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道》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学之道- 第9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

冯村人先期考察的地点就是楚天。因为历史上冯村人大多是以楚天为发展根据地的,有着颇深的渊源。

到了楚天,冯国放很自然地想到林晓,于是他就和同族的兄弟冯国青来楚大找林晓了。

林晓听冯国放说完前因后果,兴奋得头皮发麻。

林晓拿笔迅速在纸上画了两个圈,一个大圈,一个小圈,林晓说道:“两位冯哥,你们看,大圈是外面的文化,小圈是冯村文化。两种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要么是彼此吸收但依然保持各自特色,要么是小的被大的吃掉,要么是处于两种文化剧烈对抗的局面,不外乎这三种情况。”

冯国放、冯国青看着两个圈,点了点头。

林晓说道:“如果是第三种情况,冯村依然封存,封闭,那么早晚免不了被外面文化吃掉的结果,这其中将发生个人的悲剧,也会发生冯村整体的悲剧。”

冯国放、冯国青神色严峻,他们显然也预知这种命运,特别是冯国放最近一趟在外面的世界走上一遭,感触颇深。

林晓继续说道:“我个人认为,七公的决定,英明无比,主动出击,一个亚文化圈去接触、去碰撞外界的大文化圈,这样就有可能在一个较长时间内获得一种缓冲,从中吸取适应现代化社会生存所必须的文化养料,通过这个来反哺自身文化,希望能达到第一种状况,彼此吸收但依然保持特色。”

冯国放点点头,说道:“林晓,你说得正是七公所希望的,我们该怎么做?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林晓说道:“你们需要一股力量,一个屏障,这股力量,这个屏障为你们至少挡去由于商业化所带来的冯村的蜕变。”

“哪有这种屏障?”冯国放不禁问道。

林晓微笑到一指自己,说道:“那就是我!”

第四卷 大学与城市 第三十三章 再造冯村

“再造冯村?”冯国放压抑不住心头的吃惊问道。

并不是冯国放的思维速度跟不上林晓,而是他们冯村人的思维方式和外界的人迥然不同,更何况林晓的思维方式时常天马行空。

“再造冯村”这一句话,是从林晓口中一时蹦出来的,是大脑接近灵机一动状态的,并没有经过深思熟虑。

林晓停了停,以让自己的思维速度跟上自己的口头表达,冯氏兄弟二人,正巴巴地望着自己有什么好主意了。

林晓说道:“我的方法是在这个楚天市附近县市,选择一个自然环境与冯村很接近,但交通方便的地方,照现在冯村的样,再建一个冯村出来!这个新冯村,从整体的建筑布局,到各建筑的细节上,都力求和冯村一模一样。”

林晓说到这的时候,思路渐渐清晰了,心头很自然地想起一个人——姚卫,姚雪的哥哥,很显然,他是这一宏大工程之总设计师的最佳人选,他已拿了公司一次性薪水一千万了。

冯国放有些明白林晓的意思了,说道:“林晓,你是说?”

林晓继续说道:“撇开冯村的文化魅力不说,两位,在我这个外人看来,冯村对世人的致命诱惑,正在于其独一无二性!如果贸然向世人开放,如此桃源一般的村落,必引得世人纷至沓来,冯村再难安宁!但如果这世界上,有与冯村一模一样的村落,冯村的独一无二性必然减弱,而如果在新冯村,古典文化气息也不显弱,加上与大城市比邻,交通方便,那么,人潮就会涌上那,这就是千年冯村的一道屏障!”

林晓心想世人旅游多图一个热闹、新鲜。如果新冯村和老冯村一模一样,前者交通方便,接待条件好,人自然大多数往新冯村涌,而老冯村藏在深山,交通不畅,接待条件又差,去的人就少,往往是学者和职业旅游家。

冯国放点头说道:“林晓,你说得很有道理,但冯村的外表容易复制,其内的精神和气质却难复制的,而且,这应该要不少的投资吧。”

林晓说道:“是的,这个投资不会少。但我们有最棒的建筑设计师,他会最大程度地降低我们的建设成本,至于精神和气质难以复制的问题,我希望这个新冯村,迁入一部分冯村子弟,这样就会给新村注入一定冯村的精神与气质。”

冯国放、冯国青二人互望一眼,这么重大的事他们无法做主,但就他们个人而言,却显然为林晓这个设想而感到激动。

他们都直觉地相信林晓,相信他的真诚,相信他的能力,并没有向世人那样一问而三个怀疑。这就是冯村人识人与世不同的地方,他们着重看人的眼睛。林晓的眼睛清澈透亮,因此他们相信。

冯国放、冯国青二人的才智,搁在古代,出入将帅,安邦定国或许都不成问题,然而现在,他们的才智,必须在明了现代社会运转准则的基础上,才能得到正常发挥。

冯村人的学习速度一样很快,加上这是冯村千年来第一次决定主动走出去,必然在年轻的冯村子弟们造成一种如饥似渴的学习外界局面,但他们还是需要一个缓冲时间,三到五年,或者更长的时间。

而冯村,也需要新冯村这个缓冲地带。冯氏兄弟二人在心头一分析,都觉得新冯村的建立,是冯村主动与外界联系的一个稳妥之举。

他们不约而同地想到,新冯村建成之后,把敢以面向外,具有探索精神,同时具有一定自制力的冯家子弟迁入新冯村,这样一来,新冯村就成了冯村人与外界接触的一个中介,若感到非常不适,可退回冯村;若能坚持下去,冯村人将逐步积累适应当代社会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获得一种信心。

林晓心里激动起来,为自己提出“再造冯村”的这个宏伟计划而激动起来。他马上联想到前不久校长周全在宿舍里与自己的交谈,自己的眼下的这种激动状态,就和当时校长的激动非常之相似。

男人,当一项伟大的事业就在眼前,而自己有可能成为这项事业的推动者的时候,试问他怎能不激动?

而就在联想到校长周全的一刹那,在林晓思维的汪洋中,一个个彼此接近的亮点迅速连接在一起,刹那连成光辉的一片,林晓的思维,豁然开朗了。

林晓激动地说道:“你们看,新冯村就是一个试点,是冯村古朴文化的一个推介站。而你们,就是文化大使。冯村由于长期的封闭而获得一种完好的体魄和独立的精神,但由于长期缺乏外界的阳光照耀和风雨的侵蚀,这体魄和精神都还不健全,都还不够有生命力。现在,是进是退,实是冯村死生大事。退,终究难逃消亡;进,或能置之死地后生,吸收外界文化的养料,保持冯村独有文化的生命力。”

林晓说到这的时候,冯国放、冯国青二人已是对其完全信任了,因为林晓所说的和族长七公在会议上所提的话语几乎一致,看来,林晓是真正懂得冯村之人,因此在与外界接触过程中,林晓是真正可以放心依靠的人。冯氏二兄弟在来之前,并不预知此行是否有收获,现在看来,收获很大。征询外界可以信任的人的意见,是他们此行的一个重要目的。当千年冯村决定迈出这历史一步的时候,冯村接下来的每一小步都显得那么重要,弥漫在冯村人心头对前途的一种整体迷茫感让他们对迈出每一小步都显得那么小心翼翼,犹犹豫豫。而现在,二人在听林晓一席话后,不敢说前途一片光芒,但在他们的心里,隐约看到了光芒。

林晓看到二人眼中闪现着火花,知道自己的话打动了他们,继续说道:“我想,每一个当代的冯村子弟,都要肩负着传承,甚至传播冯村文化的历史使命。有这种使命感,才可能在今后在外界生活、工作当中,克服困难,抵制诱惑。”

林晓这番话让冯国放感同身受。他的宝贝女儿冯家妹,就在外生活了这么一段时间,见识了物质的无比繁华与迷乱之后,结果眼睛失去了颜色的感官,这似乎是老天的一种惩戒,告戒人们不要在物质繁华,人欲横流的世界失去了本心。然而,冯家妹得到这样一种惩戒,却保不定以后在与外界接触的过程中,有更多的冯家子弟付出更多的代价。

代价,是必然要付出的。七公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冯国放为爷爷七公在高龄还可以做出这番决断而深深敬佩。

林晓说道:“我有一个想法,这是冯村人在外安身立命之本。”

冯国放感兴趣说道:“林晓,你说来听听!”

林晓说道:“长期以来,私塾在现代社会销声匿迹了,但现在,各地都有报导一些新型私塾出现,作为现在学校教育的一种补充,但大多难成气候。我想在新冯村建成一个私塾中心,利用寒暑假、节假日时间,对生活在都市的孩子们进行国学教育,条件成熟,我们可以开设国学成人班,这样一来,至少可以使得我们生活在外的冯家子弟无衣食之忧。而且,目前,我们楚天大学正全力筹备建设汉学院,我们的校长非常有魄力,正在面向全世界,无论学历,无论男女,不拘一格招聘人才,我有个大胆的想法,七公就曾经在楚大任教过,历史上就有这个渊源,我想可以派出冯家在国学杰出子弟来楚大应聘,我想应聘成功应该不是难事。这样一来,在大都市和乡村都有冯家子弟,这就像有两个试点,冯村人了解现代社会也就更全面一点。”

事实上,林晓在一瞬间想到了许多具体的商业化运作,比如说等新冯村建成后,在其成功经营的基础上,在附近再修建其他风格的村落,打造一个能符合满足各种拍摄情况的农村题材影视拍摄基地,这样一来,集影视、文化、教育旅游就连成一片,按照这个计算,这个工程可谓巨大,这里面必须要有一系列巧妙的资本运作,必须全局着眼,逐步形成,不可一下铺开。

林晓之所以没有说出这些商业化的打算,因为一来现在说不成熟,二来林晓要替他们挡了与商业有关的东西,商业的运作就交给自己,冯村人好好地把文化产品做好,好好琢磨现代社会的人需要怎样的国学知识。

林晓清楚地意识到,这种教育方式肯定是无法与现行的西式的科学教育相提并论的,林晓把这种教育定位在对幼儿的国学启蒙教育,成人的国学知识补充教育,是启蒙,是补充,如此定位了,林晓就能找到需要这种教育的人群。

冯村,是一个国学的宝库,师资、图书资料都非常丰富,在林晓心头油然而生出垄断这宝库的欲望。是的,如果他不知道不用说,可是他知道了,这个宝库要尝试着向外界开放了,他怎么能无动于衷呢?如果他的这种垄断能够比世界上任何其他人做得更好,那为什么又不呢?其实说垄断并不准确,准确的说林晓是这种千年保存完好的文化的经纪人。

林晓有一种把冯村这个项目抓在手里的迫切心理,于是他坦呈了自己的实力,自己的商业帝国,他针对冯国放的生物专业背景说道:“我就愿意做那一层生物膜,膜内是冯村,膜外是外界社会,既保持冯村的独立,要保持冯村与外界正常的物质交换,信息传递。”林晓的比喻深得冯国放之心。

这一夜,三个人一直讨论到破晓时分,这在林晓楚大的历史上,是绝没有过的。

第四卷 大学与城市 第三十四章 老五虎上将的故事

二○○七年,有着火炉之称的楚天市的六月,骄阳似火。人们在抱怨天气炎热的同时,也在为这城市的炎热,做出属于他们的一份小小的贡献。

今年六月的这份燥热,似乎比去年要提前了些日子,林晓想起五一期间在新路村三天三夜的凄风寒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老天好象是在给世人开玩笑。

冯氏二兄弟在林晓宿舍连着商量了三天三夜,然后他们回去向族长七公汇报。

冯家子弟要走出冯村,就必须了解现代社会运转的方方面面。

于是,林晓向冯国放他们提出,在暑假期间,他可以组一个五人教师团到冯村向村人传授他们急需的现代知识。这五人,当然就是虽然还年轻,但却与林晓共过患难,经受过考验才华横溢的穆琴、帅青、李凤、吴明、杜笑白。

这五人是可造之材,假以时日,将成为林晓的新五虎上将!

林晓的腾龙并非是他一个人的腾龙,是整个腾龙人的腾龙。值得一说的是,在他和苏晴之下,有五虎上将。

林晓手头现有两头虎。宋云生负责横山新城运动,楚雨蒙负责在楚天周围开展腾龙中小城市向大城市的包围战。有趣的是,这两头虎是一对欢喜冤家,是夫妻。

说起这二人加入腾龙,还有着一段有趣的故事。

在宋云生和楚雨蒙从前生活的那座小城里,两人都是极热心的人,从事的都是与房地产不怎么相关的工作,一个是公务员,一个是教师。

宋云生和楚雨蒙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要买房了,却发现手头这点钱根本买不起房。两个人在各楼盘是跑断腿,看中的买不起,买得起的又实在是太糟糕。这个过程啊,他们是彻底见识了房地产商的黑心以及一些人的嘴脸。

宋云生就一个帖子发在当地网站论坛上,号召集资买地造房。

宋云生没想到,响应者如潮。

宋云生和楚雨蒙两人都算是当地网络界颇为知名、颇有信誉的人物,一时头热,就起了这个头,楞头楞脑地栽了进去。

宋云生和楚雨蒙从对房地产怎么操作,怎么运作毫无所知,到逐一逐一精通,每一次了解,都是在n次碰壁、吃哑巴亏中获得,两人吃尽了苦头,可世界上没有后悔药吃,两个人都是好强不服输的人,加上后面有一百多位人的支持,硬是坚持下来。

说是个人不能集资买地造房,那么两个人硬是想办法注册出一家集体制房地产公司。这样过了两年炼狱一般的日子,大楼,终于做好了!

可本地其他房地产商不干了,他们动用他们一切手段,亲戚关系,行政命令,流氓恐吓,硬是拉走了二十多位原参股人。

这些人赔了一点罚金后,留下一大笔资金缺口。

宋云生和楚雨蒙准备把房屋发售给其他人,这个时候银行又不提供按揭了,不提供按揭,就少有人一下子付得起房子的全部金额,真是庙小被人欺负,欠了民工的工钱转眼过年又不得着落,他们马上要变成电视、报纸上批判的拖欠民工工资的恶老板,一时间宋云生和楚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