先来的,那你们先看,我们待会再看吧。”冯耀庭说道。
冯耀庭虽然是做房地产生意,但是爱好收藏,对于收藏界不争买争卖的规矩还是懂的,虽然这种情况争买也算不得破了规矩,但是欺负年轻人的名头却是实打实的,何况自己这边还有更加专业的人士。
“不碍事的,既然来了,那就大家就一起看吧!”说话的竟然是李德水。今天应该算是宋慎他们几个请李德水做“拉纤”,交易成功的话就会付他佣金,“成三破二”即是卖方百分之三,买方百分之二。这边的主事人怎么也不该是他,他接了话,点头答应下来,不就称了对方的?没想到李德水真会讨好人,去傍了人家的大粗腿!
宋慎等人也不好说不愿意,对方这样做其实并不坏规矩,只是对方想面子上过的去,出于礼貌上的询问。想到这,宋慎倒觉得自己实在有些自私偏颇了。
这样加了三个人之后,厅堂就有些挤了,椅子也不够了。好在冯耀庭也不是什么讲究的人,直说“还是先看看货吧”,这样起于微末能屈能伸的人,心思最是深沉。
黄花梨的大方桌确实是太显眼,三人刚进来就看到了,这会儿,说完话就直奔了过去。
除去葛大爷,一面靠墙的方桌前一共围了八个人,感觉就一下子挤了起来。
宋慎想到自己看过了梨花木方桌,还辨不清真伪。那大头的弥勒佛铜像倒是有些看头,但是不上手也不好看清楚,就向葛大爷问道:“葛大爷,我妈老早就想请一尊佛像回去,我看您这弥勒佛就很好,我能上手看看吗?”
“那佛像我供了几十年了,你看的时候小心点啊。”葛大爷叮嘱道。
宋慎拿起佛像,仔细看了起来,这佛像身躯饱满结实,线条简洁流畅,丰腴而不虚,近人而不俗。佛像胸部、腹部的起伏和平简的外衣形成对照,富有整体感。上面铜锈斑斑,看底座内陷的的里面也是铜锈沁入里面,应该是自然形成的。
转眼看到铜像背后,却发现背后有铭文,但是铭文中间破了一个洞,离奇的是铭文在洞的两侧!如果这是真的,后来刻写铭文不就化蛇添足了吗?
宋慎百思不得其解,只好开启异能眼,背着众人用铜像遮住眼睛,光华流转,黄绿色光芒围绕眼瞳。只见铜像发出耀眼白芒,竟是个赝品,还是老仿,已近百年,这光越强年数越多。
宋慎仔细的透视起来,眼前铜像里里外外纤毫毕现,那洞口里面竟然刻了三个字“古铜张”,字迹同外面铭文相像,竟是造假者留下证据。这破洞和铭文是自露马脚,还是在故布疑阵?真真是艺高人胆大!
宋慎看过之后,默然不语,把佛像放了回去,看着葛大爷用清末的佛龛配着这明铜佛像,这佛像表面表现出的绿锈斑斑如铺翠,必定是要卖个高价了,就凭着宋慎包里的三万现金,怎么都不够看的。
宋慎刚一放下,就有人拿了过去,是那个鼎鼎有名的鉴定师岳彬,他厚厚镜片后的小眼睛发出微微精光,嘴巴微撇,似是埋怨宋慎不懂装懂,浪费大家时间。
转眼就看了铜炉,只是一眼,宋慎就没了兴趣,那铜锈斑点浮于表面,却是个“一眼假”。
仔细想想这几样东西,海南黄花梨木桌,看起来极像是真的。但是验证海黄的最好办法是能够切下一小块,用火烧或是放进热水里。但是这显然不现实,葛大爷看着呢,你要切了,就只能送客了,那就只能看谁眼力好了。宋慎以前还真没见过海南黄花梨木,所以也不敢肯定真假。
清末佛龛搭配民国老仿铜像,都是制作精良,美观大方。对于佛像,一般人顶多对铭文有疑问,但鉴定就有些吃力了,“古铜张”技艺非凡!
至于铜炉,地摊货,也就是个搭配的物件,做工粗糙,现代工艺品。
这时,大家也都看完了,接下来就要谈价格了,比财力自然是对方赢,但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吹来的,买东西总要追求一个合理的价格,若是直接用钱砸,那收藏还有什么意思?
率先开口的是方胜:“葛大爷,您这桌子不错,您给开个价吧?”
“我这桌子是祖上传下来的,以前是吃饭用的,这几年我才用来供了佛像,你要是喜欢,给个痛快价,要是合适,你就拉走吧!”葛大爷笑眯眯地。
葛大爷这话说的痛快,但什么是“合适的价位”,不开价这是想要两边通吃!这要是真的海南黄花梨得值三四十万,遇到喜欢的,五十万也是可以卖到的。可要是越南黄花梨,那价格就得去掉一个零。
“葛大爷,您看这桌子缺了一个角,这桌面也被划了不少。我给您五万块,您看行吗?”方胜也是个杀人不眨眼的,直往死里杀价,真不愧生于商人之家的精英!
“小伙子,这价钱杀的也太狠了,不行,不行!”葛大爷直摇头,接着竟转过头看向冯耀庭,“这位老板难道就没兴趣吗?”
“呵呵,我有点意思,看你们在谈,就没出手,既然老人家你问了,我可就不客气了。”说着话,冯耀庭看向了鉴定师岳彬,岳彬点了点头,偷偷在背后打了手势,大家面对着他,也看不到手势是什么意思,只有冯耀庭站在他背后看到了。
冯耀庭顿时定下心,说道:“我觉得这桌子不错,带回家刷刷漆,继续当餐桌使,还是不错的,我就出十万块。”
方胜也不着急,并不因对方财大气粗就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